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83/144470 (79%)
Visitors : 51374864      Online Users : 60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609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93


    Title: 羅逖(Richard Rorty)教育思想之研究
    Authors: 王長治
    Contributors: 馮朝霖
    王長治
    Keywords: 羅逖
    後哲學文化
    新實用主義
    鏡式哲學
    基礎主義
    表象主義
    種族中心主義
    陶養哲學
    Date: 1999
    Issue Date: 2016-04-22 16:56:39 (UTC+8)
    Abstract: 羅逖正是當代美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倡導的反再現論和後哲學文化觀的影響力,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學術爭論的範圍,越出了美國國界,而且其所指出的問題具有世界性的普通文化現象的意義。本論文嘗試對羅逖的教育思想,作系統而深入的探討,並突顯羅逖哲學理念在教育上的意義。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羅逖的專著及論文
    1.中文部分
    羅蒂著,黃勇譯(1992)。後哲學文化。上海:譯文出版社。
    羅蒂著,徐文瑞譯(民87)。偶然、反諷與團結。台北:麥田出版社。
    羅蒂著,李幼蒸譯(民83)。哲學和自然之鏡。台北:桂冠出版社。
    羅逖著,單德興譯(民82)。托洛斯基與野蘭花-我的自述。中外文學第22卷
    第7期,頁12-28。
    羅蒂著,周曉亮譯(1992)。羅蒂談當代西方哲學。哲學動態(京)第8期,頁
    30-33。
    羅蒂著,李幼蒸譯(1985)。非還原的物理主義。哲學動態(京)第10期,頁
    39-43。
    羅逖著,邱彥彬譯(民82)。實用主義對理性與文化差異的觀點。中外文學第22
    卷第7期,頁45-61。
    羅逖著,蔡秀枝譯(民82)。女性主義與實用主義。中外文學第22卷第7期,
    頁62-91。
    羅逖著,蕭立君譯(民82)。解構。中外文學第22卷第7期,頁93-132。
    羅逖著,卓世盟譯(民82)。評艾可。中外文學第22卷第7期,頁133-147。
    羅蒂著,呂祥譯(1994)。沒有鏡子的哲學。哲學譯叢,頁31-39。
    羅蒂著,任立譯(1995)。美國現代哲學的狀況。哲學譯叢,頁33-41。
    羅蒂(1993)。戰勝傳統:海德格爾和杜威。哲學譯叢,頁6-13。
    2.英文部分
    Rorty, Richard(1967).The Linguistic Tur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rty, Richard(1979).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rty, Richard (1982).The Consequences of Pragmat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Press.
    Rorty, Richard(1989).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rty, Richard (1991a).Philosophical Papers Vol Ⅰ:Essays on Heidegger and Ot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rty, Richard(1991b).Philosophical Papers Vol Ⅱ:Objectivity, Relativism, and
    Tru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rty, Richard(1991c).Feminism and Pragmatism. Rad phil, Autum 3-14.
    Rorty, Richard(1992). A Pragmatist View of Rationality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4), 581-569.
    二、其它參考文獻
    1.中文部分
    丁立群(1994)。實用主義研究的理論誤解與理解視角的轉換。哲學動態第1期,
    頁27-30。
    尹樹廠、南麗軍(1996)。面對後現代理論-走出評價中的誤區。哲學動態第1
    期,頁26-29。
    王元明(1994)。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新析。南開學報:哲社版(津)第5期,頁
    1-6。
    王元明(1998)。行動與效果:美國實用主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玉北(1995)。試論羅蒂的元哲學。江漢論壇第6期,頁67-72。
    王金寶(1997)。後現代視角中的人的主體性及其困境。人文雜誌(西安)第4
    期,頁23-27。
    王金寶(1998)。現代解釋學對傳統認識論的批判及其困境。求是學刊(西安)
    第4期,頁9-13。
    王治河(1997)。後現代主義的建設性向度。中國社會科學(京)第1期。頁25-35。
    王岳川(民81)。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
    王泯(1998)。從注視到傾聽-關於西方哲學演變的一個思考。學術月刊(滬)
    第3期,頁40-45。
    王興祥、付文忠(1996)。「現代性終結論」產生的原因。哲學動態第7期,頁
    30-32。
    王曉升(1997)。後期維根坦的哲學觀。江海學刊(南京)第6期,頁101-106。
    王曉波(民84)。通識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載於全國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包利民(1997)。西方哲學中的治療型智慧。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頁42-52。
