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285327      Online Users : 8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466


    Title: 張之洞的政治思想及其實踐
    Authors: 李相沃
    Contributors: 楊樹籓
    李相沃
    Date: 1986
    Issue Date: 2016-05-05 15:06:29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Reference: 參考書目
    Ⅰ、原始資料
    一、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全廿十九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五九年三月。
    Ⅱ、轉手資料
    (一) 書籍
    ○一中文部分(按姓名筆劃排列)
    一、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六九年十一月三刷。
    二、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七一年一月三刷。
    三、 李國祁,張之洞的外交政策,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五九年十一月。
    四、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二年三月。
    五、 林世明,義和團事變期間東南互保運動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九年六月。
    六、 周絹艷,張之洞的洋務思想,台北: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六九年七月。
    七、 周漢光,張之洞與廣雅書院,台北: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七二年一月。
    八、 胡鈞,張文襄公年譜,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九、 徐世昌,南皮學案(收入於清儒學案),台北:國防研究院影印本,民國五六年。
    十、 孫廣德,晚清傳統與西化的爭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一年五月。
    十一、 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八年五月。
    十二、 張秉鐸,張之洞評傳,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一年七月。
    十三、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六八年九月台二版。
    十四、 張繼煦,張文襄治鄂記,台北:開明書店,民國五五年九月。
    十五、 張灝等著,晚清思想,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一年九月三版。
    十六、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影印本。
    十七、 楊家駱主編,洋務運動文獻彙編,台北:世界書局,民國五二年七月。
    十八、 楊家駱主編,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二年九月。
    十九、 辜鴻銘,張文襄幕府紀聞,台北:新生報社,民國四五年。
    二十、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九月再版。
    二十一、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七三年十二月。
    二十二、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一月三月。
    二十三、 鄺士元,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年七月台二版。
    二十四、 蘇雲?,張之洞與湖北教育改革,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六五年五月。
    二十五、 蘇雲?,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北省一八六0~一九一六,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十年九月。
    ○二外文部份
    一、 Ayere, William, Chang Chih-tung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台北:虹橋書店影印本,民國六二年十月。
    二、 Bays, Daniel H., China Enters the Twenthieth Century: Chang Chih-tung and the Issues of a New Age, 1895-1909, 台北:敦煌書局影印本,民國六七年。
    三、 Edwards, Paul, Editor in Chief,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台北:虹橋書店影印本,民國五七年十一月。
    四、 Fairbank, John K., and Kwang- ching L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Late Ching 1800-1911, Part I, II Vol.10, 台北:敦煌書局影印本,民國六八年五月,七O年二月。
    五、 Levenson, Joseph R.,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Berkeley and
    Angeles: Univ. of California, 1965, 3th ed.
    六、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一年五月。
    (二) 論文
    ○一中文部分
    一、 方炳林,「張之洞的教育思想」,師大教育所集刊第六輯,台北:師大教育研究所,民國五二年十二月,頁一九~八七。
    二、 王曾才,「中國外交制度的近代化」、「一九00年的英德協定與中國」,清季外交中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七年九月二版,頁一三二~一七八。
    三、 王爾敏,「儒家傳統與近代中西思潮之會通」,新亞學術集刊第二期,香港:中文大學,民國六八年,頁一六三~七八。
    四、 石錦,「清末自強觀的內容、分野及其演進」,思與言第六卷第四期,台北:民國五七年十一月,頁一九七~二0六。
    五、 朱介凡,「辛亥革命『功臣』張之洞」,青溪第二三二期及三期,台北 :民國七二年十及十一月,頁三四二~四九及九三~一0二。
    六、 李守孔,「八國聯軍期間慈禧歸政德宗之交涉」,大陸雜誌第二三卷第七、八期,台北:民國五一年一月,頁十一~四及二三~九。
    七、 李弘祺,「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思與言第七卷第二期,台北:民國五八年七月,頁三0~四三。
    八、 李吾,「李鴻章與中俄密約」,暢流第三六卷第九~十二期,三七卷第一、二、四期,台北:民國五六年十二月~五七年四月,頁四~六、四~六、一~三、七~九、一二~一四、一0~二及一七~九。
    九、 李恩涵,「論清季的民族主義」,思與言第五卷六期,台北:民國五七年三月,頁二四~三一。
    十、 吳相湘,「中國門戶開放政策探源」,自由中國第七卷第六期,台北:民國四一年九月,頁一七八~七九。
    十一、 吳相湘,「『戊戌變法史研究』介紹」,東方雜誌復刊第四卷第十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四月,頁三0~五。
    十二、 吳相湘,「辜鴻銘比較東西文化」,傳記文學第十七卷第一期,台北:民國五九年七月,頁一八~二四。
    十三、 吳康,「晚清今文學家之進化思想」,東方雜誌復刊第三卷第八期,台北:民國五九年二月,頁四0~二。
    十四、 吳景宏,「七0年代中國近代史研究述略」,珠海學報,第一二期,香港:民國七0年八月,頁一一一~三四。
