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62781      Online Users : 8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4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40


    Title: 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及其運作
    The literature and art policy of the Kuomintang(1937-1945)
    Authors: 吳怡萍
    Wu, Yi Ping
    Contributors: 林能士
    吳怡萍
    Wu,Yi Ping
    Keywords: 文藝政策
    國民黨
    張道藩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
    圖書雜誌審查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24:23 (UTC+8)
    Abstract:   文學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是研究中國現代史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國現代文學和政治之所以有相當深的聯結,與它作為啟蒙救亡的工具有極密切關係。美國學者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就表示現代中國文學是反映時代混亂現實的一面鏡子,從清末民初發展以來即被賦予強大使命,許多知識份子往往在政治改革失敗以後,把心力放在文學改造上,希望透過新文學來為中國社會改革舖路 。梁啟超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開辦《新民叢報》,使報刊成為知識份子從事政治社會改良的重要媒介;接著在日本創辦《新小說》,看中小說對社會大眾宣傳的力量,認為這是抨擊政府,以及反映社會不良現象的利器 。梁啟超「欲新國民,必新小說」的論點,為後來五四一代人所承繼。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提到,他從事文學活動的動機是因為文學不是一種普通的職業,而是可以用於改造民族的靈魂 ,此言正反映現代中國文學因為帶有強烈的使命,使文藝作家不僅從事單純的寫作工作,更是振聾發聵的先行者。也因此自中國近現代以來,隨著政治社會環境的變動,文藝作家和政權之間不時存在著一種緊張衝撞的關係。
      本文研究目的即藉由戰時國民黨與文藝界知識份子這段曾經結盟又遭背棄的過程,觀察抗戰時期國民黨透過那些機構、政策與手段,一方面加強文藝界的運作,與中共競爭;另一方面又以戰爭之名進行管制,壓縮作家的生存空間。建構這段時期國民黨對文藝界的政策與運作,不僅有助於理解戰後許多相關歷史的發展脈絡,也可為抗戰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個全面觀照性的視野。
    Reference: 中文部份
    一、 檔案
    (一)中央研究院近史研究所檔案館
    1. 《朱家驊檔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藏號:301-01-06-531。冊名: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國共產黨:共黨在各地區之活動報告〉,1938-1941。
    (二)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
    1. 〈集中全國學者建立三民主義的社會科學及文藝案〉,南京,1929.03,毛筆原件2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3.1/1.20。
    2. 〈澈底消滅反動思想嚴厲查禁反派著作案〉,南京,1929.03,油印1張,檔號:會3.1/33.76。
    3. 〈嚴厲處置反革命份子案〉,提案人:陳德徵,南京,1929.03,毛筆原件2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3.1/3.2。
    4. 〈三屆二中全會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29.06.19,毛筆稿件3張,檔號:會3.2/8.7。
    5.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報告〉,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三屆四中全會會議紀錄》,南京,1930.11,鉛印全1冊,檔號:會3.2/22。
    6. 〈確定黨的文藝政策案〉,武漢,1930.11.06,毛筆原件2張,檔號:會3.2/18.84-1。
    7. 〈防止赤匪利用文藝宣傳案〉,南京,1931.05.02,毛筆原件1張,檔號:會3.2/26.9-1。
    8. 〈三屆五中全會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31.06,油印9張,檔號:會3.2/24.19。
    9. 〈三屆五中全會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31.06,油印9張,檔號:會3.2/24.19。
    10. 〈第三屆中執會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31.10,鉛印1冊,檔號:會4.1/28.1。
    11. 〈改進國際宣傳、新聞宣傳、文藝宣傳計劃書〉,方治等67人提,南京,1931.11.13,油印原件8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4.1/19.88。
    12. 〈王獻芳等提三民主義文化建設案〉,南京,1931.11.18,毛筆原件7張,檔號:會4.1/5.36。
    13. 〈葛健時等提確定本黨文化政策案〉,南京,1931.11.18,毛筆原件11張,檔號:會4.1/8.9。
    14. 〈中央宣傳委員會工作報告〉,南京,1932.12,鉛印1冊,檔號:會4.2/33.10。
    15. 〈中央宣傳委員會工作報告〉,南京,1934.12,鉛印1冊,檔號:會4.2/38.13。
    16. 〈關於文藝宣傳計劃暨經費預算等案〉,南京,1934.12,油印10張,檔號:會4.2/34.25。
    17. 〈中央宣傳委員會工作報告〉,南京,1935.10,鉛印1冊,檔號:會4.2/44.10。
    18. 〈確定文化建設原則與推進方針以復興民族案〉,南京,1935.11.21,檔號:會5.1/35.50。
    19. 〈五屆一中全會第3次會議速紀錄〉,南京,1935.12.05,毛筆原件21張,檔號:會5.2/155.7。
    20. 〈五屆一中全會第4次會議速紀錄〉,南京,1935.12.06,毛筆原件17張,檔號:會5.2/155.8。
    21. 〈中央各計劃委員會組織通則案〉,南京,1935.12.12,毛筆稿件2張,檔號:會5.3/1.10。
