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5/144300 (79%)
Visitors : 51161478      Online Users : 9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036


    Title: 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研究
    Authors: 簡淑如
    Contributors: 關尚仁
    簡淑如
    Keywords: 無線電視
    公共電視
    公共化
    公共電視體系
    Date: 2003
    Issue Date: 2016-05-06 14:38:4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多元文化及數位環境下,如何整合現有電視資源,有效建構台灣地區公共電視體系並提出政策建議。本研究主題為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探討,牽涉台視、華視及公共電視組織整併、人員安置、經費來源、節目規劃等問題,非僅藉由文獻資料可得知,故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進行事實現象描述、歸納與連結,並應用相關的論點,賦予意義,進而描繪出台灣公共廣電體系的架構、推動策略與行動方案等。
    研究結果發現,公視現在提供一個類比電視頻道,如能儘速推動台視、華視公共化,加上現有公視成立一個公共電視體系,再整合宏觀、客家、原住民電視資源,一方面使公共電視集團能擁有足夠的媒體平台,使之滿足民眾在商業電視環境下得不到的各種媒體需求,另一方面也可將所有政府統籌編列的相關預算納入民意監督體制下。
    關鍵字:無線電視、公共化;公共電視、公共電視體系。
    Reference: 一、中文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電視年鑑》(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台北;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Mayaw Biho(2004年1月13日)〈給原住民一個電視台〉,《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8期。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95):《從宏觀面論公共電視的何去何從》。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編。
    中華電視公司(2001):《中華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中華電視公司。
    尤美玉(2002):〈堅持理想的電視台〉,《講義》十二月號:116-118。
    王尹軒(2002):《我國商營無線電視股權多元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立信(1983):〈公共電視節目之製作〉。行政院一九八三年度出國專題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王振寰(1993):〈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79-128。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王素彎、連文榮(2004):《國內有線電視廣告市場未來前景、五大廣告媒體未來消長分析、新興廣告媒體對有線電視廣告影響性暨加入WTO與兩岸經濟互動發展等總體經濟因素對廣告市場影響效果分析》。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包喬晉(2001年12月28日):〈杜絕政治力干預媒體 彩虹聯盟成立〉,《聯合報》,8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11日):〈扁:客家無線電視台五月成立〉,《台灣時報》,6版。
    台灣時報(2004年3月8日):〈客家電視台鬆動藍營鐵票〉,《台灣時報》,6版。
    台灣電視公司(2000):《台視四十年》。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台灣電視公司(2001):《台灣電視公司八十九、九十年度頻率運用績效報告暨九十一、九十二年營運發展計劃》。台北:台灣電視公司。
    民生報(2004年3月7日):〈紀錄觀點 少見的人文關懷〉,《民生報》,C2版。
    石世豪、何榮幸、翁秀琪(2000年5月6日):〈期待電視體制邁向民主化〉,《中國時報》,15版。
    石世豪、蔡志宏、莊春發、程宗明(2001)《數位化時代無線電視之定位與發展》。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立法院公報(1982年1月14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三0號。
    立法院公報(1982年5月19日):〈公報新聞稿〉公新字第二九九九號。
    立法院公報(2004年3月3日):〈委員會紀錄〉,201-203。
    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外交及僑務委員會(2002),〈宏觀電視的存廢〉,台北:僑務委員會。
    伍齊美(1983年5月26日):〈公共電視定義確定係指節目非電視台〉,《民生報》,1版。
    江文瑜(1994):〈國內廣電法制之分析與批判-以「廣播電視法」、「公共電視法草案」為探討對象〉,《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
    江聰明(2002年10月11日):〈無線電視公共化 扁政府延宕〉,《聯合報》,4版。
    江耀國(2003):《有線電視市場與法律》。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0):《媒體結構改造方向及政策說明》。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1):《台視、華視公共化Q&A》。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2a):《九十一年度有線電視服務品質及收視滿意度調查》報告》。蓋洛普徵信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2002b):《台視、華視「一公一民」評估及執行方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行政院新聞局(2003):《廣播電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2004):《無線電視公股釋出執行評估方案(摘要版)》。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未出版。
    何宜謀(1990):《廣播與電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何國華(2003):《無線電視組織變革之挑戰-以台視視聽資料處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榮幸(2001年12月14日):〈「公共化」的重要價值〉,《中國時報》,15版。
    吳光中(2004年3月24日):〈選戰不停歇 電視台爭相對”政”下藥〉,《民生報》,C2版。
