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11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51/144438 (79%)
Visitors : 51255554      Online Users : 9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126


    Title: 論台灣海峽兩岸的轉口經濟行為
    Authors: 謝金河
    Contributors: 魏萼
    謝金河
    Date: 1988
    Issue Date: 2016-05-04 17:29:32 (UTC+8)
    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1何碧玉:「我國第二次進口代替產業發展之研究」,台灣對外貿易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院,民國70年8月,頁405~447。
    2.汪義育,「我國貿易型態與比較利益之研究」,台灣對外貿易會議論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國70年8月,頁161~252。
    3.陶聲洋:「我國目前應優先發展重工業抑輕工業」,自由中國之工業,25卷6期,民國55年6月,頁2~6。
    4.林聰標,段樵,「香港經濟結構及出口之預測」,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叢書,民國74年5月,頁25~75。
    5.陳雨晨,「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的內涵與評估(1979~1984年)」,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叢書,民國74年元月,頁30~45。
    6.王春源,「小型開放經濟之貶值效國:失衡模型分析」,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叢書,民國72年9月,頁22~23。
    7.張榮豐,「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經香港轉口貿易之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中共經濟情勢分析報告第十二號,民國74年4月25日。
    8.杜文田,「工業化與工業保護政策」,經濟叢書之七十三,經合會,59年11月。
    9.孫克難,「台灣關稅保護政策與產業結構轉變」,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學論(8),71年8月。
    10.王思粵,「中共出口制度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91),民國75年5月,。
    11.方曉丘,「利用外資的理論實踐」,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4年。
    12.李華夏,「中共國民收入的試估」,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59),民國74年3月,。
    13.高希均,「經濟學的世界」,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0月25日第一版,頁129~131。
    14.小鳩正已原著,「大陸市場探索──正視海峽兩岸的經貿關係」,創意文化出版正,民國77年3月,頁208~225。
    15.鄭竹園,「中共經濟的診斷」,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9年12月初版,頁329~360。
    16.鄭竹園,「政治經濟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10月,頁102~108。
    17.葉權儀,「國際貿易政策」,六國出版社,民國74年9月,頁371~393。
    18.林富松,「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巨浪出版社,民國72年,頁258。
    19.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時報文化事業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0年,頁10~11。
    20.王作榮,「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出版,頁275~317。
    21.中華民國紡織工業年鑑.74、75、76年,台灣經濟研究所出版,民國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年七月。
    22.薛琦,「聯鎖效果與直接外人投資」,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台北市,民國六十八年),頁77~91。
    23.傅豐誠,「中共中央經濟組織變動及運作之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9),民國七十一年九月。
    24.黃有土,「中國對外貿易基礎知識」,中共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月。
    25.王文娟,「台灣對日出口之探討」,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23),民國七十一年九月。
    26.葉孔嘉,「台灣與中共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經濟部國貿局刊印,民國七十七年。
    27.張瑞猛,「中共的固定資本形成,投資策略,與投資效果」,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0),民國七十一年九月。
    28.周宜魁,「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月修訂再版。
    29.孫震,高希均,許嘉棟,劉鶯釧,「經濟學」,教育部空中教學委員會印行,民國七十三年八月。
    30.林炳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東華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二月四版。
    31.劉泰英,「區域經濟統合概述」,國際經濟論文集頁221。
    32.魯傳鼎,「國際貿易」,台北市,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六年八月,頁76~77。
    33.羅慶龍,「從三角貿易論台灣自由貿易區之設置」,逢甲大學國貿系主辦論文.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34.「香港一九八三年」,香港政府年報,香港政府印務局出版。
    35.許滌新主編,「政治經濟學辭典」,(上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36.金啟鳳,張靖宜,「我國的棉紡織工業」,中共地理知識,一九八二年一月,頁1~4。
    37,馬洪,孫尚清主編,「中國經濟結構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38.中國經濟年鑑編輯委員會,中共「中國經濟年鑑」(1981、1982、1983、1984、
    1985、1986、1987)北京:經濟管理雜誌。
    39.「我國紡織工業的今昔」中共「我國鋼鐵,電力、煤炭、機械、紡織、造紙工業的今昔」,中共統計出版社出版,一九五八年,頁145~196。