    布瑞格茲著,王彥文譯(民82)。渾沌魔鏡。台北:牛頓出版社。
    江怡主編(1998)。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任潔芳(民88)。生活何處無素材?康軒教育雜誌第35期,頁8-13。
    伽達瑪著,洪漢鼎譯(民82)。真理與方法。台北:時報出版社。
    余懷彥(1994)。實用主義和美國教育的困境。高校理論戰線第5期,頁68-70。
    杜維明(民83)。走出專業哲學園-即興談羅逖。當代第94期,頁16-21。
    肖峰(1998)。兩種文化的親合-羅逖論科學與人文的關係。自然辯證法研究,
    頁52-55。
    吳定求(1994)。現代西方未來學與美國的實用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報第3期,
    頁46-52。
    李奉儒(民85)。後現代主義、多元主義與德育研究。教育研究第50期,頁30-41。
    李奉儒(民86)。後現代倫理學與德育蘊義。研習資訊第1期,頁57-63。
    李紹猛(1997)。「新實用主義」討論會綜述。外國哲學與哲學史,頁42-44。
    李小兵(1996)。我在,我思-世紀之交的文化與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李虎(1996)。論真理:後現代分析哲學的限界。江蘇社會科學第3期,頁76-81。
    沈慶揚(民77)。蔡元培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何春蕤(民83)。以希望取代知識-記羅逖的五場演講。當代第94期,頁22-31。
    何春蕤(民82)。與解構對話:羅逖的實用主義策略。中外文學第22卷第7期,
    頁29-44。
    何秀煌(民87)。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台北:
    東大。
    克里希那穆提著,張南星譯(民84)。人生、教育、學習。台北:方智出版社。
    板田趙林(民83)。當代美國本土思想的捍衛戰士羅逖。當代第94期,頁12-15。
    金延、唐清濤(1996)。後現代哲學研究:多元論的挑戰與誤區。人文雜誌(西
    安),頁45-50。
    孟建偉(1996)。科學與人文精神。哲學雜誌第8期,頁18-25。
    杭之(民76)。依賴的現代化發展的反省。當代第13期,頁85-99。
    周佩儀(民86)。後現代思潮衝擊下的教育研究。教育研究集刊,頁48-75。
    俞吾金(1996)。從美國新實用主義看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約定論特徵。天津社會
    科學第5期,頁9-11。
    姚介厚(民85)。當代美國哲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侯志欽(民81)。教學設計的哲學省思-由客觀主義到建構主義。教育資料集
    刊第17輯。頁221-230。
    高宣揚(民83)。實用主義和語用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徐友漁(1996)。關於後現代哲學的幾個問題。人文雜誌(西安),頁1-7。
    涂紀亮(1987)。當代美國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馬信行(民85)。後現代主義對教育的影響。教育研究第50期,頁12-23。
    馬爾庫塞著、張峰、呂世平譯(1988)。單向度的人。重慶出版社。
    孫利天(1994)。現代哲學革命和當代辨證法理論。哲學研究第7期,頁42-49。
    郭貴春、李紅(1996)。羅蒂後現代哲學思想演變的特徵。自然辯証法研究,頁
    1-7。
    郭貴春(1994)。「擬文學哲學」的本質特徵-羅蒂後現代哲學思想分析。哲學
    研究第7期,頁25-33。
    郭銀星(1996)。羅蒂與文化左派。讀書第4期,頁111-112。
    郭為藩(民84)。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文化。
    崔文良(1996)。尼采、海德格爾對傳統形而上學和批判。江淮論壇第1期,頁
    50-53。
    崔偉奇(1995)。「語言的轉向」的哲學反思。求是學刊(哈爾濱)第6期,頁
    21-26。
    許文柏(民87)。詩與政治:論理查·羅逖的實用主義與自由主義。國立台灣
    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亞軍(1995)。新實用主義:美國哲學的新希望?哲學動態第4期,頁27-29。
    陳亞軍(1997)。西方哲學病的診治者-羅蒂反基礎主義理論釋解。廈門大學學
    報:哲社版,頁26-32。
    陳亞軍(1997)。論羅蒂的「後哲學文化」設計。開放時代(廣州),頁42-47。
    陳新(1996)。「後哲學文化觀」的成長-兼論羅蒂與分析哲學。陽山學刊:社
    科版(包頭),頁52-58。
    陳建華(1998)。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想評析。外國教育研究第2期,頁1-6。
    郭為藩(民76)。通識教育的實施方式。載於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
    155-166。
    扈中平(1998)。論科學人文主義教育觀。教育研究與實驗第4期,頁19-23。
    張之滄(民87)。後現代主義的「實在論」態度。哲學雜誌第24期,頁206-225。
    張洪齊(1996)。科學向人文的歸化。社會科學第3期,頁64-67。
    張國清(1995)。當代西方哲學自我形象的重構。福建論壇第2期,頁8-13。
    張國清(1995)。後哲學文化與當代西方哲學自我形象的重構。浙江大學學報第
    4期,頁38-44。
    張國清(1996)。試論羅蒂的種族中心主義觀念及其後果。浙江大學學報第3期,
    頁29-34。
    張國清(1995)。「民主」何以先於「哲學」。福建論壇(文史哲版)第2期,頁
    8-13。
    張國清(1994)。羅蒂:再現論、反再現論和當代西方哲學主題的轉向。哲學研
    究第7期,頁34-41。
    張國清(1994)。論羅蒂的後哲學文化觀。浙江大學學報第8卷第3期,頁41-47。
    張國清(1996)。羅蒂與西方基礎主義文化觀的終結。哲學研究第8期,頁26-32。張國清(1998)。真理、自由與反諷。學術月刊第4期,頁54-60。
    張國清(民84)。羅逖。台北:生智出版社。