    李天鐸、劉現成(1999)《亞太媒介圖誌》。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3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文忠、羅文嘉(2002年5月日):〈媒體公共化 重建文化深度〉,《聯合報》,15版。
    李玟(1993):《公共電視規劃評估》。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順德(2004年4月29日):〈台視華視將走向民營化〉,《聯合報》,A5版。
    李瞻(1987)《新聞學原理》,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李瞻(1990):〈我國建立公共電視制度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九卷,第四期。
    辛澎祥(2004年3月5日):〈偏藍偏綠秀出味道〉,《大成報》,A6版。
    林悅倫(2001)《臺灣公共電視台文化性節目之規劃策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林淑玲(2001年12月14日):〈蘇正平:政府收購無線電視 使之公共化〉,《中國時報》,3版。
    林麗雲(2002):〈公共化不是「政府化」,更不應是「綠化」〉,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邱慧君(2001年12月26日):〈林豐正:公共化是綠化前奏〉,《中時晚報》,2版。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2002):《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施慶桂(1998):〈提案第0二一號〉,《八十七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台北:僑務委員會編印。
    柯舜智(2004):〈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直播衛星服務經營者營運狀況研究〉。(未出版),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洪瓊娟(2001):〈公有領域中的綠洲〉,「新視野 公共電視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論文。「Online」Available:http:http://www.pts.org.tw/%7Eweb01/rd_invitation/index.htm
    胡元輝(2002年10月11日):〈一公一民 此其時矣!〉,《中國時報》,15版。
    孫青、翁寬、方乃侖等(1992)《美國公共電視》。台北: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徐佳士(1984):〈不是「公」眾「共」享的電視〉,《天下雜誌》九月號,台北:天下。
    翁秀琪(1991)〈我國公共電視立法應有之精神-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應具備之理念、形式與功能〉,《新聞學研究》,第44期,頁23-41。
    翁秀琪、陳百齡、郭力昕、莊國榮、馮建三、程宗明、蘇瓜藤(2001):《無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1):《公共電視跨世紀收視升級目標暨各季執行狀況書面報告》。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3):《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4):《公共電視營運現況及未來展望業務報告》。財團法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2003):《九十一年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第一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高吟文(2002):《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3),〈2003年會更好還是更壞〉,《動腦月刊》,第322期:22-25。
    動腦月刊編輯部(2004),〈景氣回春預測2004廣告量有兩位數成長〉,《動腦月刊》,第334期,頁41-43。
    張士達(2004年3月23日):〈迷你公視展 風暴最高點揭開內幕〉,《中國時報》D3版。
    張致遠(1994):<電視客語節目的現況與改進>,《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客家雜誌社。
    張瑞昌(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張瑋珊(2002):《台視華視無線電視台公共化政策可行性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1997):〈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一期:1-23
    張錦華(2001年12月27日):〈制定媒體公共介入制度〉,《聯合晚報》,2版。
    張繼高(1982):〈我們的電視怎麼辦?〉,《音樂與音響》105期。
    莊春發(1994):〈電視媒體市場的寡佔〉,《媒體改造與民主自由》。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2000):《新世紀 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台北:國家藍圖委員會
    陳世敏、關尚仁(1992)《公共電視定位與節目規劃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基金未出版之研究報告
    陳立維(2004年5月5日):〈有線電視數位化遭遇瓶頸〉,《台灣日報》,23版。
    陳百齡(2004):〈台灣地區衛星廣播電視事業之產權分析〉。(未出版)
    陳孝凡(2002年10月11日):〈新聞局:無線台公共化須先評估〉,《中國時報》。
    陳志平(2004年3月7日):〈連:設客家無線台 推負所得稅〉,《聯合報》,A4版。
    陳怡慈(2000):《反公共化潮流下的公共電視公共性-以公視「圓桌論談」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陳炳宏(2001):《傳播產業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陳炳宏(2003年6月23日):〈客家電視台 黨政軍止步〉,《聯合報》,A15版。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報告。
    陳淑婷(1992):《公共電視制度發展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日本放送協會NHK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鵬宇(2001年10月29日):〈蘇正平:要將台視華視公共化〉,《勁報》,頭版。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傳播學生鬥陣(2004)〈籲請商業電子媒體為社會和國家自我節制!〉,《媒體觀察電子報》第99期。 2004/03/29
