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72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5/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60420      在线人数 : 9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728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728


    题名: 覺醒、批判與超越─佛洛姆人本哲學及其在生命教育之蘊義
    作者: 黃淑萍
    贡献者: 馮朝霖
    黃淑萍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16-05-09 16:54:41 (UTC+8)
    摘要:   本論文之主旨乃是希望藉由佛洛姆人本思想之研究,對國內目前進行的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有所俾益。佛洛姆的人本哲學可以大分為三個面向。首先,乃是他對人性的探討,他採取一種動態的人性觀點來看待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他以人的存在處境與需求來探究人的本質,提出他特有的人性觀,並且從人與外在環境的互動中剖析性格的各種樣貌,以此提出他的創發性的性格取向作為人性展現的標的。再者,他則以其法蘭克福學慣有的批判精神,以「疏離」此一概念來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性展現的殘害,他從生活中的各種面向提出現今社會異化的種種現象,他認為現代社會陷入一種佔有與市場化的生活之中卻不自知,甚至以為這是自己所真正想要的,但實際上,人卻在這種佔有之中,異化了他生命的本然面貌,他更認為教育作為一種傳遞社會文化價值的中介機構,往往壓抑人的自發性的感受,而被形塑成社會需要的人。而經由既以瞭解人性的樣貌與社會對人性的可能損害之後,所需要的正是去思考如何轉圜現代資本社會下變形的人及其生活世界,依此,佛洛姆則為異化的現代人開了處方,他從人本倫理與人本宗教的論點為現代人找到一個朝向健全發展的方法,讓人能重新去關注自己,而他亦希望人能朝向「本然」的存在樣態,成為他潛在可以是的樣子。
      從佛洛姆的思想出發,本論文認為生命教育能藉由佛洛姆的人性觀提出一個生命教育的人類圖像,讓生命教育能有一個關於「人」的基礎面貌為依據,以此幫助學生瞭解自己,成為他自己,成就自己「全人」之意涵。而從佛洛姆社會批判的角度,亦提醒生命教育應該著重學生有自省與批判之能力,而非隨俗浮沈,失去自己的方向。最後關於生命教育的理論內涵本論文則主張佛洛姆的人本哲學,無論在價值引導上、關係網絡上以及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上都有相當可貴的啟發,亦使我們深切地體認到生命教育應該含蓋在整個教育的場域中,教育活動的整個歷程中,讓孩子與教導者同時去體驗生命,反省自身,而非將生命教育囿限於某些教學活動中,如此才能使每一個人的生命走向覺醒、批判與超越的路途中。
    誌謝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生命教育之現況與反思-----11
      第一節 生命教育之緣起與發展-----11
      第二節 生命教育內涵之剖析-----19
      第三節 佛洛姆思想對生命教育問題之初探-----26
    第三章 佛洛姆的人類圖像-----33
      第一節 動態的人性觀-----34
      第二節 人之存在處境與需求-----41
      第三節 社會、性格與潛意識-----62
    第四章 自我的迷霧-----83
      第一節 自由之不可承受之輕-----84
      第二節 疏離的現代人-----96
      第三節 佔有的存在情態-----108
      第四節 教育的規訓-----113
    第五章 生命的展現-----122
      第一節 人本倫理的呼喚-----123
      第二節 人本宗教的覺與悟-----142
      第三節 人之「本然」存在情態-----154
    第六章 美麗的邂逅-----177
      第一節 人類圖像之確立與引伸-----177
      第二節 生命教育的社會脈絡性-----188
      第三節 佛洛姆思想對生命教育內涵之啟示-----19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206
    參考書目-----213
      英文部分-----213
      中文部分-----214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Burston, Daniel(1991).The Legacy of Erich Fromm.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hen, Adir.(1990).Love and Hope-Fromm and Education. New York :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Evans, Richard Isadore(1981).Dialogue with Erich Fromm.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Fromm, Erich(1941). Escape from Freedo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romm, Erich(1947).Man for Himself: 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Fromm, Erich(1650).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n. 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Fromm, Erich(1655).The Sane Socie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Fromm, Erich(1956).The Art of Loving.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Fromm, Erich(1960). Psychoanalysis and Zen Buddhism. New York: Harper & Row
    Fromm, Erich(1964).The Heart of Man. New York: Harper & Row.
    Fromm, Erich(1976).To Have or to Be ? New York: Harper & Row.
    Knapp, Gerhard P.(1993).The Art of Living-Erich Fromm’s Life and Works.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Schaar, John H.(1964).Escape from Authority-The Perspectives of Erich Fromm. New York: Harper & Row.
    Woodman, Richard W.(1981).Creativity as a Construct in Personality Theory.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5:1,43-66.
