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03/144284 (79%)
Visitors : 50808712      Online Users : 6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2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23


    Title: 「同文」的想像與實踐: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的漢文書寫
    Authors: 蔡佩玲
    Contributors: 黃美娥
    蔡佩玲
    Keywords: 日治時期
    傳統文人
    漢文記者
    謝雪漁
    漢文書寫
    同文
    同化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21:38 (UTC+8)
    Abstract: 本文試圖以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的漢文書寫為起點,探討其古典散文及小說作品如何在總督府同文政策的宣告下,書寫出對日治時期歷史、文化、文明、殖民等種種問題的回應與對話。文字背後隱藏著傳統文人在意會之餘,所嘗試拉扯出的交流、協商、混淆空間,由此梳理謝氏在「同文」政策下的漢文書寫承接或展開何種想像與實踐。故本文將以歷時性的觀察為主線,配合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多重的社會角色與活動,了解其在重述、轉譯、再寫殖民者話語的過程中,進行怎樣的理解、思辯、斷接?如何將「同文」政策注入「漢文」書寫中?若日治時期的同文概念是政治手法的操作,那麼謝雪漁如何想像同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尤其,當同文被視為輔助殖民地同化的工具時,所發展出的國民性討論會有怎樣的複雜面貌?繼而在中日戰爭如星火燎原般擴大時,同化激化為皇民化,晚年的謝氏又是如何呼喊皇民論述?因而,本文將以傳統文人謝雪漁為個案研究對象,釐清親日士紳與殖民者間糾葛的關係,跨越殖民地時期親善/對抗的二元對立意識型態,以較為細膩的方式,省視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被賦予新社會身分的同時,其精神面貌/創傷如何裂變/療癒。
    Reference: 參考書目(皆按發行或發表時間依序排列)
    (一)日治時期報刊資料:
     《台灣日日新報》:明治31(1898)年5月6日創刊,至昭和19(1944)年3月31日,共發行15,836號。
     《臺法月報》:明治38(1905)年至昭和18(1943)年。
     《台灣時報》:東洋協會臺灣支部於明治42年(1909)1月20日創刊,至大正8年(1919)5月15日停刊。後再由臺灣總督府臺灣時報發行所於大正8(1919)年7月1日復刊至昭和20年(1945)3月13日停刊。現有中島利郎:《『臺灣時報』總目錄》(東京都:綠蔭書房,1997年)。
     《台灣民報》:昭和元(1925)年至昭和19(1944)年。
     《昭和新報》:昭和3年(1928)年10月3日創刊至昭和13(1938)年。
     《風月》報系:昭和10(1935)年5月至18(1943年)10月,共含有《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四名稱,現有(臺北:南天書局復刻本,2001年。)
     《興南新聞》:前身為《台灣》系列(《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昭和16(1941)年2月11日被迫響應國策更改名稱。昭和19(1944)年3月26日因戰時報紙統制與《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新聞》、《高雄新報》、《東臺灣新報》合併為《臺灣新報》。

    (二)個人詩集、編選集
     《民商法詩錄》台北:瀛社事務所,大正12(1933)年。
     《詩海慈航》台北:瀛社事務所,昭和10(1935)年,上下冊,後附有《蓬萊角樓詩存》。
     《雪漁詩集》台北:龍文出版社重印初版,1992年。

