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715
|
Title: | 史料學派與現代中國史學之科學化 |
Authors: | 劉龍心 LIU, LONG-XIN |
Contributors: | 杜維運 DU, WEI-YUN 劉龍心 LIU, LONG-XIN |
Keywords: | 史料學派 科學化 |
Date: | 1992 1991 |
Issue Date: | 2016-05-02 17:05:38 (UTC+8) |
Reference: | 一、專書與史料集( 按著譯者姓氏筆劃排列)
1. Edwar H. Carr著, 《歷史論集》 ,王任光譯,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初版。
2. 王汎森,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個思想史的分析》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四月。
3 .中央研究院編, 《國立中央研究院概況》 ( 中華民國十七年六月至三十七年六月)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五六年。
4.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編, 《 中國上古史待定稿──史前部分》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七二年十二月。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十周年紀念特刊編輯委員會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四十周年紀念特刊》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六八年十月。
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印, 《傅所長紀念特刊》 ,台北: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五一年三月。
7.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秘書組編, 《 中央研究院史初稿》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八八年六月。
8.石原皋, 《閑話胡適》 ,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九0年四月。
9.司琦編, 《何炳松校長文集》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
10.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編, (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11.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編輯委員會編, (北大國學季刊) ,第一卷第一號~第三卷第四號,一九二三年一月~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12.白壽彝, ( 中國史學史) ,第一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
13.江金太, (歷史與政治) ,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三月修訂再版。
14.汪榮祖, (史家陳寅恪傳)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四年二月。
15.汪榮祖, 《康章合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六年。
16.李弘祺,(史學方法論集) ,台北: 食貨出版社,一九八0年九月。
17. Charles V. Langlois and Charles Seignobos 著, (史學原論) 李思純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一月台一版。
18 .李恩涵、張朋園等著, 《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與自強運動》,台北:食貨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五月再版。
19. 李泰棻, (史學研究法大綱) ,三卷,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一九二一年。
20. Karl Popper著, (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 ,李豐斌譯,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
21. 李澤厚, 《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台北:谷風出版社翻印,無出版年。
22.李璜,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 ,香港: 友聯出版社,一九六一年七月初版。
23 . 李濟, 《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24.李濟, 《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三0年十二月。
25.李濟, 《安陽發掘報告》第四期,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三三年六月。
26.李濟, 《感舊錄) ,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27.杜維運, 《史學方法論) ,台北:三民書局,一九八六年三月八版。
28.杜維運, 《清代史學與史家)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四年八月初版。
29.杜維運, 《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八九年四月初版。
30.杜維運, 《與西方史家論中國史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八年一月再版。
31.杜維運, 《聽濤集) ,台北:弘文館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32.杜維運, 《 中西古代史學比較)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八年。
33 .杜維運、黃俊傑編, 《史學方法諸文選集)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九月。
34.杜維運、黃進興編, 《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二)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七六年。
35.杜維運、陳錦忠編,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三)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0年三月。
36.何炳松, 《歷史研究法) ,台北影印本,無出版年,原書於一九二七年初版。
37. James Harvey Robinson 著, 《新史學》 ,何炳松譯,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四年。
38.吳光明, 《歷史與思考》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一年。
39.吳澤主編,袁英光、桂遵義著, 《 中國近代史學史》 (上、下冊)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40. 余英時, 《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0年八月。
41.余英時,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四年。
42.余英時, 《史學與傳統》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二年。
43.余英時,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
