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064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4/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23012      在线人数 : 86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641


    题名: 從西德聯邦議會選舉制度論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之改革
    作者: 謝侑道
    贡献者: 雷飛龍
    謝侑道
    日期: 1989
    上传时间: 2016-05-04 14:33:58 (UTC+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籍
    1. 丁守中譯,當代民主政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民75年10月。
    2. 方長梧主編,社會科學簡明辭典-政治學,台北唐山,民77年11月。
    3. 立法院圖書館,選舉罷免法,民75年11月。
    4. 江炳倫等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民74年12月,三版。
    5. 江炳倫,選舉與海外,台北時報,民75年5月。
    6. 江炳倫,民主與發展,台北時報,民75年5月。
    7. 江炳倫,政治學論叢,台北華欣,民65年10月。
    8. 任德厚譯,國會與立法,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民74年6月。
    9. 池宗憲,夜壺-幫會、選舉、暴力,台北焦點,民74年9月。
    10. 余堅,西德與日本,台北華欣,民73年。
    11. 林正杰,選舉的遊戲規則,台北深耕,民70年10月。
    12. 郎裕憲、陳文俊,中華民國選舉史,中央選委會,民76年6月。
    13. 盛杏湲,國民黨與黨外,台北桂冠,民75年11月。
    14. 孫善豪,宰制與合法(上),台北稻香,民77年8月。
    15. 陳明哲譯,西德政治體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民72年6月。
    16. 張炳楠,日本選舉制度,國防研究院,民52年6月。
    17. 程全生,政黨與政黨政治,台北華欣,民70年5月。
    18. 賀凌虛等,增額監察委員選舉方式之研究,中央選委會,民71年6月。
    19. 彭懷恩,從政治發展看台灣政黨體系,台北洞察,民76年9月。
    20. 雷飛龍,英國政治制度論集,台灣商務,民72年4月二版。
    21. 雷競旋,選舉制度概論,台北洞察,民76年6月。
    22. 趙永茂,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室,民67年5月。
    23.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民75年2月十四版。
    24. 薩孟武、劉慶瑞,各國憲法及其政府,台大法學院,民67年10月。
    25. 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民75年2月增訂再版。
    26. 鄒文海,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民70年12月。
    27. 鄒文海,各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民70年。
    28. 蔡啟清,選舉與選舉行為,台北徐氏,民75年9月。
    29. 薄慶玖,我國選舉制度檢討與改進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專題研究報告,民67年6月。
    30. 謝復生,論民主的價值一民意政台乎?防止濫權乎?台北時英,民77年6月。
    31. 羅志淵,西德政府與政治,台北三民,民61年12月。
    32. 羅志淵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三)-政治學,台灣商務,民60年2月。
    (二)中文論文
    1. 朱雲漢、黃德福,「政治民主與社會福祉-建立台灣的政治經濟新秩序」,國家政策與社會倫理研討會論文,民78年元月22日。
    2. 郎裕憲,「投票制度與政黨之關聯」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集-法政財經類,民72年。
    3. 張亞中,「對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之建議」中華民國的未來:挑戰與反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民76年5月。
    4. 洪志清,從英、美規範競選經費經驗探討我國之制度,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民77年6月。
    5. 陳惠珍,英國國會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之研究,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民74年7月。
    6. 許慧明,西德國會選舉中政黨提名之法律規範,政大法律所碩士論文,民73年5月。
    7 .謝復生,「選舉制度與政黨多寡:從理性選擇論到科學法則的建立」中國政治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民73年12月。
    (三)中文期刊
    1. 石甫譯,「選舉與政治安定」,憲政思潮,廿八期,民63年10月。
    2. 林志行譯,「對日本現行選舉制度之改造」,憲政思潮,四十四期,民67年12月。
    3. 朱志宏,「選舉制度的政治後果」,憲政思潮,三十九期,民66年9月。
    4. 朱高正,「兼顧民主法統,寄望第二張選票」,中國論壇,三五七期,民75年6月。
    5. 吳東野,「西德第十一屆國會選舉」,問題與研究,廿六卷六期,民76年3月。
    6. 居伯均,「政黨與選舉」,實踐,七四六期,民74年8月。
    7. 洪則明,「西德大選與新政府之展望」,憲政思潮,62期,民72年6月。
    8. 郎裕憲,「歐洲共同市場國家下議院選舉之投票制度」,憲政思潮,42期,民67年6月。
    9. 許介鱗,「現代世界各國選舉制的趨勢」,憲政思潮,五十九期,民71年9月。
    10. 許介鱗,「日本現行的選舉制度」,憲政思潮,67期,民73年9月。
    11. 許介鱗,「日本的選舉制度優於英美」,日本文摘,九期,民75年10月。
    12. 張亞中,「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議會研究」,憲政時代,十二卷二期,民75年10月。
    13. 張亞中,「對我國選舉制度之我見」,國魂,四九三期,民75年12月。
    14. 湯德宗譯,西德聯邦選舉法,憲政思潮,五十期,民69年6月。
    15. 葉陽明,「穩定中進展的西德民主政治」,中國論壇,二五一期,民75年3月。
    16. 謝復生,「兩類制度,兩種結果」,聯合月刊,五十四期,民75年元月。
    17. 聶有溪,「西德政黨制度」,展望,二二六期,民74年9月。
    18. 聶有溪,「西德國會選舉制度與最近期前改選」,憲政思潮,廿一期,民62年元月。
    (四)中文報紙
    1. 蔡啟清,「現行選舉區制不宜輕言更改」,中國時報民77年3月3日,二版。
    2. 潘富堅,「調整選區,誰是最大贏家?」,中國時報,民78年3月8日,2版。
    3. 吳乃德,「當支配性的政黨不再支配:對國民黨提名及初選制度演變之觀察」,中國時報,民77年11月29日,二版。
    4. 丁庭宇,「賄選,代表性與小選區制」,自立早報,民78年2月20日,三版。
    5. 陳一新、吳文程,「何不以自然方式產生大陸代表?」,中國時報,民78年2月15日,二版。
    (五)英文書籍
    1. Beer, Samuel, Britain Against itself: The Political Contradictions of Collectivism, N.Y.
    : W. W. Norton and Co., 1982.
    2. Beyme, K.V.,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Hants: Gower Publishing Co., 1983.
    3. Bogdanor, V., What is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1984.
