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59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249642      線上人數 : 89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596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596


    題名: 姚際恆思想研究
    作者: 吳建慶
    貢獻者: 劉又銘
    吳建慶
    關鍵詞: 姚際恆
    通論
    清代
    人情觀
    思想史
    義理學
    義理學
    哲學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16-05-09 16:37:58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討論清代前期考據學家姚際恆個人生平思想,主要討論範圍以姚氏《九經通論》為主。為探求姚氏的思想架構和體系,首先針對《九經通論》中相關經學思想的批評著手,最終探求姚氏為何寫作《九經通論》以及其寫作背後的思想問題。
      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大段落,循一般個人思想研究的進程進行,由著作和學行到詳細的辨析其個人思想內容之精髓。第一、著作和學行之間的意義:針對個人思想研究,必須要先考察對象的生平事跡和時代背景,此乃孟子「知人論世」之要。「學行」的基本定義在於學問發展途徑,及與友人交往和問學的過程為主。而「著作」是個體表現出的實際成果,兩者相結合而看,成為姚際恆個人思想研究的初步基礎工作。本文以此為進入姚際恆思想研究的第一個進程,並探討其著作和學行之間的其他相關問題。
      第二、建構姚際恆批評哲學的主體架構:研究姚氏思想問題,最大癥結在於姚氏資料的呈現方式,姚氏並非以思想專論的形式表現,而是以傳統經注的方式呈現。但以《九經通論》完整系統來看,姚氏應有一個完整的寫作體系。然而《九經通論》並非完整的流傳下來,因此姚氏的著作資料可說是相當雜亂,要釐清這一個完整的體系,必須先建立一套系統來觀看姚氏的整體思想。本文採用前人研究中的三個概念來建構此一體系。首先,以日人村山吉廣所言的「聖人之教」和「聖經觀點」(詳見論文),對於孔孟聖人之教的提倡意義來討論。其次,以方玉潤批評《詩經通論》:「剖抉未精,立論未允,識微力淺,義少辯多,亦不足以鍼盲起廢」為出發,作為整體架構的一個意義,亦即「批評架構」,並且針對經學問題提出「駁雜」的批評方法。最後,以前人研究中最常提及姚氏反對佛老之義理的「質變」問題。此處首重姚氏著作中針對前人經學論注的相關批評,以此為本論文切入思想的觀察點,姚氏針對前人的批評,正可代表某種思想價值的展開和建立。
      第三、哲學命題及比較研究:哲學命題的比較研究,是一般思想研究常用的方式,為本文的第三個進程。本文針對姚際恆批評體系建立起主要的架構,以哲學命題研究為姚氏的整體思想建立起血肉。比較研究有所謂的比較「對象」,姚氏的哲學命題是針對於宋明儒者而發,因此相關哲學命題的討論,多以理學裡所討論的命題為主,如「道」、「理」、「氣」、「心」、「性」等等。此處針對姚氏思想的主張,在文本上進行排比和分析,如論述「詮釋方式」、「歷史批評」等,都是研究的主體。並加上其他姚氏相關著作的論點,進行觀點整合和比較研究,從而確立姚氏的主體思想義理。
      上述三點為主要的研究進程和方法,也是本論文中主要章節的大綱和研究方式。本文對姚氏所呈現的經學和思想地位下一定位,因此加強前三點的整合,並和現今清代學術思想研究的成果進行比較。個人冀望為姚氏尋求其在經學和義理學上的意義,並在縱向的清代學術流變上釐清姚氏承續和啟發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一、姚際恆專著
    本文依林慶彰先生主編:《姚際恆著作集》共六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出版,1994.6,初版)以下分別為各冊點校人員之姓名詳細資料。
    [清]姚際恆,顧頡剛點校:《詩經通論》,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一冊。
    [清]姚際恆,張曉生輯點:《古文尚書通論輯本》,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二冊。
    [清]姚際恆,簡啟楨輯點:《禮記通論輯本(上)》,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二冊。
    [清]姚際恆,簡啟楨輯佚、江永川標點:《禮記通論輯本(下)》,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三冊。
    [清]姚際恆,張曉生點校:《春秋通論》,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四冊。
    [清]姚際恆,童小鈴彙集:《古今偽書考》,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五冊。
    [清]姚際恆,林慶彰點校:《好古堂書目》,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六冊。
    [清]姚際恆,林耀椿點校:《好古堂家藏書畫記》,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六冊。
    [清]姚際恆,林耀椿點校:《續收書畫奇物記》,即收錄於《姚際恆著作集》第六冊。
    [清]姚際恆,陳祖武點校:《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0,初版)。
    二、古籍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1996.9,初版五刷)
    [宋]朱熹:《詩經集傳》(台北:世界,1981.11,五版)
    [宋]朱熹:《朱子全集》(台北:大方,1963.2)
    [宋]陸九淵,[明]王宗沐編:《陸象山全集》(台北:世界,1979.9)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1999.6,初版四刷)
    [宋]陳淳:《北溪字義二卷》(台北:商務,1983)
    [明]王守仁,吳光等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12)
    [清]顧炎武:《日知錄集釋》(湖南長沙:岳麓書社,1994)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1985)
    [清]黃宗羲等撰:《宋元學案》(北京:中國書店,1990.12)
    [清]朱彞尊著,林慶彰等點校:《點校補正經義考》(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7)
    [清]毛奇齡:《西河合集》(缺其他相關資料)
    [清]毛奇齡:《西合集》(台北:商務,1983)
    [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上海:古籍,1987)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影印武英殿聚珍本(台北:商務,1983.10)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台北:商務,1979)
