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法越南交涉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貝國五十一年。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台北:中央研究
民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六十一年。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海防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民國四十六年。
《中日戰爭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二年。
《中法戰爭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二年。
王芸生輯,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天津:大公報社,民國二十一年。
王信忠著,《 中日甲午戰爭之外交背景 》 。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
五十三年。
王俊杰著, 《李鴻暈新論》,《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 ,第四期。北
京:北京犬學學報編輯部, 一九八八年。
王彥威著,《清季外交史料》。台北 :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一年。
王炳耀輯,《甲午中日戰輯》。台北: 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王爾敏著,《淮軍志》。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
六年。
玉爾敏著,《清季軍事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
十九年。
方豪著, 《中國近代外交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專業,民國四十
四年。
左宗棠著,《左文襄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左舜生輯,《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續編》。台北:中華書局,民
國五十五年。
石崗著,《左宗棠李鴻章異同論述》 , 《安徽史學》 ,第三期。一九
九一年五月。
牟安世著《論中國近代史上的塞防與海防之爭》, 《河北學刊》,
第五期。一九八六年十月。
朱孔彰撰,《中興將帥別傳》。台北:中華書局,貝國五十七年。
李守孔著,《李鴻章傳》。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四年。
李守孔著,《李鴻章襄贊湘軍幕府時代之表現》,《幼獅學誌》,九
卷二期。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
李守孔著,《李鴻量與同光新政》,《故宮文獻》,三卷第一、二期
。台北:故宮博物院,民國六十年十二月、六十一年三月。
李守孔著, 《李鴻章與甲午戰爭》, 《新時代雜誌》,十二卷第四、
五期。台北:新時代雜誌社,民國六十一年三、四月。
李守孔著,《准軍平捻之研究》, 《新時代雜誌》,十一卷十一、十
二期。台北:新時代雜誌社,民國六十年十、十一月。
李玄伯著,《李文忠使俄與光緒中俄密約》,《大陸難誌》,一卷一
期。台北:大陸雜誌社,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 李文忠公尺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李書春撰,《李文忠公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李恩涵著,《會紀澤的外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
國五十五年。
李劍農著,《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三
年。
李慈銘著,《越縵堂日記》。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李國杰編,《合肥李氏三世遣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
年。
沈寂著,《簡評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第
二期.蕪湖: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一九八九年四月。:
沈雲龍著,《近代史事與人物》。台北:文海出版社,只國六十年。
余明俠著,《關於李鴻章等洋務派人物的評價問題》, 《華東師範大
學學報》哲社版,第六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部,一九九
O年十二月。
吳相湘著,《晚清宮廷與人物》。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民國五十
九年。
吳相湘著,《晚清宮廷實紀》。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年。
吳相湘著,《晚清宮廷權力鬥爭史料舉隅》, 《傳記文學》,三十二
卷二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民國六十七年二月。
吳永口述,劉治襄筆記,《庚子西狩叢談》。台北:文海出版社,民
國五十九年。
吳汝綸緝,《李文忠公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
林明德著,《袁世凱與朝鮮》。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
國五十九年。
俞樾著,《曲園自述詩》。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一年。
俞政著,《中法交戰初期和戰之爭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第六
期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入七年十一月。
胡健國著,《清末軍權轉移與滿漢政治勢力之消長》 , 《中國歷史學
會史學集刊》,第十二期。台北:中國歷史學會,民國六十九年
五月。
孫啟瑞著,《朝鮮甲申政變時的中日交涉》 , 《文史哲學報》,二十
一期。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民國六十一年六月。
孫啟瑞著,〈朝鮮王午軍亂時的中日交涉〉,《大陸雜誌》,三十四
卷九期。台北:大陸雜誌社,民國五十六年五月。
梁嘉彬著,〈李鴻章外交與中日間朝鮮交涉〉,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
集刊》,第七期。台北:中國歷史學會,民國六十四年五月。
梁嘉彬著,《李鴻章與中日甲午戰爭》,《大陸雜誌》,五十一卷四
、五期。台北:大陸雜誌社,民國六十四年十、十一月。
梁啟超著,《論李鴻章》。台北:中華書局,民國六十年。
徐玉虎著,《歷代寶案所見清宣宗朝與琉球對海難事件處理舉隅》,《東方雜註》,復刊二十三卷四期。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
十八年十月。
翁同龢著,《翁文恭公日記》。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二年。
黃大受著,《中國近代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五十八年。
黃鈞宰著,《金壺七墨》。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八年。
黃鴻壽著,《清史紀事本末》。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五十二年。
黃新田著,《論李鴻章在創建中國近代海軍中的作用》, 《徐州師範
學院學報》哲社版,第一期。徐州師範大學出版部,一九九二年
一月。
陸方著, 《准軍建立再探》, 《安徽史學》 ,第一期。一九九O年一
月。
郭嵩壽著,《養知書屋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七年。
郭廷以編,《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二
年。
郭廷以著,《近代中國之變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六年。
郭廷以著, 《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民國六十四年。
《清史列傳》。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三年。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
