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1870      Online Users : 7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48


    Title: 陳廷焯《詞則》選評「王沂孫詞」析論
    The analysis of CHEN Ting-zhuo’s "Ci-Ze " elects to comment “Wang Yisun Ci”
    Authors: 吳錦琇
    Contributors: 侯雅文
    吳錦琇
    Keywords: 陳廷焯
    王沂孫
    詞則
    白雨齋詞話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6-05-09 15:25:0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透過陳廷焯《詞則》選評「王沂孫詞」為主題,探討《詞則》編選「王沂孫詞」的結果,及其與陳氏《白雨齋詞話》之詞學觀二者之間相應的關係。
    所採行的方法是透過對「王沂孫詞」意象特質的分類以及對陳廷焯《詞則》的編選取向的歸納與分析,得知陳廷焯對其所選錄的王沂孫詞作的評點面向兼具了「內涵」及「形式」兩個層面,顯然陳廷焯有調融前人評選傾向的意圖。且透過對陳廷焯《詞則》中選錄詞作的現象觀看,也能說明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雖以「沈鬱頓挫」為填詞的最高指導原則及審美理想,但「沈鬱」與「頓挫」之間實有先後次序、主從關係的。
    此外本研究也針對浙西詞派領袖朱彝尊的《詞綜》以及常州詞派張惠言《詞選》、周濟《宋四家詞選》等三家詞選本選錄「王沂孫詞」的現象進行對照比較,發現:陳廷焯在編纂《詞則》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樣貌是繼承張惠言之觀點,而與浙西詞派朱彝尊、常州詞派周濟詞論的關係則是若即若離;而到詞論《白雨齋詞話》的完成,所展現的又是與張惠言的選詞觀點相異的見解,與周濟詞論逐漸靠攏,與浙西詞派詞論的逐漸疏離的一連串微妙的改變。故可知,陳廷焯一直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詞學觀念,透過《詞則》編輯過程中大量地閱讀評選歷代詞作,從而逐漸構築出自己鮮明的詞學觀,所以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的完成,可說是在張惠言比興說與周濟寄託理論的基礎下,從而推出自己「沈鬱說」發展的完成。
    陳廷焯的《詞則》雖是選本,然因其具有時間的縱貫性與空間的普及性,加上此選本是以作品之選擇、排列、數量多寡、分卷等編輯體例去體現陳廷焯本身對詞學認知與理想體式要求的『解釋取向』,因此可將《詞則》視為一部「文本文學史」,故本研究藉由《詞則》選評「王沂孫詞」這一論題所提出的研究目的,過程中所進行的研究方法已儼然建構出「詞選本研究」、「文本文學史研究」的模式。此外,若欲全面性的對陳廷焯之詞論有一完整的理解,除了該對其詞選本及詞論的交互對照之外,更應參照其實際創作,藉以作為驗證其學理是否可行的指標,如此當可更完整而全面的理解陳廷焯理論價值所在。
    關鍵字:陳廷焯、王沂孫、詞則、白雨齋詞話
    Reference: 甲類 古代典籍 (按作者生存年代排序)
    1.(宋)王沂孫撰 (清)鮑廷博校,《知不足齋叢書.花外集》,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據清乾隆鮑廷博校刊本影印,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2.(宋)王沂孫撰 (清)王運鵬,《四印齋所刻詞》, 民國初期影印清光緒十四年(1888)至十九年(1893)臨桂王氏家塾刊巾箱本。
    3.(宋)王沂孫著 孫人和校本 吳則虞箋注,《花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宋)王沂孫著 詹安泰箋注 蔡起賢整理,《花外集箋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宋)王沂孫著 唐圭璋輯,《全宋詞.王沂孫詞》,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5.(宋)王沂孫著 高獻紅新釋輯評,《王沂孫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
    6.(清)朱彝尊,《詞綜》,台北:世界書局據康熙三十年(1691年)裘杼樓刊本影印出版,1975 年。
    7.(清)張惠言,《詞選》, 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8.(清)周濟 ,《宋四家詞選、譚評詞辨(附介存齋論詞雜著)》,台北:廣文書局,1962年。
    9.(清)陳廷焯,《詞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0.(清)陳廷焯、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83年。
    乙類 現代學術論著專書 (按出版日期先後)
    1. 王夢鷗,《文學概論》,台北:帕米爾書店,1964年。
    2. 吳宏一,《清代詞學四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年。
    3.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
    5. 王運熙 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 葉嘉瑩,《靈谿詞說》,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7年。
    7. 王偉勇,《南宋詞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8.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9.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書局,1990年。
    10.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11. 王筱雲,《碧山詞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年。
