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36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8/144297 (79%)
造訪人次 : 51102689      線上人數 : 8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360


    題名: 上海消費社會之國家話語權力分析
    作者: 王振諭
    貢獻者: 李英明
    王振諭
    關鍵詞: 上海
    中共消費政策
    消費社會
    消費話語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6-05-09 15:46:02 (UTC+8)
    摘要: 消費研究在近來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消費不再僅僅被當作是一種純粹的經濟行為來理解,消費行為的背後更涉及了社會、文化層次的議題探討,以往西方傳統的消費文化理論研究大多認為,消費社會的變遷與消費主義的興起,主要趨動的力量來自民間社會,包括經濟能力的變化、階級間的的攀比效應等,然而這些理論視角並不足以完整的解釋上海消費社會變遷的脈絡與消費主義的興起原因。近來有學者開始注意到上海消費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國家角色的重要性。消費社會分析中,國家角色的提出對吾人理解中國消費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力的切入點,有助於吾人能更加貼近的耙疏中國消費社會的發展脈絡。

    本文欲透過對中共消費話語建構的分析,探討中共在消費政策發展與變遷,重新描繪出在不同歷史時空及主客觀環境條件限制下,這些政策主軸如何形成動態變遷的軌跡,並梳理出其背後的知識脈絡,以廓清中共的消費話語建構與上海消費社會變遷之間的關係:消費話語權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被建構的目標為何?話語權力的實踐如何成為可能?其中又經過哪些轉折?影響話語權流轉的背後結構因素又為何?中共又是如何透過話語力量打造一個新的「消費秩序」?這樣的消費秩序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本文試著透過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來點出消費社會之中國家角色的重要性,並借用傅柯知識/權力話語分析的啟發,來探討國家如何在消費社會之中貫徹其文化霸權的施展。因此本文從歷史脈絡的文本資料著手,分析上海城市生活中的消費社會之興起、發展與變遷,耙梳其脈絡並廓清在此過程中箇中的發展邏輯。

    本文發現,整個上海消費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場實存世界中政治權力、經濟利益與知識論述的競逐,綜觀上海消費社會國家話語的建構脈絡,吾人得出了幾點結論:首先,上海從生產城市到消費城市的定位轉型過程中,上海消費社會中的國家之手從未退出,國家反而透過不同的話語建構持續其權力的施展;其次,從革命時期開始的「革命式現代化典範」到改革開放後鄧小平進行現代化典範轉軌,國家在上海建構的消費話語,始終是鑲嵌在中國現代化話語典範的轉折脈絡下而開展的;再次,從毛澤東、鄧小平乃、江澤民乃至於胡錦濤時期,消費話語始終作為一個權力施展的機制,與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資源及基礎息息相關;最後,隨著全球化浪潮與資本主義話語的影響,中共在消費話語權上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尤其是消費主義帶來的消費費異化、貧窮不均、資源環境破壞等問題,都將直接衝擊黨的權威與合法性,這也將是日後中共領導人在進行新的消費話語論述時必須重視的地方。

    關鍵字:上海、消費社會、中共消費政策、話語權力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的重大決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于醒民、唐繼無,上海:近代化的早產兒(臺北:久大文化,1991)。
    王寧,消費社會學-一個分析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王寧,轉型社會中的「欲望起飛」—消費主義在中國興起的社會學理論分析(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
    王寧,消費的欲望:中國城市消費文化的社會學解讀(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
    王寧,從苦行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中國城市消費制度、勞動激勵與主體結構轉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包亞明,上海酒吧(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包亞明編,嚴鋒譯,權力的眼睛—福柯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忻平,從上海發現歷史—現代化近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
    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型態的辯證(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2003)。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臺北:生智文化出版社,1999)。
    李爽,消費的陷阱(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李通屏,中國消費制度變遷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季桂保,布希亞(臺北:生智出版社,2000)。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臺北:生智出版社,1997)。
    吳猛、和新風,文化權力的終結:與福柯對話(四川:四川人民初版社,2001)。
    孟繁華,眾神狂歡: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現象(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姚開建、陳勇勤主編,改變中國:中國的十個「五年計畫」(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姚建平,消費認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孫懷仁主編,上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簡史:1949-1985年(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9)
    陳三井,近代中國變局下的上海(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陳永發,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陳昕,救贖與消費:當代中國日常生活中的消費主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5)。
    陳晏清主編,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楊聖明,中國消費模式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楊魁、董雅麗著,消費文化—從現代到後現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張仲禮主編,上海社會科學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2)。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康燕,解讀上海(臺北:海鴿文化出版社,2001)。
    葉啟政,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臺北:群學出版社,2005)。
    葉文心,上海百年風華(臺北:躍昇文化出版社,2001)
    潘兆民,中共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與實踐(臺北:結構群文化有限公司,1996)。
    熊月之,上海:一座現代化城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鄭也夫,後物欲時代的來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遲志剛主編,上海文化觀察(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
    盧漢超,霓虹燈外:20世紀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薄一波,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九冊(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鄭紅娥,社會轉型與消費革命-中國城市消費觀念的變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臺北:揚智文化出版設,2003)。
    蘇智良,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型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二、中文譯著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臺北:時報出版社,1997)。
    Baudrillard,著,劉成富、全志剛譯,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Deborah Davis著,盧漢龍編譯,中國都市消費革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Herbert Marcuse著,劉繼譯,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型態研究(臺北: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Karl Gerth著,黃振萍譯,製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北京:北京
    大學出版社,2007)。
    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Martin Carony著,杜麗燕、李少軍譯,國家與政治理論(臺北:桂冠出版社,
    1995)。
    Thorstein Veblen著、蔡受百譯,有閒階級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Theodore W. Adorno & Max Horkheimer著,渠敬東、曹衛東譯,啟蒙辯證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白吉爾著,趙念國譯,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齊奧爾格•齊美爾著、費勇譯,時尚的哲學,收錄於羅鋼、王中忱編,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邁克•費瑟斯通著,劉精明譯,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江蘇:譯林出版社,2000)