    [清]江藩,朱維錚主編:《國朝漢學師承記》,收錄於《漢學師承記(外二種)》(北京:三聯,1998.6)
    [清]江藩,朱維錚主編:《國朝宋學淵源記》,收錄於《漢學師承記(外二種)》(北京:三聯,1998.6)
    [清]方東樹,朱維錚主編:《漢學商兌》,收錄於《漢學師承記(外二種)》(北京:三聯,1998.6)
    [清]杭世駿輯:《續禮記集說》,清光緒三十年(1904)浙江書局刊本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台北:藝文,缺出版年月)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台北:商務,1989.10)
    [清]皮錫瑞:《(增註)經學歷史》(台北:藝文,1996.8,三刷)
    [清]甘鵬雲:《經學源流考》(台北:廣文,1977.1)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10)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北京:中華,1993.7)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1999.12,初版)
    三、近代著作(先分大類,依作者筆劃遞增排序,翻譯書以翻譯名稱為主)
    (一)專書
    a、經學
    王葆玹:《西漢經學源流》(台北:東大,1994.6初版)
    [日]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台北:廣文,1990.7)
    [日]安井小太郎等著,連清吉、林慶彰譯:《經學史》(台北:萬卷樓,1996.10初版)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集》(上海:上海人民,1996.7二版二刷)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台北:文史哲,1988.12初版)
    林慶彰:《明戴考據學研究》(台北:學生,1986.10修訂再版)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台北:文津,1990.3初版)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商務,1992.11)
    章權才:《宋明經學史》(廣東:廣東人民,1999.9初版)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社科,1998.12初版)
    蔣伯潛:《經學纂要》(台北:正中,1981.10,四版)
    錢穆:《國學概論》(北京:商務,1997新版)
    b、清學(上文已列者不再重複)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台北:文津,1999.11,初版)
    王茂等著:《清代哲學》(合肥:安徽人民,1992.1,初版)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1992.12,初版)
    [日]村瀨裕也著,王守華等譯:《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和道德價值》(濟南:山東人民,1996.7,二刷)(日本原著於1984初版)
    杜維運:《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台北:學生,1989.4,初版)
    周可真:《顧炎武哲學思想研究》(北京:當代中國,1999.12,初版)
    周兆茂:《戴震哲學新探》(合肥:安徽人民,1997.6,初版)
    林安梧:《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台北:學生,1995.9,初版)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學生,1990.10,初版)
    姜廣輝:《走出理學》(瀋陽:遼寧教育,1997.5,初版)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1999.5,初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1994.8)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1998.1)
    陳居淵:《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2000.6,初版)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辨錄》(北京:社科,1992.6,初版)
    陳祖武:《清儒學術拾零》(長沙:湖南人民,1999.8,初版)
    陳登原:《顏習齋哲學思想述》(上海:東方,1989.3)
    [美]愛爾曼著,趙剛譯:《從理學到樸學》(南京:江蘇人民,1995.9,初版)
    [日]溝口雄三著,索介然、龔穎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1997.10,初版)
    葛榮晉、魏長寶著:《一代儒宗顧亭林》(台北:文津,2000.8,初版)
    詹海雲:《清初學術論文集》(台北:文津,1992.3,初版)
    劉又銘先生:《理在氣中》(台北:五南,2000.11,二版一刷)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香港:中文大學 2000,初版)
    蕭倢父、許蘇民:《明清啟蒙學術流變》(瀋陽:遼寧教育,1995.10,初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1997.8,新版一刷)
    顧頡剛:《古史辨》(台北:藍燈,1993.8,二版)
    c、思想暨思想史類
    于化民:《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台北:文津,1993.2,初版)
    [日]小野澤精一等,李慶譯:《氣的思想》(上海:商務,1999.4,四刷)(在日本於1978年出版)。
    方克立主等編:《現代新儒家學案》(北京:社科,1995.9,初版)
    王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學生,1988.7,二刷)
    王蘧常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傳記匯詮》(上海:復旦大學,1996.5,二刷)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北京:人民,1983.10,初版)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科,1997.12,初版三刷)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1990.3,四刷)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1997.1,七刷)