    22. 〈中央各計劃委員會委員名單〉,南京,1935.12.12,毛筆稿件5張,檔號:會5.3/1.16。
    23. 〈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上中執會呈〉,南京,1936.02.10,毛筆原件2張,檔號:會5.3/6.26。
    24. 〈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組織條例〉,南京,1936.03.05,油印7張,檔號:會5.3/7.4。
    25. 〈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各研究會組織規程〉,南京,1936.03.05,油印1張,檔號:會5.3/7.8。
    26. 〈中執會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各研究會組織規程〉,南京,1936.03.18,油印1張,檔號:會5.3/9.19。
    27. 〈文化事業計劃綱要〉,南京,1936.03.29,毛筆原件4張,檔號:會5.3/9.41。
    28. 〈五屆二中全會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36.07,鉛印48張,檔號:會5.2/169.3。
    29. 〈五屆二中全會中央文化事業計委員工作報告〉,南京,1936.07,鉛印6張,檔號:會5.2/169.7。
    30. 〈中央文化事業計委會增設科學研究會案〉,南京,1936.08.10,毛筆原件2張,檔號:會5.3/19.11。
    31. 〈獎勵專門學術著作辦法〉,南京,1937.01.07,毛筆原件1張,檔號:會5.3/33.17。
    32. 〈五屆三中全會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南京,1937.02,鉛印66張,檔號:會5.2/170.3。
    33. 〈五屆三中全會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工作報告〉,南京,1937.02,鉛印8張,檔號:會5.2/170.7。
    34. 〈設立中央編譯館以為促進文化領導思想之工具案〉,五屆三中全會梅公任等提案,南京,1937.02,油印4張,檔號:會5.2/157.16。
    35. 〈請中央籌撥的款專充文化建設經費案〉,南京,1937.02,毛筆原件4張,檔號:會5.2/20.16-33。
    36. 〈請設置總理紀念獎金以提倡學術案〉,南京,1937.02,鉛印6頁,檔號:會5.2/20.16-57。
    37.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36次會議速紀錄〉,南京,1937.02.11,毛筆油件全1冊,檔號:會5.3/289。
    38. 〈請確定今後宣傳工作綱領案〉,南京,1937.02.11,鉛印20頁,檔號:會5.3/37.11。
    39. 〈五屆三中全會第4次會議速紀錄〉,南京,1937.02.19,毛筆原件29張,檔號:會5.2/157.35。
    40. 〈五屆中常會第47次會議速記錄〉,南京,1937.07.07,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293。
    41. 〈上海市社會局致中宣部代電〉,上海,1937.10.31,毛筆原件1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中4/1683。
    42. 〈抗戰期間圖書雜誌審查標準〉,武漢,1938.03.03,毛筆原件2張,檔號:中4/1669。
    43. 〈五屆四中全會第1次會議速紀錄〉,武漢,1938.04.06,毛筆原件41張,檔號:會5.2/158.1。
    44. 〈五屆四中全會第4次會議速紀錄〉,漢口,1938.04.08,檔號:會5.2/158. 15。
    45. 〈五屆中常會第75次會議速記錄〉,漢口,1938.04.28,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13。
    46. 〈中央執行委員會社會部組織條例〉,五屆中常會第75次會議,武漢,1938.04.28,檔號:會5.3/77.17。
    47. 〈前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職員名單〉,湖北,1938.04.29,毛筆原件3張,檔號:中1/13.63。
    48. 〈中央文化事業計劃委員會專門委員幹事傅抱石致中央秘書處呈〉,南京,毛筆原件2張,1938.06.01,檔號:中1/60.170。
    49. 〈修正抗戰期間圖書雜誌審查標準〉,重慶,1938.07.22,油印1張,檔號:23/5.30。
    50. 〈中央社會部每月工作概要報告〉,第4次,重慶,1938.08,油印6張,檔號:會5.3/92.5
    51. 〈中央社會部請示該部職權疑義案〉,五屆中常會第92次會議,重慶,1938.09.08,毛筆1件,檔號:會5.3/92.11。
    52. 〈審查社會部職權疑義案報告〉,重慶,五屆中常會第94次會議,重慶,1938.09.22,毛筆1張,檔號:會5.3/94.14。
    53. 〈五屆中常會第100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38.11.10,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38。
    54. 〈五屆中常會第101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38.11.17,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39。
    55. 〈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漢口,1939.01,油印54張,檔號:會5.2/34.14。
    56. 〈五屆五中全會第3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39.01.25,毛筆原件97張,檔號:會5.2/159.1。。
    57. 〈五屆中常會第122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39.06.01,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60。
    58. 〈五屆中常會第127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39.08.10,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65。
    59. 〈中央宣傳部報告〉,五屆六中全會,重慶,1939.11,檔號:會5.2/160。
    60. 〈五屆六中全會第6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39.11.12-20,毛筆原件318張,檔號:會5.2/160。
