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523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339708      線上人數 : 7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3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35


    題名: 晚清閩省英籍華民管轄權交涉(1842-1911)
    作者: 彭思齊
    Peng, Sih Chi
    貢獻者: 唐啟華
    Tang, Chi Hua
    彭思齊
    Peng, Sih Chi
    關鍵詞: 英籍華民
    晚清外交
    晚清僑務
    國籍法
    管轄權
    中英關係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2016-05-09 15:23:39 (UTC+8)
    摘要: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前,昔日清廷視為「天朝棄民」的海外華人,因英國建立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而成為英國直接統治下的「英國臣民」(British Subjects)。1843年,當廈門開放為條約口岸,大部分原鄉為閩南的英籍華民(Anglo-Chinese),遂選擇以新身分脫離清廷管轄,合法返回廈門。然而由於這些華民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與內地民人無異,便造成中英地方官管理上的問題,衍生一連串之外交交涉。本文即以英籍華民管轄權交涉為主軸,分別觀察其在晚清外交與僑務政策轉變、英國英籍華民管理制度調整,以及中英「管轄權」、「國籍」概念折衝與磨合三條歷史發展脈絡中之影響。藉此填補晚清外交、僑務、法律和國籍問題之不足。
    參考文獻: 一、 檔案史料
    (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外交檔案》
    〈日本商人來閩貿易包攬漁利無所不至若不明定章程恐通省皆成日籍請核明約章妥商辦理由〉,02-13-010-01-053。
    〈日本商民在內地包攬漁利自以區分籍貫為目前要圖請查照前送節略妥商辦理由〉, 02-13-010-02-015。
    〈日領事以將華人入籍各案註銷惟葡意兩國領事仍許華人入籍請商兩國公使飭禁由〉, 02-10-012-02-009。
    〈和定新律擬將華僑收入殖民地籍請速設領事速頒國籍法由〉,02-21-015-04-005。
    〈咨送九年春夏兩季與洋人交涉已未結事件清冊〉,,01-16-015-01-001。
    〈咨送八年分福廈台三口中外交涉已未結各案清冊由〉,,01-16-014-02-003。
    〈咨送十年春季閩海臺灣各口交涉事件清冊〉,01-16-015-03-001。
    〈咨送十年秋冬兩季福廈台三口與洋人交涉已未結清冊〉,01-16-016-01-001。
    〈咨送福州臺灣等口九年秋冬兩季交涉已結未結清冊由〉,01-16-015-02-001。
    〈咨送福州廈門臺灣八年秋冬季與洋人交涉已未結清冊由〉,01-16-014-03-001。
    〈咨報漳州海澄縣並無武弁毆打英屬民人由〉,01-16-012-03-010。
    〈咨稱商人辜洪德租契蓋印及並未改裝一節務即確查實據聲復核辦由〉, 01-18-011-01-004。
    〈英國領事稱蔡德喜等受買海澄縣屋地一案現飭通商局道查辦情形抄摺呈請查照由〉, 01-18-011-04-001。
    〈桂邊防匪事河內設領國籍專條等事附奏摺片各一件由〉,02-12-023-04-001。
    〈討論英案法權問題〉,03-25-001-01-028。
    〈接巴達維亞等處商會電懇訂定國籍法律並設立領事以保華僑請查核見復由〉, 02-21-015-03-024。
    〈華民入洋籍應分別良莠酌列商約由〉,02-13-020-02-012。
    〈照復商人辜洪德生長在英並未改裝一節已據閩省咨報現辦各情應再飭查聲復由〉, 01-18-011-01-003。
    〈照復商人辜洪德租房一案既准照復各情仍再咨行閩省核辦由〉,01-18-011-01-007。
    〈照稱本國商人辜洪德祖籍中國後籍於英現在閩租房地方官不將租據蓋印抄錄來往照會呈閱由〉,01-18-011-01-002。
    〈照稱英商辜洪德永租房間一案所引阿大臣改裝之諭自可註銷由〉,01-18-011-01-005
    〈詳陳爪哇各島情形請速定國籍由〉,02-21-015-04-002。
    〈駐英薛大臣論英屬華民入籍說〉,01-34-003-15-001。
    〈遵旨覈議國籍條例一摺錄旨刷奏咨照由〉,02-21-015-04-019。
    〈遵查日商在內地包攬漁利各節乞商日使確定分籍專條並將廈門一帶與各國一律訂約由〉,02-13-012-02-038。
    〈關於英國提案之簽註〉,03-34-011-05-001。
    (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案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福建巡撫潘思榘具奏,〈審明龍溪縣民陳怡老私往番邦擅娶番婦謀充甲必丹專利營私〉,乾隆15年3月22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案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005521。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覆陳怡老一案已比照越番搆釁例審擬完結情形〉,乾隆15年5月3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案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005691。
    鑲白旗漢軍都統阿克敦,〈奏為議覆喀爾吉善等審結陳怡老私越外番充當甲必丹攜帶番婦偷渡入口一案緣由〉,乾隆15年5月4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案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005608。

    (三) 英國外交部(Foreign Office, F.O.)檔案
    1. FO230
