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1696      Online Users : 8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121


    Title: 後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政策:大陸、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分析
    Authors: 吳巨盟
    Wu, Chu-Meng
    Contributors: 蘇起
    Chi Su
    吳巨盟
    Chu-Meng Wu
    Keywords: 國家安全
    大陸政策
    外交政策
    國防政策
    經濟政策
    National Security
    Diplomatic Policy
    Defence Policy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2 17:27:39 (UTC+8)
    Abstract: 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展開「世紀之旅」後,一九九五年下半年中共一連串的軍事演習、對台實施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到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這一段期間內中共對台政策特別的強硬,有別於中共一再重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政策,引起了國內對於國家安全的討論與關切,也引發筆者對於探討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興趣。
    Reference: 本文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 82-8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83年3月。
    行政院陸委會,大陸政策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國87年7月31日。
    宋國誠,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公元1990-2020。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5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1997(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10月。
    陸委會編印,中共現階段對台統戰與滲透活動。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3年9月。
    後冷戰時期兩岸國防軍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空軍官校出版,民國85年6月。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inski),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7年4月。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賴岳謙譯,當代戰略與軍事問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6月。
    郭瑞華,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85年12月。
    陶威廉等著,後冷戰時代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12月。
    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林中斌審校,二○一○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教育部軍訓處編,台灣戰略地位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82年1月。
    許介鱗、蕭全政、李文志、李明峻,亞太資料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民80年。
    江振昌主編,亞太新秩序與開放型的區域主義。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國83年3月。
    蕭全政,亞太經濟合作與台灣角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83。
    展望公元兩千年兩岸軍力平衡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官校出版,民國86年4月。
    李文志,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憬藝企業公司,民國86年2月。
    李永熾譯,福山著,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時報,民國83年。
    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台灣大學軍訓教官室,民國86年8月。
    邱榮金,亞太新秩序與開放型的區域主義。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3年。
    袁易主編,亞太情勢的發展:安全、經濟與政治。台北:政大國關中心,民國85年。
    蔡政文主編,國家發展大戰略。台北:國家發展基金會,民國84年11月。
    陳福成,防衛大台灣。台北:金台灣出版公司,1995年11月。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情治機關的弔詭。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7年7月。
    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情勢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兵學研究所、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民國82年5月18日。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亞太安全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
    林輝基主編,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飯田健一主編,胡台生譯,東亞戰略概觀1996--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5月)。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出版社,民國84年10月。
    中華戰略學會編輯,認識戰略。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86年1月。
    楊志恆等著,台灣的國防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4年6月。
    謝淑媛編著,台海安全情報。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5年1月。
    Kent E. Calder,亞洲致命危機。台北:經典傳訊文化,民國87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民國83年7月。
    吳玉山、林文程,後鄧小平時期大陸可能情勢演變及我國因應措施。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國84年1月。
    林武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國86年11月。
    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6年10月。
    高長,兩岸經貿關係之探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民國86年。
    黃昆輝,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2年10月。
    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出版社,民國87年。
    李登科,台海兩岸締結和平協議之研究。台北:國民黨中央政策會,1996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和平之旅。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86年6月。
    George Sorensen原著,李酉潭、陳志瑋譯,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民國87年10月。
    蘇進強等著,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7年元月。
    田弘茂等著,國防外交白皮書。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3年3月。
    高其清譯,低強度衝突與現代科技。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11月。
    吳建德著,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6年8月。
    陳國雄,別怕中國。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84年11月。
    張羽譯,戰略趨勢與區域安全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9月。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主編,民間版大陸政策白皮書。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民國87年10月。
    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陶威廉等著,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12月。
    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台灣大學軍訓教官室,民國86年8月。
    黃典發譯,台灣獨立運動起源及1945年以後的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86年。
    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軍事事務革命與國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1999年3月。
    彭明敏、黃昭堂著,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出版,民國84年。
    陳隆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82年。