    十五、 林清芬,「庚子拳變亂後清朝教育政策之最高指針與中央地方之教育權限」,簡牘學報第八期,一九七九十一月,頁四六~八四。
    十六、 林?彥,「盧梭『民約論』的傳來及其對清末政治思想的影響」,新亞學術集刊第二期,香港:中文大學,一九七九,頁一三五~六三。
    十七、 侯外廬,第十三章 百日維新自由思想者康有為,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下冊,影印本,頁六四三~七四二。
    十八、 姚嶺齡,「勸導中國變法的李提摩太」(上),傳記文學第一七卷第六期,台北:民國五九年十二月,頁五~一一。
    十九、 唐昌晉,「中國政治思想流行西洋考」,新思潮第一七期,台北:民國四一年九月,頁一~八。
    二十、 韋政通,「論中國文化的十大特徵」,現代學苑第五卷第二、三期,台北:民國五七年二、三月,頁一~八、一五~二三。
    二十一、 徐復觀,「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知識分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七一年九月三版,頁二0一~二0。
    二十二、 孫會文,「晚清前期『變法』論者對西方議會制度的態度和『君主立憲』主張的形成」,國立編譯館刊第三卷第二期,台北:民國六六年十一月,頁一三七~二三四。
    二十三、 清史列傳選第三冊,張之洞,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七四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所編印,民國五七年六月,頁四三二~四九。
    二十四、 郭廷以,「近代科學與民主思想的輸入」,大陸雜誌第四卷第一、二期,台北:民國四一年一月,頁一~五、二0~四。
    二十五、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一八九五~一九一一年),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三期下,台北:民國六二年十二月,頁五五七~六二五。
    二十六、 郭湛波,第三篇,康有為,近代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一九七三年三月,頁六二~七一。
    二十七、 張知本,「武昌首義成功之因素」,湖北文獻第二期,台北:民國五六年元月,頁六~七。
    二十八、 莊練,張之洞,中國歷史上的關鍵人物上冊,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國六九年七月三版,頁一三一~八八0。
    二十九、 陳恭祿,「甲午戰後庚子亂前中國變法運動之研究」(一八九五~九八年),國立武漢大文哲季刊第三卷第一期,民國二二年,頁五七~一二七。
    三十、 陳?,「戊戌變法時反變法人物之政治思想」,燕京學報第二卷第五期,北平:燕京大學,民國二八年六月,頁五九~一0六。
    三十一、 曾迺碩,「張之洞與台灣己未抗日之關係」,台灣文獻第一0卷第二期,台北:民國四八年六月,頁二五~四0。
    三十二、 黃彰健,「論光緒賜楊銳詔以後至政變爆發以前康有為的政治活動」,大陸雜誌第三八卷第九期,台北:民國五八年五月:頁七~二四。
    三十三、 楊家駱,「書目答問之影響及其新撰本」,東方雜誌第三八卷第三期,上海:民國三0年二月,頁一一~六。
    三十四、 楊肅獻,「張之洞與近代中國的保守思想」,大陸雜誌第六四卷第六期,台北:民國七一年六月,頁二五~四七。
    三十五、 趙豐田,「康有為與戊戌變政及政變」,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0年八月,台七版,頁一一四~三七。
    三十六、 劉韻石,「張南皮用憂變夷-論文襄治鄂與武昌起義之 因果」,湖北文獻第二五期,台北:民國六一年十月,頁二五~八。
    三十七、 鄭鶴聲,「張之洞氏之教育思想及其事業」,教育雜誌第二五卷第二、三期,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四年二、三月,頁二八~三七、一0九~二七。
    三十八、 錢穆,「中國傳統教育精神與教育制度」,政治與教育,上海:民國三七年,正中書局,頁二八~四六。
    三十九、 錢穆,「康有為思想之兩極端」,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0年八月台七版,頁一七七~八六。
    四十、 錢穆, 「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學籥,台北:南天書業公司,民國四七年八月,頁一0一~一0。
    四十一、 戴玄之, 「盛宣懷與東南互保」,大陸雜誌第二一卷第七期,台北:民國五0年一月,頁五~一二。
    四十二、 鄺兆江, 「關於義和團事件的幾個初步觀察」,大陸雜誌第七0卷第二期,台北:民國七四年二月,頁四九~五五。
    四十三、 駱雪倫, 「從曾國藩和魏源的經世思想看同光新政」,大陸雜誌第三八卷第一期,台北:民國五七年一月,頁一一~八。
    四十四、 繆全吉,「清代幕府之官幕關係與幕席類別」,思與言第七卷第一期,民國五八年五月,頁四九~五五。
    四十五、 羅悖融,張文襄之自述,中國近百年史資料續編,左舜生選輯,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五年六月台二版,頁五0五~0八。
    四十六、 蘇雲?,「張之洞的經世思想」,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七三年四月,頁五三一~五八。
    ○二外文部分
    一、 Eastman, Lloyd E., “Ching - i arid Chinese Policy 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XIV. No. 4 Aug. 1965, PP. 595-611.
    二、 , “Political Reform in Before Sino - Japanese War”,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XVII No. 4. Aug. 1968. PP. 695-710.
    三、 E. Tu Zen Sen, “ The Board of Revinu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24, 1962-63., Harvard-Yen ching Institute PP. 175 - 228.
    四、 Kennedy Thomas L., “Chang Chih-tung and the Structure for strategic Industrializ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nyang Arsand 1884-95, ”Harvard Journa1 of Asiatic Studies, Vol. 33, Harvard-Yen ching Institute. , 1973, PP. 154-84.
    五、 Howard Richard, introduction , “ The Chinese Reform Movement of the 1890`s: A symposium”,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XIV. No. 1, Nov. 1969. PP. 7-14 Introduction ; PP. 15-22-Yen ping Hao, “Cheng Kuan-ying The Comparador as Reformer ; PP. 23-33 Hao Chang, “ Liang Chi-Chao and Intelectual Change,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 PP. 35-42, Charlton M. Lewis, “The Hunanese Elite and the Reform Movement 1895 - 1898”; pp. 43-53, John Schrecker, “The Reform Movement, Nationalism , and China`s Foreign Policy ”.
    六、 Schwartt Bentjamin, 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修正四版,頁一~二○。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59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