44.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七六年。
45.林毓生, 《思想與人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三年八月。
46. Gattano Salvemimi著, 《史學家與科學家》 ,周謙沖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無出版年。
47.周策縱等著, 《胡適與近代中國》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五月初版。
48.周策縱著, 《五四運動史》 ,楊默夫編譯,台北: 龍田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月再版。
49.周樑楷, 《近代歐洲史家及史學思想》 ,台北:唐山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一月。
50.金毓黻, 《 中國史學史》 ,台北:鼎文書局,一九八六年三月六版。
51 . Laurence A Schneider (施耐德), 《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梅寅生譯,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52. Johann Gustav Droysen 著, Jorn Rusen編, 《歷史知識的理論》 ,胡昌智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六年。
53.胡映芬, 《傅斯年與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 ( 一九OO~一九五0 )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組)碩士論文,六十四學年度, 一九七六年六月。
54. 胡逢祥、張文建著, 《 中國近代史學思潮與流派》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
55.胡適, 《胡適作品集》 , (第一至三十七冊)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一九八六年三月。
56 . 俞大維等. 《談陳寅恪》 ,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一九七○年。
57.姚從吾, 《史學方法論》 ,收入〈姚從吾先生文集》 ,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七一年四月台初版。
58.格里德著,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 一九一七至一九五0 ) 》 ,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o
59 . G. P. Gooch 著, 《十九世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 ,耿淡如譯,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九年。
60.徐素貞, 《食貨半月刊研究》 ( 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七十七學年度,一九八九年七月。
61.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收入民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編, 《民國叢書》第一編第七十六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十月。
62.郭聖銘, 《西方史學史概要》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十月。
63.康樂、黃進興主編, 《歷史學與社會科學》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64. 章學誠, 《文史通義》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0年九月初版。
65.梁山、李堅、張克謨,《 中山大學校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66.梁啟超,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二月台十一版。
67.梁啟超, 《 中國歷史研究法》 ,台北: 台灣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六月台十四版。
68.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五年台二版。
69. 許冠三《新史學九十年》,,(上、下冊)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一九八八年。
70.張玉法, 《歷史學的新領域》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七八年。
71.張玉法編, 《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72.張致遠, 《史學講話》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月。
73.張崇山等編, (胡適來往書信選) ( 三冊)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初版。
74.張壽鏞, 《史學大綱》 ,約園演講集之三,影印本(無出版地) ,一九五八年。
75.張蔭麟, 《 中國上古史綱》 ,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七八年二月五版。
76.陳寅恪,《陳寅恪文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0年
《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二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別傳》 (上、中、下)
77.陳寅恪, 《陳寅恪讀書札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四月。
78. Ernst Bernheim著, 《史學方法論》 ,陳韜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台八版。
79.陳清泉等編, 《 中國史學家評傳) (三冊) ,河南: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四月。
80.陸懋德, 《史學方法大綱)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七九年五月初版。
81.《國立中山第一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第一集第一期~第十一集第一三二期,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一九三0年五月二十一日。
82. 馮友蘭, 《三松堂自序》 ,北京:三聯書店,一九八九年四月第二版。
83. 彭明輝, 《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 (一八九一~一九四五)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一年。
84.黃秀政, 《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七年七月二版。
85.黃進興, 《歷史主義(Historicism) :一個史學傳統及其觀念的形成)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六十三學年度,一九七五年六月。
86.傅斯年, 《傅斯年全集》 (七冊)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0年。
87.逯耀東. 《且做神州袖手人》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初版。
88.楊鴻烈. 《史學通論》,長沙:長沙商務館印書館,一九三九年四月初版。
89.楊鴻烈,《歷史研究法》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七五年。
90.榮孟源, 《史料和歷史科學》 ,北京: 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