    彭玉賢(2002):〈日韓公共電視考察報告〉,公視2002年8月韓日考察團
    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財團法人廣電基金。
    曾柏升(2003):《台灣衛星電視頻道經營之垂直整合效益研究:以東森與三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焦仁和(1999):〈中心議題研討及僑情分區座談記錄〉,僑務委員會編印,《八十八年僑務委員會全體僑務委員會議實錄》。
    程宗明(2001年12月18日):〈無線電視台釋官股 便宜了財團〉,《聯合報》,15版。
    程宗明(2002):〈電視政策對制度形塑的華顧與前瞻〉,「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程宗明(2004年5月3日):〈台視華視兩民方案錯誤到底!電視私有化使數位化一併破局〉,《台灣日報》,8版。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第五輯)。
    馮建三(1998):〈公共廣電、市場競爭與效率:關於BBC前途的論述〉,《廣播與電視》,12:21-44
    馮建三(2002):〈公集團電視、一台公共化、兩台局部公共化與公益信託〉:《電視改革 針鋒相對》。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
    馮建三、景崇剛(2000):《行政院新聞局無線電視台總體政策及結構改造專案小組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馮建三、鄭瑞城等(合著)(1993):〈公共電視〉:收錄於鄭瑞城編《解構廣電媒體》第六章,頁319-39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馮建三譯(1993)《統領BBC-英國廣播協會的蛻變歷程》。台北:遠流
    黃宣範(1999):《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黃瑞祺(2003年7月6日):〈讓客家電視台自主發展〉,《中國時報》
    黃福其(2001a年12月26日):〈黨政軍退出媒體 在野從預算動刀〉,《聯合晚報》,2版。
    黃福其(2001b年12月26日):〈台下 蘇正平舌戰在野立委〉,《聯合晚報》,2版。
    黃齡玉(2003):〈考察日本、韓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共電視發展現況報告〉,行政院九十一年出國報告
    楊意菁、陳芸芸譯(2001)《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經濟日報(2004年3月8日)〈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出爐〉,《經濟日報》,15版。
    葉堂宇(1997):《政策支持系統》。台北:商鼎文化
    熊杰(1995) 《電子媒介基本法》。行政院新聞局委託研究報告。
    管中祥(2002):〈公共參與的電視政策與多元電視文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趙天楫(1983年11月27日):〈公共電視能為我們的社會做什麼?〉,《民生報》,11版。
    劉梅君、莊正安(1985):〈我國公共電視發展方向探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當前電視的新課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博誠(1998):《從政策終結理論探討我國公共電視之演變》。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進興(1998)〈卡在立法院的公共電視法〉,公共媒體在台灣論文集
    廣電人(2004):〈2003年台灣地區電視觀眾研究報告〉,廣電人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安怡(1999):《台灣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者策略比較研究-以東森媒體事業群、和信傳播集團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念中(2002):《國內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台數位化競爭策略分析探討》。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委託研究報告
    蔡明燁(2000)《媒體世界》。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呈皇(2000):《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春梅(2002年10月20日):〈打造公共電視集團〉,《大成報》,9版。
    鄭瑞城(1993):〈頻率與頻道資源之管理與配用〉:鄭瑞城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頁3-65。澄社報告。台北:允晨
    聯合報(2003年6月23日):〈張樹森,打拼八年有成〉,《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11日):〈政院廣告有扁標語 電視播逾千分鐘〉,《聯合報》,A4版。
    聯合報(2004年3月24日):〈抗爭現場 中視午夜全程播〉,《聯合報》,D2版。
    聯合報(2004年3月8日):〈五億電視競選廣告九成在有線〉,《聯合報》,A11版。
    聯合報社論(2002年1月2日)〈釋股民營是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最佳道路?〉,《聯合報》,2版。
    薛雲峰(2000):《電視傳播與族群語言的傳承以公共電視台之客家節目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玓(2004年1月13日):〈專屬電視頻道原住民存在關鍵〉,《聯合報》,15版。
    曠湘霞(1992):《電視節目收看動機與行為研究》,行政院新聞局專題研究報告。
    羅文嘉(2003年7月18日):〈再談公共電視的重要性〉,《中國時報》,A4版。
    羅世宏譯(200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運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關尚仁(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
    關尚仁、孫青(1995)〈美國公共電視節目「企業贊助」研究〉,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為託研究
    關尚仁、鄭如雯(1998):〈公共電視社會行銷初探研究〉,《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四期:45-69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蘇正平(2002):〈理想的電視政策〉,「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二、英文參考文獻