    1858年1月9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Superintendency correspondence), 第一號,1852 , FO230/74.
    1861年12月27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Superintendency correspondence), 1852 , FO230/74.
    咸豐9年8月9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uperintendency correspondence), 第25號,1852, FO230/75.
    咸豐11年10月18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uperintendency correspondence), 1852, 36號,FO230/75.
    咸豐11年11月12二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uperintendency correspondence), 1852, 41號,FO230/75.
    同治1年2月5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62-1865, FO230/76.
    同治4年7月6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and from Yamen, 1863-1865, FO230/77
    1866年4月10日照會, 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66-1868, FO230/80.
    1866年4月11日照會, 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66-1868, FO230/80.
    同治5年3月11日照會, 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68, FO230/81.
    1870年2月26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69-1870, 第10號,FO230/82.
    1870年8月24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69-1870, 第33號,FO230/82.
    1871年5月31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71, 第23號,FO230/85.
    同治9年2月12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70-1871, 第8號,FO230/84.
    同治10年4月21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1870-1871, 第21號,FO230/84.
    1877年6月8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77, 第34號,FO230/98.
    光緒3年5月3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77, 第32號,FO230/99.
    1878年6月13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78, 第19號,FO230/100.
    光緒4年5月12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78, 第21號,FO230/101.
    1884年7月25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84, 第33號,FO230/112.
    1890年6月18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90, 第7號,FO230/124.
    1890年10月30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to Yamen, 1890, 第25號,FO230/124
    光緒16年5月8日,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90, 第9號,FO230/125.
    光緒16年9月20日照會,Entry book of letters from Yamen, 1890, 第23號,FO230/125.
    2. FO663
    大英欽命駐厦門領事李照會督理厦門稅務協領府興,1845年8月20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and Outward, 1845, FO663/50.
    督理廈門稅務即捕協領府興照覆總理英國事務管事府李,1845年9月1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and Outward, 1845, FO663/50.
    福建分巡興泉永兵備道恆致廈門管事府列照會,1847年10月7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and Outward, 1847, FO663/52.
    福建分巡興泉永海防兵備道恒照覆廈門管事府列,1847年11月6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and Outward, 1847, FO663/52.
    福建分巡興泉永海防兵備道恒致廈門管事府照會,1947年11月22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and Outward, 1847, FO663/52.
    大清欽命興泉永道張致大英欽命駐廈門領事蘇照會,1851年1月4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1851-1853, FO663/56.
    欽命甘肅按察使司福建興泉永道張照覆大英欽命住廈門領事蘇,1851年2月23日,Chinese letters, Inward, 1851-1853, FO663/56.