    吳龍輝:《原始儒家考述》(北京:社科,2000.1,二刷)
    祁潤興:《陸九淵評傳》(南京:南京大學,1998.12,初版)
    侯外廬等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二版)
    張立文:《朱熹評傳》(南京:南京大學,1998.12,初版)
    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新華,1985.7,初版)
    張立文主編:《氣》(北京:人民大學,1990.12,初版)
    張立文主編:《理》(北京:人民大學,1991.10,初版)
    張立文主編:《道》(北京:人民大學,1989.3,初版)
    張祥浩:《王守仁評傳》(南京:南京大學,1997.2,初版)
    陳少峰:《中國倫理學史》(北京:北京大學,1996.2,初版)
    陳谷嘉:《儒家倫理哲學》(北京:人民,1996.6,初版)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上海:三聯,1996.3,初版)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1994.9,初版)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初版)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1994.2,十三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1997.10,九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1991.12,初版)
    馮達文:《宋明新儒學略論》(廣東:廣東人民,1997.7,初版)
    黃敏浩:《劉宗周及其慎獨哲學》(台北:學生,2001.2,初版)
    葛榮晉:《中國實學思想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4.9,初版)
    蒙培元:《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人民,1997.5,三刷)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福州:福建人民,1998.4,二版)
    蒙培元:《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1998.5,二刷)
    劉周堂:《前期儒家文化研究》(桂林:廣西師範,1998.3初版)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北京:中國社科,1997.4,二刷)
    劉述先:《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香港:中文大學,1999,初版)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北京:東方,1996.3,新版)
    韓強:《重讀王陽明》(成都:四川人民,1997.9,初版)
    (二)學位論文
    文鈴蘭:《姚際恆詩經通論之研究》(政大中文系博士論文,1994)
    李慶龍:《顧炎武經史論----明末清初學術之變遷》(台大歷史系碩士論文,1990.6)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語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台大哲學所碩士論文,1993.5)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6)
    張博成:《姚際恆《春秋通論》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1)
    張曉生:《姚際恆及其「尚書」「禮記」學》(東吳中文系碩士論文,1990.6)
    彭維杰:《朱子詩教思想研究》(文化中文系博士論文,1998.12)
    趙明媛:《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中央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
    劉人鵬:《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辯偽----一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6)
    劉秀蘭:《化經學為心學----論慈湖之經學思想與理學之開新》(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7)
    (三)期刊論文及會議論文
    林慶彰主編:《姚際恆研究論集》(中研院文哲所出版,1996)收錄相關姚際恆的單篇研究論文(共42篇,另有三篇資料彙整,詳見緒論)。
    邱為君:〈清代思想史『研究典範』的形成、特質與義涵〉(清華學報,新二十四卷第四期,1994.12,p451-494)
    邱為君:〈批判的漢學與漢學的批評:章太炎對考據學的反省及對戴震漢學的闡釋〉(清華學報,新二十九卷第三期,1999.9,p321-364)
    劉人鵬:〈詮釋與考證----閻若璩辨偽論據分析〉(收錄於中研院《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6,p.157-190)
    陳祖武:〈關於乾嘉學派的幾點思考〉(收錄於中研院《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6,p.247-262)
    張壽安:〈禮、理爭議----清嘉道間漢宋學之爭的一個焦點〉(收錄於中研院《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6,p.291-322)
    岑溢成:〈阮元《性命古訓》析論〉(收錄於中研院《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6,p.323-352)
    湯志鈞:〈清代經學學派及其異同〉(收錄於中研院《清代揚州學術研究》,2001.4,p.1-20)
    黃愛平:〈清代漢學流派析論〉(收錄於中研院《清代揚州學術研究》,2001.4,p.21-48)
    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收錄於《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10,p.50-7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715100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42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5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