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64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076020      線上人數 : 9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640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40


    題名: 刑法上對應原理之應用-解析因果流程錯誤
    作者: 王玉全
    貢獻者: 許玉秀
    王玉全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6-05-09 16:46:53 (UTC+8)
    摘要: 
    "序
    目錄-----I
    縮語表-----V
    緒論-----1
    第一篇 方法論-----5
      第一章 對應原理(Kongruenzdogma)-----7
        第一節 對應原理之溯源-----7
          一、對應概念的應用-----7
          二、性質相同是對應的前提-----9
          三、對應是概念與概念的全等-----11
        第二節 教義、理論或原理?-----13
      第二章 刑法上採取的對應策略-----17
        第一節 概說-----17
        第二節 外延關係的判斷-----18
        第三節 邏輯等值(L-equivalence)的判斷-----21
          一、事實之於構成要件猶如常數之於函數-----21
          二、邏輯等值的定義與功能-----22
        第四節 類型理論的判斷-----24
        第五節 外延關係的判斷並未出局-----26
          一、根本問題──外延範圍難以確定-----26
          二、疑問與破除疑問-----27
            (一)類型範圍即是構成要件外延範圍-----27
            (二)由語句函數仍可建構外延關係-----28
              1.函數無意義?-----28
              2.語句與語句的邏輯關係-----30
        第六節 本文的構想-----32
          一、行為不可分割檢驗-----34
          二、構成要件框架由規範決定-----35
      第三章 對應原理在刑法上的應用-----37
        第一節 由故意理論區分對應原理之操作-----37
        第二節 主觀與事實一致的操作方法-----39
          一、基本概念──故意的範圍-----39
          二、不同的對應──等價或具體-----41
          三、兩種對應的可能?-----46
          四、對應並非構成要件要素-----48
    五、不是兩種而是兩個面向的對應-----49
      第四章 故意危險理論的對應原理-----53
        第一節 製造的危險與故意危險的對應-----53
        第二節 故意危險的意義-----56
        第三節 故意(或過失)歸責的規則-----57
        第四節 檢討故意危險的對應原理-----59
          一、客觀的、規範的故意理論-----59
          二、立法者以外的歸責決定權-----63
      第五章 構成要件以外的對應原理之應用──兼論犯罪階層體系與錯誤分類-----67
        第一節 對應原理與犯罪階層體系-----67
          一、違法性階層(要素)的對應-----67
            (一)質疑通說對不作為犯保證人義務的定位-----68
              1.對錯誤效果的誤解-----68
              2.與其他義務犯的比較-----70
              3.義務衝突的真意-----71
              4.階層功能的評估-----72
              5.結論:保證人義務與保證人地位不可分-----73
            (二)錯誤的效果與對應原理應用範圍的疑問-----74
          二、不法判斷以外有無對應?-----76
            (一)名詞與分析-----76
            (二)對應判斷與應罰性與需罰性的成立要件-----77
              1.罪責(或負責(Verantwortlichkeit))-----78
              2.其他處罰條件(不法與罪責以外之可罰性要件)-----80
        第二節 對應原理與錯誤分類-----81
          一、水平與垂直(刑法體系)的錯誤分類──Kuhlen教授的說明-----82
            (一)國內學說現況-----83
            (二)水平的錯誤分類(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83
              1.構成要件領域中垂直的錯誤分界-----84
              2.違法性領域中垂直的錯誤分界-----85
            (三)垂直的錯誤分類(構成要件錯誤與禁止錯誤)-----87
          二、由各種錯誤的歸類看問題的所在-----89
          三、對應方式與錯誤分類-----93
            (一)三種對應方式-----93
              1.單向的現實與現實間對應-----94
              2.單向的意識與現實間對應-----94
              3.雙向的對應-----94
            (二)對應方式與錯誤分類-----95
              1.單向的意識與現實不對應之錯誤-----96
              2.雙向不對應的錯誤-----97
          四、結論──贊成水平錯誤分類的形式與實質理由-----98
    第二篇 解析因果流程錯誤
      第一章 因果流程錯誤在我國實務與學說上的現狀-----103
        第一節 學說概況-----104
        第二節 「因果關係錯誤」與因果流程錯誤-----108
        第三節 實務見解-----109
        第四節 實務、學說不同調-----111
      第二章 故意危險理論的解決方案-----113
        第一節 因果流程偏離-----115
        第二節 結果延後發生-----115
        第三節 結果提前發生-----117
        第四節 打擊錯誤(攻擊未中目標)-----117
      第三章 重新詮釋因果流程錯誤-----121
        第一節 名詞的辨異──因果流程與因果關係-----121
        第二節 因果流程的範圍-----122
        第三節 辨析因果流程錯誤的各種類型-----124
          一、因果流程偏離-----130
          二、結果延後發生與結果提前發生-----135
            (一)結果延後發生-----135
            (二)結果提前發生-----138
            (三)結果提前或延後發生的真意-----141
          三、打擊錯誤-----144
            (一)打擊錯誤的定位問題-----144
            (二)打擊錯誤的解決之道──兼論客體錯誤-----147
              1.打擊錯誤與客體錯誤存在構造上的差異-----147
              2.不同構造不同判斷標準-----149
            (三)對應原理在打擊錯誤中失靈?-----150
              1.對應原理的未被完整描述-----151
              2.打擊錯誤的存在構造-----152
        第四節 不作為犯的因果流程錯誤-----153
          一、義務數等於不作為的行為數?-----155
          二、本文的嘗試-----157
          三、不作為犯也有打擊錯誤-----158