    大英欽命駐廈門領事蘇致大清欽命興泉永道張照會,1851年1月3日,Chinese letters, Outward, 1851-1853, FO663/57A.
    大英欽命駐鎮廈門辦理通商事務蘇照覆大清欽命甘肅按察使司興泉永道張,1851年3月12日,Chinese letters, Outward, 1851-1853, FO663/57A.
    特授泉州海防總捕駐鎮廈門分府李致大英欽命駐廈領事府巴,1855年4月1日,Copies of Chinese letters, Inward, 1853-1856, FO663/62.
    大清泉州海防總捕駐廈門分府王致大英欽命駐廈領事府馬照會,1858年6月15日,Copies of Chinese letters, Inward, 1857-1859, FO663/65.
    3. FO677
    大清欽差大臣署理兩廣總督徐致大英欽差全權公使德照會,1848年3月23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 FO 677/26.
    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致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照會,1851年4月3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致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照會,1851年4月9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致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照會,1851年4月18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照覆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1851年4月26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照覆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1851年5月2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大英欽奉全權公使文致大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徐照會,1851年5月11日,Chinese Records for 1848-1852, F.O.677/26.
    4.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Memorandum by Julian Pauncefote, “British Protection to Anglo-Chinese in China,” in Ian Nish eds.,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I: 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First World War, Ser. E, Asia, 1860-1914, Vol. 22, Chefoo Convention and Its Aftermath, 1876-1885 (Bethesda, Md.: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c1989-c1995), pp. 107-114.
    T. Wade, “Minute by Sir T. Wade respecting the Petition of Lo Yeun-yen and other British Subjects of Chinese descent regarding Costume. (Mr. Fraser’s dispatch No.64 of 30th April, 1878.),” in Ian Nish eds.,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I: 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First World War, Ser. E, Asia, 1860-1914, Vol. 22, Chefoo Convention and Its Aftermath, 1876-1885 (Bethesda, Md.: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c1989-c1995), pp. 114-116.
    Memorandum by J. T. Pratt,“The Protection of Anglo-Chinese in China,” February 4, 1928, [F 560/112/10], in Ann Trotter eds.,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 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II: From the First to Second World War, Ser. E, Asia, 1914-1939, Vol. 34, China, January 1928-May 1928 (Bethesda, Md.: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c1991), pp. 79-102.
    (四) 史料彙編
    Jarman, R. L., ed. Hong Kong Annual Administration Reports 1841-1941, Volume 1: 1841-1886, Great Britain: Archive Editions, 199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丁編,第二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六,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王彥威、王亮編,《清季外交史料(宣統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清]巴泰等撰,《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三,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文慶等纂,《籌辦夷務始末》冊一,台北:國風出版社,1963。
    [清]文慶等纂,《籌辦夷務始末》冊二,台北:國風出版社,1963。
    [清]文慶等纂,《籌辦夷務始末》冊三,台北:國風出版社,1963。
    [清]世續等撰,《大清德宗景(光緒)皇帝實錄》五,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北洋洋務局輯,《約章成案匯覽》第3冊,台北:華文出版社,1969。
    [清]北洋洋務局輯,《約章成案匯覽》第6冊,台北:華文出版社,1969。
    田濤主編,《清朝條約全集》第壹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
    田濤主編,《清朝條約全集》第貳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
    [清]伊桑阿等纂修,《大清會典(康熙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
    佐佐木正哉編,《鴉片戰爭之研究(資料篇)》,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
    明萬曆年間奉勅,《大明律集解附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0。
    政學社印行,《大清法規大全》,台北:宏業書局,1972。
    [清]馬齊等撰,《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六,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高宗敕撰,《清朝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
    孫學雷、劉家平主編,《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孤本外交檔案》第19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
    孫學雷、劉家平主編,《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孤本外交檔案》第29冊, 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
    [清]崑岡等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十九,台北:啟文出版社,1963。
    [清]許同莘、汪毅、張承棨編,《康熙、雍正、乾隆道光條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8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9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10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22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24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
    [清]陳壽祺等撰,《重纂福建通志》,台北:華文書局,1968。
    [清]葛士濬編,《皇朝經世文續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清]鄂爾泰等撰,《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二,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慶桂等撰,《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十,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慶桂等撰,《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六,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
    [清]蔣良驥撰,《東華錄》,收入《清東華錄全編》第一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二、 報章雜誌
    The China Mail, 16 October 1845.
