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770
|
Title: | 大中華經濟協作系統可行性之研究-社會學面向的分析 |
Authors: | 簡照欣 Jian, Zhao Xin |
Contributors: | 李英明 Li, Ying Ming 簡照欣 Jian, Zhao Xin |
Keywords: | 社會發展 世界經濟區域化 SOCIAL DEVELOPMENT |
Date: | 1993 |
Issue Date: | 2016-04-29 16:33:42 (UTC+8) |
Abstract: | 世界經濟區域化是近年來國際經濟關係演變的一大趨勢,它將改變國際貿易的格局與 |
Reference: | 中文部份
一、專 書
(1)人民日報研究室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北京:人民日報
出版社,1988年9月)。
(2)于光遠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問題─理論,內容、意義
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3)中共十一屆中央全會以來中共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下冊〈台
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83年4月〉。
(4)王康主編,社會學辭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6
月〉。
(5)中國農村復興聯會委員會主編,台灣農業發展問題〈台北:1971
年4月〉
(6)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
北:聯經出版社,1985年10月)‧(7)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
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8)田廣等,選擇與
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1987年11月)。
(9)戎文佐、劉惠明編,論國際大循環─關於勞密集型行業發展方
向問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88年5月)。
(10)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台北;三民書局,1981
年10月)。
(11)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
心,1992年3月)。
(12)李忠杰、徐耀新與魏力,社會主義改革史(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8年)。
(13)沈宗翰,農業發展與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14)余淑遺女宜,「台灣社會階級結構及其流動─父子職業流動的
實証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7月。
未出版
(15)杭之,邁向後美麗的民間社會(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
年4月)。
(16)店少卿,西北開發─環境、戰略、對策(蘭州:蘭州大學出版
社,1988年)。
(17)施哲雄等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
月)。
(18)馬克思、恩格思,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58年11月)。
(1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格斯全集第一卷,(台京:人民出版
社,1958年11月)。
(20)郭凡生、王偉,貧困與發展(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21)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
版社,1986年〉。
(22)陳良合,區域經濟整全的研究,(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
所編印,1973年11月)。
(23)陳棟生、陳吉元,中國地區經濟結構研究(山西:山西人民出
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6月)。
(24)楊晴輝,台灣光復後的勞工運動─反省與探索,東吳大學社會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未出版社。
(25)廖正宏,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
(26)鄧小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香港:三
聯書店,1987年〉。
(27)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
(28)鄭蘭蓀與劉鵬編,鄧小平的思想理論研究〈中國書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29)譚乃彰等著,經濟體制改革六大問題研究(北京:春秋出版社,
1989年)。
貳、期刊
(1)千完先著,楊一適譯「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與民營部門」,台
灣研究集刊〈福建廈門〉,1988年第4期。
(2)王小蓉,「中共沿海經濟策略面面觀」,中共研究(台北),206
期,1988年8月15日。
(3)中共南通市委講師團撰,「鄧小平哲學思想綜述」。南通社會科
學,1990年2月。
(4)牛若峰,「論只完成一半的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農業經濟問題