    40.樊心萍,「中共紡織工業產銷現況及其變遷」,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29),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41.趙岡,陳鍾毅,「中國棉業史」,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42.「中共紡織工業之透視」,中華民國紡拓會,民國七十七年四月日。
    43.陳再來,「台海兩岸紡織業之競爭態勢」,中華民國紡拓會,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四日。
    44.「中共現階段經濟政策──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二年」,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二年四月。
    45.趙捷遷,「貿易政策與企業發展」,政府與企業關係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四月。
    46.周宏濤,「對大陸貿易問題的研究。──大陸政策下海峽兩岸貿易關係的檢討」。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日。
    47.張五常,「兩岸大循環的探討」,「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日。
    48.施達郎,「中共經貿現代化試析」香港,麥迪遜出版社,一九八0年。
    49.張佩珍,「中共門戶開放後貿易政策之演變──一九七九──一九八六」,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13),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50.林昱君,「台海兩岸經港轉口貿易回顧與潛在影響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14),民國七十七年六月。

    (二)期刊論文
    1.游坤敏,「台灣的貿易結構與出口競爭型態」,當前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經濟學會,七十二年四月,62頁至70頁。
    2.施敏雄,李庸三:「台灣工業發展方向及其結構之轉變」,台灣經濟經濟發展方向及策略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3.薛琦,高梓澤,「第二次進口代替的測定方法及我國的實證分析」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民國七十年十一月,頁125~143。
    4.林★,「一九八六年及一九八七年香港轉口台灣產品到大陸變動分析」貿易週刊1221期~1235期,1274~1280期。
    5.「台灣對外貿易預測」,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貿易週刊1253~1254期。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二日。
    6.「中韓經濟力之比較」,貿易週刊1256期,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二十日,頁16~20。
    7.林黎兒,「韓國出口結構變動分析」,貿易週刊1255~1274期,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十三日~五月二十五日。
    8.鄭承宗,「香港利用大陸廉價勞工提升出口競爭力」,東京銀行月刊,一九八七年六月號。
    9.「中、韓、港與中共今年前四月輸日成衣分析」,紡織會週刊382期,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頁20~22。
    10.「世界紡織品貿易及生產趨勢」,Jextile Outlook international」一九八八年專題報導,紡拓會譯,紡拓會週刊429期。
    11.郁文,「中共拓展機電產品出口的目標與作法」,貿易週刊1238期,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十六日。
    12.郁文,「中共發展電子工業的企圖與近貌」,貿易週刊1224、1225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日。
    13.郁文,「中共一九八六年對外貿易變動分析」,貿易週刊1240期,民國七九六年九月三十日。
    14.文現深,「轉口貿易香江一線牽」,天下雜誌,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頁22~30。
    15.溫曼英,「步步驚險的淘金路──轉口貿易」,天下雜誌,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頁12~21。
    16.黃鴻仁,「我到大陸投資」,商業週刊第十六期,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十四日,頁16~18。
    17.魏啟林,「大陸投資環境未臻成熟」,商業週刊第十六期,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十四日,頁27~29。
    18.林★,「中共輸美主要產品變動分析(一)~(二十四)」,貿易週刊1248~1272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二日~七十七年五月十一日。
    19.王豐盛,「一九八八年全球風險國家風險排名(上)(下)」質易週刊1271、1272
    期,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四、十一日。
    20.陳德昇,「大陸城鎮住房制度及其改革趨勢」,中國大陸第二十一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頁34~39。
    21.林墨,「我國外銷前一00項商品輸出變動分析(一)~(五)」,貿易週刊1233~1237
    期,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二日~九月九日。
    22.邱永漢,「開放大陸通商此其時矣!」財訊雜誌第七十三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頁39~45。
    23.鄭竹園,「由隔海競賽到直接競爭」,天下雜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日,頁81~88。
    24.周白雲,「海峽兩岸的外貿競爭」,統領雜誌,一九八五年十二月,頁122~126。
    25.王彥文,「海峽兩岸(1986)出口貿易比較分析」,貿易週刊1242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四日。
    26.張結鳳,「海峽兩岸貿易的興衰變幻」,香港百姓半月刊,一九八六年三月十六日,頁4~14。
    27.「從電子業生產線移去大陸,看我製鞋業」,鞋訊報導,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28.馬凱,「迎向海峽對岸的挑戰」,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一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十日,頁41~42。
    29.張榮豐,林昱君,「台貨經香港轉口到大陸近況」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四號,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十日。
    38.吳美慧,「如何在海峽兩岸經貿戰中全身而退」,財訊雜誌第七十三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頁117~119。
