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706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24/144300 (79%)
造訪人次 : 51138305      線上人數 : 85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7069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069


    題名: 晚明戲曲理論之發展與轉型-以《牡丹亭》的流傳討論為線索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 of the drama theory in late Ming Dynasty--by the lead of the transmittance and discussion about "Muu-Dan-Tyng"
    作者: 鄺采芸
    Kuang, Trai-Yun
    貢獻者: 黃志民
    Huang Chih-Min
    鄺采芸
    Kuang, Trai-Yun
    關鍵詞: 晚明
    戲曲理論
    《牡丹亭》
    曲學理論
    敘事理論
    搬演理論
    Late Ming Dynasty
    drama theory
    "Muu-Dan-Tyng"
    Musical form theory
    Narration theory
    Performance theory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2016-04-28 09:49:38 (UTC+8)
    摘要: 以整個明代來看,國祚近三百年,但初期在改朝換代的適應與摸索下,使
    得原本已由元雜劇所掀起的戲曲熱潮,沉寂了大半個明代,直到嘉靖年間
    才逐漸恢復生機。這股生機一觸即發,短短數十年便再度席捲文壇,吸引
    了許多文人學士投入戲曲的創作和討論,諸如徐渭、李贄、湯顯祖、沈璟
    、王驥德等人將萬曆劇壇妝點得多采多姿,並將戲曲理論推展至前所未有
    的高峰。但戲曲理論的發展經驗仍淺,其內涵也不夠成熟,此時雖眾星雲
    集、新銳並出,靠得是一股衝勁與爆發力,但待勢頭一過,冷靜的沉思與
    深度的思考才是長久的紮根之計。而「晚明」正是擔任著這樣的工作--將
    前人的意見總結、再思考,濃縮、再提煉。另一方面,由於理論需有作品
    作基礎,劇論家常藉著品評以往當代作家的作品來建立自己的理論。其中
    當代作品最能反映當時的創作現況,對其下針砭也最能發揮理論的功效,
    但明代前中期的劇作不多,也缺乏探討的價值,因此只要有具代表性的典
    型劇作出現,馬上就會吸引劇壇的注目,而《牡丹亭》就是這樣一部劇著
    。雖然《牡丹亭》的出現夾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不論是正面或反面,它
    都有著引人深入探討、發掘的豐富性。當時幾乎所有的劇論家都曾對其發
    表過意見,而這些意見匯整起來,則儼然是晚明戲曲理論的精華展現。我
    們可以說,晚明劇論家對《牡丹亭》的流傳與討論深化了此劇的創作內涵
    ,而《牡丹亭》的出現則刺激了晚明戲曲理論的開展,此兩者互為因果的
    血脈關系,是值得我們重視的。綜上所述,本文遂欲以晚明時期對《牡丹
    亭》的流傳討論為探討線索,以突顯當時戲曲理論承先啟後的重要性及時
    代意義。在這□,「晚明」指得是萬曆中後期到崇禎末這段期間,更明確
    的說,由於《牡丹亭》約完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明亡於崇禎十七
    年(1644年),晚明即代表1598到1644這四十六年的時段。本文即以此時段
    中與《牡丹亭》有關的專文、序跋、評點、眉批、改編,乃至曲譜制定、
    演出情形等,作一釐清、探討。再與萬曆之前及清代初、中期的理論特色
    稍作比較,以突顯其過渡特色。本論文之研究主要採三個步驟進行:首先
    是「外緣探討」,於第二章就晚明劇論的依存背景,作多方面的釐清,即
    文學、思想背景,戲曲理論的發展概況及當時對戲曲的審美需求。其次是
    「內緣研究」,於第三、四、五章分別就晚明時期對《牡丹亭》的批評風
    氣、批評方式、批評內涵等作條理的分析。最後為「價值定位」,於第六
    章總結晚明戲曲理論的時代意義,以明其對前代有所承繼、有所創新,對
    後世又有所啟發、開展的樞紐地位。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古籍、善本
    《牡丹亭四卷》 ,茅瑛評點,收錄《全明傳奇》。 台北:天
    一出版社。
    《碩園刪定牡丹亭》 ,收錄明毛晉編,《六十種曲》 ,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五八年。
    《墨憨齊重定三會親風流夢二卷》,收錄《全明傳奇》。台
    北:天一出版社。
    《冰絲館重刻清暉閣批點牡丹亭記》 ,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一九七二年。
    《暖紅室彙刻玉茗堂還魂記》,夢鳳樓暖紅室重刊冰絲館重
    刻清暉閣原本。 江蘇: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八一年。