(北京),1990年7月。
(5)王振寰,「國家與勞工關係的對峙」,中國論壇〈台北〉1989年
7月10日。
(6)王振寰,「國家角色、依發展與階級關係─從日本有關台灣發展
的研究談起」,台灣社會研究季刋〈台北〉,1998年第1期第1
卷。
(7)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課題組,「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
遷」,社會學〈北京〉,1991年第2期。
(8)中國農業勞動力轉移課題組,「九十年代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的
趨勢對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1992年第1期。
(9)石之渝,「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經濟調控方式之變遷」,東亞季
刋〈台北〉,1991年7月↑第23卷第1卷。
(10)田村紀之,劉進慶等著,翁成受譯,「國營企業、外資企業與
民營企業在台灣工業化過程中的作用」,台灣研究集刋〈福建
廈門〉,1988年第1期。
(11)北京大學「社會分化」課題組,「現階段我國社會結構的分化
與整合」,中國社會科學〈北京〉,1990年第4期。
(12)石義行、魏世贀,「中共沿海地區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策略之
探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刋〈高雄〉,第4 卷第2期,1989
年6月。
(13)林后春,「八十年代中國農民階層分化試析」,社會學〈北京,
1991第6期〉。
(14)行政院陸委會編,「大中華經濟協作系統研究會」相關問題研
析,1992年3月26日。
(15)江振昌,「中共戶籍制度研究」。東亞季刋,24卷第2期,1992
年10月。
(16)朱鏡德,「關於農業剩餘勞動問題的思考」,學習與探索〈黑龍
江〉,1990年第1期。
(17)李宗哲,兩岸經濟活力的源泉:台灣中小企業與大陸鄉鎮企業
的「相吸」與「相斥」: 中國論壇〈台北〉,32 卷第12期,
1992年9月1日。
(18)何建章,「在改革和開放策下階級和階結構的變化」,社會學〈北
京〉,1991年第3期。
(19)李培林,「中國改革以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學〈北京〉,
1991年第5期。
(20)李義虎,「對台灣兩次社會轉型期內社會動蕩的考察」,台灣研
究〈北京〉,1988年第4期。
(21)李路路,于顯洋、王奮宇,「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動與現代
化進展」,社會學〈北京〉, 1990年第4期。
(22)辛旗,「近四十年台灣社會結構變遷與文化價值體系的調適」,
台灣研究〈北京〉, 1990年第4期。
(23)李鴻階,「海峽兩岸的經濟互補與工業合作」,國際貿易問題〈北
京〉,1991年12月10日。
(24)杭之,「社會運動之本質—一個概念性的反省」,中國論壇〈台
北〉1991年12月10日。
(25)官源志,「都市社會運動是中產階級運動?」,中國論壞〈台北〉,
1989年12月10日。
(26)林嘉誠,「科技專家階層之堀起、流動及影響」,東吳政治
學報〈台北〉,第七期,1983年。
(27)姚一平,「台灣中產階級及其歷史地位」,台灣研究集刋〈福建
廈門〉,1986年第4期。
(28)城市流動人口問題探討─上海「流動人口問題鑽研研討會」綜
述。社會科學〈上海〉,1990年第2期。
(29)侯石安,「中國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困難及對策」,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昆明〉,1988年10月。
(30)柯志明,「日據台灣農村之商品化與小農經濟之形成」,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刋〈台北〉,1989年秋季68期。
(31)柯志明,「農業經營方式、城鄉關係與國家角色─台灣農業發
展過程中家庭農場之抗拒與調適〈1860─〉」,中央研究院台灣
史田野研究通訊〈台北〉,15期1990年6月。
(32)胥和平、趙英,「國營企業與鄉鎮企業運行機制的對比分析」
,內部文稿〈北京〉1992年第3期。
(33)夏振坤,李享章,「城市化與農業勞動力轉移的階段性和層次
性」,農業經濟問題〈北京〉,1988年第1期。
(34)姜新立,評述「中共的發展轉變道路」〈下〉,共黨問題研究〈台
北〉,12卷3期1986年3月15日。
(35)翁成受,「台灣經濟發展的原因和條件」,台灣研究集刋〈福建
廈門〉,1988年第1期。
(36)翁成受,「論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原
因和條件再認識」,台灣研究〈北京〉,1990年第3期。
(37)殷存毅,「台灣社會經濟轉型與私人資本」,台灣研究〈北京〉
1990第2期。
(38)殷存毅,「再論台灣社會經濟轉型與私人資本」。中國論壇〈台
北〉,32卷6期,1992年3月1日。
(39)袁金和,「台灣工業發展之經驗」,中山社會科學季刋〈高雄〉
1989年3月,4卷1期。
(40)高長,海峽兩岸籌組「經濟共同體」可行性分析,國立成功大
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灣兩岸政經發展經驗」學術研討
會論文,80年12月。
(41)徐振國,「我國威權政體的發展及經濟制度的演變:其互動關
係的初探」。政治學報16期,1988年12月。
(42)參見徐振國,「組合主義與經濟發展;台灣威權體制的蛻變與
發展〈上〉〈中〉〈下〉」,潮流月刋〈香港〉,48期,48期, 50
期。1992年。
(43)陳小紅,開發中國家都市「非正式部門」之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學報〈台北〉,50期。
(44)陳士誠,「台灣社會結構變動初析─關於台灣社會特徵的探討
」,台灣研究〈北京〉,1988年第3期。
