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1.《文化建設與傳播學術研究資料彙編》,台北:大眾傳播教育協會,民75 年。
2.《新聞記者的權利與責任》,台北:大眾傳播教育協會,民77。
3.《中國文化史》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78。
4.《建構健全資訊社會之政策與法制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民78。
5. 王洪鈞,《新聞法規》,台北:允晨,民73 。
5. 王靜芝,《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文學院,民74 。
7. 方蘭生,《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台北:允晨,民73 。
3. 榮傳譽,《先秦傳播事業概要》,台北:商務,民62。
9. 李瞻,《世界新聞史》,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66。
10.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民72。
11. 李鳴,《論語研究》,台北:大學圖書,民61
12. 汪琪,《文化與傳播》,台北:三民,民73。
13. 杜呈祥,《孔子》,台北:協志,民73。
14.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民76。
15. 邱鎮京,《論語思想體系》,台北:文津,民70。
16. 祝基瀅、王石番、關紹箕,《先秦傳播思想之整理分析──非語文記號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75.2。
17. 陳大齊,《孔子學說論集》,台北:正中,民68。
18. ───,《論語選粹今譯》,台北:商務,民72。
19. ───,《孔子學說》,台北:正中,民76 。
20. 陳盛勤,《孟子文辭今析》,台北:主中,民69。
21. 張明凱,《孟子思想與中國文化》,台北:商務,民74。
22. 楊伯峻,《論語譯註》,台北:源流,民71年。
23. ───,《孟子譯註》,台北:漢京,民76。
24. 楊家駱編次,《左傳注疏及補正》,台北:世界,民52。
25. 劉百閔,《經子肆言》,台北:遠東,民53 。
26. 劉岱,中國文化序論篇,《不麗江河萬古流》,台北:聯經,民71。
27. 錢穆,《論語新解》,台北:三民,民67。
28. ----,《孔子與論語》,台北:聯經,民63。
29.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台北:三民,民72。
30.謝冰瑩等,《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民65。
二、古人著作
1. 呂不韋,《呂氏春秋》,台北:中華,民61
2. 司馬遷,《史記》,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 民72,冊248
3.班固,《漢書》藝文志,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民72,冊249。
4.許慎,《說文解字》,段玉裁注,台北:宏業,民60。
5.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收錄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民72 . 冊277。
6.魏?,群書治要序,《魏鄭公文集》,上海:商務,民26。
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民75。
8.劉寶楠,《論語正義》,收錄於王雲五主編《萬有文庫薈要》,台北:商務,民54
三、學位論文
方鵬程,《先秦合縱連橫說服傳播的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2。
2.胡幼偉,《分析論語中的人際傳播概念》,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6
3. 張玉法,《先秦時代的傳播活動及其對文化與政治的影響》,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53。
4. 彭武順,《詩在周代政治傳播中之應用》,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
5. 楊世凡,《臺灣大眾傳播學術研究之表析(民國五十三年至七十四年)》,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4 。
6. 閻沁恒,《漢代民意的形成與其對政治之影響》,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49。
7. 魏蔭駒,《探索茍子學說中的傳播理論》,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9。
8. 謝國雄,《文化取向的傳播研究──雷蒙.威廉斯論點之探討》,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3。
四、論文集論文
1.徐復觀,釋論語的「仁」,《學術與政治之間》乙集,台中:中央,民46.
2. 馬驥伸,新聞工作者的自省與自覺,《新聞記者之權利與責任》,台北:大景傳播協會,民77。
3. 孫鐵剛,書生議論──士人與士風,收錄於《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民71。
4. 張榮芳,考論得失.懲惡勸善──史官制度,收錄於《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民71 。
5. 彭芸,國際資訊新秩序,收錄於李金銓著《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民72。
6. 葛紹歐,柏臺風憲匡政風──監察制度,收錄於《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民71。
五、期刊論文
1.王洪鈞,布衣而為天下師──紀念張季鸞先生,中央日報,民76.3.20 ,頁10 。
2.---------,問題與索解,中央日報,民77.9.15 ,頁16 。
3. ---------,解除報業「三限」的法律觀,同上,頁6-9 。
4. 朱立,開闢中國傳播研究的第四戰場,報學6 卷1 期,民67.12,頁5 。
5. 馬驥伸,從儒家思想論中國新聞倫理,報學7 卷3 期,民73.12 。
6. 陳世敏,引導報業走向正軌,東方雜誌復刊第20 卷第10 期,民76.4 ,頁19-22 。
7. ---------,讀者投書:「接近使用權」的實踐,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一集,民78.4 ,頁25-46 。
8. 張作錦,自由權和隱私權的衝突,遠見27 期,1988.8,頁10-11。
8. 曹郁芬,當記者導演新聞的時候,遠見23 期, 1988.4. 頁120-123。
10. 鄭瑞城,誰來監督報界?遠見32 期. 1989.1. 頁130。
貳、英文部份
1. Berlo.D.K. (1960)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N.Y.: Rinehart & Winston.
2. Blumler.Jay G. (198l) `Purpo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asearch: A Translantic Perspective.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boook, Calif.: Sage.
3. --------- (1981) `Mass Communication Reasearch in Europe: Some Origins and Prospects ,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rbook , Cali f.: Sage.
4.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1947) 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 Devito.Joseph A. (1976)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 N.Y.:Harper & Row.
6. Gitlin , Todd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7. Hohenberg, John (1977) Free Press/Free People/The Be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 Katz , Elihu (1977) SocialResearch on Broadcasting ,London: BBC.
9. Lasswell , Harol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 reprinted in Wilbur Schramm and Donald Roberts (eds)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0. Murdock , Graham and Peter Golding(1977) `Capitalism. Communication and Class Relations ,` in James Curran et al. (ed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 London: Edward Arnold.
11. ------ (1977) `Beyond Monopoly: Mass Communications in an Age of Conglomerates ,’ in Beharrell et al. (eds), Trade Union and the Media , London: Macmillan.
12. Siebert , Fred S. (1952) Freedom of the Press in England ,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3. Williams , Raymond (1961) The Long Revolution , Harmondsworth:Penguin.
14.-------(1968) Communications , (2nd.ed.)Penguin Books.
15. Wright , Charles R. (1985) Mass Communi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N. Y.: Random Ho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