    張茂桂,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吳乃德,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台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張亞中,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民國87年。
    羅曉南,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文化,民國86年。
    海南暨南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民國85年2月。
    楊作洲,南海風雲。台北:正中出版社,民國82年7月。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6年3月。
    張維一,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台北縣:財團法人潘氏圖書館,民國83年12月。
    姚嘉文,南海十國春秋。台北:大村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4年6月。
    楊志恆等,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8月。
    許介麟、李文志、蕭全政,台灣的亞太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0年。
    台灣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國防白皮書。台北:前衛出版社,81年8月。
    平可夫,外向型的中國軍隊。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5。
    曉兵,青波編著,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4年1月。
    蕭全政等,劇變中的亞太與兩岸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5年10月。
    文厚(Alfred D. Wilhelm, Jr),林添貴譯,談判桌上的中國人。台北縣: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4年12月。
    江振昌主編,國際新秩序的探索與中共。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2年6月。
    陳序經,東南亞古史研究合集(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1年12月。
    中華海運研究協會,兩岸交流與海上安全問題之研究。台北:中華海運研究協會,民國83年2月。
    高西可夫著,朱成祥譯,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74年4月。
    曲明,2010年兩岸統一:中共邁向海權時代。台北:九儀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李潔明、唐思合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台北: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4年。
    林正義審校,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蘇進強,台海安全與國防改革。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6年6月。
    邵宗海,兩岸關係與兩岸對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5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7年。
    林中斌審校,二○一○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1月。
    林弘展,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公司,民國85年6月。
    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民國八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吳建德,後冷戰時期中共武力犯台問題之研究。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6年8月。
    王家英,台灣近年外交政策的趨向: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觀點。香港: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1998年5月。
    行政院新聞局,對中共所謂不排除使用武力犯台之研析摺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81年4月。
    郭瑞華,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民國85年12月。
    James F. Dunning and Raymond M. Macedonia著,蔡伸章譯,美國的軍事革新:從越戰到波灣戰爭。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林正義審校,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7年。
    臧士俊,戰後日、中、台三角關係。台北;前衛出版社,民國86年5月。
    明居正主編,雙贏?雙輸?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台北:致良出版社,民國85年。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與評估(八十六年)。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7年1月。
    日本和平安全研究所,李子琦譯,1996-1997亞洲的安全保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10月。
    日本防衛研究所原著,胡台生譯,東亞戰略概觀(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1996-1997。台北:國防部軍務局,民國87年5月。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失控(Out of Control):解讀新世紀亂象。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4年5月。
    陸委彙編著,跨越歷史的鴻溝:兩岸交流十年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陸委會,民國86年。
    詹滿容,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我國扮演之角色。台北:行政院研考會,民國85年6月。
    Hans Binnendijk著,高一中、吳福生譯,1997美國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
    甘乃迪(Paul Kennedy),創世紀(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3年5月。
    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台北:國家發展基金會,民國86年5月。
    周世雄主編,兩岸政治外交總體檢。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98年9月。
    蔡政文等,我國對外政策及行動取向。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2年。
    國民黨政研會編,「我國參與聯合國」政策評估與突破之道。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民84。
    杜震華,亞太營運中心的理論與實際。台北:華泰出版,民國85年。
    林麗珠,亞太營運中心之探討。台北: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85年。
    張執中,中共對南海政策:外交與軍事手段之運用。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二)中 文 期 刊
    林碧炤,「台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1月。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民國85年3 月。
    黎健,「大陸的綜合國力及其發展規劃」,中共研究,第30卷第7期,民國85年7月,頁3。
    陳鴻瑜,「亞太新秩序與台灣之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3期,民國81年3 月。
    林正義,「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5年12 月。
    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民國85年9 月。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民國87年8 月。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的軍備競賽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民國85年3月。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第12卷第3期,民八十六年冬季號。
    蕭全政,「後冷戰時代的兩岸關係」,理論與政策,民國84年冬季號。
    吳安家,「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台灣之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9期。
    楊志恆,「泰、馬軍備現代化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2期,1996年4月。
    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民國85年11月。
    葉明德,「中共政局與兩岸關係」,理論與政策,民國84年冬季號。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88年3月。
    莫大華,「澳洲參與五國防禦安排對東南亞區域安全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9期,民國87年9月。
    趙曉春,「『中國威脅論』對我國周邊環境的影響及有關對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1995年第2期。
    陳文俊,「族群、統獨立場,與公共政策:台灣地方菁英個案分析」,收錄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997年春季號,第1卷第1期。
    郭正亮,「新台灣人:從『族群主義』到『公民民族主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1999年3月20日。