    《格正還魂記詞調》 ,夢鳳樓暖紅室刊本,同上。
    《牡丹亭》 ,徐朔方、楊校梅校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
    七十五年。
    《湯顯祖集》 ,全四冊,洪民出版社,民國六十四年三月初
    版。
    《曲律》 ,王驥德著,收錄《歷代詩史長編二輯》第四冊,
    台北:鼎文書局,民國六十三年二月出版。
    《曲論》 ,徐復祚著,同上。
    《顧曲雜言》,沈德符著,同上。
    《譚曲雜劄》 ,凌濛初著,同上。
    《衡曲塵譚》,張琦著,同上。
    《弦索辨訛》、《度曲須知》,沈寵綏著,同上,第五冊。
    《遠山堂曲品、劇品》 ,祁彪佳著,同上,第六冊。
    《曲品》,呂天成著,同上。
    《閒情偶寄》十六卷,李漁著,同上,第七冊。
    《樂府傳聲》 ,徐大椿著,同上。
    《增定南九宮全譜》 ,沈璟著, 《善本戲曲叢刊》 ,台灣學
    生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南詞新譜》 ,沈自晉著,同上。
    《納書楹曲譜》,葉堂著,同上。
    《太霞新奏》 ,馮夢龍著, 《馮夢龍全集》第十四冊,江蘇
    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九月。
    《潘之恒曲話》 ,潘之恒著,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
    (二)近代研究
    《明史新編》 ,傅衣凌編,楊國楨、陳支平著。 北京:人民
    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月。
    《明清文學史﹒明代卷》,吳志遠著。 湖北:武漢大學出版
    社,一九九四年。
    《晚明文學新探》 ,馬美信著。 台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
    《晚明思潮》 ,龔鵬程著。 台北:里仁書局,一九九四年。
    《明清文化史散論》,馮天瑜著。 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中國文學批評史》 ,顧易生、王運熙著。 台北:五南出版
    社,民國八十二年三月二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 ,黃保真、成復旺著。 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郭英德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
    國八十年一月。
    《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王安祁著。 台北: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
    《明清戲曲家考略》,鄧長風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宋元南戲考論》,俞為民著。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
    九九四年。
    《中國戲曲通史》,張庚、郭漢城著,台北:丹青圖書有限
    公司,民國七十八年。
    《湯顯祖論稿》,周育德著。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
    九一年。
    《湯顯祖編年評傳》,黃芝岡著。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湯顯祖評傳》,徐朔方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
    九三年。
    《牡丹亭研究》,楊振良著。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九
    二年。
    《湯顯祖牡丹亭考述》,潘群英著。 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
    化基金會,一九六九年。
    《中國戲劇學史稿》,葉長海著。 板橋:駱駝出版本土,一九
    八七年。
    《論中國戲曲批評》,夏寫時著。 濟南:齊魯書呆土,一九八
    八年。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譚帆、陸煒著。 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網》,謝柏梁著。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一九九四年。
    《中國戲曲觀眾學》 ,趙山林著。 江蘇: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社,一九九○年。
    《戲曲論叢》 ,葉開沅主編。 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一九
    八九年。
    《明清言情劇作學史稿》,陳竹著。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
