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李美枝,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民國68年9月)。 2.林柄滄,會計大戰,(台北:知音出版社,民國75年6月初版)。 3.吳文清譯,審計學,民國78年7月,原著第九版。 4.黃安邦譯,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5年8月原著第五版)。 5.黃俊英,多變量分析,(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民國75年)。 6.賴守仁、劉天賜編譯,SPSS/PC & PC+統計應用手冊,(台北:波前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民國76年元月初版)。 7.刁曼蓬,「勤業、資誠雙師爭霸會計天空」,天下雜誌107期,民國79年4月,頁138-149。 8.姜雪影,「羣師爭大」,天下雜誌66期,民國75年11月,頁126-131。 9.李孟熹,「提昇商店的風格-整體性促銷與形象戰略」,行銷與推銷62期,頁67-70。 10.高希均,「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天下雜誌50期,民國74年7月,頁93。 11.陳亦,「怎樣創造有利的公共形象」,現代管理月刊,民國67年8月,頁18-19。 12.陳韻年、李秋燕,「爭取業務,各顯神通」,會計研究月刊44期,民國78年5月,頁39-44。 13.馮蘊宜,「致命的企業形象」,實業家雜誌70期,民國79年2月,頁51-55。 14.蔡惠芳,「塑造動態時代的企業形象-把企業包裝起來」,統領雜誌27期,民國76年10月,頁53-57。 15.劉慶聰,「企業形象評估-消費大眾心中的理想模式」,天下雜誌50期,民國74年7月,頁96-101。 16.王立瑋,會計師事務所的品質控制與同業評鑑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 17.王學孔,企業形象對消費決策影響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18.江忠發,港埠使用者對基隆港裝卸作業印象之研究,(台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19朱漢強,家電業企業形象定位研究-台灣中部地區家電使用者與經銷商知覺與偏好的比較,(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20.何育仁,專業貿易商形象因素認知與職業前程計劃之互動研究-北區國貿系學生之實證,(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 21.李滿春,以行銷觀點論會計師業務之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22.武天昀,音響產品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23.張文瑛,民眾選擇醫院考慮因素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24.陳士斌,企業形象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25.陳晏如,銀行業服務品質之實證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6年)。 26.陳惠卿,我國會計師社會形象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27.黃尹洲,企業公共事務策略之實證研究-由企業形象之觀點,(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 28.楊瑞明,企業形象之研究,(台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6年)。 29.藍克銘,會計師從事業務廣告可行性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二、英文部分: *1. Boulding Kenneth E. ,The Image,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6). 2. Armstrong Mary Beth, and Janice I. Vincent, "Public Accounting: A Profession at a Crossroads, " Accounting Horizons (March 1988), PP.94-98. *3. Darby M. R., and E. Karni , "Free Competition and the Optimal Amount of Fraud,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6(April 1973), PP.67-86 . 4. Dowling G. R., "Managing Your Corporate Image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5, 2 (May 1986), PP.109-l15. 5. Dowling G. R., "Measuring Corporate Images: A Review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7, 1 (August 1988), PP.27-34. 6. George William R. , and Paul J. Solomon, "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ractice Development, " Journal of Accountancy (Feb. 1980), PP.79-84. *7 . Greenwood Ernest, "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 Social Work, Vol.2, NO.3 (July 1957), PP.45-54. 8. Keane john G., "The Marketing Perspective: The CPA`s New Image, " Journal of Accountancy (Jan. 1980), PP.65-66. 9. Kotler Philip, and Richard A. Connor,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 Journal of Marketing (Jan. 1977),PP.71-76. 10.Marts John A. , Earl O. Honeycutt, and Jane A. Kenan,"How CPA Firms Market Their Servic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Feb. 1989), PP.111-113. *11.Raynolds William H. , "The Role of the Consumer in Image Building,"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7, No.3(Spring 1965). 12.Siegel Gary, "Looking at the Firm Through Client`s Eyes,"Journal of Accountancy (March 1989), PP.70-75. 13.Siegel Gary, and James P. Martin, "The Need of National Institutional Advertising," CPA Journal (April 1978),PP.27-30. 14.Sinclair Roger, "An Image to Impress Both Firm and Client , " Accountancy (April 1988), PP.126-127. 15.William Bob, "Techniques for Enhancing Your Image,"Accountancy (April 1985), PP.84-88. 16.Wootton Charles W. ,Stanley D. Tonge, and Carel M. Wolk,"From the `Big eight` to the `Big six` Accounting Firm,"The Ohio CPA Journal (Spring 1990), PP.19-23. 17. Zeff Stephen A. , "Does the CPA Belong to a Profession, "Accounting Horizons (June 1987), PP.65-68. 18.Chou Ling-Tai Lynette, A Survey Examination of the Objective Accounts Receivable Confirmation and the Behavior Pattern of Confirmation Respondent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ouston,1985).
*表示筆者未直接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