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40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9813      Online Users : 9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400


    Title: 解讀宜家的消費文化意涵─以布迪厄的日常生活言行理論為之
    Authors: 周汶昊
    Contributors: 張錦華
    周汶昊
    Keywords: 宜家
    廳房陳設
    消費文化
    布迪厄
    布希亞
    文化資本
    傢俱
    紮根理論
    IKEA
    room setting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6:10:43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宜家家居(IKEA)為研究對象,在台灣的社會文化脈絡下,探究其中包含的消費文化意涵。研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整理宜家的消費特色;第二部分則是深入訪談不同社經背景的消費者對宜家的看法,並以布迪厄的概念工具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最後針對兩部分的研究結果提出批判性的結論。
      第一部分的研究乃是參照文獻與訪談宜家人員的結果,描述宜家的消費特色,以及宜家的台灣分店有何不同之處,藉此說明宜家此一消費場域的情況。第二部分則是以質性的深入訪談法,訪問十六位背景各異的台灣消費者,再以紮根理論精神的資料分析程序將訪問結果譯碼,並配合布迪厄的日常生活言行理論,分析出影響消費者對宜家觀感的慣習及資本因素為何。研究者除了以消費行為與文化意義兩個面向對宜家的消費現象提出討論之外,也提出個人的批判性關懷做為結論。
      最後,研究結論認為,在本土文化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台灣的消費者未能發展出適合的認同,而隨著感性消費的趨勢起舞。在感性消費所訴諸的生活型態是仿自中產階級的情況下,台灣普遍存在著「跛腳的布爾喬亞人」-只有羨想,但缺乏行動。而這樣的情結,也穩固了既有中產階級的優勢社會結構。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關於夢想社會和感性消費的相關論述,有可能是一種為現存資本體制與國家合法性服務的再生產論述,身為知識分子,必須有所意識的看待這些來自於國外或國家體系提供的資訊。
    Reference: 參考書目
    1. 丁庭宇編(1986):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台北:巨流。
    2.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1998):台灣人的文化觀。台北:中華徵信所
    3. 吉定安(2000):《空間文化形式不可承受之輕─台北市天母地區天主教徒酒吧之建築設計》。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朱剛(1997):《薩伊德》。台北:揚智。
    5. 行政院主計處,200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6. 別蓮蒂(2002):<2002年E-ICP成年消費者生活型態族群描述>。《廣告雜誌》,(128):28-38。
    7. 李文傑(1999):《大型購物中心內消費者行為特性之探討》。私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李俊平(1998):《鏡像城市》。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季鐵男編(1992):建築現象學導論。台北:桂冠。
    10. 林育慈(1996):《都市速食餐飲消費活動、店址與空間分析─以臺北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2. 夏鑄九(1997):台灣「城市物語」。序Trefil, J.著,賴慈芸譯(1997):未來城。台北:遠流。
    13. 孫隆基(1995):未斷奶的民族。台北:巨流。
    14. 翁註重、林榮泰(1998):<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與後現代的商品形貌>。《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p.111-118。
    15. 高毓婷(2001):《台北都會區青少年消費文化初探─以兩所不同社會階級學區的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張錦華(2001):女為悅己者瘦?瘦身風潮、大眾媒介效果與閱聽人詮釋。台北:女書文化。
    17. 曹毓彬(1996):<傑出廣告行銷個案─IKEA家俱造勢>。《廣告學研究》,(8):p.175-187。
    18. 許正平(2002):<當代人的生活傢俱史─IKEA之夢>,中國時報2002/04/21人間副刊。
    19. 許宏榮(2001):《台北市居家用品店商店印象與購買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連育正(2000):《青少年消費型態與消費空間關係之研究─以西門町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陳建邦(1998):《NOKEA複合性商業建築─NOVA和IKEA的共同演化》。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陳淑娟(1995):《零售賣場設計與現場消費行為關係之探索研究─以百貨公司為例》。私立元智大學商業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陳懿欣(2000):《不可見的城市─探尋西門町的精神性》。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麥兆昌(1997):《解讀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產品美學》。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彭元志(1998):《臺灣居家Long-life產品意象評價與生活型態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黃口麗莉(1999):人際和諧與衝突:本土化的理論與研究。台北:桂冠。
    27. 黃威傑(2000):《城市文事空間的流變─台北書店空間形貌轉化之探討》。私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葉啟政(1991):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台北:三民。
    29. 葉啟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台北:三民。
    30. 葉啟政編(1991):當代西方思想先河。台北:正中。
    31. 劉維公(1998):<習性與偶成性:P Bourdieu 與 N. Luhmann的理論介紹>。《臺大社會學刊》,26:1-51。
    32. 劉維公(2000):<「生活組合」(Lebensfuhrung):介紹當代德國社會學的「多元化社會」研究>。《東吳社會學報》,(9):123-143。
    33.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cultural economy)、生活風格(lifestyles)和生活美學(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34. 歐峻宏(1997):《誠品書店空間的形成因素與形式分析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蔡文芳(2001):《跨國娛樂資本的空間生產─以台北星巴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蔡奇睿(2000):《文化消費的空間研究:書店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現象觀察─以誠品書店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蔡明璋(1996):台灣的貧窮─下層階級的結構分析。台北:巨流
    38. 黎勉旻(1997):《漫畫消費空間初探─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蕭新煌(1999):好社會:浩劫後的台灣願景。台北:月旦。
    40. 賴孟如(1998):《次文化空間之研究─以女同性戀酒吧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 遲恆昌(2000):《從殖民城市到「哈日之城」:台北西門町的消費地景》。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謝邦杰(1996):《跨國性組織之研究:以IKEA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Baudrillard, J.著,林志明譯(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