(45)郭永鈞、陳伏球,「淺論新中國階級結構的發展演變及現狀」
,社會科學戰線〈北京〉1990年第4期。
(46)郭相枝,「台灣社會轉型中的勞工問題」,台灣研究〈北京〉
1988年第1期。
(47)陳家芳,「大陸社會主要階層心態述評」,中國大陸〈台北〉,
25卷第2期,1992年2月1日。
(48)陳福敏,「台灣產業結構變動的考察與分析」,台灣研究〈北京〉,
1990年第3期。
(49)陳寬政,「結構性社會流動影響機會分配的過程」,台大人口學
刋〈台北〉,1980第4期。
(50)許嘉猷,「台灣的社會階層初探」,中國論壇〈台北〉,240期,
1985年9月25日。
(51)許嘉猷,「台灣階級結構」,中國社會學刋〈台北〉1987年春
季,11期。
(52)陳錫文,「改善城鄉利益關係,深化農村經濟改革」,農業經濟
問題〈北京〉,1988年第4期。
(53)陳錫文,「結構變革與布局調整:鄉鎮企業發展的新階段」,農
業經濟問題〈北京〉,1993年第1期。
(54)「就中國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問題─田紀雲總理答本刋記者問」
,嶚望〈海外版〉〈香港〉,1993年1月11日。
(55)張立球譯,「發展極概念在經濟活動中的新地位」,經濟譯文〈南
昌〉,1990年6月。
(56)張承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社會階層初探」,社會學〈北
京〉,1990年6月。
(57)鄒忠科,「歐洲經濟區域之形成及其發展」,問題與研究〈台北〉,
32卷2期,1993年6期。
(58)張宛麗整理,「近期我國社會階級、階層研究綜述」,中國社會
科學〈北京〉1990年第5期。
(59)張若旦,「中共如何修正馬列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說
明了什麼?」明報月刋〈香港〉,1987年11月號。
(60)張冠華」台灣「產業空洞化」問題之研討,台灣研究〈北京〉,
1992年第4期。
(61)張紹文、許仁眞、包青天和張景涵,「台灣社會力的分析」,大
學雜誌,1971年。
(62)參見黃智輝,「台灣經濟發展歷程的探討」,中山社會科學季刋
〈高雄〉,4卷1期,1989年3月。
(63)張憶,「台灣與大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趨勢」,台灣研究集刋
〈福建廈門〉,19889年第3期。
(64)鄒忠科,「歐洲經濟區域之形成及發展」。問題與研究〈台北〉,
32卷2期,1993年2月。
(65)董興華,「社會階層結構的開放和社會活力的開發」,社會學,
〈北京〉,1990年第1期。
(66)趙玉榕,「台灣農業勞動力流動淺析」,台變研究集刋〈福建廈
門〉,1987年第3期。
(67)鄧利娟,「試析台灣社會發展的資金來源」,台灣研究集刋〈福
建廈門〉,1987年第2期。
(68)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明報月刋〈香
港〉,1987年10月26日。
(69)趙穗生,「中共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演變」,中國大陸研究〈台北〉,35卷8
期,1992年8月。
(70)葉日崧,「區域經濟合作理論」,現代經濟金融月刋,第2卷第
11期,1992年8月。
(71)劉仲林,「世界經濟集團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國際貿易問題〈北京〉,
1992年第2期。
(72)鄧辛未,「中國大陸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分析」,東亞季刋〈台北〉,第
24卷第1期81年7月。
(73)劉映仙,「台灣官營資本的現狀、地位與發展趨勢」》台灣研究〈北京〉
1988年第4期。
(74)劉映仙,「台灣經驗的內涵與實質論析」,台灣研究〈北京〉,1990年第1
期。
(75)劉耘,「中國社會結構模式的演變、特點及改革」,改革〈重慶〉,1991
年4月。
(76)潘晉明,「台灣中產階級的成長及特徵」,台灣研究〈北京〉,1990年第2
期。
(77)劉進慶著,雷慧英譯,「台灣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勞動問題」,台灣研究集
刋〈福建廈門〉,1986年第1期。
(78)劉進慶,雷慧英譯,「作為東亞新興工業化地區的台灣經濟」,台灣研究
集刋〈福建廈門〉,1988年第2期。
(79)黎健,「中共外引進的構成、得失與動向」,中國大陸〈台北〉21卷2期,
1988年2月。
(80)蔡淑鈴、廖正宏、黃大洲,「從社會階層化的觀點論農民階層」,台灣地
區之現代化及其問題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主辦1993
年1月5日。
(81)參見劉學鐸,「中小企業何去何從」,震旦月刋〈台北〉,258期,1993年
1月5日。
(82)蕭全政,「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下的政府角色調整」,政治科學論叢
〈台北〉,1990年3月,第1期。
(83)儲祥銀,「我國參與國際大循環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國際貿易問題〈北
京〉,1988年第7期。
(84)謝培秀,「地論鄉鎮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經濟問題〈北京〉,1993
年第1期。
(85)蕭新煌,「1980年代末期台灣農民運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刋
〈台北〉1990年秋季,70期。
(86)蕭新煌,「台灣社會結構轉型的再探索」,中國論壇〈台北〉,248期,1986
年1月15日。
(87)蕭新煌,「富裕化多元化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台灣社會變遷研究〈上〉」,
潮流〈香港〉,第15期,1988年5月15日,第15期。
(88)蕭新煌,「解嚴後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中國論壇〈台北〉,1990年6
月25日。