    版社,一九九一年。
    《比較研究:古劇結構原理》 ,李曉著。北京:中國戲劇出
    版社,一九八九年。
    《中國戲曲與社會諸色》 ,路應昆著。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
    社,一九九二年。
    《中國戲劇文學的瑰寶一明清傳奇》 ,王永健著。 南京:江
    蘇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中國戲班史》,張發穎著。洛陽:洛陽出版社,一九九一
    年。
    《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 ,鄭傳寅。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比較戲劇論文集》 ,夏寫時、陸潤棠編。 北京:中國戲劇
    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明代戲劇研究概述》 ,寧宗一、陸林、田桂民合著。 天津
    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三)資料彙編
    《中國戲曲研究書目提要》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資料室
    編著。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 ,毛效同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一九八七年。
    《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 ,徐扶明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一九八七年。
    《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蔡毅編。 濟南:齊魯書社,一
    九八九年。
    《戲曲編劇論集》,范鈞宏輯。 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八
    二年。
    《文學理論資料匯編》 ,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
    十七年再版。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九八一
    年九月一版。
    《中國古典名劇鑒賞辭典》,徐培均、范民聲主編。 上海:
    上海古藉出版社,一九九○年十二月。
    (四)期刊、學位論文
    〈試論明清評點派的典型思想〉,林衡勛著。 《古代文學理
    論研究》第十二輯,一九八三年十月,頁三一四~三二八。
    〈我國古代文學評點中的人物塑造理論〉 `王德勇著。《古
    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二輯,一九八三年十月,頁二九五~
    三○三。
    〈從三婦評牡丹亭談起一讀曲隨筆〉 `劉輝著。《小說戲曲
    論集》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
    〈論死亡在戲劇中的審美功能〉 `劉遠著。 《戲劇藝術》 ,
    一九九二年第二期,頁一二九~一四一。
    〈明代戲曲的發展與湯沈之爭〉 `黃壁忠著。《文學遺產》
    一九八九年六月,頁二六~三三。
    〈“行家之品"和“文人之品"一呂天成、祁彪佳戲曲審美
    思想的比較〉 `譚帆著。 《藝術百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頁八七~九三。
    〈明清曲論中的意境論一古代戲曲理論探索之一〉 `俞為民
    著。 《藝術百家》一九八七年第二期,頁八六~九五。
    ﹒《晚明文人戲曲生活的記錄一讀快雪堂日記》 `趙山林著。
    《戲劇藝術》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頁二六~三一。
    〈沈璟與湯顯祖之曲論比較〉 `孫小英著。 《中華文化復興
    月刊》 ,第十卷第一期,頁四五~五三。
    〈湯顯祖和晚明文藝思潮〉 `徐朔方著。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頁一三九~一五四。
    〈湯顯祖對張居正之認識及其在創作中之曲折的反映〉 ,蔣
    星煜著。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三年第二期,頁一五五
    ~一七二。
    〈 《牡丹亭》作年質疑〉 ,鄭閏著, 《中華文史論叢》 ,一
    九八三年第二期,頁二○一~二-○。
    〈情的觀念在晚明的異變〉 ,吳毓華著。 《戲劇藝術》 ,一
    九九三年第四期,頁九四~九八。
    〈明清《牡丹亭》曲律研究述論〉 ,程華平著。 《戲劇藝術
    》 ,一九九三年第四期,頁九九~一○八。
    〈“市"與“戲"一試論城市對中國戲劇發展的作用〉 ,吳
    仁援著。《戲劇藝術》 ,一九九五年第一期,頁七二~八二

    〈“湯沈之爭"外論〉,張秀蓮著。《戲曲藝術》,一九八