    12. 黃瑞枝,《王碧山詞之藝術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13.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14.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15. 葉嘉瑩,《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16. 舒茲,《舒茲論文集》,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17. 唐圭璋,《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18.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19. 顏崑陽,《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20. 葉嘉瑩,《靈谿詞說》,臺北:正中圖書,1993年。
    21. 方智範 鄧喬彬 周聖偉 高建中,《中國詞學批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22. 黃保真 成復旺 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23. 施蟄存,《詞籍序跋萃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24.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臺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25. 朱崇才,《詞話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6.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7. 姜岱東,《文學風格概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28.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
    29. 苗菁,《唐宋詞體通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30.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31.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32. 施蟄存編,《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0年。
    33. 唐圭璋,《詞學論叢》,台北:鼎文書局,2001年。
    34.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
    35.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36. 朱自清,《詩言志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37. 黎活仁等主編,《宋詞的時空觀》,臺北:大安出版社, 2001年。
    38. 徐楓,《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39. 黃景進,《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
    40. 吳熊和主編,《唐宋詞匯評.兩宋卷》,杭州浙江出版社,2004年。
    41. 楊柏嶺,《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
    42.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43. 朱德慈,《常州詞派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4. 朱崇才,《詞話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45. 曹辛華,《中國詞學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46. 謝桃坊,《詞學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7. 陳美朱,《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48. 楊柏嶺,《唐宋詞審美文化闡釋》,安徽:黃山書社,2007年。
    49. 黃撥荊,《中國詞史(上下卷)》,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50. 崔海正,《中國詞學研究體系建構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51. 牛海蓉,《元初宋金遺民詞人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52. 許伯卿,《宋詞題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53. 陶爾夫 劉敬圻,《南宋詞史》,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54. 沙先一 張暉,《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5.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6. 遲寶東,《常州詞派與晚清詞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57. 黃志浩,《常州詞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58. 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江蘇:鳳凰出版社,2009年。
    59. 侯雅文,《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臺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丙類 工具書
    1. 黃文吉主編,《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2. 林玫儀主編,《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5年。
    3. 馬興榮等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4. 吳熊和 嚴迪昌 林玫儀,《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丁類 學位論文
    1. 張少真,《清代浙江詞派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2. 林玫儀,《晚清詞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9年。