(89)薩公強,「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理論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第33卷第9期,1991年3月。
(90)薩公強,「鄧小平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
中國大陸研究,〈台北〉,1989年11月,第32卷第5期。
(91)羅文傑,「試析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性質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國際貿易問
題〈北京〉,1988年第10期。
(92)瞿清海,「台灣企業集團的特徵和資本積累型態」,中央研究院民族集刋
〈台北〉,53期,1983年。
(93)韓清海,「台灣企業集團的特微和資本積累型態」,台灣研究集刋〈福建
廈門〉,1992第1期。
(94)龐樹奇,「轉型期社會結構論綱」,社會學〈北京〉,
11月30日
三、 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1958年1月10日。
(2)人民日報〈北京〉,「臨沂地區退耕五○萬畝造林」,1985年4月20日。
二版。
(3)大公報〈香港〉「中共政治局昨開會,強調沿海經濟戰略」,1988年2月7
日,一版。
(4)大公報〈香港〉「趙紫陽在二中全會報告中提出沿海帶全國」,1988年3
月21日。二版。
(5)大陸情勢週報1067號〈台北〉1993年1月6日。頁7。
(6)中國時報〈台北〉瞿海源著,「中產階級興起及其意義的認定」,1985年
10月25日。
(7)中國時報〈台北〉,1993年2月21日,第六版。
(8)中國時報〈台北〉,1993年4月6日,十版。
(9)文匯報〈香港〉,1991年11月26日。一、二版。
(10)中央日報〈台北〉,1991年8月26日,七版。
(11)星島日報〈香港〉1991年11月11日。五版。
(12)聯合報〈台北〉,1991年6月13日,第九版。
(13)聯合報〈台北〉7月14日,第九版。
(14)聯合報〈台北〉,12月26日,第九版。
(15)聯合報〈台北〉,1993年5月16日,八、九版。
貳、英文部份
(1) Balassa , Bela ,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qration (Homewood , Illinois : Richard. D. Irin , 691).
(2) Chenery , H. B.” 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September 1960).
(3) El-Agraa , Ali M.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 : Macmillan, 1982).
(4) Elites , W. A. And Scotts , M. F. ,Induction , Growth , and Trade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1971).
(5) Friedrich , Klaus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Concepts and Issues (N.Y. : McGraw-Hill, 1974).
(6) Hodgson , John S. & Herander , Mark G.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 Inc., 1983).
(7) Jaber , T. A. , “The Relevance of Traditional Integration Theory to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common Ma rket studies, Vol.9, No. 3, (March 1971).
(8) Kindleberger , C. P. 7 Lindert , P. 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omewoo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1978).
(9) Kitamura , H., “Economic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rgation of Asia” ,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Vol.2, No.2, (Winter 1962).
(10) Linder , Staffan B. , Trade and Trade Policy for Development (New York : Fredrick A. Praeger, 1967).
(11) Scitovsky , T. ,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uropean Integration (Standford :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12) Snider , D. A.,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omewood , Illinois : Richard D. Irwin, 1975).
(13) Tinbergan, Jan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msterdam : Elsevier Publishing Co., 196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257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26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