會紀澤著,《曾惠敏公遺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會國藩著,《會文正公至三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
張佩綸著,《澗于集》。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六年。
張佩綸撰,《澗于日記》。台北:學生書局,貝國五十四年。
傅啟學著,《中國外交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
劉忻著,《論總理衙門的成立及其歷史地位》,《蘇州大學學報》哲
社版,第三期。一九九一年九月。
劉錦藻撰,《清朝續文獻通考》。台南:新興書局,畏國五十四年。
劉聲木撰,《萇楚齋隨筆》。台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九年。
劉聿新著,《清季同治中興整合的政治》, 《中山大學學報》,創刊
號。高雄:中山大學學報出版委員會,貝國七十三年六月。
楊天宏著,《咸同時期清朝權力結構的變化》,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 第四期 。成都: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 一九八六年十二
月。
賈熟村著,《准軍初建的幾個問題》,《歷史研究》, ,第四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雷頤著, 《李鴻章與中法和約》,《史學月刊》,第一期。鄭州:河
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月。
雷祿慶編,《李鴻章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
雷祿慶著,《李鴻暈新傳》。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費行簡著,《近代名人小傳》。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趙烈文著,《能靜居日記》。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二年。
黎庶昌撰,《曾文正公年譜》。台北:商務印喜館,民國六十六年。
蔣廷 著,《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一年。
蔣廷 編,《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
四十七年。
鄭天杰、趙梅卿合著, 《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台北:莘欣文化
事業,民國六十八年。
關威著,《中法戰爭後期清政府乘勝即收原因分析》, 《山西大學學
報》哲社版,第一期。太原:山西大學學報編輯部,一九八八年
三月。
竇宗一著,《李鴻章年(日)譜》》。香港:友聯書局,民國五十七年。
Bland, J.O.P., Li Hung-chang (London: Constable & Co., 1917)
Cady, Job n F., The Roots of Fre nch Imperialism in Easte rn
Asia (Ithaca: Cornell Unversity Press, 1967)
Colguboun, Archibald R. , China in Transformation (London,
i 91 2)
Cohen, Paul A., & Schrecker, John E. (eds.), Reform in Nin etee
nth -ce ntu ry Ch 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Douglas, Robert K., Li Hung-chang (New York: Frederick Warne
& Co., 1895)
Eastman, Lloyd E., Thro ne and Mandarins: Chin a`s Search for
a Policy During t he Sino-French Co ntroversy , 1880-1 885
(Cambridge Mass : Harv ard University Press , 19 7)
Fairbank, John K. (ed.), The Chinese World Order: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Fairbank, John K., Reischauer, Edwin O. & Craig, Albert M.,
East Asia: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Boston:Houghton
Miffin, 1965)
Hsiao, Kung-chual1, Rural China: 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 inetee nth-centur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0)
Hsu, Immanual C. 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Jansen, Marius S., Japan and China: From War to Peace, 1894•
1972 (Chicago: Rand McNally, 1975)
Kiernan, E. V. G., British Diplomacy In China, 1880-1885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39)
Kim, K. H., The Last Phase of the East Asian World Order
Korea, Japan and the Chinese Empire, 1860-188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Kuhn, Philip A" 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1796-186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Langer, William L., 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ism (New York:
Knopf, 1965)
Little, A. Bewicke, Li Hung-chang, His Life and Times
(Londo n: Cassell, 1903)
Uu, Kuan g-ching, "Li
from Approaches to
(Berkeley and Los
Press, 1 967)
Hung-chang in Chihli 1870-1875",
Modern Chinese History, pp.68-104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annix, William F., Memories of Li Hung-chang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in, 1913)
Morse , H. B., The intern ati o nal Re 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 (Taipe i Reprod uction , `.Jenshing , 1966)
Neison, M. F., Kore a and the Orders in Eastern Asia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1945)
Rawlinson, John L., 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Spector, Stanley, Li Hung-chang and the Huai Army: A Study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Regionalis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4)
Wakerman, Frederic, Jr. and Carolyn Grant (eds.), Conflict
and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5)
Young l L. K., British Policy in China l 1895-1902 (Oxford:
Clare ndon, 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