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501/145531 (79%)
Visitors : 53372222      Online Users : 125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財務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050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508


    Title: 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之探討
    Authors: 郭豐鈐
    Contributors: 陳聽安
    郭豐鈐
    Date: 1988
    Issue Date: 2016-05-04 14:25:01 (UTC+8)
    Abstract: 論文摘要
    我國自民國五十二年立法對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以來,已歷二十五載,其目的原為防杜公司利用未分配盈餘規避個人綜合所得稅,然因經濟、社會等環境之變遷,最初目的己隨之更迭;唯課稅法令雖經多次之修正,然迄未能切合時代需要,致有關未分配盈餘課稅規定,除實施成效不彰外,在實務上更引起諸多問題與困擾,尤以強制歸戶課稅規定,更是為人詬病,徵納雙方爭訟迭起,紛擾叢生。故尋求一解決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之具體可行方案,實為刻不容緩,亦為租稅改革中不可輕忽之問題,否則恐將成為現階段我國邁向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絆腳石。
    本文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概如上述,而研究方法係以結合國際間未分配盈餘課稅制度、未來趨向,與我國立法演進及現制規定之檢討比較,經歸納分析後而尋求一妥適有效的改進方案。
    在對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的各項效果中,經分析發現除於社會公平及政府稅收方面尚具有積極意義外,餘無論就儲蓄投資、經濟效率及公司財務結構均將發生不良之影響。
    而為較充分暸解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的各種方法,本文特將國際間主要採行的方法,包括直接對未分配盈餘課稅的合夥法、雙軌稅率法、課徵不正當累積盈餘稅法、課徵未分配盈餘稅法、家族公司未分配盈餘加重課稅法,及間接促進公司分配盈餘的資本增益課稅法、預扣法、股利所得扣抵法及股利支付減除法等略加介紹評述,並比較其優劣點。
    在國際面比較中,主要說明美、日、德、澳、紐等國未分配盈餘課稅制度及未來改革趨向,並對其他國家課稅規定略加介紹,期能為我國改進之參考。經比較發現國際間課稅對象多以家族公司為主,且多允許在一定限額內保留盈餘不予分配。
    我國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沿革及規定中,經依演進歷程暸解各階段的立法意旨、要點、法令修正情形,以及現行法令規定後,可知原由純為防杜規避稅負,到兼顧健全公司財務結構,促其穩健成長的政策變遷中,歷次修正尚未能作有效且必要之變革,致尚難配合達成兼顧目標的時代需要。
    因此在探討我國現行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時,特分別檢討現制所得稅法第七十六條之一及獎勵投資條例第四十一條之各項課稅規定,尤其強制歸戶課稅及加徵10.%稅率之規定所引起政策的衝突、理論的缺失及實務的困擾,均詳加探究,以為規劃改進方案之依據。
    本文最後在改進我國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的建議中,經針對我國未分配盈餘課稅的演進及現行問題,參酌國際間採行的主要方法之優劣,認為我國現階段仍宜對超額未分配盈餘課稅,唯應作較大幅度之變革,即除取消強制歸戶課稅外,並宜將公開上市公司排除於課稅範圍之外,及配合降低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而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案件,其未分配盈餘計算宜以帳載為準,其餘案件雖仍維持以核定為準,然配合放寬可予減除之規定。至於部分學者倡議以兩稅合一制一完全合一為鵠的,以解決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經分析認為在當前各項配合條件未具備前,無論就理論上或實務上,此一兩稅合一方法似尚不宜遽然採行。
    理想租稅制度之改革,宜循序漸進,故就現制進行較大幅度之修正,實屬解決我國當前公司組織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的較佳方案。我國有關未分配盈餘課稅制度實施雖久,然相關資料之建立,尚付闕如,致資料之蒐集,分析之進行均倍感艱難,再加上研究時間及篇幅的諸多限制,而未能對諸如兩稅合一制、營利事業所得稅改制為公司所得稅等相關問題作較深入之探究,使文中部分地方之分析未臻週延,頗感缺憾,願待來日作進一步之探討研究。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1.王伸一著,「未分配盈餘課稅辦法之去從」,稅務旬刊第908期,台北:稅務旬刊社出版,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頁9-12。
    2.王建?著,所得稅制度及實務-所得稅問題研究,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六十六年再版。
    3.王建?著,租稅法,著者自版,民國七十五年十一版。
    4.王建?著,「賦稅名詞淺釋」,財稅人員進修月刊第15、16、23、24、25、32、33、35期,台北:財稅人員進修月刊社出版。
    5.沈樹雄,財務報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二年。
    6.林華德、謝長宏合著,「所得稅政策與台灣經濟發展」,財稅研究第16卷2期,台北:財稅研究雜誌社出版,民國七十三年三月,頁10-30。
    7.林憲章著,我國公司未分配盈餘課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8.施啟揚著,民法總則,著者自版,民國七十三年校訂再版。
    9.孫克難著,台灣地區實施兩稅合併之可行性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民國七十四年。
    10.黃文正著,「未分配盈餘立法及相關釋令之研究」,實用稅務第5卷3期,台北:實用稅務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四年八月,頁36-8。
    11.黃細清著,我國租稅負擔與水平公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12.陳樹著,個人股利所得稅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
    13.陳聽安著,「我國所得稅制改革之可行途徑-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可行性評析」,財稅研究第17卷4期,台北:財稅研究雜誌社出版,民國七十四年四月,頁12-20。
    14.莊傳成著,個人暨營利事業租稅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
    15.張正勝著,所得稅法第七十六條之一規定歸戶年度之探討,實用稅務第3卷5期,台北:實用稅務出版社出版,民國七十二年九月,頁22-3。
    16.張則堯著,財政學原理,著者自版,民國六十七年增訂二十六版。
    17.張慶輝著,營利事業所得稅之轉嫁問題,財稅研究第14卷4期,台北:財稅研究雜誌社出版,民國七十一年七月,頁10-21。
    18.張慶輝著,「營利事業所得稅課稅問題」,財稅研究第16卷6期,台北:財稅研究雜誌社出版,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頁15-22。
    19.楊蕙瑄著,企業盈餘處理政策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
    20.趙揚清著,改進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制之研究,台北:中國租稅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五年。
    21.鄧之浩著,財務分析,著者自版,民國六十八年。
    22.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下冊,著者自版,民國七十六年三版。
    23.鄭素卿著,租稅對公司財務結構影響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
    24.───,我國未分配盈餘課稅制度之檢討與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規小組編印,民國七十五年。
    25.───,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財稅組研究報告,採行兩稅合一制所得稅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編印,民國七十四年。
    26.───,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報告書第三部:改進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制之研究,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編印,民國五十九年。
    27.───,獎勵投資條例稅捐減免規定施行之檢討與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規小組編印,民國七十六年。
    28.───,學員研究報告叢書,兩稅合一制所得稅之研究,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編印,民國七十四年。
    29.立法院公報。
    30.所得稅法令彙編-七十六年版,財政部賦稅法令研究審查委員會編印。
    31.財政部財稅資料處理及考核中心73、74、75年度年報。
    32.稅法輯要-七十六年版,財政部編印。
    33.賦稅法規彙編-國稅,財政部台北市國稅局編印。