    31.劉紫薇,「匪貨!大陸貨!熱門貨!」,財訊雜誌七十三期,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八年四月,頁108~111。
    32.李先鳳,「大陸出版品大行其道」,財訊雜誌第七十三期,一九八八年四月,頁136~139。
    33.張榮豐,「台灣與大陸經由香港之轉口貿易」,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膽第一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十日,頁43~61。
    34.張榮豐,「台貨經香港轉口到大陸之近況」,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膽第三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日,頁54~60。
    35.江素惠,「十里洋場失顏色,黃埔江畔待建設」,時報新聞週刊,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六日,頁69~77。
    36.甘棠,「中共對我開放大陸探親有關情況的分析」,中國大陸,民國七十六年十月,頁48~51。
    37.方山,「中共加緊發展第三產業」,中國大陸研究第二十九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六年二月,頁37~41。
    38.瑞麒,「中共籌設北平中關村高科技小特區」,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頁4~5。
    39.孔德亮,「當前中共對我統戰策略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四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十五日,頁1~5。
    40.吳戈卿,「進出大陸,政策全面調整?」,時報新聞週刊,一九八七年九月七日,頁12~18。
    41.胡春雷,「中共積極拓展對歐貿易」,貿易週刊1246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頁25~28。
    41.潘紹章譯,「中共經濟特區成效不彰」,譯自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42.郁文,「中共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認識與對策」,貿易週刊1266期,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三十日,頁4~5。
    43.楊立華,「中共引進技術與出口創匯的探討」,貿易週刊1265期,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44.林昱君,「台海兩岸紡織品的競爭與交流」,紡拓會週刊395期,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頁18~19。
    45.「台灣經濟與國際貿易」──美國國會兩院「聯合經濟委員會」專題報告,王捷編譯,貿易週刊1249期,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二日。
    46.田弦茂,「中共對台政策的分析」,「迎接挑戰,開創新政」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日。
    47.王思粵,「台灣與大陸主要出口市場的競爭」,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膽第一號~第十一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十日~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日。
    48.李繩毅,「談新加坡與台灣的貿易」,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一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十日,頁117~126。
    49.靖心慈,「大陸紡織工業在產銷之近況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二號,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十日,頁132~141。
    50.薛鳳旋,「中港經濟與香港前途」,香港,廣角鏡,一九八二年七月。
    51.薛鳳旋,「從亞洲出口加工區看中國經濟特區的前景」,中共抖擻,第四十二期,一九八一年元月,頁1~10。
    52.鄭拓彬,「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問題」,中共經濟研究第十一期,一九八四年,頁27~33。
    53.吳真真,「中共利用外資現況」,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膽第三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日。
    54.林昱君,「中國大陸紡織品轉口貿易的近況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五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日,頁92~99。
    55.張佩珍,「中共外匯存底與貿易政策」,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五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日,頁100~105。
    56.許乃炯,「調整中的一九八0年中國對外貿易」,中共中國百科年鑑1981,頁215。
    57.林昱君,「台灣與大陸經香港的轉口貿易」,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膽第六號,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十日,頁44~57。
    58.張惠發,「調整一年來的上海紡織工業」,中共北京經濟報導1705期,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一日頁18。
    59.張重珠,左煥鈴,「積極發展我國的化學纖維工業」,中共計畫經濟,一九八五年第二期,頁7~11。
    60.施友三,「中國毛紡工業和羊毛標記」,中共北京經濟報導,總1741期,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四日,頁29~33。
    62.馬凱,「通敵,資敵,產業空洞化與海峽兩岸貿易」,經濟前瞻第十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日,頁12~23。
    63.李華夏,「一九八八年大陸經濟預測」,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前瞻第十號,民國七十七年元月十日,頁83~85。
    6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部門計畫處,「大陸匪區紡織工業發展狀況及評估」,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65.白仲堯,「建立絲綢專業公司十分必要」,中共經濟管理,一九八0年十一月,頁38~40。
    66.方硯,「在國民經濟調整整的紡織工業」,中共中國對外貿易,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一日,頁6~7。
    67.丁鴻謨,「以進養出,促進毛紡織工業大發展」,中共經濟管理,一九八0年十一月,頁33~34。
    68.吳榮義,蕭文宗,陳彥煌,「台灣產業結構變化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十六卷第三期,頁20~52。