    61. 〈五屆中常會第143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0.03.21,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81。
    62. 〈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7次全體會議速紀錄〉,1940.07.01-08,重慶,毛筆複寫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1.1。
    63. 〈戰時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重慶,1940.09.06,油印3張,檔號:特23/5.29。
    64. 〈五屆中常會第160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0.10.14,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398。
    65. 〈五屆中常會第163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0.11.25,毛筆油件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5.3/401。
    66. 〈五屆中常會第166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1.01.06,毛筆油件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5.3/404。
    67. 〈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重慶,1941.03,油印43張,檔號:會5.2/60.85-6。
    68. 〈建設中華民族革命的新文化之辦法〉,重慶,1941.03,毛筆原件24張,檔號:會5.2/60.45。
    69. 〈請中央倡辦中國文化金融事業〉,重慶,1941.03,毛筆原件3張,檔號:會5.2/60.48。
    70. 〈請中央組設中央出版聯營公司〉,重慶,1941.03,毛筆原件4張,檔號:會5.2/60.67。
    71. 〈五屆八中全會第1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1.03.05,檔號:會5.2/162.1。
    72. 〈五屆八中全會談話會速紀錄〉,重慶,1941.03.29,重慶,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2.12。
    73. 〈五屆八中全會第9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1.04.01,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2.6。
    74. 〈五屆八中全會第10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1.04.01,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80張,檔號:會5.2/162.7。
    75. 〈五屆八中全會第11次會議速紀錄〉,總裁對於改進黨政之指示,重慶,1941.04.02,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2.8。
    76. 〈五屆中常會第183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1.09.01,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21。
    77. 〈五屆九中全會決議案實施狀況表〉,重慶,1941.12,鉛印48頁,檔號:會5.2/107.22。
    78. 〈調整文化工作機構加緊文化建設〉,重慶,1941.12,毛筆原件7張,檔號:會5.2/88.27。
    79. 〈五屆九中全會速紀錄附件黨務報告〉,重慶,1941.12.14,油印114張,檔號:會5.2/163.6。
    80. 〈徵求及獎勵三民主義著述鼓勵黨內外人士研究〉,重慶,1941.12,毛筆原件5張,檔號:會5.2/88.30。
    81. 〈五屆九中全會第6至8次大會速紀錄〉,重慶,1941.12.19-20,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3.3。
    82. 〈文化動員計劃大綱管制出版事業實施計劃草案〉,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重慶,1942,油印6張,檔號:一般496/51.10。
    83. 〈五屆中常會第194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2.02.02,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32。
    84. 〈劇本出版及演出審查監督辦法〉,重慶,1942.02.16,油印1張,檔號:特23/5.31。
    85. 〈會商安置港滬撤退文化界新聞界人士辦法等紀錄〉,重慶,1942.03.26,毛筆5張,檔號:特30/538.11。
    86. 〈招待南洋及港滬各地撤退之文化界人士暨籌劃工作辦法〉,重慶,1942.04.04,複寫2張,檔號:特30/538.9。
    87. 〈五屆中常會第201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2.05.11,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39。
    88. 〈中央出版事業管委會工作報告〉,重慶,1942.06-1943.07,油印全1冊,檔號:一般496/306。
    89. 〈五屆中常會第205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2.07.06,毛筆油件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5.3/443
    90. 〈魏中天參加文化運輸問題等談話會報告〉,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重慶, 1942.09.14,毛筆原件2張,檔號:一般496/48.21。
    91. 〈出版政策談話會紀錄〉,重慶,1942.10,毛筆原件18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一般496/308。
    92. 〈十中全會各種提案要點之意見〉,重慶,1942.10.14,毛筆件26張,會5.2/121.25。
    93. 〈五屆十中全會文化宣傳提案研究委員會報告〉,重慶,1942.11,複寫1張,檔號:會5.2/116.31。
    94. 〈加強出版事業管制以促進文化動員案〉,重慶,1942.11,毛筆原件2張,檔號:會5.2/106.17。
    95. 〈五屆十中全會第1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2.11.14,毛筆原件線裝全1冊,檔號:會5.2/164.1。
