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10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0970092      Online Users : 95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061


    Title: 第四屆大法官會議之研究
    Authors: 陳俊榮
    Contributors: 荊知仁
    陳俊榮
    Date: 1987
    Issue Date: 2016-05-04 17:25:57 (UTC+8)
    Reference: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甲:一般著作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統計年鑑(臺北:行政院主計處,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續編(一)(臺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七日)。
    司法院史實紀要(第二冊)(臺北:司法院史實紀要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
    朱武獻,公法專題研究(一)(臺北: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五年一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公務員國家賠償法講習師資班、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司法實務研究會國家賠償法組研習資料彙編(臺北:法務部,民國七十年)。
    行憲監察院實錄第一編(一)(臺北:監察院秘書處,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共四冊(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林紀東,大法官會議憲法解釋析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作者自印,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
    林錫堯,論人民聲請解釋憲法之制度(臺南:世一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法治斌,憲法專論(一)(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四年五月)。
    施啟揚,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年十月)。
    洪國鎮,釋憲制度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
    荊知仁,憲政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二年十月)。
    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一年八月)。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憲法論文集(一)(臺北:國民大會秘書處,民國五十年九月)。
    陶百川,監察制度新發展(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九年十月)。
    鄒文海,鄒文海先生科學文集(臺北:鄒文海先生六十華誕受業學生慶祝會,民國五十六年二月)。
    廖與人,中華民國現行司法制度(上)(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作者自印,民國六十七年三月)。
    謝瀛洲,中華民國憲法論(?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六十五年十月)。
    韓忠謨,法學結論(臺北:作者自印,民國五十一年七月)。
    薩孟武,中國憲法新論(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九月)。