    中文部分:
    王元明(民79)。佛洛姆人道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
    王開府(民76)。佛洛姆人本倫理思想述評。鵝湖,12卷8期,43-47。
    尼采,余鴻榮譯(民90)。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台北:志文。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研習資訊,15卷4期,8-10。
    卡爾,馬克思,伊海宇譯(民79)。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時報。
    申荷永(民85)。新精神分析的社會心理學,收錄於西方社會心理學史。北京:人民教育
    艾利赫‧佛洛姆著,張燕譯(民75)。在幻想鎖鍊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湖南:湖南人民。
    艾利赫‧佛洛姆著,徐紀亮、張慶熊譯(民76)。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台北:南方。
    艾利赫‧佛洛姆著,王灃應、劉莉、雷希譯(民78)。人的呼喚─佛洛姆人道主義文集。上海:三聯
    艾利赫‧佛洛姆著,孟祥森譯(民83)。生命的展現─人類存在情態的分析。台北:遠流。
    克里希那穆提(民84)。自然與生態。台北:方智。
    克里希那穆提(民85a)。學習與知識。台北:方智。
    克里希那穆提(民85b)。愛與寂寞。台北:方智。
    克里希那穆提,廖世德譯(民89)。全然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要義(上冊)。台北:先驗文化。
    坎伯,朱侃如譯(民86)。坎伯的生活美學。台北:立緒。
    沈清松(民86)。道德教育的道德哲學基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卷2期,6-17。
    吳清男(民90)。從新課程的理論基礎談生命教育之實施。收錄於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
    吳淳肅、侯南隆(民88)。國中教師對「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死亡教育」課程實施看法之探討。收錄於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何福田(民90)。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
    林思伶(民89)。台灣省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1998-2000。收錄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聯經
    林耀堂(民90)。全人教育的教育哲學基礎-兼論批判理論的教育哲學觀。哲學雜誌,35期,32-44。
    林治平(民90)。找人-全人理念與生命教育。收錄於全人理念與生命教育-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台北:宇宙光。
    徐戡(民87)。讓團體壓力喚起人心-余德慧教授談社會結構與生命教育。師友,375期,13-16。
    高宣揚(民80)。新馬克思主義引導。台北:遠流。
    馬塞爾,陸達誠譯(民79)。是與有。台北:臺灣商務。
    孫效智(民90)。生命教育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期,4-31。
    陳秀容(民81)。佛洛姆的人本主義─其淵源內容和影響。台北:唐山。
    陳秀容(民81)。佛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
    Robert M. Hutchins著,陸有銓譯(民86)。民主社會中教育上的衝突。台北:桂冠。
    陳芳玲(民87)。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輔導通訊,55期,29-34。
    曹玉文(民81)。新佛洛依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台北:時報。
    郭永玉(民89)。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台北:貓頭鷹。
    教育部(民90a)。教育不生命教育年記者會新聞稿。http://www2.edu.tw/。
    教育部(民9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
    曾文宗(民84)。從全人發展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輔導通訊,44期,12-16。
    曾志朗(88.1.3)。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第4版。
    馮朝霖、薛化元(民86)。主體性與教育權。收錄於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台北:業強。
    馮朝霖(民89)。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
    雷登‧貝克等著,葉玄譯(民72)。存在主義與心理分析。台北:巨流。
    John M. Hull 著,張淑慧、劉小春譯(民90)。談二十一世紀的全人教育。收錄於全人理念與生命教育-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台北:宇宙光。
    張光府(民84)。談生命教育。輔導通訊,44期,3-4。
    張淑美(民84)。從死論生-死亡教育之介紹。輔導通訊,44期,5-8。
    張淑美(民88a)。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實施概況與省思-以台灣省與高雄市中等學校教師實施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為例。收錄於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張淑美(民88b)。中小學生死教育課程之規劃與實施。收錄於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張淑美(民89)。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在中等學校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收錄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聯經
    黃德祥(民87)。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55期,6-10。
    黃德祥(民89)。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收錄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聯經
    黃麗花(民90)。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傅佩榮(民89)。環繞生命教育的省思。北縣教育,33期,13-17。
    萬俊人(民89)。佛洛姆。香港:中華書局。
    歐陽謙(民85)。弗洛姆的規範人本主義及其生命倫理學-兼評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哲學與文化,23卷1期,1233-1243。
    歐陽謙(民87)。人性論問題。收錄於西方哲學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鄭石岩(民64)。佛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論。台北:臺灣商務。
    鄭石岩(民82)。心理分析與教育。台北:遠流。
    鄭金川(民90)。生命教育沿革。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life.ascc.net。
    黎建球(民89)。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收錄於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
    賴昱諠(民88)。生命教育探索性評估-以嘉義市兩所生命教育中心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錢永鎮(民87)。生命教育的實施背景及基本理念。研習資訊,15卷4期,23-30。
    蕭瑄華(民88)。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反省。收錄於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蘇昌美(民72)。愛的哲學。台北:東大。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7152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4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1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