    3. 楊麗珠,《清初浙派詞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4. 李鐘振,《周濟詞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5. 宋邦珍,《白雨齋詞話「沉鬱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6. 金鮮,《陳廷焯早晚期詞學觀念之轉變》,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7. 金永哲,《碧山詞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8. 侯雅文,《白雨齋詞話「沉鬱說」析論》,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9. 侯雅文,《常州詞派構成與變遷析論》,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10. 顏妙容,《清代詞學尊體之論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11. 侯方元,《南宋詞研究史(清代部分)》,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碩士論文,2004年。
    12. 苻櫻,《清詞綜系列研究》,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碩士論文,2004年。
    13. 趙靜,《張惠言研究》,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碩士論文,2004年。
    14. 薛青濤,《孤吟山鬼語愁心 頻折幽芳怨搖落》,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碩士論文,2005年。
    15. 李睿,《清代詞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博士論文,2006年。
    16. 曹明升,《清代宋詞學研究》,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科博士論文,2006年。
    17. 陳思涵,《晚清寄託說詞論的發展及其反響》,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18. 王吉鳳,《陳廷焯沉郁說的詞學理論體系研究》,安徽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19. 鄭榮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比興」說析論》,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0. 余佳韻,《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5月。
    戊類 期刊
    1. 常國武,〈王沂孫出仕及生卒年歲問題的探索〉,文學遺產增刊第11輯,1957年。
    2. 吳則虞,〈王沂孫事蹟考略〉,文學遺產增刊第7輯,1957年。
    3. 常國武,〈讀花外集卮言〉,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期,1984年。
    4. 屈興國,〈「詞則」與「白雨齋詞話」的關係〉,《詞學》第5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5. 孫康宜,〈《樂府補題》中的象徵與託喻〉,《詞學》第5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6. 宋邦珍,〈論白雨齋詞話沉鬱說正變觀〉,中國國學第19期,1991年。
    7. 彭玉平,〈陳廷焯詞學淵源論〉,《安徽師大學報》19卷4期,1991年。
    8. 常國武,〈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詞異同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9期,1991年。
    9. 荻原正樹,〈王沂孫的詠物詞〉,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1991年。
    10. 林玫儀,〈新出資料對陳廷焯詞論之證補〉,《詞學》第11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11. 彭玉平,〈陳廷焯詞史論發微〉,《詞學》第11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12. 彭玉平,〈陳廷焯正變觀疏論〉,《詞學》第12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13. 顏崑陽,〈漢代楚辭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編《第二屆詩學會議論文集》,1994年。
    14. 顏崑陽,〈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2期,1994年。
    15. 陳美朱,〈試論《白雨齋詞話》之詞論及典範之標準〉,《中國文化月刊》第211期,1997年。
    16. 顏崑陽,〈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清華學報》第28卷第2期,1998年。
    17. 陳水雲,〈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武漢大學學報,1998年。
    18. 魏中林,〈《詞綜》的編選與朱彝尊的“醇雅”說〉,內蒙古社會科學,2000年。
    19. 顏崑陽,〈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2期,2000年。
    20. 顏崑陽,〈六朝文學「體源批評」的取向與效用〉,《東華人文學報》第3期,2001年。
    21. 侯雅文,〈論清代「詞史」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國立編譯館第30卷,2001年。
    22. 諸葛憶兵,〈《詞綜》編纂意圖及其價值〉,江海學刊,2001年。
    23. 陳水雲,〈陳廷焯「沉鬱說」與古代詩歌傳統〉,《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6期,2001年。
    24. 楊柏嶺,〈陳廷焯詞學思想的偏頗性與合理性〉,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9卷第4期,2001年。
    25. 丁放,〈《樂府補題》主旨考辨--兼論「比興寄託」說詞論在清代以來的演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9卷第4期,2001年。