    張樹倫(民84)。民主社會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人文及社會學會科教學通訊第6
    卷第2期,頁23-35。
    張鼎國(民86)。詮釋學、詮釋論、詮釋哲學。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4期,頁
    115-141。
    盛寧(1995)。傳統與現狀:對美國實用主義的再審視。文化研究,頁119-128。
    盛曉明(1998)。康德的「先驗演繹」與「自相關」問題-評布伯納與羅蒂的爭
    論。哲學研究第6期,頁50-55。
    彭震球(民63)。兒童想像力與創造教學法。國教世紀第9期,頁10-14。
    彭震球(民63)。論啟發教學法對想像力的培養。國教世紀第9期,頁15-16。
    黃健(民82)。羅蒂的對談概念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黃頌杰(1994)。西方哲學出路何在-評R.羅蒂的"後哲學文化"。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頁70-75。
    黃文杰(1997)。論理查德、羅蒂的相對主義。哲學動態第8期,頁35-38。
    黃文杰(1996)。「後哲學」:哲學的俗化?哲學動態(京)第5期,頁29-32。
    馮朝霖(民83)。自我詮釋與自我完成。竹市文教第9期,頁17-20。
    馮朝霖(民84)。主體性困境對教育的挑戰-李歐塔哲學與教育思想的初解。
    載於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頁27-49。
    馮朝霖(民84)。教師專業的自我成長與重建教育生機。教育實習輔導季刊,
    頁9-12。
    馮朝霖,薛化元(民86)。主體性與教育權。載於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頁69-
    122。
    馮朝霖(民86)。多元文化與教育-其理論、政策與課程。載於教育改革的民
    間觀點,頁123-174。
    馮朝霖(民86)。情意邏輯與無鏡哲學。教育研究雙月刊,頁66-71。
    馮朝霖(民86)。盡人間情性、參天地化育-論EQ與生命實踐。哲學雜誌第19
    期,頁32-47。
    馮朝霖(民87)。宗教情懷與生態思維-德國新人文主義情意教育理論詮譯。
    教育研究雙月刊,頁66-71。
    馮朝霖(民88)。外推、對話與連結-社區大學課程之定位與規劃。載於台北
    市跨越2000年社區大學前瞻研討會論文集,頁29-31。
    馮朝霖(民89)。根本建構論理論發展之哲學反思。未出版,頁1-20。
    教育研究雙月刊,頁66-71。
    馮朝霖(民89)。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出版社。
    葉險明(1994)。實踐、真理、價值-評實用主義的真理觀。教學與研究第6期,
    頁22-26。
    路軍平(1987)。羅蒂陶冶哲學述評。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頁138-145。
    詹棟樑(民75)。教育人類學。台北:五南。
    楊衛玲(1996)。新實用主義的濫觴-新老實用主義比較研究。福建論壇:文史
    哲版(福州)第5期,頁12-16。
    鄒鐵軍、王傳羽(1995)。從羅蒂的"後哲學文化"看當代西方哲學的主題轉換。
    河北學刊,頁27-32。
    蔣年豐(民83)。羅逖「交談」概念在解釋學上的定位。當代第94期,頁32-49。
    蔣勁松(1998)。從自然之鏡到信念之網-羅蒂哲學述評。湖南教育出版社。
    趙敦華、江立成(1994)。後現代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終結。哲學研究第1期,
    頁64-72。
    劉大椿(1996)。科學哲學的發展與建構實在論。哲學雜誌22期,頁470。
    劉魁(民87)。後現代科學觀。台北:揚智出版社。
    劉魁(1995)。當代哲學的困境與羅蒂後現代哲學的啟示。江海學刊第1期,頁
    102-107。
    劉永明(1997)。理查、羅蒂與當代分析哲學。文藝報,頁21。
    劉篤誠(1994)。實用主義真理觀新探。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21卷第3期,頁
    15-21。
    劉少杰(1996)。走向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總體趨向。天津社會科學,
    頁35-39。
    劉放桐(1996)。關於後現代主義的定位問題。天津社會科學第5期,頁6-9。
    劉蔚之(民82)。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之研究。載於多元文化教育,頁73-74。台
    北:台灣書店。
    歐陽謙(1996)。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教學與研究(京)第1期,頁53-58。
    歐陽謙(1997)。後現代主義的哲學觀。教學與研究(京)第1期,頁44-48。
    潘天群(1992)。羅蒂哲學終結觀述評。社會科學動態(武漢)第4期,頁21-22。
    魯潔(1997)。通識教育與人格陶冶。教育研究第4期,頁16-19。
    鄭祥福(1995)。對後現代主義若干概念的理解。福建論壇(文史哲版)第2期,
    頁1-7。
    盧風(民86)。淺論兩種真-兼談羅蒂的「後哲學文化」。哲學與文化24卷第6、
    7期,頁653-662。
    韓震(1995)。論後現代非理性主義的新特徵。社會科學輯刊(瀋陽)第2期,
    頁5-14。
    戴孚高著,傅佩榮譯(1998)。西方哲學。台北:業強。
    蘇永明(民85)。知識的運作效能與教授之死-李歐塔對現代性知識的批評。
    教育研究雙月刊第50期,頁24-29。
    顧明遠(1996)。為了未來的教育。外國教育研究第3期,頁1-3。
    2.英文部分
    Arcilla, Rene Vincente(1995). For the love of perfection : Richard rorty and liberal
    education. Routleduge.
    Banks, James A.(1988).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and Bacon.
