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600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2871/143842 (78%)
Visitors : 49930795      Online Users : 7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86003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03


    Title: 宗教自由之權利內涵研究
    Authors: 尤伯祥
    Contributors: 顏厥安
    尤伯祥
    Keywords: 宗教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2 13:44:28 (UTC+8)
    Abstract: 作為普世承認之基本人權的宗教自由,其歷史可追溯到歐洲的宗教戰爭時期,可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權之一,也一直是人權理論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國憲法雖不自外於上述人權保障之傳統而在第13條明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然而,政教衝突及因此而涉及之宗教自由之權利內涵問題,過去卻一直未能得到我國公法學界的重視及充分討論。隨著我國社會近年來新興宗教如雨後春筍般地崛起,各種聳動社會視聽的所謂宗教斂財、騙色案件也不斷發生。在國家對這些案件發動偵防、追訴並處罰犯罪之公權力的同時,也引發是否已侵犯宗教自由之疑慮。過去在這方面的低度開發狀態,使得公法學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顯得無能為力,難以釐清在這個領域裡國家行動的界限何在。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於嘗試填補學界在這方面的空白,俾供日後面對宗教自由時之參考。
    "作為普世承認之基本人權的宗教自由,其歷史可追溯到歐洲的宗教戰爭時期,可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權之一,也一直是人權理論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國憲法雖不自外於上述人權保障之傳統而在第13條明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然而,政教衝突及因此而涉及之宗教自由之權利內涵問題,過去卻一直未能得到我國公法學界的重視及充分討論。隨著我國社會近年來新興宗教如雨後春筍般地崛起,各種聳動社會視聽的所謂宗教斂財、騙色案件也不斷發生。在國家對這些案件發動偵防、追訴並處罰犯罪之公權力的同時,也引發是否已侵犯宗教自由之疑慮。過去在這方面的低度開發狀態,使得公法學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顯得無能為力,難以釐清在這個領域裡國家行動的界限何在。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於嘗試填補學界在這方面的空白,俾供日後面對宗教自由時之參考。
    本文認為,基本權所保障者係國家—人民關係中,個人所據有之某些最基本而不容國家恣意侵犯或變更之地位,因此對基本權之內涵的澄清實即對憲法所規劃之國家—人民關係的整體理解,亦即對於憲法所描繪之國家圖像(Staatsbild)以及個人在其中之地位的認知。簡言之,憲法上基本權規範之解釋必須以憲法本身之特定國家觀(Staatsauffassung)為基本立場。另一方面,所有基本權莫不是針對歷史上特定社會問題所提出之解決方案,所以對基本權之解釋也必須以其所以發生之社會背景作為理解的前提。經由上述研究方法的操作,本文提出以下基本見解:
    1.在西方政治思想的發展過程中,聖俗不分的政教合一國家乃是16世紀前的傳統理想,此一政治上理想現實化的結果是由國家實施大規模的宗教迫害及宗教戰爭,使人們隨時承擔必須為了信仰而肝腦塗地的風險。因此,國家的世俗化及在制度上的採取政教分離,乃是宗教自由的必要條件。
    2.宗教自由作為基本人權之主張在16世紀後的提出,意謂著西方政治思想界對古典政教合一理想的放棄。此一主張從提出到被普遍接受,實際上就是以洛克(Locke)為開端之政治上自由主義,以其所悰憬之世俗的寬容(Toleranz;toleration)法治國理念取代古典的政教合一傳統的過程。在這個寬容法治國理想裡,對各種宗教信仰的尊重與寬容不但是國家統治之正當性基礎,也入憲成為國家的憲法義務。另一方面,國家對於各種宗教的分離與保持中立則使國家不致成為特定宗教壓迫其他宗教或敵視宗教之勢力壓迫所有宗教之工具,保證了國家履行其寬容義務的可能性。簡言之,寬容原則是自由主義憲法所構思之國家觀在宗教自由問題方面的最高指導原則,且須以政教分離原則作為必要的制度上配套措施。
    3.從我國、美國及德國的實證經驗來看,上述寬容法治國理想在落實到現實面時所發生之最主要問題有二,其一,在各種與傳統宗教大不相同的新興宗教大量出現的今日,如何判斷其是否為憲法之宗教自由條款所保障?亦即宗教自由條款之宗教概念應如何解釋?其二,隨著國家功能及權限在20世紀的不斷擴大,各種法令相應叢生而多如牛毛,於是基於宗教信仰所從事之活動牴觸法規範之機會也大為增加。若宗教自由之行使必須絕對以不得違法為前提,則宗教自由之內涵顯然有因國家之日益活躍而被淘空之危險。因此,宗教自由之界限應劃在何處,也就成為討論宗教自由之保護領域時最重要的重要問題。