    26. 陳水雲 張清河,〈《雲韶集》與陳廷焯初期的詞學思想〉,湖北大學學報第29卷第6期,2002年。
    27. 楊德貴,〈談《詞綜》得失〉,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
    28. 陳水雲,〈論清代詞選的編纂及其意義〉,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
    29. 遲寶東,〈《樂府補題》新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
    30. 彭玉平,〈從《論寄托》到“專言寄托”評詹安泰先生《花外集箋注》〉,中國韻文學刊,2002年。
    31. 洪若蘭,〈從《白雨齋詞話》對碧山詞的評論看陳廷焯的「沈鬱」、「比興」說〉,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第2期,2003年6月。
    32. 賴欣陽,〈張惠言、周濟詞論較析〉,興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03年。
    33. 陳水雲 王茁 ,〈陳廷焯的師友與詞學立場的轉變〉,荊州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2003年。
    34. 王秋文,〈陳廷焯 《詞則》初探〉,《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十期,2003年9月。
    35. 黃雅莉,〈論宋代詠物詞之發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11期,2004年。
    36. 彭玉平,〈選本批評與詞學觀念-陳廷焯的詞選批評探論〉,汕頭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2005年。
    37. 李睿,〈從《雲韶集》和《詞則》看陳廷焯詞學思想的演進〉,中國韻文學刊第19卷第3期,2005年。
    38. 侯雅文,〈論晚清常州詞派對「清詞史」的「解釋取向」及其在常派發展上的意義〉,淡江中文學報第13期,2005年。
    39. 林宛瑜,〈論浙西詞派之詞學觀及其體現---以朱彝尊為探討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第6期,2005年。
    40. 于翠玲,〈論朱彝尊《詞綜》的文獻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
    41. 于翠玲,〈朱彝尊《詞綜》與康乾時期官方詞籍整理〉,海南大學學報,2005年。
    42. 于翠玲,〈《浙西六家詞》與《詞綜》的關系——兼論浙西詞派形成的綜合因素〉,嘉興學院學報,2005年。
    43. 于翠玲,〈《詞綜》與《樂府補題》的關系——兼論浙西詞派詠物詞的演變〉,西北大學學報,2005年。
    44. 曹明升,〈清代宋詞學初探〉,江淮論壇,2005年。
    45. 曹明升,〈清代宋詞學論綱〉,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
    46. 楊柏嶺,〈渾化理念的門徑追尋——周濟的宋四家門徑論〉,文學前沿,2005年。
    47. 曹明升,〈清人選宋詞探賾〉,山西師大學報,2005年。
    48. 仇小屏,〈論篇章意象之系統---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文與哲第7期,2005年。
    49. 陳滿銘,〈論辭章意象之形成—據格式塔「異質同構」說加以推衍〉,《文與哲》第8期,2006年。
    50. 顏崑陽,〈論先秦「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8期,2006年。
    51. 徐秀菁,〈由選詞與評點的角度看張惠言《詞選》中比興寄託說的實踐〉,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2期,2006年。
    52. 杜宏記,〈張惠言《詞選》的編輯與傳播〉,時代文學雙月刊,2006年。
    53. 孫克強,〈詞選在清代詞學中的意義〉,南京大學學報,2006年。
    54. 溫曉輝 李海燕,〈論常州詞派“比興”詞論的完善和發展——兼論張惠言、周濟、陳廷焯三家對碧山詞的評價〉,文教資料,2006年。
    55. 鄭蘇青,〈淺析王沂孫比體詠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
    56. 張世斌,〈朱彝尊酬唱《樂府補題》詠物詞風格成因〉,武漢大學學報,2006年。
    57. 彭玉平,〈選本編纂與詞學觀念--晚清陳廷焯詞選編纂探論〉,學術研究第7期,2006年。
    58. 尹丹 孫紀文,〈王沂孫詞在清代的評價異同之探析〉,固原師專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
    59. 王吉鳳,〈雅:陳廷焯論詞的審美傾向〉,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
    60. 趙曉輝,〈陳廷焯詞選思想探析〉,石河子大學學報第20卷第6期,2006年。
    61. 侯雅文,〈論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所建構的「宋詞史」及其在清代宋詞典律史上的意義〉,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2期,2006年。
    62. 趙曉輝,〈從選本批評看陳廷焯的詞學思想〉,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7年。
    63. 蘇慧霜,〈華藻要妙,酌奇翫華-論屈騷香草意象〉,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5期,2007年。
    64. 李睿,〈清代詞選研究綜述〉,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
    65. 王信霞,〈《樂府補題》研究三百年〉,閩江學院學報,2008年。
    66. 侯雅文:〈宋代「詞選本」在「詞典律史」建構上的意義──對「詞史」的研究與書寫提出「方法學」的省思〉,淡江中文學報第18期,2008年6月。
    67. 孫維城:〈陳廷焯詞學思想前後期不同的共同基礎〉,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4期,2009年4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5912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60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