    (三)專書
     中西牛郎《同化論》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1914年10月。
     《臺灣列紳傳》台北:臺灣總督府,大正5(1916)年。
     《顏雲年翁小傳》印刷所株式會社台灣日日新報,大正13年4月1日印刷(1924年),4月3日發行,非賣品。
     林欽賜編《瀛洲詩集》,1932年。
    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纂,1933年。
     村上玉吉《南部台灣志》臺南州共榮會,1934年。
     《臺灣人士鑑》台北:臺灣新民報社,昭和9(1934)年。
     《顏國年君小傳》印刷所株式會社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4年11月16日(1936年),非賣品。
     曾笑雲編《東寧擊鉢吟錄前後集》,前集為昭和9年春出版(1937年),後集為昭和11年春出版(1939年)。
     鄭金柱《現代傑作愛國詩選集》台北:光明社印刷商會印刷 ,昭和14(1939)年,後附錄《現代詩人略傳》。
    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台北:台灣詩人名鑑刊行會,昭和15(1940)年。
     鷲巢敦哉《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台北:台灣警察協會,昭和16(1941)年。
     林熊祥監修《台灣省通志稿》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0年。
     林佛國《瀛社創立六十周年紀念集.瀛社簡史》台北:瀛社,1969年。
     蔡培火等《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年。
     沙特(Jean-Paul Sartre)《文學論》劉大悲譯。台北:志文,1980年。
     《臺灣省通志館館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嚴羽《滄浪詩話》,黃景進撰述。台北:金楓印行,1986年。
     《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台北:創造出版社,1989年。
    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1989年。
     《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
    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1990年。
     李永熾《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水牛出版,1991年。
     李永熾《日本近代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1992年。
    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年。
     吳密察《日本觀察:一個台灣的視野》台北:稻鄉,1992年。
     米歇爾.傅科著,劉北城、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1992年。
    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1993年。
    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1993年。
     劉紀蕙《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台北:三民,1994年。
     《台灣教育沿革誌》台灣教育會編,台北:南天,1995年。(據昭和14年臺灣教育會台北初版影印。)
    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1995年。
    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出版,1996年。
     王松《台陽詩話》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 孫歌《亞洲意味著什麼?》台北:巨流,1996年。
     游勝冠《台灣文學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年。
     楊碧川《後藤新平傳:臺灣現代化奠基者》。台北:一橋,1996年。
     吳密察《日據初期日本言論界的台灣議論》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7年。
    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出版社,1998年。
     陳芳明《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 江寶釵《臺灣古典詩面面觀》台北:巨流,1999年。
    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1999年。
    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台北:成文,1999年。據昭和4年(1929)刊本影印。
    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台北:成文,1999年。據昭和9年(1934)刊本影印。
     陳昭瑛《臺灣與傳統文化》台北:臺灣書店,1999年。
     劉紀蕙《框架內外:藝術、文類與符號疆界》台北:立緒,1999年。
    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 呂正惠《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台北:遠流,2000年。
     《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書局,2000年。
     吳密察《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0年。
    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2000年。
     柳書琴《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第一屆臺杏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2000年。
    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2001年。
     劉紀蕙《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
     李郁蕙《日本語文學與台灣:去邊緣化的軌跡》台北:前衛出版,2002年。
     孫歌《主體彌撒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劉禾著,宋偉杰譯《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2002年。
     朋尼維茲(Patrice Bonnnewitz):《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2002年。
     哈伯馬斯 (Habermas, Jurgen) 著、曹衛東等合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2002年。
     島利郎編《一九三〇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2003年。
    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
     黃美娥《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上)(下)台北:北市文獻會,2003年。
     廖炳惠《關鍵詞-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編》台北:麥田,2003年。
     施懿琳撰:《臺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2004年。
     吳密察《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之交錯》台北市:播種者文化,2004年。
     河原功著、莫素微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全華,2004年。
     陳淑容《一九三〇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南市圖,2004年。
    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北:麥田,2004年。
     許俊雅《講座formo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台北:萬卷樓,2004年。
     劉紀蕙《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2004年。
    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2004年。
     德希達(Derrida Jacques)《書寫與差異》,張寧譯,台北:麥田,2004年。
     Kathryn Woodward編、林文琪譯《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2004年。
     王錦雀著《日治時期台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台北:台灣古籍,2005年。
     生安鋒著《霍米巴巴》台北市:生智出版,2005年。
    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市:麥田出版,2005年。
     李園會《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 許佩賢《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2005年。
    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 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 1895-1937》台北:聯經,2005年。
     《跨領域的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
    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台北:麥田出版,2006年。
    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出版,2006年。
     荊子馨《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台北:麥田,2006年。
     余美玲《日治時期臺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台北:文津,2008年。