    69.宗瑞玉,「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的體改問題」,中共國際貿易,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頁7~9。
    70.周任寰,黎永林,「談談外貿管理體制的改革」,中共南方日報,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71.王東明,「人民幣?價改革與價格體系改革」,中共遼寧大學學報,一九八五年No,2,頁21~24。
    72.「中國大陸紡織工業競爭態勢」,紡織會週刊420期,民國七十七年四月二十日。
    73.宋凱沙,「中共紡織工業的困境與順境」,Asia Textile,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
    74,陳國琨,「美國貿易法及其關稅法對我之影響」,紡拓會週刊431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六日,頁15~18。
    75.「中共經濟開放之後」,天下雜誌,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頁84~97。
    76.周白雲,「中共經濟改革前途多艱」,統領雜誌,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頁116~120。
    77.「共產經濟向右看」,天下雜誌,一九八六年六月一日,頁137~139。
    78.俞劍鴻,「評析中華民國重返亞洲開發銀行」,問題與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十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十日,頁23~32。
    79.「中共紡織業產銷狀況」,紡織會週刊426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一日,頁18~21。
    80.「中共原綿產銷變動情勢各國矚目」,紡拓會週刊412期,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頁22~23。
    81.林理建,「大陸化學纖維工業的現況和今後動向」,中共大陸經濟研究,一卷二期,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

    (三)報紙部份
    1.「陶大鏞談兩岸統一經濟情況」,香港大公報,一九八八年二月十日,二版。
    2.張旭成,「兩岸互動關係的變數」,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三日,二版。
    3.陳承中,「先打形象牌,接著登陸」,聯合報,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七版。
    4.韋長興,「塑膠紡織業大發轉口財」,聯合晚報,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九日,五版。
    5.謝元坤,「到大陸投資設廠何利可圖?」,自由時報,民國七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三版。
    6.朱雲漢,「兩岸經貿關係主動出擊」,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二版。
    7.顏光佑,王麗美,姚鷺,「轉口貿易是糖衣糖藥」,民國七十四年四月十二日,三版。
    8.「從擴大開放大陸原料進口,談兩岸經貿往來發展方向」,經濟日報,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六日,五版。
    9.「台海兩岸轉口貿易的現況與展望」,經濟日報,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七日,二版。
    10.陳世昌,「急增中的對大陸轉口貿易」,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四日,三版。
    11.秦德山,「兩岸經貿發展將更形熱絡」,中時晚報,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十四日,三版。
    12.「上海石化總廠向日本進口年產萬噸滌綸聚酯紡長絲設備」,中共中國經濟新聞,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頁16。
    13.「儀征化纖工業聯合公司成立」中共人民日報,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14.「東海明珠涼新彩-訪上海石化總廠二期工程」,中共經濟報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三百日,頁19~20。
    15.「從紡織工業看揚長避短」,中共人民日報,一九八0年七月二十五日。
    16.「我國綿花生長持續增長」,中共新華日報,一九八三年元月二十一日。
    17.「我國紡織工業形成布局合理全面發展完整體系」,中共經濟日報,一九八四年二十七日。
    18.「紡織部門積極生產新產品種花色」,中共人民日報,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二日。
    19.李華夏,「中共開放政策與國際經濟體系」,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八日,二版。
    20.余德培,「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變不變」,聯合報,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二日,二版。
    21.林邦充,「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可能性評估」,工商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元月六日,二版。

    貳、西文部份:
    1. Imai, Satoshi, " China`s Foreign Reserves, " China Newsletter, No. 49, 1984, March-April. pp5- 8.
    2. Eujimoto, Akira, "China`s Ecomomic Reforms : The New Stage," China Newsletters,
    1985, Jan-Feb, No54 pp2- 6.
    3. Tsiang S. C. "Wan-Lang Chen," Developments Toward Trade Liber alization in Taiwan, R.O.C. " in 1984 Joint Conference on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of the R.O.C." R.O.K. Dec 27-28 1984.
    4. 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ry Press, 1958 )
    5. Jocoby, W. H., U. S. Aid to Taiwan: A Stude of Foreign Aid, Self-help,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6 )。
    6. Liang K. S. (梁國樹) and Liang Hou, C. I. (侯金黃) , "Incentive Policies for Import Substitution and Export Expans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Inductry of Free China, April 1978, pp 2-18.