    趙建民,「中共對台獨因素的互動解釋」,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民國85年3月。
    廖文中,「從中共觀點看南海與南沙群島問題」,中共研究,第30卷5期,1996年5月。
    趙國材,「論南中國海政策及南沙群島問題」,海峽評論,第71期,1996年11月。
    陳鴻瑜,「南海之石油資源開發與政治衝突」,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3期,1996年7月。
    趙建民,「一九九○年代中華民國的務實外交」,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
    嚴啟毅,「香港回歸對中共軍事上之戰略意義」,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17期,1997年8月19日。
    甘堂,「共軍加強演訓活動」,中國大陸,第352期,民國85年12月。
    周喣,「全球情勢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0期,民國85年10月。
    張保民,「北京為何堅持統一」,中華戰略學刊,86年夏季刊,民國86年6月。
    趙建民,「中華民國外交拓展之中共因素分析」,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3期,民國79年10月。
    趙建民,「一九九○年代中華民國的務實外交」,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
    甘棠,「評中共軍事戰略之積極防禦」,中國大陸,第342期,民國85年2月。
    陳一新,「中美兩國關係的延續性與變遷性(三)」,美歐月刊,第10卷第2期,民國84年2月。
    楊念祖,「台海安全與中共武力威脅」,理論與政策,84年冬季號。
    宋燕輝,「美國對南海周邊國家歷史性水域主張之反應(上)」,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0期,民國87年10月。
    陳永康,翟文中,「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2期,1998年2月。
    李登科,「評江澤民的美國之行及其對我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1期,1997年11月。
    陳毓鈞,「台海危機與美國干預」,美歐月刊,第10卷第1期,民國84年1月。
    周喣,「台灣關係法的回顧與檢討」,理論與政策,第48期。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理論與政策,第48期。
    吳玲君,「美國對中共升高軍事威脅台灣之反應」,美歐月刊,第11卷第4期,民國85年4月。
    林正義,「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47期。
    葉迪,「美日加強防衛合作」,日本研究雜誌,1995年5月。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民國87年6月。
    周煥彩,「美日安保新防衛指南影響兩岸情勢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86年冬季刊,民國86年12月。
    孫震,我國國防政策的現況與檢討,理論與政策,民國84年冬季號。
    錢復,「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中國大陸,民國85年3月。
    林正義,「美日『安保』台灣?太樂觀」,載於聯合報,民國87年2月10日,第11版。
    梁銘華,「南海主權爭議激化我應儘早綢繆」,中國時報,88年02月14日,版10。

    二、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K. J. Holsti,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 Inc.,1972.
    Hans Morgenthan, Politics Among Nations,5th ed.New York: A. Knopf, Inc., 1973.
    T. Y. Dye,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Inc.,1975.
    C. E. Lingblom, The Police-Making Process. Enqule 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1968.
    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d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1979.
    R. Allan Ricketts edit, National Security. Newport, R.I. : Naval War College Press, 1994.
    Peter Mangold,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Routledge, 1990.
    Morton H. Halperi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 Analyses, Cases, and Proposals. Lexington, Mass. : Lexington, 1975.
    George C. Edwards III and Wallace Earl Walker,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U.S. Constitution : the Impact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
    Amos A. Jordan and Willian J. Taylor, Jr., American Natuonal Security:Policy and Process. (revised edition)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4.
    Paul Joseph, Peace Politics: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World Order.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David M. Abshire and Richard V. Allen edited, National Security : Political, Military, and Economic Strategies in the Decade Ahead. New York : Published for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by Praeger, 1963.
    Frank N. Trager and Philp S. Knonenberg, eds., National Security and American Society:Theory, Process, and Policy. Manhattan: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73.
    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New York: Avon, 1992.
    Adam Roberts & Benedict Kingsburg, eds., United Nations, Divided World: The UN`s Rol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 Clarendon, 1993.
    Robert Sutter and William R. Johnson, eds., Taiwan in World Affair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1994.
    Dauber, Cori Elizabeth, Cold War analytical structures and the post post-war world : a critique of deterrence theory. Westport, Conn. : Praeger, 1993.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soldiers and the Stat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Wallance Earl Walker & George C. Edward Ⅲ ed, National Security and U.S. Constitution. Baltimore: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 1988.
    Keohane &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Little Brown, 1977.
    Gregory Henderson、 Richard N. Lebow,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David Mckay, 1974.
    John F. Reichart and Steven R. Sterm eds., American Defense Policy. 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John M. Collins, 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Annapolis, Maryland: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3.
    David Shambaugh edited. Greater China : the next superpower?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eter Mangold ,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Routledge, 1990.
    Paul Joseph, Peace Politics: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World Order.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David O. Wilkinson, Comparative Foreign Policy:Framework and Methods. Belmont:Dickenson, 1969.
    Richard Leaver and James L. Richardson edited, Charting the Post-Cold War Order.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93.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ffairs, National Securit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New York : United Nations, 1993.