    乙:期刊
    王昌華,「大法官會議的幾個實際適用問題」,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年刊(臺北:憲政思潮雜誌社,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頁70。
    王昌華,「大法官會議法應如何合理修正的商榷」,法令月刊,第三五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頁6。
    王澤鑑,「大法官會議解釋意見公開制度之改進」,法令月刊,第二八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頁8。
    史尚寬,「如何解釋憲法」,法學叢刊,第十七期,民國四十九年一月,頁11。
    朱敬元,「論憲法解釋權(三)」,憲政論壇,第二六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年五月,頁24。
    吳庚,「大法官會議與基本權利保障」,中國論壇,第二O八期,民國七十三年五月,頁30。
    社論,「大法官的人選及任務」,法律評論,第十八卷,第五期,民國四十一年五月一日,頁1。
    李登俊,「大法官會議之職權問題」,法律評論,第二四卷,第十期,民國四十七年十月,頁5。
    汪荷民,「張劍寒為何辭大法官」,香港新聞天地,第一五O一期,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頁9。
    林錫堯,「基本權主體與釋憲聲請人」,法學叢刊,第一六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十月,頁75~78。
    林紀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之檢討」,政治評論,第一卷,第八期,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頁18。
    林紀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適用上的一個問題」,法令月刊,第十卷第二期,民國四十八年二月,頁5。
    法治斌,「論憲法解釋中之不同意見」,政大法學評論,第二一期,民國六十九年二月,頁2。
    法治斌,「大法官之選任及其背景之比較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二二期,民國六十九年十月,頁124。
    胡經明,「大法官釋憲制度的先決問題」,憲政評論,第十三卷,第六期,民國七十一年六月,頁21。
    胡經明,「幾個值得重視的大法官問題」,憲政評論,第十六卷,第九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頁18。
    姚瑞光,「大法官會議有關問題之研究」,憲政時代,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七年一月,頁53。
    姚瑞光,「加強釋憲功能修改大法官會議法」,憲政時代,第四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七年十月,頁25。
    姚瑞光,「不應增設人民得聲請統一解釋之規定」,臺大法學論叢,第十一卷,第二期,只國七十一年六月,頁41~50。
    姚瑞光,「統一解釋之研究」,憲政時代,第八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一年七月,頁21。
    施啟揚,「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自西德聯邦憲法法院的幾點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四期,民國六十年六月,頁127。
    施啟揚,「談改進大法官會議功能」,憲政時代,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七月,頁63~64。
    涂懷瑩,「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釋論」,法學叢刊,第十三期,民國四十八年一月,頁53。
    涂懷瑩,「大法官釋憲制度若干問題的商榷」,憲政時代,第七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年七月,頁60。
    涂懷瑩,「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演變與檢討」,東方雜誌,復刊第十五卷,第六期,民國七十年十二月,頁33。
    翁岳生,「論大法官會議之功能」,輔仁法學,第四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頁17。
    荊知仁,「我國憲法解釋制度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五期,民國五十一年,頁236。
    耿雲卿,「如何提高大法官會議功能芻議」,法令月刊,第三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頁8。
    張笙,「現行大法官會議解釋權之探討」,政治評論,第一一卷,第一期,民國五十二年九月,頁24。
    張劍寒,「現代憲法解釋之新認識」,憲政思潮,第八期,民國五十八年十月,頁143。
    陳世榮,「談確定終局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法令月刊,第三六卷,第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頁11。
    陳俊榮,「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之不同意見書」,憲政時代,第十一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四年七月,頁1~17。
    陳俊榮,「強化功能﹒因應憲政潮流──對第五屆大法官會議的期望」,中國論壇,第二四0期,民國七十四年九月,頁38。
    陳俊榮,「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背景及其選任過程之研究」,憲政時代,第十二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五年七月,頁25~27。
    郭鑫生,「一封給大法官的公開信──兼論人民聲請解釋憲法的要件」,文星雜誌,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五十四年六月,頁18。
    黃尊秋,「加強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功能芻見」,憲政時代,第六卷,第一期,民國六十九年七月,頁65~66。
    黃正銘,「大法官會議及其工作」,法令月刊,第十七卷,第九期,民國五十五年九月,頁4。
    楊與齡,「我國解釋法令制度之沿革與成就」,憲政時代,第五卷,第二期,民國六十八年十月,頁19。
    楊與齡,「各國大法官任用資格之比較研究」,憲政時代,第五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九年一月,頁81。
    葉祖灝,「強化我國釋憲制度之研究」,革命思想月刊,第四十八卷,第六期,民國六十九年六月,頁8。
    董世芳,「我國釋憲制度的研究」,憲政時代,第二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六年四月,頁54。
    詹世元,「確定終局裁判適用法令無效時救濟問題」,法律評論,第二十九卷,第五期,民國五十二年五月,頁7。
    管歐,「司法院解釋權行使的幾個問題」,法律評論,第四十一卷,第八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頁3。
    管歐,「釋憲制度與民主憲政」,憲政思潮,第四十三期,民國六十七年九月,頁107~108。
    鄭玉波,「論人民聲請解釋憲法」,憲政時代,第四卷,第三期,民國六十八年一月,頁36。
    鄭玉波,「論大法官解釋權之範圍」,憲政時代,第十卷,第三期,民國七十四年一月,頁5。
    鄭玉波,「論法令之統一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三十三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頁2。
    蘇永欽,「我國人民釋憲聲請權的性質與修正芻議」,法學叢刊,第二七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一年九月,頁81、89。

    丙:論文
    姚師舜,「美國司法釋憲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年)。
    徐定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司法審查權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符樹強,「違憲立法審查制度之研究」(臺北: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葉亞靜,「中國與西德違憲寶查程序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
    劉義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憲法制度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
    蔣嘉一,「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與政策合法化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