    7. Li, K. T. (李國鼎)and Yeh, W. A. (葉萬安) , "Economic Plann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in the Conference on Experences and Lessons of Economica.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lnstitude of Economic, Academic(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Dec. 1981, pp.
    169-199.
    8. Ruth W. Arad and Seer Hirsch, " Potential Trade Between Egypt and Israel ",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Band 118, Heft 1, 1982, pp. 62-78.
    9. Hong Kong Monthly Digest of Statistics.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Hong Kong.
    10. Douglas B. Payne, " Sino-Japanese Trade : Does it Hold Lessons for American Traders? " edited by David C. Buxbaum, Cassandra E. Jaseph, and Paul D. Reynolds, " China Trade Prospects and Perespectives. " Praeger New York 1982 pp 249-275.
    11. Tang-eng Wang, " Economic Policies and Price Stability in China, " China Research Managraph, No.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 1980.
    12. Linder, S. B., " Trade and Technical Effciency " in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Growth (ed. By J. N. Bhagwati R. W. Jones, R. A. Mundell & J. Vanek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Amsterdam, pp 71, pp 495-505.
    13. New Tax-Free Trade Zones of the world Walter H. Diamond, Principal Houser, O`connor Hylind and Dorothy B. Dianond Volume 1, 2 1982/ e.
    14. David Lethobridge ( ed ):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Hong Kong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80.
    15." Hong Kong Report ", Standford Reserch Instite, 1983.
    16. A. Eokstein Ed. Quantative Measures of China`s Economic Output. Am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0, Chap. 3.
    17.Tsiang S. C. " Economic Take-off of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World Economic Growth project, Mexico City, Mexico, April 1983.
    18. Ni Ernest : Distribution of the A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of Mainland China ( 1953-58, (Washingtan D. C. 1960)。
    19.Wheelor J. W. & P. C. Wood (薛光濤譯) , 化干戈為玉帛-這視美國與台灣貿易摩差(Beyond Recrimination ) 聯經出版公司,七十六年八月。
    20. Yamand, Yasuhiro, "China`s Foreign Financial Position," China Newsletter, 1981, Nov-Dec., pp. 2-12.
    21. Weil, Martin, " Readustment Phase II,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1981, July-Aug.,
    pp 18-25.
    22. Morina, Tomozo, " Reforms in China`s Trade System, " China Newsletter No. 41 1982 Nov-Der., pp. 14-19.
    23. Kwei-Jeou Wang (王達九),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 the Ropublic of China, Economic Reveiew, March-April, 1981 pp 12-24
    24. World Bank, " China : Soci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ne H: External Trade and Finance, June 1. 1981.
    25. Chao, Kang, "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ommunist China, " (China : Aldine Publishing Co., 1968.)
    26. Chao, Kang, " Capital Formation m Mainland China 1952-1965 (Berkel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27.Field, Robert Michael, "Real capital form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2-73" in Alexander Eckstein (ed), Quantative Measures of China`s Economic Output(Ann Arbor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980)pp. 194-245.
    28.Yeh, Kung-Chia,(葉孔嘉)" Capital Formation, " in Alexander Eckstein (ed ), Economic
    Trends in Communist China (Chicago : Aldine Publishing Co. 1968) pp 509-548.
    29.Chen Nai-Rueen, "China`s Capital Construction :Current retrenchment and Prospects for forgign Partcipation, " in V. S. Congress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hina Under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Part 2.(Wanshington, D. C. :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2 )pp. 18-82
    30.Weil, Martin," Polyster`s Growing Pains, China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983.pp 40-41.
    31.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Main Indicator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1949- 1979) .Beijing, 1982.
    32.Song-Keng Hsu & Chao-Chen Mai, "Production Location & Randam Input Price, "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4 ( 1984 ) ,45-62.
    33.Wu. Rong- I (吳學義)," Strategic Factors of Industrial: jation in Postwar Taiwan,"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pt, 1975. pp. 150-180.
    34.Lipton Michael, "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he Economic Joural, Sept. 1962, pp. 641-657.
    35. Chao Chieh Chien, Economic Growth, Trade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Taiwan, R. O. C. "The Fourth Expert Conferen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Development Center, Japan. 1984. pp. 89-122
    36.Ruth E. Goldberg, "The New Internal Exchange Rate ",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Nor-Dec., 1981, pp. 64-67.