91. Henri See著, 《歷史之科學與哲學》 ,黎東方譯,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七年台一版。
92.劉起釪, 《顧頡剛先生學述》 ,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五月初版。
93.劉寅生等編, 《何炳松先生論文集》 ,北京: 北京商務印書館,一九九0年二月初版。
94.蔣大樁主編, 《史學探淵──中國近代史學理論文編》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初版。
95.蔣天樞, 《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 台北:弘文館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翻印。
96.蔣廷黻, 《 中國近代史研究》 ,台北:里仁書局,一九八二年八月。
97. 蔡石山, 《西洋史學史》 .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八二年九月初版。
98.蔡尚思, 《蔡元培學術思想傳記》 ,台北:蒲公英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八月。
99.錢穆, 《國史大綱》 ( 上、下冊)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四年。
100.顧頡剛, 《 中國上古史講義》 ,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101.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 ,香港:龍門書店,無出版年。
102.顧頡剛等編,《古史辨》 (七冊) ,台北:藍燈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103.龔書鋒主編,《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二、期刊論文
1. Arthur W. Hummel 著, 《中國史學家研究中國古史的成績》王師韞譯,《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第九集第一0一期,一九二九年十月十六日。
2. 王晴佳, 《歷史進化思想在西方的形成和演變),《史學史研究) ,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3.王爾敏, 《評介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讀後), 《食貨月刊》復刊,第二卷第十期,一九七三年一月。
4.毛子水, 《重印北大國學季刊前記), 《北大圖學季刊》, 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二三年一月。
5.甘蟄仙, 《最近二十年來中國學術蠡測), 《東方雜誌》 第二十一卷第一號, 一九二四年一月。
6. 仲凡, 《蔡孑民先生對於史學上的計劃), 《責善半月刊》 ,第一卷第二期,一九四0年四月。
7. 朱芳圃, 《述先師王靜安先生治學之方法及國學上之貢獻), 《東方雜誌》 ,第二十四卷第十九期,一九二七年十月。
8.汪榮祖, 《五四與民國史學之發展) ,收入〈五四研究論文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七年五月。
9. 汪榮租, 《 梁啟超新史學試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干。,第三期,一九七一年六月。
10.汪榮祖, 《 蘭克史學真象), 《食貨月刊》復刊,第五卷第一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11.沈剛伯, 《史學與世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本上冊,一九六八年十月。
12. 沈剛伯, 《卷頭語──從百餘年來史學風氣的轉變談到台灣大學史學系的教學方針》 ,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報》 ,第一期,一九七四年。
13. 抗父,《最近二十年間中國舊學之進步》 ,《東方雜誌》 ,第十九卷,第三號。
14. F. M. Eling 著, 《歷史研究法》 ,李樹俊譯, 《北平師範大學史學叢刊》 ,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一年六月六日。
15 . 李濟講、余永梁筆述, 《中國最近發現之新史料》 ,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第五集第五十七、五十八期,一九二八年十二月。
16.杜正勝, 《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特從理論、方法與資料、課題論》 , 《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編,台北: 青峰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月初版。
17.杜維運, 《民國史學與西方史學》 ,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 《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18.余英時, 《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 ,《史學評論》 ,第五期,台北: 華世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19.林一新,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 《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初版。
20. 林玉珍, 《晚清知識分子引介西方史學的若干問題──以梁啟超史學思想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十六期,一九八八年六月。
21.胡守為, 《略談陳寅恪先生的詩文證史》 ,《學林漫錄) ,一九八二年,第五期。
22.胡守為, ( 陳寅恪先生的考據方法與其在史學中的運用), 《學術研究) ,一九八0年第四期。
23. 胡逢祥, (中國近代史學的發展進程及其特點),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24.胡逢祥, (何炳松與魯濱遜的新史學), 《史學史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25.叔諒, (評論中國之史學運動與地學運動), 《史地學報) ,第二卷第三期,一九二三年三月。
26.周予同, (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 ,收入杜維運、陳錦忠編,《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三) ,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0年三月。
27.周谷城, (中國史學之進化), (復旦學報) ,第一期,一九四四年十月。
28.周質平, (胡適與馮友蘭), 《漢學研究) ,第九卷第二期,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29.胡昌智, (西化的辯證:中國近代歷史思考方式的一個思想叢》〈第三屆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編,台北: 青峰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二月初版。
30.孫同勛, (二十世紀的美國史學), 《美國研究), 第一期,一九七一年三月。
31.徐高阮, (傅斯年先生的最後論著) ,《新時代) ,第三卷第三期,一九六三年。
32. 康虹麗, (論梁任公的新史學和柳翼謀的國史論) ,收入杜維運、陳錦忠編,《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 (三),台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0年三月。
33. 梁啟超,(中國史緒論) ,《飲冰室文集》第六冊,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七0年十月台二版。
34.梁啟超, (新史學),《飲冰室文集》第九冊,台北:台灣中華書局,一九七0年十月台二版。