    丁:報紙
    江陵,「歷屆大法官任職表現之回顧與展望」,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一日,第二版。
    李永得,「大法官人選獨缺憲法學者」,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五日,第二版。
    周天瑞,「第四屆大法官提名的經緯」,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五日,第二版。
    法治斌,「第五屆大法官選任後的感想與期望」,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三日,第二版。
    法治斌,「最高法院五推事不受懲戒案平議(上)」,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八日,第二版。
    林啟昌,「大法官提名的多重考慮」,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五日,第二版。
    林進坤,「修正大法官會議法意義非凡──臺大教授胡佛等分抒其觀感與希望」,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第二版。
    林嘉誠,「大法官會議法應以釋憲為主」,臺灣時報,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十三日,第二版。
    林嘉誠,「大法官的人選與功能」,民眾日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一日,第二版。
    荊知仁,「大法官會議法修正草案平議」,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第二版。
    荊知仁,「為大法官會議法修正案催生(下)」,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九日,第二版。
    荊知仁,「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一九九號解釋平議」,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九日,第二版。
    唐建國,「大法官任重道遠不宜濫竽充數」,自立晚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一日,第二版。
    馬起華,「強化大法官會議功能」,中央日報,民國六十六年六月七日,第二版。
    黃國豐,「對強化大法官會議功能的看法」,臺灣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十九日,第二版。
    陳祖華,「第四屆大法官提名拉開序幕」,聯合報,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三日,第二版。
    陳國祥,「憲法解釋制度與民主憲政的成長──強化大法官會議的功能」,聯合報,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八日,第二版。
    張叔明,潘富堅,「大法官提名的特色及強化功能的期望」,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五日,第二版。
    楊與齡,「加強大法官解釋功能之研究」,中央日報,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第二版。
    劉本炎,「本屆大法官提名的特色」,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九日,第二版。
    廖與人,「人民應有聲請解釋法律與命令之權」,臺灣時報,民國七十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第二版。
    顏文閂,「批評監察院的人仍做了大法官」,聯合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七日,第二版。
    「大法官會議法定人數問題」,大華晚報,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二版社論。
    「司法院改革更上層樓──評大法官會議法修正草案」,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日,二版社論。
    「為『社會秩序維護法』催生」,聯合報,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二版社論。
    「進一步發揮大法官會議的功能」,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十二日,二版社論。
    「評大法官會議法修正草案」,臺灣時報,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版社論。
    「評析大法官提名人選」,臺灣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五日,二版社論。
    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一年七月十五日,一版。
    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九日,二版。
    中央日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一版。
    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九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十四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六十五年十月三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十一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七日,二版。
    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三日,二版。
    臺灣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五日,二版社論。
    臺灣時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三日,一版。
    自立晚報,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三日,四版。
    新生報,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二版。
    聯合報,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三十日,三版。
    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八日,二版。
    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日,二版。
    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十三日,二版。

    戊:政府出版品
    總統府公報,第二一五七號,民國五十九年四月十四日,頁5。
    總統府公報,第三0九七號,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二十日,頁10
    立法院公報,第二一會期第一三期,民國四十七年六月十日,頁24。
    司法院公報,第二0卷第一二期至第二七卷第一二期。
    監察院公報,第二三一期,民國四十七年十月十六日,頁1474。
    監察院公報,第四九八期,民國五十三年十月十五日,頁467。
    監察院公報,第六三一期,民國五十六年九月十九日,頁6768。
    監察院公報,第八二六期,民國六十年九月二十六日,頁9975。
    監察院公報,第八七一期,民國六十一年九月五日,頁10696。
    監察院公報,第一0六八期,民國六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頁13477。
    監察院公報,第一三四三期,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頁551。

    二、英文部分
    甲:一般著作
    Abraham, Henry J., Justices and Presiden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Abraham, Henry J., The Judiciary: The Supreme Court i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1983).
    Altfeld, Michael F., David W. Rohde & Harold J. Spaeth, "When the Court Can`t Decide, Who`s to Blame?" (Paper deliver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Midwest Political Press, 1928).
    Bartee, Alice Fleetwood, Cases Lost Causes Won: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Judicial Pres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4).
    Baum, Lawrence , The Supreme Court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1).
    Becker, Theodore L . & Malcolm M. Feeley (eds.), The Impact of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2nd e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Cummings, Milton C, Jr. & David Wise, Democracy Under Pressure (Orlando, Florida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85).
    Hughes, Charles Evans,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 C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28 ) .
    Isaak, Alam,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 1975 ) .
    Kommers , Donald P., Judicial Politics in West Germany: A Study of the Federal Contitutional Court (Beverly Hille, California : Sage Publications , Inc., 1976 ) .
    Rohde , David W. & Harold J. Spaeth, Supreme Court Decision Making (San Francisco :W.H. Freedom & Co.,1976) .
    Shmidhauser, John R., The Supreme Court : Its Politics, Personalities,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1) .
    Spaeth, Harold J., Supreme Court Policy Making Explanation and Prediction (San Francisco: W. H. Freedom & Company, 1979).
    Wolf - phillips, Leslie ,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s (London: Macmillan, 1972).

    乙:期刊
    Brenner, Soul, "Fluidity on the Supreme Court : 1956-1967 "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2 (March 1968) .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Nov. 28, 1954 .
    U. S. Supreme Court, Statistical Sheet, No. 29, July 5, 198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17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0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