    37.Ha Way Feldman," The PRC, Taiwan Fringle Recent Changes. "Paper delivered at annu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otion Studies, San Francisco, March 26, 1988, p6.
    38.W. Wolf & O. Havrylyshn(經建會譯),開發中國家之間的貿易一論,政策及趨勢, 當代經濟叢書之六十四、七十一年七月,(Trade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ory Policy Issues and Principle Trends ", World Bank Staffworking paper, No. 479 August 1981)
    39. H. Pater Gray " International Trade, Investment and Payment, Boston : H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9, Chapter 11.
    40. R. G. Lipsek, "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s in the United Kimdom, 1862-1957, Economic Vol: 28 pp.1-31 1960.
    41. P. A. Samuelson & P. Temin, Economic, lOth. editon, New York : Me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6. pp. 12.
    42.P. F. Drucker,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 Guidelies to our Changing Society, New York : Harper & Row Publishing Inc. ( 1969 Chapter 5.
    43. R. Finalay & H. Grubert, " Factor Intensities, Tech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Terms of Trad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XI 1959 pp.111-112.
    44.Nobuo Maruyama, "The Investment Cycle in China :Why Overexpansion of Investment Persists." China Newsletter No. 45, July-Aug. 1983.pp. 10-14.
    45.Jack Craig, Jim Lewek & Gorden Cale " Asurvey of China`s Machine 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ese Economy Post-Mao, 1978.
    46.Mikhail Gorbacher " New Thinking for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Willian Collins Sons & Co. Ltd. London. 1987. pp. 20-73.

    提要
    一、研究目的
    最近十年來,自從中共積極推到經濟改革,及我政府當局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隨著這股探親熱,海峽兩岸間的轉口行為也日趨蓬勃發展。尤其,近年來,全世界保護主義氣息迷漫, 在美元鉅幅貶值之下,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國出口業者無不受到強力的挑戰,使得大陸市場更是成偶為國內企業界的熱門投資焦點,國人皆一致把眼光投注在大陸市場,而中共則積極尋求「台灣模式」,使其產業界能夠進軍國際舞台,在這兩股兩股力量激盪之下,海峽兩岸的間接貿易型態是否將面臨新的突破?轉口貿易與國內產業發展的關係如何?海峽兩岸的產品是否發生競爭?此等問題引發本文的研究動機。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有四: (一)、從海峽兩岸的政經發展,探討兩岸之間的互動關係,及未來轉口貿易的新趨勢。(二)、轉口貿易與海峽兩岸產業發展的關係。(三)、從民間意向看未來海峽兩岸的交流,探討從海峽兩岸的產品結構及貿易對手國的關係,探討海峽兩岸產品的競爭與互補關係。
    二、參考資料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包括: (一)、海峽兩岸已出版的經濟資料及文獻。(二)、新加坡及香港出版有關轉口貿易及其他貿易統計出版品。(三)、英文及日文期刊。(四)、國內產業界提供產業發展動態。(五)、中華民國紡拓會、外貿協會、國貿局,陸工會及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品資料。
    三、研究方法:
    本文係針對台海兩岸間的轉口行為,尤其是經濟性的經貿發展關係加以深入比較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結論,說明研究主題,背景,動機,目的,範
    圍與方法。第二章評述海峽兩岸的經貿發展與間接貿易的理論依據。第三章談轉口貿易的意向,產品及通路。第四章主要在探討轉口貿易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尤其對紡織業有較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則探討海峽兩岸之間的貿易競爭。第六章是結論與建議。
    四、主要結論
    (一)、海峽兩岸間的轉口經濟行為已蔚為一股不可遏阻的熱潮,在這股「大陸熱」的激盪下,政府除必須調整多年來的保守封閉心態下,為因應兩岸間更大的衝擊,宜儘速成立產業「預警制度」,廣泛蒐集中國大陸各種資訊,以為業界妥擬應變對策,同時政府宜籌設專賣機構,以統一事權。
    (二)、國內產業必須加速升級,大陸廉價勞工及低廉原物料是其特色,我國為擺脫大陸將來的競爭挑戰,宜加快產業升級的腳步,同時應密切注意中共產業發展的新動向,以掌握機先。
    (三)、香港的轉口地位將因「九七大限」屆期,未來其轉口角色是否因此產生銳變,宜及早未雨綢繆,未來勢必將一部份商品分散至新加坡或其他地區,另闢轉口市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9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East Asi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