35.許潔明, 《略論朗克客觀主義史學的觀點和方法), 《史學史研究) ,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36.郭方,《近百年來西方歷史學與社會科學結合的發展過程),《史學史研究) ,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37.張玉法, 《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初版。
38.張蔭麟, 《評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論文),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第二集第十九期,一九二八年三月六日。
39.張蔭麟, 《評近人對於中國古史之討論), 《學衡》 ,第四十期,一九二五年四月。
40.張蔭麟, 《論傳統歷史哲學),《思想與時代月刊) ,第十九期。
41.陳槃, 《記傅孟真師在中山大學), (傳記文學) ,第五卷第六期,一九六四年。
42. 陳槃, 《 黃帝事蹟演變考),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第三集第二十八期,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
43. 陳槃, 《懷故恩師傅孟真先生有述), (新時代) ,第三卷第三期,一九六三年。
44.陳槃, 《懷故恩師傅孟真先生有述之二),《新時代》,第十一卷第四期,一九六七年。
45.陳衛平, 《確立近代科學的思維方式──論嚴復對於發展近代科學的哲學思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六期。
46. 陳錫喜,《實證主義的演化和實證主義批判),《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
47.陸懋德,《西方史學變遷述略),《北平師範大學史學叢刊》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一年六月六日。
48.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十七年度報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七年度總報告) ,一九二八年。
49.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 《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十八年度報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八年度總報告》 ,一九二九年。
50.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十九年度報告),《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總報告》 ,一九三0年。
51.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二十年度報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年度總報告》 ,一九三一年。
52.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二十一年度報告),《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一年度總報告) 一九三二年。
53.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二十二年度報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二年度總報告) 一九三三年。
54.國立中央研究院文書處編,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二十八年度報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八年度總報告) ,一九三九年。
55.勞榦, 《傅孟真先生與近二十年來中國歷史學的發展), 《大陸雜誌》 ,第二卷第一期,一九五一年。
56.曾繁康, 《中國現代史學界的檢討), 《責善半月刊》 ,第一卷第五期,一九四0年五月。
57 . 堪脫、史耐德, 〈談史料〉 ,涂永清譯,(食貨月刊》復刊,第二卷第四期, 一九七二年七月。
58.彭漪漣, 《略論中國近代邏輯思想發展的幾個主要特點)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59.黃公覺, 《新史學概要說》 , 《北平師範大學史學叢刊) ,第一卷第一期,一九三一年六月六日。
60.黃進興, 《論「方法」與「方法論」──以近代中國史學意識為系絡》 , 《食貨半月刊》復刊,第十一卷第五期,一九八一年八月。
61.傅樂成, 《傅孟真先生與五四運動》 , 《五四研究論文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七九年五月。
62.楊國榮, 《清代樸學方法發微》 ,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五年第四期。
63.楊聯陞, 《 歷史與語言》 ,《大陸雜誌) ,第三十七卷第一、二期合刊, 一九六八年。
64.董作賓,《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學術上的貢獻》,《大陸雜誌》,第二卷第一期,一九五一年。
65 .路新生, 《 「五四」以後三十年中國資產階級史學發展概述》,〈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66.趙簡子, 《新歷史的範圍與目的》,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 第九集第九十七期,一九三九年六月。
67.趙鐵寒、王德毅,《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的發展》,《二十世紀之史學) ,抽印本,無出版項。
68. 齊思和, 《近百年來中國史學的發展》 ,《燕京社會學報》 , 第二卷, 一九四九年十月。
69.劉紀躍, 《五四時代的科學與科學主義》 ,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初版。
70. 劉紀曜, 《評介林著「中國意識的危機」 》 , 《 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初版。
71.劉龍心,《評許冠三著「新史學九十年」 》 , (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第二十三期,一九九一年七月。
72. 蔡元培, ( 明清史料‧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 《明清史料》 (一) ,台北:維新書局,一九七二年三月再版。
73.蔡元培,《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刊詞》 ,第一本第一分, 廣州: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二八年十月。
74.黎東方, (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科學》,《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七期,一九七五年。
三、外文部份
1. Daniel, Kwork, 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 News Harven, 1965.
2. Gooch, G. P., History and Historians in the Nineteeth Century, Longmans, 1952.
3. Schwartz, B.,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 -- Pre- liminary Reflections, John K. Fairbank ed,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
4. Teng, S. Y., "Chinese Historioqraphy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Far Eastern Quartevly Vlll 2, 1949.2.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715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49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