    (四)期刊論文
     廖毓文〈謝雪漁遺稿〉《台北文物季刊》第九卷第一期(1950年3月31日),頁73~80。
     陳鏡波〈軟派文學與拙作〉,《臺北文物》第三卷第三期,1954年12月,頁68~69。
     文瀾(廖漢臣)〈從揚文會談到新學研究會〉《台北文物季刊》第八卷第四期1960年2月15日,頁39~42。
     陳火泉〈關於《道》這篇小說〉《民眾日報》1979年7月7日,12版。
     黃得時〈日據時期台灣的報紙副刊-一個主編者的回憶錄〉《文訊》二十一期,1985年12月,頁59。
    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上)《台灣風物》三十七卷第一期,1987年,頁1~31;(下)《台灣風物》第三十七卷第四期,1987年,頁53~86。
     松永正義〈關於鄉土文學論爭(1930~32)〉,葉笛譯,《台灣學術研究會誌》第四期,1989年12月。
     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第四十七卷第三期,1997年9月,頁43-88。
     黃美娥〈北台第一大詩社-日治時期的瀛社及其活動〉(中央大學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論文研討會,2000年3月24~25日)。
    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第五十一卷第二期,2000年6月,頁163-173。
     陳培豐〈殖民地臺灣國語「同化」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12:1,2001年3月。
     陳培豐〈重新解析殖民地台灣的國語「同化」教育政策-以日本的近代思想史為座標〉《臺灣史研究》7:2,2001年6月,頁1-49。
     河原功〈1937年台灣文化台灣新文學的狀況:圍繞著報紙廢止漢文欄與禁止中文創作諸問題之探討〉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建會主辦,2002年11月22-24日。
     柯喬文〈殖民話語與集體記憶--以「三六九小報」(1930-35)古典小說為考察〉《島語》第三期,2003年,頁66-73。
     周婉窈、許佩賢〈臺灣公學校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總說〉《臺灣風物》53:4,2003年12月,頁119-145。
     黃美娥〈尋找歷史的軌跡:臺灣新、舊文學的承接與過渡(1895-1924)〉《臺灣史研究》11:2,2004年12月,頁145-183。
     毛文芳〈情慾、瑣屑與詼諧 ──《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四十六卷,2004年12月,頁159-222。
     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第三十三卷第七期,2004年12月,頁19-55。
     廖炳惠〈打開帝國藏書:文化記憶、殖民現代、感性知識〉《中外文學》第三十三卷第七期,2004年12月,頁57-75。
     柳書琴〈《風月報》中的同文論述:殖民主義附身的悲劇〉
     柳書琴〈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1937~1945)〉
     施懿琳〈日治中晚期臺灣漢儒所面臨的危機及其因應之道:以彰化「崇文社」為例〉成功大學「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 陳培豐〈識字‧書寫‧閱讀與認同〉-重新審識193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
     林俊育〈台灣文化資產(三)──《台日大辭典》e^初探〉《臺灣文學評論》第五卷第二號,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2005年4月15日,頁257~261。
     柳書琴〈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台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日本:天理大學「日本台灣學會第7回學術大會」會議論文,2005年。)頁1-20。
     黃美娥〈臺灣古典文學史概說(一六五一∼一九四五)〉《臺北文獻直字》151,2005年3月,頁215-269。
     吳文星〈談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料的發掘與研究的深化〉《臺灣文獻》57:1,2006年3月,頁311-322。
     黃美娥:〈從詩歌到小說--日治初期臺灣文學知識新秩序的生成〉《當代》2006年1月,頁42-65。
     黃美娥〈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二十八期,2006年7月,頁81-119。
     黃美娥〈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台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號,2006年11月,頁1-32。
     柳書琴〈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臺灣史研究》14:2,2007年6月,頁41-88。
     吳文星〈京都帝國大學與臺灣舊慣調查〉《師大臺灣史學報》1 2007年12月,頁29-49。
     黃美娥:〈奮飛在二十世紀的新世界:魏清德的現代性文化想像與文學實踐(上) (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7:12,2007年12月,頁18-22;18:1,2008年1月,頁48-59。
     柳書琴〈誰的文學?誰的歷史?--日據末期臺灣文壇主體與歷史詮釋之爭〉《新地文學4》2008年6月,頁38-78。
     黃美娥,陳盈達:〈百年吟聲,風雅柢柱:瀛社百年活動簡史〉《臺北文獻直字》,2008年12月)頁25-92。
     薛建蓉〈日本漢詩人籾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異時空下的同文詩寫─臺灣古典詩與東亞各國的交錯」,2008年11月29、30日。

    (五)碩博士學位論文
     鐘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 林正珍《近代中日社會思想中的人性論-以康有為及福澤諭吉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 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2年。
    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4年。
     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6年。
     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 李國生《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7年。
     吳毓琪《台灣南社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 游勝冠《殖民、進步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清華大學中文博士論文,2000年。
     郭怡君〈《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 李文卿〈殖民地作家書寫策略研究─以皇民化運動時期《決戰台灣小說集》為中心〉,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 高嘉謙〈國族與歷史的隱喻─近現代武俠傳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1945)〉,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 川路祥代《殖民地台灣文化統合與台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3年。
     呂淳鈺《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
     林宗賢《十九世紀末日本輿論界之台灣論述-以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研究對象》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2006年。
     張明權《同文政策下的台灣漢詩壇(1931-1945)》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11510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5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