    三年第二期,頁三六~四四。
    〈傳統昆曲的神品和觀眾的層次》〉 ,胡忌著。 《藝術百家》
    ,一九八七年三月,頁二一~二六。
    〈張岱詩文與晚明的戲劇〉 ,彭飛著。 《藝術百家》 ,一九
    八七年四月,頁九六~-。 五。
    〈明清劇壇評點之學的源流〉 ,吳新雷著。 《藝術百家》 ,
    一九八七年四月,頁四七~五三。
    〈古代曲論中的觀眾位置論〉 ,趙山林著。 《藝術百家》 ,
    一九八八年四月,頁三一~四○ 。
    〈試論以時文為南曲〉 ,鐘明奇著。 {藝術百家》,一九八
    八年三月,頁一○○~一○五。
    〈湯顯祖之情哲學及其展開〉 ,書海英、張見著。《戲曲藝
    術》 ,一九九一年,頁八~一五。
    〈試論文學性在戲曲創作中的地位〉 ,王青偉著。 《藝術百
    家》 ,一九八七年一月,頁三六~四二。
    〈關於沈璟戲曲理論若干問題的斷想〉 , 李真瑜著。 《中華
    戲曲》第二輯,頁一五二~一七○ 。
    〈試論明清傳奇的若干用韻〉 ,周維培著。 《中華戲曲》第
    四輯,頁二二六~二四二。
    〈古典戲曲序跋的美學價值〉 ,吳毓華著。 《戲曲研究》第
    十六冊,頁一四八~一六六。
    〈明清曲論中的言情說〉 ,周育德、著。 《戲曲研究》第十七
    冊,頁二二七~二四五。
    〈“玉茗堂派"初探〉 ,王永健著。 《湯顯祖研究論文集》
    `汪西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
    八四年。 頁五一九~五三六。
    〈論臨川派的戲曲美學理論〉 ,王政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
    究》第九輯,頁二六六~二九二。
    〈呂天成評戲曲作品的美學標準〉 ,藍凡著。 《古代文學理
    論研究》第八輯,頁一九五~二一二。
    〈古代曲論中的結構論〉 ,俞為民著。 《南京大學學報》 ,
    一九八七年四月,頁一○八~一一八。
    〈臨川四夢的劇詩系統〉 ,沈鴻鑫著。 《藝術百家》 ,一九
    八九年二月,頁九○~九八。
    〈古代曲論中的情境說初探〉 ,丁和根著, 《藝術百家》,
    一九八九年四月,頁三一~三七。
    《湯顯祖的創作道路》 ,錢英郁著。 《湯顯祖研究論文集》
    ,同上,頁二五~四○ 。
    〈關於《牡丹亭》的幾件小事〉 ,吳小如著。《湯顯祖研究
    論文集》 ,同上,頁二七四~二八九。
    〈我國舞台史上的“臨川四夢"〉》張發穎著。《湯顯祖研
    究論文集》 ,同上,頁五七○~五八四。
    〈明清江南消費風氣與消費結構描述〉 ,王家范著。 《華東
    師範大學學報》 ,一九八八年二月,頁三二~四二。
    〈明清時代蘇州市鎮的發展特點〉 ,范金民著。 《南京大學
    學報》 ,一九九○年四月,頁八九~九五。
    〈晚明文士與市民階層〉 ,夏咸淳著。 《 文學遺產》 ,一九
    九四年二月,頁八五~九一。
    〈八股文與明清戲曲〉 ,黃強著。 《文學遺產》 ,一九九○
    年二月,頁-○○~一○八。
    〈論吳吳山三婦合評本《牡丹亭》及其批語〉 ,王永健著,
    一九八○年四月,頁一八~二六。
    〈明清戲曲和女性角色〉 ,葉長海著。 《戲劇藝術》 ,一九
    九四年四月,頁七七~八八。
    〈王世貞研究〉 ,黃師志民著。 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
    六十五年。
    〈明代劇學研究〉 ,陳芳英著。 台大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
    七十二年。
    ﹒〈王驥德曲律研究〉 ,李惠綿著。 台大中文所碩士論文,民
    國七十七年。
    〈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 ,林鶴宜著。 台大中文所博士
    論文,民國八十年。
    〈孟稱舜及其創作創論研究〉 ,黃富美著。 輔仁大學中文所
    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明代戲曲本色論〉 ,侯淑娟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一年。
    〈祁彪佳戲曲理論研究〉 ,邱瓊慧著。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二年。
    〈呂天成曲品研究〉 ,王淑芬著。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民
    國八十三年。
    〈戲曲搬演理論研究:以元明清曲牌體戲曲為範疇〉 ,台大
    中文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明清戲劇理論之結構概念研究〉 ,侯雲舒著。 中山中文所
    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82151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544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30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