    Sheldon W. Simon edited, East Asian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Armonk, NY : M.E. Sharpe, 1993.
    David Easton, The Political System: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lfred A. Knopf Lnc., 1953.
    Michael Swaine, Arms Races and Threat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Center for Asia-Pacific Policy Studies, RAND , Oct. 1995.
    Amitav Acharya, An Arms Race in Post-Cold War Southeast Asia?: Prospects for Control. Singapore : Regional Strategic Studies Programm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4.
    David Shambaugh and Richard H. Yang edited, China`s military in transition.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James E. Dougherty &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90.
    John F. Copper, China Diplomacy: The Washington-Taipei-Beijing Triangle. Boulder:Westview Press, 1992.
    Brzezinski, Zbigniew K., The grand chessboard :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 BasicBooks, 1997.
    Richard Leaver and James L. Richardson. Edited, Charting the post-Cold War order.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1993.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Little, Brown Co., 1977.
    (二)英文期刊
    Larry M. Wortzel, "China Pursues Traditional Great Power Status," Orbis, Vol.38, No.2(Spring 1994),p.167.
    Stephen W. Bosor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Foreign Affairs, Vol.71, No.1(Winter 1991-1992),p.116.
    Jack S. Levy, “Misperception and the Cause of War:Theoretical Linkages and Analytical Problems,” World Politics, Vol.36, No.1 (Oct. 1983), pp.76-99.
    Samuel D.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72,No.3 (Sum-mer 1993), pp.22-49.
    Joseph S. Nye, Jr.,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ld Power,” Diplomacy, No.90, Aprial 1990,p.3.
    Barry Buzan and Gerald Segal,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Survival, Vol.36, No.2(Summer 1994),p.8.
    Colin McInnes & Mark G. Rolls, "Post-Cold War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Trends and Issues,"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 Vol.15, No.2(August 1994),p93.
    Wen-cheng Lin and Michael Ying-mao Kau, "Taiwan as an International Actor:Essential Components of Taiwan Identity," paper prepared for the 1996 Pacific Symposium on U.S.-Japan-P.R.C. Tripartite Relation:Foundation for a Stable Pacific Community,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Feb. 13-14, Washington D.C.
    Chi Su,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1990s”, Issues & Studies, Sep. 1993, p.1-21.
    Richard Ned Lebo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ch and the Future of Peace and Security Studies,”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9, No.3(September 1988),pp.507-525.
    “US Defense Ties with East Asian States,” The Straits Times, April 16, 1996, p.37.
    Samuel P. Huntington, “American, Changing Strategic Interest,” Survival, Vol. XXXIII, No, 1, January/February 1991,p.6.
    President Bush, “Toward a New World Order,”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Dispatch, Vol. 1, No.3(September 17, 1990), pp. 91-92.
    Samuel P. Huntington, “ The US Decline or Revival?” Foreign Affairs, Vol. 70, No.1(Winter 1988/89), pp.76-96.
    S. S. Harrison and C. V. Prestowity, Pacific Agenda:Defense or Economics, Foreign Policy, no.79, Summer 1990,pp.56-76.
    Sheldon W. Sim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The Pacific Review, Vol. 8, No. 1(1995),pp. 5-24.
    V. P. Gagnon, "Ethnic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the Case of Serb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Winter 1994-95), pp.130-166.
    Desmond Ball, “Arms and Affluence:Military Acquisit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8, no.3(Winter 1993/1994),pp.81-94.
    Richard Ulman, “Redifining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8,No.1(1983),p.133.
    David Shambaugh, “Growing Strong:China’s Challenge to Asi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6, No.2 (Summer 1994),pp.43-59.
    Barber B. Conable, Jr. & David M. Lampton, “China:The Coming 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5(Winter 1992/1993),pp.133-149.
    Buzan & Segal ,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Survival, Vol.36, No.2(Summer 1994),p.18.
    Weizing Hu, "China`s Security Agenda After the Cold War," Pacific Review,Vol.8, No.1(1995),p.131.
    Colin S. Gray, “The Arms Race Phenomenon ”, World Politics, 24, No.1, Oct. 1971, pp.39-79.
    Ross H. Munro, "Eavesdropping on the Chinese Military:Where It Expects War-Where It Doesn`t," Orbis, Vol.38, No.3(Summer 1994),p.357.
    David Shambaugh, "Growing Strong:China`s Challenge to Asia Security," Survival, Vol.36, No.2(Summer 1994),p.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8525301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3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6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