    Beck, Clive (1995). Postmodernism,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In kohil Wendy(ed)
    . Critical Conversation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 : Routledge. 127-136.
    Bernstein, Richard(1983). Beyond objectivism and relativism : science,hermeneutics,
    and praxis. Oxford : B. Blackwell.
    Bernstein, Richard(1991). The new constellation : the ethical-political horizons of
    modernity/postmodernity.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Bhaskar, Roy(1991). 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freedom. Basil Blackwell.
    Borradori, Giovanna(1994).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arr, Wilfred(1995). For education : towards critical educational inquiry. Backing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Cooper, R. & Burrel, G.(1988). Modernism Postomdernism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Organization Studies, 9(1):91-112.
    Dewey, John(1968)."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ragmatism,"Philosophy and
    Civilization, New York, Peter Smith edition.
    Dewey, John(1977).Essays on Pragmatism and Truth. Southem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Gadamer, Hans-Georg(1976). Dialogue and dialectic. Translated by P. Chrisopher
    Smith. New Haven: Yale Universisty Press.
    Giddens, Anthony (1990).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oodman,Russell B.(1995). Pramatism:a Contemporary reader,Routledge,New York.
    Hall, David L.(1994). Richard Rorty : Prophet and Poet of the New Pragmatis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rgan, John(1996). The end of science : facing the limits of knowledge in the
    twilight of the scientific age.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Pub.
    Lyotard, Jean-Francois.(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alachowski, Alan R.(1990). Reading Rooty: Critical Response to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t of Nature(and Beyond). Basil Blackwell.
    Perry, Ralph Barton(1948). The thought and character of William James. Cambridge :
    Harvard Univ. Press.
    Putnam, Hilary(1990). 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mart, Barry(1993). Postmodernity. New York : Routledge.
    Tarnas, Richard(1991). The Passion of Western Mind:understanding the idea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view, New York:Harmony Books.
    Vattimo, Gianni (1988).The End of Modern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est, Cornel(1989). The American evasion of philosophy. Madison, Wi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Westphal, Merold (1997). Positive Postmodernism ad Radical Hermeneutics. The
    Very of Radical Hermeneutics Edited by Roy Martinez humanities Press, Inc. New
    York.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861520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03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4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