    結論-----159
    參考書目-----16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劃排序)
    【教科書】
    1. 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1992)。
    2.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下冊),增訂七版(2000)。
    3.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三版(1995)。
    4. 黃常仁,刑法總論(上冊)(下冊),初版(1994)。
    5. 蔡墩銘,刑法精義(1999)。
    6. 蘇俊雄,刑法總論I.II.(1995)
    【專論及論文】
    1. Peter K. McInerney著,林逢祺譯,哲學概論(2000,3)。
    2. Puppe著(許玉秀譯),故意與有認識過失之區別──論德國的通說,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1996)。
    3. Roxin著(許玉秀譯),客觀歸責理論,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期(1994)。
    4. 王正明,構成要件錯誤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5. 李文健,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2(1998)。
    6. 吳家麟主編,林文雄校訂,法律邏輯學,初版(1993,1)。
    7. 林正弘,邏輯,增訂初版(1999,8)。
    8. 林東茂,誤想防衛,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6期(1996,12)。
    9. 徐育安,刑法上類推禁止之生與死,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3(1998)。
    10. 唐君毅,哲學概論上冊(1991,10)。
    11. 莊華宇,論作為犯的事實錯誤──對德國學說的評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10)。
    12. Jakobs 著,許玉秀譯,Das Schuldprinzip,罪責原則,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二期(1996,4)。
    13. 許玉秀,Puppe教授與許玉秀教授的論辯,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1996)。
    14. 許玉秀,走出主觀與客觀的迷思,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0(1997)。
    15. 許玉秀,客觀的故意概念-評德國的間接故意概念,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0(1997)。
    16. 許玉秀,區分故意與過失,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0(1997)。
    17. 許玉秀,檢驗客觀歸責的理論基礎-客觀歸責理論是什麼?,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0(1997)。
    18. 許玉秀,最高法院七十八年台上字第三六九三號判決的再檢討──前行為的保證人地位與客觀歸責,主觀與客觀之間,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0(1997)。
    19.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6。(2000,9)。
    20.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罪與打擊錯誤,刑法的問題與對策,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4(1999)。
    21. 許玉秀,不能未遂與接續犯,台灣本土法學第八期(2000,3)。
    22. 許玉秀、王玉銓合著,從「所知所犯」論不法事實與罪責事實的區分,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初版(2001,1)。
    23. 許玉秀,「刑法註釋研究」第十二條至第十四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4-2414-H-004-013-C4(1996,10)。
    24. 陳志龍,許可性構成要件錯誤──兼論負面構成要件要素理論,臺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卷第一期(1990,12)。
    25. 陳幸敏,因果歷程錯誤與概括故意,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26. 黃惠婷,打擊錯誤,台灣本土法學第三十一期(2002,2)。
    27. 黃榮堅,刑法解題──關於故意及過失,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5年6月初版。
    28. 黃榮堅,刑法解題──關於不法意識及犯罪結構,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5年6月初版。
    29. 黃榮堅,論保證人地位,刑罰的極限,1999年4月初版。
    30. 黃榮堅,論犯罪之行為時,刑罰的極限,1999年4月初版。
    31. 黃榮堅,故意的定義與定位,刑罰的極限,1999年4月初版。
    32. 蔡聖偉,客觀可歸責性與故意,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九卷第三期(1995,6)。
    33. 靳宗立,構成要件錯誤及其在刑法上之評價,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一)(2002,3)。
    34. 蔡聖偉,不能未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7)。
    35. 蘇俊雄,刑法推理方法及案例研究,增訂版(1985)。
    【工具書】
    1. 劉幸義編,德華法律經濟詞典(1984)。
    中西對照(依原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1. Arthur Kaufmann著,吳從周譯,顏厥安審校,Analogie und “Natur der Sache”, 2. Aufl.,1982,類推與「事物本質」(1999.11)。
    2. Arthur Kaufmann著,劉幸義等譯,Rechtsphilosophie, 2. Aufl.,1997,法律哲學(2000.7)
    3. Puppe著,陳志輝譯,許玉秀審稿,Die Zurechnung der Tatbestandsverwirklichung zum Vorsatz,對於故意實現構成要件的歸責,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1996)。
    4. Puppe著,許玉秀譯,Die Unterscheidung von Vorsatz und bewußter Fahrlässigkeit,故意與有認識過失之區別──論德國的通說,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1996)。
    5. Puppe著(許玉秀譯),Tatestandsirrtum und Subsumtionsirrtum構成要件錯誤與包攝錯誤,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五期(1996)。
    西文部分(依姓氏字母排序)