    44. Baudrillard, J.著,洪凌譯(1998):《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
    45. Bocock, R.著,張君玫等譯(1995):消費。台北:巨流。
    46. Bourdieu, P.著,蔡筱穎譯(2000):布赫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
    47. Brooks, D.著,徐子超譯(2001):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台北:遠流。
    48. Featherstone, M.著,劉精明譯(2000):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南京:譯林。
    49. Frank, R.著,席玉蘋譯(2000):奢華狂潮:為何瘋狂消費買不到你的滿足?台北:智庫文化。
    50. Frith, S.著,彭倩文譯(1994):搖滾樂社會學。台北:萬象。
    51. Jensen, R.著,沈若薇譯(2000):夢想社會─後物質主義世代的消費國度。台北:麥格羅.希爾。
    52. Kellner, D.著,朱元鴻譯(1994):《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
    53. Kuhn, T.著,程樹德譯(1994):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
    54. Marcus, C.C.著,徐詩思譯(2000):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台北:張老師文化。
    55. McAndrew, F.T.著,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
    56. Rapoport, A.著,施植明譯(1996):建築環境的意義─非言語的交流途徑。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57. Relph, E.著,謝慶達譯(1988):現代都市地景。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58. Rurand, J.等編,蔡筱穎等譯(1996):當代社會學。台北:遠流。
    59. Schiffman, L.G.等著,顧萱萱等譯(2001):消費者行為。台北:學富。
    60. Strauss, A. & Corbin, J.著,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61. Torekull, B.著,劉慧玉譯(2000):《四海一傢IKEA》。台北:遠流。
    62. Weisman, L. K.著,王志弘等譯(1997):《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
    63. IKEA台灣店2001,2002年型錄
    64. Aldridge, A. (1998). Habitus and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finance.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46(1), 1-23.
    65. Dumais, S.A.(2002). Cultural capital, gender, and school success: The role of habitu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5(1), 44-68.
    66. Graaf N. D. D., Graaf P. M. D. & Kraaykamp, G. (2000). Parental 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Netherlands: A refinement of the cultural capital perspectiv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3(2), 92-111.
    67. Greene, J. P. (1999).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in colonial British America : A case study. 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29(3), 491-509.
    68. Grew, R. (1999).Finding social capital: 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Italy.Th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29(3), 407-433.
    69. Holt, D.B.(1998).Does Cultural Capital Structure American Consump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 1-25.
    70. Kingston, P. W. (2001). 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12(3), 88-99.
    71. Kinsey, K. A. & Stalans, L. J. (1999). Which "haves" come out ahead and why? Cultural capital and legal mobilization in frontline law enforcement. Law & Society Review, 33(4), 993-1023.
    72. Lareau, A. & Horvat, E. M. (1999).Moments of social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race, class, and cultural capital in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2(1), 37-53.
    73. Otnes, C. & Scott, L. M. (1996).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tual and advertising.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5(1), 33.
    74. Roscigno, V. J. & Ainsworth-Darnell, J. W. (1999).Race, 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Persistent inequalities and achievement retur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2(3), 158-178.
    75. Savage, M., Bagnall, G. & Longhurst, B. (2001). Ordinary, ambivalent and defensive: class identities in the northwest of England. Sociology, 35(4), 875-892.
    76. Sender, K. (2001). Gay readers, consumers, and a dominant gay habitus: 25 years of the Advocate magazin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1(1), 73-99.
    77. Skeggs,B. (2001). The toilet paper: femininity, class and mis-recognition.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24(3-4), 295-307.
    78. Sullivan, A.(2001). 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ociology, 35(4), 893-912.
    79. Wilke, M., (1999). A kiss before buying. Advocate, 784, 34.
    80. Zukin, S. (1998). Urban lifestyles: Diversity and standardisation in spaces of consumption. Urban Studies, 35(5-6), 825-83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7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