    96. 〈五屆十中全會第7、8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2.11.21,毛筆原件85張,檔號:會5.3/164.6。
    97. 〈五屆十中全會第9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2.11.23,毛筆原件57張,檔號:會5.2/164.7。
    98. 〈五屆十中全會第10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2.11.24,毛筆原件65張,檔號:會5.2/164.8。
    99. 〈中央出版事業管理委員會委員名單〉,重慶,1942.12,毛筆抄件4張,檔號:一般495/67.1。
    100. 〈沈雁冰等過去狀況調查表〉,重慶,1943,毛筆4張,檔號:特30/538.6。
    101. 〈訂定三民主義文藝獎金辦法及審議委員會組織章程案〉,重慶,1943,油印,檔號:會5.3/203.18。
    102. 〈五屆十中全會決議案實施辦法及辦理情形〉,重慶,1943.01.04,油印10張,檔號:會5.2/107.2。
    103. 〈五屆中常會第221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3.01.22,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59
    104. 〈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獎勵優良書刊劇本暫行辦法〉,重慶,1943.02.16,油印2張,檔號:特23.5.32。
    105. 〈蔣總裁致吳鐵城代電〉,重慶,1943.02.20,複寫原件4張,檔號:特30/538.1。
    106. 〈左傾文化人員招致與否得失論〉,鄒志奮,重慶,1943.02.27,毛筆3張,檔號:特30/538.12。
    107. 〈羅致留桂文化人員辦法商定事項〉,重慶,1943.03.03,毛筆1張,檔號:特30/538.2。
    108. 〈安置桂林文化人員辦法〉,重慶,1943.03.12,毛筆2張,檔號:特30/538.7。
    109. 〈吳鐵城上蔣總裁簽呈〉,重慶,1943.04.03,毛筆原件,檔號:特30/538.3。
    110. 〈王新命等人上吳鐵城函〉,廣西,1943.04.24,檔號:特30/538.5。
    111. 〈五屆中常會第227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3.05.17,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65。
    112. 〈五屆中常會第237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3.08.23,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73。
    113. 〈對文化運動綱領草案等審查意見〉,重慶,1943.09,毛筆原件1張,檔號:會5.2/131.2。
    114. 〈五屆十一中全會第3至5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3.09.08-10,毛筆原件84張,檔號:5.2/165.2。
    115. 〈五屆中常會第238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3.09.20,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74。
    116. 〈五屆中常會第239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3.10.04,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475。
    117. 〈憲政實施協進會第1次全體會員會議〉,重慶,1943.11.12,油印25張,檔號:特23/5.2.28。
    118. 〈憲政實施協進會第2次常務會員會議議事日程〉,重慶,1943.12.10,油印6張,檔號:特23/5.2.26。
    119. 〈憲政實施協進會第3次常務會員會議議事日程〉,重慶,1943.12.28,油印6張,檔號:特23/5.2.8。
    120. 〈中央宣傳部三十二年度工作檢討報告〉,重慶,1944,油印全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一般496/314。
    121. 〈中央宣傳部三十三年度工作計劃簡明表〉,重慶,1944,油印全1冊,檔號:一般496/318。
    122. 〈五屆中常會第251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4.03.20,毛筆油件1件,檔號:會5.3/487。
    123. 〈五屆十二中全會第1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4.05.21,毛筆原件69張,檔號:5.2/166.1-4。
    124. 〈五屆十二中全會第2、3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4.05.22-23,毛筆原件86張,檔號:會5.2/166.2。
    125. 〈五屆十二中全會第5、6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4.05.25-26,毛筆原件80張,檔號:會5.2/166.4。
    126. 〈出版檢查工作報告及檢討〉,重慶,1944.05,油印33張,檔號:5.2/153.33。
    127. 〈請願出版事業芻見五項〉,洪深等,重慶,1944.05,毛筆原件4張,檔號:5.2/150.111。
    128. 〈請願救濟出版業共同疾苦事〉,重慶,1944.05.15,毛筆原件3張,檔號:會5.2/150.10.2。
    129. 〈中宣部改隸行政院實施辦法要點〉,重慶,1945,油印1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6.3/4.9。
    130. 〈五屆中常會第279次會議速記錄〉,重慶,1945.03.05,毛筆油件1冊,檔號:會5.3/515。
    131. 〈六全大會中央宣傳部工作報告〉,重慶,1945.04.30,鉛印全1冊,檔號:會6.1/36.2。
    132. 〈確定黨的文化政策案〉,重慶,1945.05.05,毛筆稿件8張,檔號:會6.1/24.28。
    133. 〈六屆中常會第1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5.06.11,毛筆原件全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6.3/302.1。
    134. 〈六屆中常會第2次會議速紀錄〉,重慶,1945.06.25,毛筆原件全1冊,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6.3/302.2 .