    The China Mail, 6 January 1848.
    《申報》,1878年2月23日,第一版。
    《申報》,1878年2月23日,第一版。
    《申報》,1908年10月5日,第三版。
    《申報》,1908年9月25日,第一版。
    《華商聯合報》,第14期(上海,1909.08)。
    《東方雜誌》,第3年第10期(上海,1906.11)。
    《東方雜誌》,第3年第6期(上海,1906.07)。
    《東方雜誌》,第3年第9期(上海,1906.10)。
    《東方雜誌》,第4年第2期(上海,1907.04)。
    《東方雜誌》,第5年第7期 (上海,1908.08)。
    《東方雜誌》,第6年第4期 (上海,1909.05)。
    孟森,〈論爪哇僑民請定國籍法〉,《外交報》,第237期,1909年4月5日,收入《外交報彙編》(台北:廣文書局,1964)第2冊,460。
    〈荷迫華僑入籍〉,《外交報》,第285期,1910年8月19日,收入《外交報彙編》(台北:廣文書局,1964)第21冊,549。
    〈荷蘭新訂爪哇殖民籍新律〉,《外交報》,第276期,1910年5月23日,收入《外交報彙編》(台北:廣文書局,1964)第27冊,473-475。
    〈處置外籍華人違警犯禁辦法〉,《外交報》,第242期,1909年5月23日,收入《外交報彙編》第21冊,380。
    〈籍民違禁演戲案議結〉,《外交報》,第238期,1909年3月16日,收入《外交報彙編》第21冊,368。
    三、 專書
    (一) 中文
    W. J. Cartor著,王雲翔、蔡壽康等譯,《荷屬東印度華人的經濟地位》,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
    卞鳳奎,《日治時期臺灣籍民在海外活動之研究(1895-1945)》,台北:樂學書局,2006。
    巴素(Victor Purcell)著,郭湘章譯,《東南亞之華僑》上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
    [清]王之春著,照春陳點校,《清朝柔遠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
    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與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1997。
    [清]王錫祺撰,《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台北:學生書局,1975。
    [清]王韜著,陳恒、方銀兒評注,《弢園文錄外篇》,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8。
    [清] 印光任、張汝霖撰,《澳門記略》上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21 ,台南:莊嚴文化,1996。
    坂野正高著,陳鵬仁、劉崇稜譯,《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清]朱奇齡撰,《續文獻通考補》,收入賈貴榮輯,《九通拾補》第5冊,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4。
    [清]沈之奇撰,懷校鋒、李俊點校,《大清律輯註》上,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清]沈家本撰,鄧經元、駢宇騫點校,《歷代刑法考》三,北京:中華書局,1985。
    吳劍雄,《十九世紀前往古巴的華工(1847-187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
    吳劍雄,《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允晨文化,1993。
    李長傅,《中國殖民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
    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9)》,台北:國史館,1997。
    林德榮,《西洋航路移民——明清閩粵移民荷屬東印度與海峽殖民地的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清]李鍾珏,《新嘉坡風土記》,收入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第98冊,台北:新文豐,1985。
    芮瑪麗(Mary Clalaugh Wright)著,房德鄰等譯,《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1862-187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柯木林,《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新加坡:南洋學會,1986。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倪征,《國際法中的司法管轄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4。
    [明]夏琳撰,林大志校注,《閩海紀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馬士(H. B. Morse)著,張滙文等合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1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馬士(H. B. Morse)著,張滙文等合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2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馬士(H. B. Morse)著,張滙文等合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3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國史館史料處重印,《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第1冊,,台北:國史館,1982。
    張永、陳玉田,《香港居民的國籍問題》,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2。
    張禮恆,《從西方到東方:伍廷芳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演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梁志明主編,《殖民主義史:東南亞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莊國土,《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0。
    [清]夏燮,《東西紀事》,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陳再成主編,《漳州簡史(初稿)》,漳州:漳州建州一千三百週年紀念活動籌委會辦公室,1986。