    4. Bogdanor, V. and Bulter, David, (ed.), Democracy and Elections: Electoral System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2.
    5. Burkett, Tony,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West Germany: The Search for Stabilit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5.
    6. Butler, D. and Ranney, Austin, (ed.), Democracy at the Poll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arative National Elec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81.
    7. Cerny, K.H., (eds.), Germany at the polls: The Bundestag Election of 1976,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8.
    8. Downs, Anthony,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7.
    9. Duverger, M.,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B.
    North and R. North (tr.), Cambridge: Methuen & Co. LTD., 1964.
    10.Edinger, L. J., Politics in West German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7.
    11.Epstein, L. D., 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Inc., 1967.
    12. Fu, Hu and Chu, Yun-han (胡佛,朱雲漢合著),Electoral Competition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Taipei: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89.
    13. Hamerow, T. S., 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German Unification 1858-1871, Princeton, N. J.: The Princeton Univ. Press, 1969.
    14. Hand, G., Georgel, J. & Sasse,C. (ed.), European Electoral Systems Handbook, London: Butterworths & Co. Ltd, 1979.
    15. Heidenheimer, A. J., The Governments of Germany, N.Y.: Thomas Y. Crawell Company, 1966.
    16. Horwill, George,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Its Dangers and Defect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25.
    17. Katz, Richard S., A Theory of Parties and Electoral Systems,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 Press, 1980.
    18. Kitzinger, Uwe, German Electoral Politic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19. Lijphart, A. and Grofman B., Choosing an Electoral System,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
    20. Lakeman, Enid, How Democracies Vote,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74.
    21. Lui, Fei-Lung (雷飛龍), The Electoral System and Voting Behavio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Taipei: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1989.
    22. Mackenzie, W.J.M., Free Election,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58, Third Impression, 1967.
    23. Powell, G. Bingham,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Participation, Stability and Violen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Press, 1982.
    24. Rae, Douglas W.,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Conn. : Yale Univ. Press, 1967.
    25. Sartori, G.,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Vol. ,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76.
    26. Smith, Gordon, Democracy in Western Germany: Parties and Politics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New York: 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1979.
    27. Wu, Nai-Teh (吳乃德),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 Ma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Chicago: The 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
    28. Wigram, Anthony & Page, Hugo & Weil, Stephen (ed.), Conservative Action for Electoral Reform.
    (六)英文期刊
    1. Almond, G.A.,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est Groups and political Process ". APSR X II, March 1958.
    2. Taylor, Michael and Herman V.M.," Party Systems and Government Stability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65, March 1971.
    3. Lijphart, Arend, "Consociational Democracy". World Politics, Jan. 1969.
    4. Riker, William H., "The Two-Party System and Duverger`s Law: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6, No.4, December 1982.
    5. Rogowski, Ronald,"Representation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in Law", Ethics, Vol, 91, No.3, April 198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66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0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