    135.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組織條例草案〉,重慶,1945.07,油印1張,檔號:會6.3/207-2。
    136.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制員額案〉,重慶,1945.09.15,油印1張,檔號:會6.3/207-1。
    137. 〈張道藩為文化運動委員會主委,葉溯中二十三人為委員案〉,總裁提,重慶,1945.09.25,毛稿1張,檔號:會6.3/18.40。
    138. 〈關於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結束改組辦法案〉,六屆中常會第13次會議,重慶,1945.10.15,毛筆原件2張,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檔號:會6.3/25.30。
    139.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派員至收復區工作辦法及預算書〉,六屆中常會第13次會議,重慶,1945.10.29,毛筆原件1張,油印2張,檔號:會6.3/25.28。
    140. 〈派張道藩同志赴滬推動文化工作案〉,六屆中常會第13次會議,重慶,1945.10.30,毛筆稿件1張,檔號:會6.3/25.33。
    141. 〈六全大會關於宣傳之決議案實施辦法〉,六屆中常會第17次會議,重慶,1945.12.24,油印3張,檔號:會6.3/30.18。
    (三)國史館檔案
    1.國民政府檔案、蔣中正總統檔案
    1. 〈出版品審查法令〉,國民政府檔案,典藏號:001012100009,1928.04.16-1944.08.07。
    2. 〈書店印刷店管理規則〉,國民政府檔案,典藏號:001012100028,1942-05-06- 1944-03-22。
    3. 〈張道藩呈文化運動綱領草案宣傳計畫與實施辦法,陶希聖吳敬恆等呈文化運動綱領草案意見〉,國民政府檔案,典藏號:001054500001,1943-01-29~1944-11-07。
    4. 〈熊式輝呈三民主義文化運動重要性及目標並以確立文化政策統一文化等〉,江西省政府公文,1941,蔣中正總統檔案,典藏號: 002080111001013。
    2.其他
    1.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1卷,目錄號:196,案卷號:149,1938-1946。
    2. 《戰時文化新聞界人士安置案》,1卷,行政院檔,登錄號:0140000000747A。
    3. 《文化運動(一)──(四)》,抗戰史料,1930.10.01-1943.11.04,登錄號:127000000081A-127000000084A。
    二、史料、史料匯編
    1. 中央通訊社徵集部,《文化運動:文運工作情況及著作人協會》,台北:政大社資中心,1941.7-1944.12。
    2.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印),《文藝論戰》,1944。
    3.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印),《四年來之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1945。
    4.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印),《抗戰四年來的文化運動》,上、下冊,1941。
    5. 中央宣傳委員會(編印),《文藝宣傳會議錄》,1934。
    6. 中央宣傳委員會文藝科(製),《中央查禁暫禁及查扣之反動文藝書籍一覽》,1929.03-1934.07。
    7.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文藝宣傳辦法大綱》,1936.11。
    8. 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印),《文藝宣傳要旨》,1936.12。
    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南地區文史資料協作會議(編),《抗戰時期西南的文化事業》,成都:成都出版社,1990。
    10.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1996。
    11.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1998。
    12.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抗戰之學術》,革命文獻第59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72。
    13.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上、下冊,革命文獻第76、77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76。
    14.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中國國民黨歷屆歷次中全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一)》,革命文獻第79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76。
    15.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抗戰建國史料──社會建設(一)》,革命文獻第96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3。
    16.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抗戰建國史料──社會建設(二)》,革命文獻第97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3。
    17.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編),《抗戰建國史料──社會建設(三)》,革命文獻第98輯,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4。
    18.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史料專輯》,上冊,台北:國民黨黨史會出版,1991。
    19.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1編,文化(一、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0.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2編,文化(一、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1. 四川大學馬列教研室(編),《國民參政會資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2. 文天行(等編),《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史料滙編》,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
    23. 北京大學(等主編),《文學運動史料選》,第4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4. 吳原(編),《民族文藝論文集》,杭州:杭州正中書局,1934。
    25. 宋原放(主編),《中國出版史料(現代部份)第一卷》,上、下冊,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6. 宋原放(主編),《中國出版史料(現代部份)第二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7. 宋原放(主編),《中國出版史料(現代部份)補卷》,上、下冊,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8. 孟廣涵(等編),《國民參政會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85。
    29. 孟廣涵(等編),《國民參政會紀實──續編》,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30. 孟廣涵(等編),《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紀實》,上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31. 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軍事委員會》,第1、2冊,台北:國史館,1996。
    32. 武漢文史資料編輯部,〈第三廳在武漢活動概況(節錄)〉,《武漢文史資料》,3(武漢,1998):142-149。
    33. 武漢文史資料編輯部,〈第三廳組織機構與幹部一覽〉,《武漢文史資料》,3(武漢,1998),頁150-151。
    34. 胡璞玉,《抗戰史料叢編初輯》,台北:編者,1974。
    35. 南方局黨史資料徵集小組(編),《南方局黨史資料大事記》,重慶:重慶出版社,1980。