    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乾隆十二年敕撰,《欽定皇朝文獻通考》,收入[清]紀昀等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33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樑廷枏,《粵海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惠頓著,丁韙良(W. A. P. Martin)譯,《萬國公法》,台北:中國國際法學會,1998。
    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臺北:曾陳明汝發行,1984。
    [清]鄒代鈞,《西征紀程》,收入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一帙五。
    費成康,《中國租界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黃小堅,《歸國華僑的歷史與現狀》,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黃國勝,《鴉片戰爭前的東南四省海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臺北:黃若喬出版,2007。
    [清]黃遵憲,《日本國志》第一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
    葛劍雄,《中國移民史》,臺北:五南圖書,2005。
    溫廣益、蔡仁龍、劉愛華、駱明卿編著,《印度尼西亞華僑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
    萬明,《中國融入世界的步履——明與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清]端方撰,《大清光緒新法令》,北京:商務印書館,1909。
    赫德(Robert Hart)著,葉鳳美譯,《這些從秦國來:中國問題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漳州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編,《漳州華僑志》,厦門:厦門大學出版社,1994。
    劉俊文撰,《唐律疏議箋解》下,北京:中華書局,1996。
    劉俊文撰,《唐律疏議箋解》上,北京:中華書局,1996。
    [明]劉惟謙等撰,《大明律》,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編》史部276,台南:莊嚴文化,1996。
    劉華,《華僑國籍問題與中國國籍立法》,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清]劉錦藻撰,《清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
    劉馨珺,《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臺北:國力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
    蔣廷黻,《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上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七,台北:正中書局,1973。
    蔡榮芳,《香港人之香港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
    鄭顯文,《律令時代中國的法律與社會》,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
    蕭一山,《清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
    蕭啟慶,《內北國而外中國:蒙元史研究》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
    蕭啟慶,《內北國而外中國:蒙元史研究》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
    賴來焜,《當代國際私法學之構造論:建立以「連結因素」為中心之理論體系》,臺北:賴來焜,2001。
    錢泰,《中國不平等條約之緣起及其廢除之經過》,台北:國防研究院,1961。
    [清]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宋]謝深甫撰,《慶元條法事類》,收入[清]薛允升纂編,《唐明律合編‧宋刑統‧慶元條法事類》,北京:中國書局出版,1990。
    [明]應檟撰,《大明律釋義》,收入楊一凡編,《中國律學文獻》第2輯,第1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顏清湟著,栗明鮮、賀躍夫譯,《出國華工與清朝官員:晚清時期中國對海外華人的保護(1851-1911)》,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0。
    魏斐德著,王小荷譯,《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華南的社會動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
    [清]藍鼎元,《鹿洲初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羅玉東,《中國釐金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70。
    (二) 外文
    Turnbull, C. M. A History of Singapore, 1819-1988.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Munn, Christopher. Anglo-China: Chinese People and British Rule in Hong Kong, 1841-1880. Richmond, surrey: Curzon, 2001.
    van Pittius, E. F. W. Gey. Nationality within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London: P. S. King & Son, Ltd., 1930.
    Piggott, Francis Taylor. Nationality, including naturalization and English law on the high seas and beyond the realm, Vol. 1. London, 1907.
    Keeton, G. W.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territoriality in China, Volume 1.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69.