    三、中文期刊
    刁永祚,「科學發展觀與消費模式轉變」,經濟學家,第4期(2004年)。
    王鴻楷、「洪啓東、黃智鈴,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的商業空間結構變遷機制探討:上海市個案」,都市與計劃,第25卷第2期(1998年)。
    王寧,「『國家讓渡論』:有關中國消費主義成因的新命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7卷4期。
    王寧,「消費與認同」,社會學研究,第1期(2001年)。
    王寧,「兩棲消費行為的社會學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第4期(2005年)。
    王寧,「消費者增權還是消費者去權-中國城市巨集觀消費模式轉型的重新審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6期(2006年)。
    王雷、黃學錦,「中國消費政策的歷史回顧及其反思」,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第1
    期(2001年)。
    王瓊,「單位制的消解與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遷」,理論觀察,第2期(2007年)。
    尹世傑,「關於加強消費經濟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消費經濟,第22卷第1期(2006年)。
    司金鑾,「我國文化消費與消費文化研究之概觀」,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6期(2001年)。
    任潔,「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研究」,東嶽論叢,第3期(2008年)。
    李金,「現代性中的消費精神」,社會,第11期(2001年)。
    李昌霞、柴彥威,「改革開放後上海市民消費方式的變化及其空間擴展」,經濟地
    理,第25卷第4期(2005年)。
    李德、嶽書亮,「論消費主義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與對策」,學術探索,第3期(2004年)。
    周超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消費思想初探」,商業時代,第15期(2008年)。
    韋妙才,「權力、知識、生產力—福柯話語解讀」,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15卷第4期(2000年)。
    唐振常,「市民意識與上海社會」,二十一世紀,第11期(1992年)。
    許紀霖、王儒年,「代上海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之建構———二十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申報』廣告研究」,學術月刊,第4期(2005年)。
    黃力之,「消費主義文化的挑戰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突圍」,社會科學,第8期(2008年)。
    楊聖明,「論中國消費模式創新問題」,社會科學,第4期(2008年)。
    劉豔明,「消費主義文化價值觀在我國的歷史際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3期(2004年)。
    劉春雷,「和諧發展:反對消費主義」,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2005年)。
    羅曉南,「後改革時期農村中國文化轉型-啟蒙現代性話語vs.革命現代性話語」,
    東亞研究,第40卷第1期(2009年)。
    羅莉芳、汪宏橋,「上海的都市化和後現代化」,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2005
    年)。
    蔡春燕、李美玲,「消費結構與消費排擠」,2003年台灣社會學年會,政治大學社會系主辦。

    四、外文書目
    Bourdieu, Pierre. Distinction, trans. by Richard N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Bray, David. Social Space and Governance in Urban China.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Deborah S•Davis. The Consumer Revolution in Urban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Elliott, Anthony. Adorned in dreams: Fashion and moderni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Saich, Tony and Hans van de Ven,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1995.
    Wasserstrom, Jeffrey N., ed. Twentieth-Century China: New Approach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五、網路資料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134902/8092122.html〉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www.sdpc.gov.cn/fzgh/〉
    中國國民經濟計劃背景資料,人民網。〈http://www2.pccu.edu.tw/CRRYCM/ad02.doc〉
    中消協發布《科學消費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sh/2009-03/16/content_1260150.htm〉
    文啟湘、冉凈斐,「消費和諧論:面向科學發展觀的消費理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訊息網。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1205056&chnid=197&leafid=77&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王寧,「社會攀比與消費欲望」,南方日報(2007年08月19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6133759.html〉
    王寧,「轉型社會中的欲望起飛」,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5642215.html〉
    王建平,「消費革命:社會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城市消費轉型」,國際邊緣。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theory/t12.htm〉
    城市規劃志,上海地方誌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index.html〉
    夏鑄九,「摩登上海」,文化研究月報,第8期(2001年)。〈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ournal_forum_72.htm。〉
    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及關於《綱要》報告的決議,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08ch-meet/ziliao/renda-eightjie/renda-84-10.htm〉
    國家「十五」計畫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http://www.sdpc.gov.cn/fzgh/〉
    國家「八五」計畫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http://www.sdpc.gov.cn/fzgh/〉
    張剛,「1949年革命與上海城市生活風格變遷」,學術中華。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8872〉
    鄭紅娥,「傳統與轉變——讀《中國城市消費革命》」,廿一世紀網絡版。
    〈http://www.govyi.com/paper/n3/o/200603/52072.s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526000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60009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