    36. 南方局黨史資料徵集小組(編),《南方局黨史資料──文化工作》,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37.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抗戰四年專刊》,重慶:軍事委員會政治部,1941。
    38.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法規彙編》,重慶:軍事委員會政治部,1943。
    39. 重慶市政協文史資料硏究委員會、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編)《國民參政會紀實(1938-1948)》,上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85。
    40. 馬芳若(編),《中國文化建設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1989。
    41. 秦賢次,《抗戰時期文學史料》,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7。
    42. 秦賢次,〈隕落的星辰〉,《文訊》,13、14(台北,1984),頁192-233、353-380。
    43. 陳壽立(編),《中國現代文學運動史料摘編》,下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4. 國民參政會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國民參政會史料》,台北:國民參政會在台歷屆參政員聯誼會,1962。
    45. 國軍政工史編纂委員會(編著),《國軍政工史稿》,上、下冊,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
    46. 張肩重,〈在第三廳工作的回憶〉,《文史資料選輯》,100(北京,1985.01),頁8-91。
    47. 張靜廬,《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乙編、丙編、丁編,上海:上海書店,2003。
    48. 曾慶燦、吳懷斌(編),《老舍硏究資料》,上冊,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
    49. 經濟部(編),《抗戰時期之中國經濟》,上、中、下,台北:龍門書局,1968。
    50. 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冊,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51. 廖全京、文天行、王大明(編),《作家戰地訪問團史料選編》,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
    52. 樓適夷(等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第一編:文學運動》,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53. 樓適夷(等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第二編:理論․論爭,第一集》,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54. 劉志斌,〈第三廳在武漢成立概記〉,《新文化史料》,5(北京,1994),頁53-57。
    55. 蘇光文(編),《文學理論史料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三、文集、日記、回憶錄
    1. 千家駒,《七十年的經歷》,香港:香港鏡報文化出版社,1986。
    2.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葉楚傖先生文集(一)》,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3。
    4. 王子壯,《王子壯日記》,第2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5. 王世杰,《王世杰日記》,第2、3、4、5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6. 《田漢全集》編輯委員會(編),《田漢全集》,第15卷,文論,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0。
    7. 老舍,《老舍文集》,第15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8. 《冼星海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冼星海全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 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中、下冊,香港:三聯出版社,1984。
    10. 胡風,《胡風回憶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11. 胡絜青(編),《老舍生活與創作自述》,香港:三聯書店,1981。
    12. 胡適(著),曹伯言(整理),《胡適日記全集》,第5、6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
    13. 徐德明(編),《老舍自述》,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4. 夏衍,《懶尋舊夢錄:增補本》,北京:三聯書店,2006,2版。
    15. 郭沫若,《洪波曲》,香港:三聯書店,1978。
    16. 陶希聖,《陶希聖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17. 曹聚仁,《文壇五十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18.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台北:正中書局,1994。
    19. 陳立夫,《我的創造、倡建與服務:九十憶往》,台北:東大出版社,1989。
    20. 陳果夫,《陳果夫先生全集》,第一、六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0。
    21. 《陳果夫百年誕辰紀念集》籌備會(編),《陳果夫百年誕辰紀念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1。
    22. 陳荷夫(編),《張友漁回憶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3. 陳誠,《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一)》,台北:國史館,2005。
    24. 陳誠(著),何智霖(等編),《陳誠先生書信集:家書》,台北:國史館,2006。
    25. 程思遠,《政海秘辛》,台北:李敖出版社,1995。
    26. 張兆和(主編),《沈從文全集》,第12、17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27. 道藩文藝中心(主編),《張道藩先生文集》,台北:九歌出版社,1999。
    28. 陽翰笙,《陽翰笙選集》,第五卷:〈革命回憶錄〉,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29. 盛佩玉,《一個女人的筆記──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台北:印刻出版社,2007。
    30. 鄒韜奮,《抗戰以來》,重慶:韜奮出版社,1941。
    31. 熊式輝,《海桑集──熊式輝回憶錄(1907-1949)》,香港:明鏡出版社,2008。
    32. 蔣中正,《中國之命運》,上海:文華出版社,1945。
    33. 蔣介石,〈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三民主義(增錄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台北:三民書局,1965。
    34. 魯迅,《魯迅全集》,第4、 7、10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5. 魯迅,《魯迅論戰文選》,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1。
    36. 樂齊(編),《葉聖陶日記》,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7. 蘇雪林(等著),《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7。
    38. 顧頡剛,《顧頡剛日記(1933-1937)》,第3卷,台北:聯經出版社,2007。
    四、年譜、辭典
    1. 甘海嵐(編),《老舍年譜》,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2. 范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辭典》,上海:上海書店,1993。