    MacNair, Harley Fransworth. The Chinese Abroad, Their Position and Protection. Taipei: Ch’eng 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International Law Fund. British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Volume 4. London: Stevens; Dobbs Ferry, N.Y.: Oceana Pub., 1964.
    Morris, J. H. C., ed. Dicey’s Conflict of Laws, 6th ed. London: Steven & Sons Ltd. and Sweet & Maxwell Ltd., 1949.
    Sik, Ko Swan, ed. Nati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Asian perspective.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0.
    North, P. M. Cheshire and North’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2th ed. Edinburgh: Butterworth, 1992.
    Bradell, Roland. The law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A commentary. Singapore: Kelly and Walsh, Limited, 1931.
    Song, Ong Siang.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urcell, Victor. The Chinese in Malaya.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Willoughby, Westel W. Foreign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hina, Vol. II. Taipei: Ch’eng-wen Publishing CO., 1966.
    Collins, Lawrence, ed. Dicey and Morris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Vol. II. London: Stevens & Sons Limited, 1987.
    [日]柴岡彌,《最新南方渡航案內》,台北:臺灣三省堂,1942。
    四、 期刊論文
    (一) 中文
    丁新豹,〈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和演進〉,收入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上,香港:三聯書店(香港),1997。
    中村孝志著,卞鳳奎譯,〈「臺灣籍民」諸問題〉,收入中村孝志著,卞鳳奎譯,《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台北:稻香出版社,2002。
    中村孝志著,卞鳳奎譯,〈臺灣籍民在南洋的活動狀況〉,《史聯雜誌》,34 (台北,1999.06),133-153。
    牛建強,〈李長傅先生學術活動的基石〉,《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 4 (廣州,2005),102-143。
    朱浤源,〈英國國家檔案館(Public Record Office)收藏有關中國史料初步調查報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1 (台北,1986.03),76-100。
    吳天賜,〈清朝政府的華僑政策(1644-1795)〉,收入鄭民、梁初鳴編,《華僑華人史研究集》,(一),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李長傅,〈海外華僑人數之統計〉,收入李長傅等著,《南洋史地與華僑華人研究——李長傅先生論文選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李秀清,〈《大清違警律》移植外國法評析〉,《犯罪研究》,2002年第3期 (上海,2002),8-28。
    李娟梅,〈民國時期中英關於新疆阿富汗人國籍問題之交涉〉,《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 (新疆,2004),34-39。
    村上衛,〈十九世紀廈門的歸國華僑〉,收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主編,《日本東方學》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2007。
    村上衛,〈閩粵沿海民的活動與清朝——以鴉片戰爭前的鴉片貿易為中心〉,收入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10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8。
    阮毅成,〈中國國際私法制度的建立〉,收入馬漢寶主編,《國際私法論文選輯》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
    周隽,〈英國國際私法發展進程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法學碩士論文,2004。
    林孝勝,〈清朝駐星領事與海峽殖民地政府間的糾紛(1877-94)〉,收入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出版,1972。
    林金枝,〈閩粵僑鄉族譜研究〉,收入中國譜牒學研究會編,《譜牒學研究》,第1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
    林滿紅,〈「大中華經濟圈」概念之一省思——日治時期台商之島外經貿經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9 (台北,1998.06),47-101。
    林滿紅,〈印尼華商、台商與日本政府之間:台茶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拓展(1895-1919)〉,收於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7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
    金峰,〈鴉片戰爭時期“漢奸”人員構成問題研究〉,《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 6 (廣州,2006.06),85-89。
    洪卜仁,〈廈門租界概述〉,收入《列強在中國的租界》編輯委員會編,《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2。
    唐啟華,〈清季官方修約觀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6 (台北,2006.11),129-168。
    張銓津,〈鴉片戰爭時期的「漢奸」問題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梁華璜,〈日據時代臺灣籍民在閩省的活動及處境〉,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編,《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3。