    Altschull,J.H.(1984)Agents of power: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in Human Affairs. New York:Longman
    Axford, Barrie & Huggins, Richard(2001).Public Opinion and Postmodern Populism:A Crisis of Democracy 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in Slavko Splichal(ed.)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Vox Populi-Vox dei. New jersey:Hampton Press,pp.193-213
    Babbie,E.R.C.(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CA:Wadsworth Pub Co.,.
    Berg,B.L.(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Boston:Allyn and Bacon
    Chouliaraki,Lilie(2000).Political Discourse in the News:Democratizing Responsibility or Aestheticizing Politics? Disourse & Society,11:3,pp.293-314
    Fontana,A.,& Frey,J.H.(1998).Interview:The art of science.In N.K.Denzing & Y.S.Lincoin(Eds.),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Foster,R.(1992).Public Broadcasting:Accounnntability and Efficiency.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Glasser. Theodore L., (1984)”Competition and Diversity Among Radio Formats:Legal and Structural Issues”,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ol.28:2,p.140,Spring
    Golding,P.(1990).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itizenship:The Media and Democracy in an Inegalitarian Social Order. In M. Ferguson(ed.)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 London:Sage.
    Green,D.(1995).Preserving plurality in a digtal world,in Congdon et al.,pp.25-37
    Huberman,M.,& Miles, M.B.(1994).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Denzin, N.K., & Lincoln, Y.S(Eds).Handbook of Qual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Publications
    Jennings Michael and O`Hagan John(2003):Public Broadcasting in Europe:Rationale, Licence Fee and Other Issues,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27: 31-56, available:。 http://andromeda.dsc.unibo.it/dsc1/corsodilaurea/laureespecialistiche/Sc.Com.Pubblica/documenti/Materiali_didattici_02-03/Mazzanti_hagan-jennings_tv.pdf。
    Lofland,J.,& Lofland,L.(1984).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lmont,C.A:Wadsworth
    McLeod, J. M.(1997).Mass Media Informed Citizen Participation. Speech in NCCU,Taipei, Taiwan.
    Nieswoadomy.R.M(1993).Foundations of Nursing Research. Norwalk,CT:Appleton and Lange
    Owen, M.Bruce,(1978)”Diversity in Broadcasting:The Economic View of programming”,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8:(Spring)
    Underwood, Doug(2001)Reporting and the Push for Market-Oriented Journalism:Media Organization as Business. In W Lance Bennett & Robert M. Entman(eds.)Mediated Politics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99-116.

    三、相關網站
    The choice revolution,2003/08/22,The Guardian。「Online」available:http://media.guardian.co.uk/print/0,3858,4739282-105236,00.html
    韓國放送委員會網站「Online」available:http://www.kbc.go.kr/english/common/korean_03.asp
    行政院新聞局(2003年12月)。《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基本資料》。「Online」Available:http://www.gio.gov.tw/info/radiotv/satellite/sata.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聞稿(2003年12月)。《客委會對「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案通過的回應》。「Online」http://www.hakka.gov.tw/
    宏觀電視「Online」available:http://mactv.cts.com.tw/a0001.htm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Online」available:http://www.apc.gov.tw/official/news/newsdetail.aspx?no=30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0941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941007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