    3.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4. 陳美英(編著),《洪深年譜》,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
    5. 鄂基瑞(等編),《中國現代文學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6. 聞黎明、侯菊坤(編),《聞一多年譜長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五、專書
    1.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南方局領導下的重慶抗戰文藝運動》,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2.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革命人物誌》,第22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81。
    3. 王由青(編著),《張道藩的文宦生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8。
    4. 王宏志,《文學與政治之間──魯迅‧新月‧文學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王金鋙,《抗戰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
    5. 王章陵,〈中共的文藝整風〉,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1967。
    6. 王曉漁,《知識份子的內戰:現代上海的文化場域(1927-193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安敏成(Marston Anderson)(著),姜濤(譯),《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The Limits of Realism:Chinese Fiction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8. 朱曉進(等著),《非文學的世紀:20世紀中國文學與政治文化關係史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4。
    9. 汪家榕,《商務印書館及其他:汪家榕出版史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10. 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11. 希爾斯(Edward Shils)(著),傅鏗等(譯),《知識份子與當權者》(The Intellectuals and the Powers and Other Essays) ,台北:桂冠圖書出版社,2004。
    12.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史述》,台北:國民黨黨史會出版,1994。
    13. 李瑞騰(編),《抗戰文學概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
    14.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
    15.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
    16. 阪口直樹(著),宋宜靜(譯),《十五年戰爭期的中國文學》,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
    17. 易勞逸((Lloyd E. Eastman)(著),陳謙平(等譯),《流產的革命: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The Abortive Revolution:China Under Nationalist Rule,1927-1937),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18. 季灝(等著),《潘公展傳》,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76。
    19. 邵伯周,《茅盾評傳》,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
    20. 阿英,《晚清小說史》,台北:天宇出版社,1988。
    21. 帕米爾書店編輯部(編),《任卓宣評傳續集》,台北:帕米爾書店,1975。
    22.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1983,5版。
    23. 姚丹,《西南聯大歷史情境中的文學活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4. 柯偉林(W.C.Kirby)著,陳謙平等(譯),《德國與中華民國》(Germany and Repulican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5. 倪偉,《「民族」想像與國家統制──1928-1948年南京政府的文藝政策及文學運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6. 徐鑄成,《報海舊聞》,上海:上海人民出社,1981。
    27.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
    28. 梅志,《往事如烟──胡風沈冤錄》,香港:三聯書店,1989。
    29. 郭沫若紀念館(編),《文化與抗戰:郭沫若与中國知識分子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文化選擇》,成都:巴蜀書社,2006。
    30. 張大明,《國民黨文藝思潮──三民主義文藝與民族主義文藝》,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
    31. 張道藩先生治喪委員會(編),《中國文藝鬥士張道藩先生哀思錄》,台北:編者自刊,1968。
    32. 馮啟宏,《法西斯主義與三○年代中國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8。
    33. 溫波,《重建合法性──南昌市新生活運動研究(1934-1935),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34. 程榕寧,《文藝鬥士:張道藩傳》,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5。
    35. 費約翰(John Fitzgerald),《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北京:三聯書店,2004。
    36. 費慰梅(Wilma Fairbank)(著),成寒(譯),《林徽音與梁思成──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0。
    37. 蔡銘澤,《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38.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5。
    39. 壽進文,《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的物價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40. 趙友培,《文壇先進張道藩》,台北:重光文藝,1975。
    41. 潘公展先生紀念編輯委員會,《潘公展先生紀念集》,台北市:編著自刊,1977。
    42. 劉心皇,《抗戰時期的文學》,台北:編譯館,1995。
    43. 劉蘋華,《筆雄萬丈──葉楚傖傳》,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6。
    44. 鄧元忠,《三民主義力行社史》,台北:實踐出版社,1984。
    45. 藍海,《中國抗戰文藝史》,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
    46. 曠新年,《1928:革命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六、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尹雪曼,〈論中國國民黨的文藝運動〉,收入:氏著,《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
    2. 向延生,〈江定仙與《樂風》月刊停刊風波〉,《中國音樂學》,2(北京,2003),頁48-49+81。
    3. 李新宇,〈硝烟中的消失──抗戰時期的知識份子話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北京,1999),頁58-79。
    4. 呂芳上,〈抗戰聲響──廬山談話會的召開〉,收入: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研究討會籌備委員會(編),《紀念七七抗戰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1998,頁25-84。