    二、譯作部分
    1.Eugene F. Brigham(Financial Managemout Theory and Practice),邱靖博等譯,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三版。
    2.R. A. Musgrave著,陳文龍譯,中華民國賦稅改革研究報告書,台北:財敢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七十一年。
    3.Richard Goode(The Corporation Income Tax),閻子桂譯 公司所得稅,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六十一年。
    4.________,(The President`s Tax Proposals to the Congress for Fairness, Growth and Simplicity:1985),黃春生、羅能清合譯,雷根總統租稅改革方案,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七十六年
    5.渡邊淑夫(要說法人稅法,昭和五十七年),柯世明譯,日本法人稅法概要,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七十四年。
    6.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法規小組譯,日本稅制之檢討與改革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七十六年。
    7.趙揚清等合譯,美國「公平、簡化與經濟成長租稅改革」方案,財政部稅制委員會,民國七十四年。

    三、英文部分
    1..Aoki Jorao , "Japan: Ongoing Tax Reform I,II", Bulletin for International Fiscal Documentation 1987, (March & May 1987)。
    2.Atkinson A.B. and J.E. Stiglity, "Lecture on Pub1ic Economics ".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0.
    3.Chirinko Robert S., "Business Investment and Tax Policy : A Perspective on Existing Models and Empirical Results", National Tax Journal , Vol. XXXIX (June 1986), pp. 137-55。
    4. Davenport Fred B. Jr., "Effective Use of Working Capital Formula Can Avoid Accumulated Earning Tax", Taxation for Accountants Vol. 35 (October 1985) , pp.248-254。
    5.Goode Richard ,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Revised Edition, Washington , D.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6。
    6.Harberger Arnold C. , "Taxation and Welfare" , Boston :Little , Brown & Company , 1974。
    7.Herring Graeme L., "Tax Reform in Australia" Singapore : Asian-Pacific Tax and Investment Research Centre , 1986 .
    8.Hoepen M.A. Van , "Anticipated and Defferred Corporate Income Tax in Companies Financial Statement", Boston : Kluwer-Deventer - The Netherlands ,1981。
    9.Horngren Charles T., "Cost Accounting : A Managerial Emphasis", 5th Edition ,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1982。
    10.Irish Charles R., " Tax Reform Issues In Developing and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aipei :Public Finance Training Institute , M.O.F.,1987。
    11.Mclure Charles E. Jr., "Must Corporate Income Be Taxed Twice ? "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9。
    12.Mglan John J. , "Corporate Income Tax" , Taipei: Public Finance Training Institute, M.O.F. , 1987
    13.Musgrave R.A. , "Fiscal System"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981.
    14.Musgrave R.A, and P.B. "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3rd Edition,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1。
    15.Pechman Joseph A. , "Federal Tax Pol icy", 4th Edition ,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83。
    16.Prebble John "Tax Reform in New Zealand", Singapore :Asian-Pacific Tax and Investment Research Centre, 1986。
    17.Pusker Henri C. "Recent Decisions and Rulings Clarify Section 531 Provisions", Taxes Vol. 56 (June 1978 ) ,PP. 336-41。
    18.Simons Henry C. , 「Undistributed Corporate Earning」 in Personal Income Taxation",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70。
    19. Siroon James and Christopher Nobes ,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 , Second Edition , Philip Allen Publishers Limited , 1983。
    20.______,"Standard Federal Tax Reports : The Tax on Accumulated Earning", Commerce Clearing House, Inc., 1986。
    21._______,"Tax Reform 1986 : Analysis and Planning" New York: Matthew Bender & Co., Inc., 1986。
    22. "Asian Pacific Taxation 1983", Peat Marwick Mitchell Co. , 1983。
    23. "Corporate Taxes ?A World Wide Summary", New York: Pnice House , 1986。
    24. "International Tax Summaries", Coopers and Ly-brancl , 1982。
    25. " Taxation in Europe 1983" , London: Deloitte Haskins and Sells, 198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66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財務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