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1)中文部分
Ⅰ、書籍
于祖堯(1997),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個人收入分配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伊志宏(1994),勞動力市場,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京文(1995),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林惠玲、陳正倉(1999),統計學方法與應用,台北:雙葉書廊。
林毅夫、蔡昉、李周(2000),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台北市:聯經。
韋偉、王健、郭萬清(1992),中國地區比較優勢,北京:中國計畫出版。
徐逢賢(1999),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耿慶武(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袁志剛、方穎(1998),中國就業制度的變遷(1978~1998),山西經濟出版社。
高書生(1998),中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20年,鄭州:中國古籍出版社。
張向達(1996),中國收入分配與經濟運行,東北財經大學。
張道根(1999),中國收入分配制度,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郭信霖、許淑卿(1996),統計學,台北市:華立圖書。
彭百崇(2000),勞動經濟學,台中:華泰文化。
董輔礽(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香港:三聯書店。
廖泉文(2000),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理論與實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齊蘭(1993),我國現階段基本工資問題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鍾谷蘭(1987),台灣地區工資與就業的性別差異,台大經研所碩士論文。
Ⅱ、期刊及專論文章
朱小林(1999),「中國區域經濟差異及其調控政策選擇」,經濟評論,1999年第4期,頁52~54,69。
朱平輝、王美今(2000),「外商直接投資與區域經濟波動」,中國經濟問題,2000年第2期,頁37~44。
吳家聲、遊孟龍(1994),「教育投資與工資差異之分析」,勞資關係論叢,第2期,1994年,頁27~49。
宋學明(1996),「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及其收斂性」,經濟研究,1996年9月,頁38~44。
奈特、宋麗娜(1994),「中國城市工資差異的原因」,收錄於趙人偉、格里芬主編之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72~252。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8),「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異分析」,經濟研究,1998年第6期,頁3~10。
范從來、陳超(2000),「論區域經濟的非均衡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經濟問題,2000年第3期,頁43~48。
孫淑清(1995),「當代中國城鄉婦女家庭經濟地位比較研究」,人口與經濟,1995年第二期,頁49~56。
高長(1991),「台灣地區性別工資差異問題之研究:生命周期人力資本理 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2期,1991年,頁71-108。
高長(1992),「中共工資制度改革效果評析」,政大勞動學報,1992年11月,頁29~61。
高長(1997),「中國大陸工業部門貨幣工資決定因素之研究」,台灣經濟學年會論文集,1997年,頁1~28。
盛東(2000),「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第六期,頁25~27。
莊奕琦、許碧峰(1999),「台灣不同規模廠商工資差異之實證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7卷第2期,1999年,頁241-267。
陳志柔(1999),「中國大陸的不平等結構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1~15。
陳甬軍(1999),「中國過渡經濟中的勞動制度改革與勞動力市場發展」,中國經濟問題,1999年第5期,頁1~7。
勞動部綜合計畫與工資司(1997),「當前個人收入、工資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勞動科學,1997年第4期,頁8~14。
曾國安(2000),「論市場經濟中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年6月,頁47~55。
游豐吉(1996),「對大陸工資體制改革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0卷第7期,頁57~71。
黃智聰、曾柏堯(2001),「中國大陸地區間勞動所得差異之初探」,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2001年8月,頁43~66。
楊凡、陳川、楊海濤(2001),「經濟平等與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經濟問題探索,2001年第1期,頁29~31。
楊雲彥、陳金永(2000),「轉型勞動力市場的分層與競爭─結合武漢的實證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頁28~38。
董克用(2001),「大陸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勞動關係的變化」,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3期,頁162~168。
趙忠義(2000),「工會壟斷與經濟效率」,經濟研究,2000年第12期,頁43~47。
劉峰(2000),「正確處理地區、行業間工資差距問題」,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年3月,頁86-88。
蔡昉(1998),「二元勞動力市場條件下的就業體制轉換」,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頁4~14。
蔡昉(2000),「就業制度“十五”期間將有重大革新」訪談摘要,中經網http://www.cei.gov.cn/,2000年11月。
蔡昉、王德文、都陽(2001),「勞動力市場扭曲對區域差距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頁4~14。
蔡昉、楊濤(2000),「城鄉收入差距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頁11~22。
賴德勝(1996),「論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經濟科學,1996年第6期,頁19~23。
(2)英文部分
Hsiao, C. (1986), Analysis of Panel Dat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night, J. and Song, L. (1999), “Employment Constraints and Sub-Optimal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51, pages 284-299.
Liu, P-W, Meng, X. and Zhang, J. (2000), “Sectoral Gender Wage Differentials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ese Economy,” Population Economics, 13, pages 331-352.
Meng, X. and Miller, P. (1995),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Its Impact on Gender Wage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Sector,” Oxford Economic Papers, 47, pages 136-155.
Otsuka, K., Liu, D. and Murakami, N. (1998), Industrial Reform in China Past Perform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en, A. (1990), Regression Analysis :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3)、官方出版品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人口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國國家統計局編(1991~2000),中國勞動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