    5. 周蘇玉,〈第三廳與武漢各界第二期抗戰擴大宣傳周述論〉,《湖北社會科學》,11(武漢,2005)頁97-99。
    6. 侯銜正,〈武漢抗戰時期的文化運動〉,《江漢大學學報》,1(武漢,1999),頁95-100。
    7. 倪邦文,〈《現代評論》派的團體構成〉,《新文學史料》,3(北京,1995),頁137-150。
    8. 段懷清,〈從《學衡》到《國風》:現代中國批評史上的「東南學派」〉,《浙江社會科學》,4(杭州,2007),頁157-162。
    9. 唐正芒,〈抗戰時期大後方反對國民黨文化專制政策的鬥爭〉,《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北京,1999.01),頁24-28+62。
    10. 秦賢次,〈悼念劉心皇先生〉,《文訊》,126(台北,1996.04),頁78-80。
    11. 徐行,〈周恩來與抗戰初期的政治部第三廳〉,《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天津,2005),頁1-10。
    12. 許錫強,〈「左聯五烈士」案情新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4(南京,2005.12),頁61-67。
    13. 黃蓉,〈從《紅與黑》到《紅黑》〉,《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婁底,2005.04),頁46-49、60。
    14. 陳三井,〈抗戰前後國民政府的知識份子政策〉,《中華軍史學會會刊》,6(台北,2001.06),頁241-264。
    15. 陳紀瀅,〈抗戰時期文藝界概況〉,《幼獅文藝》,379(台北,1985.07),頁7-20。
    16. 陳紀瀅,〈抗戰以前及抗戰時期的中國文藝發展述要〉,《近代中國》,41(台北,1984.06),頁129-143。
    17. 陳煦,〈國民黨的書刊審查與上海新生事件〉,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15冊,第43輯,出版地不詳: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頁221-。230
    18. 馮啟宏,〈戰爭與文化:近十年抗戰時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顧〉,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台北,2006.09),頁193-226。
    19. 張偉,〈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業〉,《中國編輯》,4(北京,2006),頁59-63。
    20. 詹永媛,〈中國共產黨加強對桂林抗戰文化運動領導的原因探析〉,《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4(桂林,2004),頁14-18。
    21. 詹永媛,〈抗戰時期中共文化政策及在國統區的實踐〉,《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5:5(南寧,2003.05),頁117-120。
    22. 劉維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人事初探〉,收入:胡春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1996,頁276-296。
    23. 錢振綱,〈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社團與報刊考辨〉,《新文學史料》,2(北京,2003),頁189-200。
    24. 魏華齡,〈桂林抗戰文化研究30年〉,《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3(桂林,2008.09),頁39-42。
    25. 蘇朝綱,〈抗戰時期出版界反查禁紀年〉,收入:中國近代現代出版史編纂組(編),《中國近代現代出版史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0。
    26. 鐘汝賢、何靜,〈抗戰時期中共南方局的文化統戰工作〉,《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7:1(重慶,2004.01),頁44-47。

    (二)博碩士論文

    1. 林宸生,〈抗戰時期中共的文藝政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2. 黃怡菁,〈《文藝創作》(1950-1956)與自由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3. 陳以愛,《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行》,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4. 陳逢申,〈戰爭與文宣: 以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話劇、音樂及漫畫為例(1937~1945)〉,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5. 張儁,〈中國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論戰的本質(1934-1935)〉,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6. 蔡淵洯,〈抗戰前國民黨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運動(1928-193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
    7. 鄭士榮,〈抗戰前後中央文化宣傳方略之研究(1928-1945)──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功能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8. 蕭阿勤,〈國民黨政權的文化與道德論述(1934-1991)──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9. 簡弘毅,〈陳紀瀅文學與五○年代反共文藝體制〉,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七、期刊、報紙
    1. 《民國日報》,上海,1928-1929。
    2. 《大公報》,重慶,1942-1945。
    3. 《中央日報》,南京,1928-1929。
    4. 《中央日報》,重慶,1941-1945。
    5. 〈各級黨部宣傳工作實施方案〉,《中央週報》,第35期合刊(南京,1929.02.04)。
    6. 〈全國宣傳會議集會紀〉,《中央週報》,53(南京,1929.06.10)。
    7. 《前途》,2卷8號,上海,1934.8.1。
    8. 《中央掃蕩聯合版》,重慶,1942-1943。
    9. 《新月》雜誌,上海,1928-1933。
    10. 《新華日報》,重慶,1942-1945。
    11. 《新蜀報》,重慶,1941、1944。
    12.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文化先鋒》,重慶: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文化先鋒社,1942-1945。
    13. 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編),《文藝先鋒》,重慶: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文藝先鋒社,1942-1945。
    14.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文藝編輯委員會(編),《抗戰文藝》,重慶: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1938。

    八、電子資料
    1. 國史館(編),《石叟叢書影像檢索系統》,網址:http://web.dmh.gov.tw。

    英文部份

    1. Hung, Chang-tai, War and Popular Culture: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1937-194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2. Liang,Kan,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the War:Chongqing,1937-1945.”Ann Arbor,Mich.: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Print,1996.
    3. Tien,Hung-Mao,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21535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350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