    【教科書及註釋書】
    1. Baumann/Weber/Mitsc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10.Aufl., 1995.
    2. Eser/Burkhardt, Strafrecht I, 4.Aufl., 1992.
    3. 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Aufl. , 1991.
    4. Jescheck/Weigend,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Aufl.,1996.
    5. Köhl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 1996.
    6. Hillenkamp, Die Bedeutung von Vorsatzkonkretisierungen bei abweichendem Tatverlauf, 1971.
    7. Husserl,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Prolegomena zur reinen Logik, Band 1, 7. Aufl., 1993.
    8.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3.Aufl. , 1997.
    9. Rudolphi/Horn/Günther/Hoyer/Samson,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Band I, 6.Aufl.,1997.
    10. Samson, Strafrecht I, 7. Aufl., 1988.
    11.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24. Aufl.,1991.
    12. Schroeder, Leipziger Kommentat, 11. Aufl., 14. Lieferung, §§ 15-18, 1994
    13. Welzel, Das Deutsche Strafrecht, 11.Aufl.,1969.
    14. Wessels/Beulke,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0.Aufl., 2000.
    【專論及論文】
    1. Brockhaus Enzyklopädie, Band 2, KIR-LAG, 19. Aufl.,1990 .
    2. Carnap, Meaning and necessity, enlarged edition , 1956.
    3. Engisch, Logische Studien zur Gesetzesanwendung, 3. Aufl., 1963.
    4. Frisch, Vorsatz und Risiko, 1983.
    5. Frisch, Tatbestandsmäßiges Verhalten und Zurechnung des Erfolgs,1988.
    6. Gadamer, Hermeneutik I, 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ü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 1990.
    7. Hettinger, Der sog. Dolus generalis, Sonderfall eines „Irrtums über den Kausalverlauf“?, in: Spendel-FS 1992, S.237.
    8. Kaufmann, Arthur, Tatbestand, Rechtfertigunfsgründe und Irrtum, JZ 1956.
    9. Kuhlen, Die Unterscheidung von vorsatzausschließendem und nicht vorsatzausschließendem Irrtum, 1987.
    10. P. Pojman, What can we know? 2nd Edition, 2000.
    11. Puppe, Zum Revision der Lehre vom „konkreten“ Vorsatz und der Beachtlichkeit der aberratio ictus , GA 1981.
    12. Puppe, Tatirrtum, Rechtsirrtum, Subsumtionsirrtum, GA 1990.
    13. Puppe, Vorsatz und Zurechnung, 1992.
    14. Puppe, Naturalismus und Normativismus in der modernen Strafrechtsdogmatik, GA 1994.
    15. Puppe, Kommentierung § 16 Nomos-Kommentar.
    16. Puppe, Besprechung von Kuhlen, Die Unterscheidung von vorsatzausschließendem und nicht vorsatzausschließendem Irrtum(1987), ZStW 102, 1990.
    17. Roxin, Gedanken Zum Dolus Generalis, Würtenberger-FS, 1977.
    18. Roxin, Schuld und Verantwortlichkeit als Systemkategorien, Henkel-FS, 1974.
    19. Roxin, Tä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 7. Aufl., 2000.
    20. Samson, Strafrecht I, 7. Aufl., 1988 .
    21. Schlüchter, Irrtum über normative Tatbestandsmerkmale im Strafrecht, 1983.
    22. Zielinski, Handlungs-und Erfogsunwert im Unrechtsbegriff, 1973.
    【工具書】
    1. Brockhaus Enzyklopädie, Band 2, KIR-LAG, 19. Aufl.,1990.
    2. Dagmar Coester-Waltjen (hrsg.), Abkürzungen für Juristen, 2. Aufl., 1993.
    3. Jürgen Mittelstraß (hrsg.), Enzyklopä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stheorie, Band 2, 1984.
    4. Rolf Lieberwirth (hrsg.), Latein im Recht, 4 Aufl.,1996.
    5. Walter Kasper u. a.(hrsg.), Lexikon für Theologie und Kirche, Band 3, 19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865102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180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0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