    莊為璣、林金枝、桂光華,〈福建晉江專區華僑史調查報告〉,《厦門大學學報》,1 (厦門,1985.06),93-127。
    許小青,〈晚清改籍問題的社會史考察〉,《浙江學刊》,6 (杭州,2003),145-149。
    許小青,〈晚清國人的民族國家認同及其困境——以國籍問題為中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 (北京,2003.06),52-59。
    許小青,〈清季國籍問題與民族國家身份認同〉,《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天津,2003),122-127。
    郭樹理,〈英國國際私法百年來嬗變歷程——《威希爾與諾思國際私法》一九九九年最新修訂本〉,《法學評論》,69: 4-6 (台北,2003.06),32-37。
    陳惠馨,〈從規範概念史的角度談中國傳統法律中的「國籍」、「化外人」、「外國人」觀念的變遷〉,收入甘懷真、貴志俊彥、川島真編,《東亞視域中的國籍、移民與認同》,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
    黃平,〈福州人民反對劃定租界的鬥爭〉,收入《列強在中國的租界》編輯委員會編,《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1992。
    黃嘉謨,〈英人與廈門小刀會事件〉,《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 (台北,1978.06),309-354。
    愛德華(R. Randle Edwards)著,李明德譯,〈清朝對外國人的司法管轄〉,收入高道蘊、高鴻鈞、賀衛方編,《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廖敏淑,〈清代對外通商制度〉,收入《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東アジア知的空間の再発現と構築》,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聞斯,〈九江英租界的設立與收回〉,收入《列強在中國的租界》編輯委員會編,《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1992)。
    蔡曉容、孫寶根,〈晚清華商“洋化”現象述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 2 (東營,2007.04),63-67。
    薄音湖、陶玉坤,〈北宋對契丹歸明人的政策〉,《中國邊政》,157 (臺北,2004.03),59-67。
    藍瀛芳,〈國籍立法與國籍的法律關係〉,收入馬漢寶主編,《國際私法論文選輯》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
    顏清湟著,張清江譯,〈清朝鬻官制度與星馬華族領導階層(1877-1912)〉,收入柯木林、吳振強編,《新加坡華族史論集》,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出版,1972。
    (二) 外文
    Dicey, A. V.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in J. H. C. Morris ed., Dicey’s Conflict of Laws, 6th ed., London: Steven & Sons Ltd. and Sweet & Maxwell Ltd., 1949.
    Lin, Man-houng. “The Power of Culture and its Limits: Taiwanese Merchants’ Asian Commodity Flows, 1895-1945,”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Chinese Traders in the Nanyang: Capital, Commodities and Networks, January 18-19, 2007.
    Tang, E. “The Status in China of Chinese British Subjects From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1844-1900,”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3 (1971.03), pp. 189-209.
    Yen, Ching-hwang. “Ch’ing Changing Images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1644-1911),” in Ching-hwang Yen, Studies in Modern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ingapore: Time Academic Press, 1995.
    五、 工具書
    《牛津法律大辭典》翻譯委員會編譯,《牛津法律大辭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六、 電子資料庫
    Moving Here, 200 years of migration in England
    http://www.movinghere.org.uk/default.htm (2009年1月14日)
    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
    http://www.tbmc.com.tw/tbmc2/cdb/intro/Chinese-caozuo.htm
    七、 電子書
    W. Nembhard Hibbert,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or, The Conflict of Laws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18), pp. 38-87. 本書擷取自Eighteenth Century Collection Online (Gale): http://find.galegroup.com/menu/commonmenu.do?userGroupName=twnsc012 (2009.02.25)
    R. M. Martin, China, Political, Commercial and Social: In and official report to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Vol. 2 (London: J. Madden, 1847), p.138. 本書擷取自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http://0-galenet.galegroup.com.jenda.lib.nccu.edu.tw/servlet/MOME?locID
    =twnsc012&srchtp=b&ste=1 (2008.10.0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94153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301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2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