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一) 五味雄治著,簡錦川譯,日本之稅制,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初版。 (二) 王建?,租稅法,台北:文笙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十三版。 (三) 王建?,「退休金課稅問題之檢討」,稅務旬刊,第一千○一期,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二十日,頁六~十一。 (四) 王建?,「福利性所得」,財稅人員進修月刊,第四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五) 周玉津,「期望收回已失去的所得稅稅基」,稅務旬刊,第一二八五期,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日,頁五~六。 (六) 吳文彬,個人所得稅侵蝕問題之研究,台北:政大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一月。 (七) 黃春生,羅能清譯,雷根總統租稅改革方案,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初版。 (八) 黃瑞春,「附屬性利益課稅問題之研究」,稅務旬刊,第一二一一期,民國七十四年五月二十日,頁一五~一七。 (九) 張麗姬,「由租稅中立性原則探討福利性所得課稅問題」,財稅研究,第十八卷第五期,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一日。 (十) 張慶輝等,綜合所得稅免稅與未稅所得之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編印,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十一)曾巨威等,所得稅法第四條免稅規定之研究,台北:台灣經濟研究所,財政部委託研究報告,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十二)傅傳訓「美國稅制改革方案在個人所得稅方面評介」,財稅研究雜誌第十七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一日,頁四九。 二、年報暨相關法規 (一) 中央再保險公司等編印,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保險年鑑,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二) 立法院公報,第十六會期,第一期,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一日,頁七十。 (三)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一卷第一○三期,頁十三。 (四) 立法院公報,第六十六卷第三期,民國六十六年。 (五)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一卷第九十八期,頁六五。 (六)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一卷第九十九期,頁三七。 (七) 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一卷第一百期,頁六七。 (八) 台閩地區勞保局編印,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勞工保險統計年報,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出版。 (九) 臺灣省政府主計處,臺灣省政府總預算,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度。 (十)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台北市政府總預算,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度。 (十一)行政院主計處,中央政府總預算,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年度。 (十二)行政院主計處,臺灣地區職業別薪資調查報告,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十三)行政院主計處,臺灣地區薪資與生產力統計年報,民國七十九年。 (十四)行政院主計處,個人所得分配調查報告,民國七十九年。 (十五)行政院主計處,物價統計月報,民國八十年。 (十六)行政院主計處,臺灣地區住宅狀況調查報告,民國七十九年。 (十七)財政部賦稅法令研究審查委員會編印,所得稅法令彙編,民國七十九年,二版。 (十八)高雄市政府主計處,高雄市政府總預算,民國七十八、七十九年度。 (十九)教育部,教育統計,民國七十九年。 (二十)銓敘部,銓敘統計,民國七十九年。 (廿一)臺灣省各縣、市政府,縣、市政府總決算,民國七十八、七十九年。 (廿二)臺灣各縣政府,臺灣省各鄉鎮(市)公所總決算彙編,民國七十八、七十九年。 三、英文部分 (一) Adamache K. W. & Frank A.S., "Fringe Benefits : To Tax or Not To Tax",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 X X X III No.1, 1985, 3, P.428. (二) Chen Yung-Ping, "The Growth of Fringe Benefits: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ecurity," Monthly Labor Review, 1981; P.8. (三) CCH Tax Law Editors, Australian Master Tax Guide, Australia, 1991. (四)───, New Zealand Master Tax Guide New Zealand 1991. (五)───,Canadian Master Tax Guide, 46th Edition, Canada, 1991. (六)───,U.S. Master Tax Guide, U.S.A, 1989. (七) Clotfelter C.T. "Equity, Efficiency and The Tax Treatment of In-Kind, Compensation”,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XXX II, No.1,1979, PP.51---60. (八) Cnossen Sijbren and Ken Messere,"The Personal Imcome Tax Reforms in OECD Member Countries", in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Phomix from the Ashes? S. Cnossen and R. M. Bird ( eds ) ] North Holland, 1990, P . 23 . (九) F. W. Peters, "Federal Income Taxation of Employee Fringe Benefits", Harvard Law Review Vol.89: I I 41. (十) Goode Richard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76. (十一)Halperin D. "Broadening the Base-The Case of Fringe Benefit",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 X X X V II , No.3, 1984, 9, P . 277 . (十二) HaIperin ,R . & J. Tzur, "The Effects of Nontaxable Employee Benefits on Employer Profits and Employee Work Effort", National Tax JournaI, Vol. X X X V III, 1985, PP .65~79. (十三)Kurtz Jerome & Mack Mattingly, " Should Your Fringe Benefits Be Taxed?" U.S. News & World Report, Inc. 1983, PP.49~50. (十四)Katz A. & M. Gregory, "How Should Fringe Benefits Be Taxed?",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 . X X X III, No.1, 1985, 3, PP.37~45. (十五)Long James E. and Frank A. Scott, Jr. "The Impact of The 1981 Tax Act on Fringe Benefits and Federal Tax Revenue",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XXXVII, No.2, 1984,6 . (十六)Nolan johns, "Taxation of Fringe Benfits", National Tax journal, Vol.XXX, No.3, 1977 , 9, PP.359~367. (十七)Sunley, Emil M., Jr “Employee Benefits and Transfer Payments,” in Joseph A. Pechman, ed., Comprehensive Income Taxation,(Washington: Brooking Institution, 1977),P.90. (十八)OECD, The Taxation of Fringe Benefits,1987,11. (十九)───,Wage Drift, Fringe Benefits and Manpower Distribution, 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