    關於憲法上的宗教定義問題,本文主張須在不違反中立性原則的前提下解決,亦即不得以任何既存宗教或敵視宗教之思想的宗教觀作為憲法之宗教定義,僅得將宗教當作一社會現象而予以描述性的定義。鑒於宗教現象實在過於繁雜,欲求一週全之描述有其技術上之困難,為免窄化宗教自由條款之保護範疇,本文贊同德國基本法第4條將宗教與世界觀同等評價之判斷,主張我國憲法第13條除保障宗教自由外,尚保障世界觀之自由。
    關於宗教自由的界限問題,本文主張應依寬容原則來解決,亦即寬容之界限所在即為宗教自由之界限。基於對自由主義憲政思想及美、德兩國實證經驗之考察,本文認為此一界限實由自由主義的核心主張—自由優先性原則:對於自由之限制只能為了自由的緣故而為之—所決定。由於寬容原則具有憲法位階,因此宗教自由—乃至所有個人自由—之界限均已由憲法自行決定,憲法第23條雖授權立法者以法律限制宗教自由,但立法者行使此項授權時仍不得牴觸憲法對個人自由界限何在之基本決定。而在宗教活動牴觸非為限制宗教自由而制定之法律時,即不能謂宗教活動必然違法,而須探究該相衝突之法律是否保障其他憲法益,若否,則法律應退讓;若是,則該法律所追求之憲法益尚須在自由優先性原則的指導下與宗教自由進行權衡,只有經過權衡後認定該憲法益確較宗教自由優先受憲法保障,宗教自由才應受該相衝突之法律限制而認定系爭宗教活動違法。
    4.由於早期擁護宗教自由最力的人士都是在新、舊教衝突時居於弱勢的新教徒,復因在新教的宗教觀裡,宗教乃是個人良心中的方寸私事,從而宗教自由自始即在概念上與良心自由無從區隔。時至今日,美國憲法雖然不曾明文規定良心自由,但該國學界及實務大多肯定憲法中的宗教自由條款就是良心自由在憲法上的依據;德國則是從18世紀開始,即在歷次憲法裡將信仰與良心自由相提並論,直到現行基本法第4條才將良心自由自宗教信仰自由中獨立出來,使成為獨立的基本權。是以在澄清宗教自由之權利內涵時,勢必須一併討論良心自由,方足以釐清各自之概念外延。本文進而贊同德國基本法之立法方式,認為良心自由是現代法治國憲法所保障之人權系譜的最核心,保障了每個人作為完整之道德主體的可能性,而每個人都是等價的道德主體正是人性尊嚴的意義所在。準此,本文主張我國憲法第13條所保障者,除宗教自由外,也應及於良心自由。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章 研究問題之提出與研究方法……………………………5
    第一節 本文研究問題之提出…………………………………...5
    一.中國的宗教迫害傳統………………………………………….5
    二.中國之宗教迫害傳統的跨海移植…………………………….9
    三.現階段的宗教自由問題……………………………………...12
    第二節 本文之研究方法………………………………………18
    一.本文對於如何建立基本權釋義學的看法…………………...18
    二.本文研究方法的確定………………………………………...27
    第二篇 歷史及比較法上的考察
    第三章 西方歷史上的政教合一國家…………………………..30
    第一節 希臘及羅馬時期 ………………………………………30
    一.希臘時期的政教合一理想 …………………………………30
    二.羅馬帝國的以教領政體制 …………………………………31
    第二節 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國家 ……………………………33
    一.聖奧古斯丁(St.Augustine)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33
    二.吉拉修斯一世(Gelasius I)的雙劍論 ………………… 35
    三.教皇與皇帝的對抗 …………………………………………35
    四.雙劍論的放棄與以教領政體制的確立 ……………………37
    五.宗教迫害 ……………………………………………………39
    第三節 世俗國家理念的興起 …………………………………42
    一.政教合一體制必然導致宗教迫害 …………………………42
    二.政教合一體制必然導致政教衝突 …………………………44
    三.馬基維利(Machiavelli)與世俗國家(secular state)概念的
    提出 ………………………………………………………45
    四.世俗國家概念在馬基維利之後的發展 ……………………47
    第四章 自由主義的寬容法治國 ………………………………50
    第一節 洛克的<論寬容書>(Epistola de tolerantia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50
    一.人應享有宗教自由的理由….………………………………..51
    二.政教分離 ……………………………………………………52
    三.為何要寬容? ………………………………………………54
    四.寬容的界限 …………………………………………………54
    五.檢討 …………………………………………………………55
    第二節 彌爾的<論自由>(On Liberty)…………………………57
    一.人為何應享有自由? ………………………………………58
    二.社會對特立獨行者之寬容乃是個人自由的必要條件 ……59
    三.個人自由的界限 ……………………………………………60
    四.檢討 …………………………………………………………60
    第三節 寬容的界限 ……………………………………………63
    第四節 自由主義的寬容法治國 ………………………………65
    第五章 美國憲法上的宗教自由 ………………………………68
    第一節 <論寬容書>之影響 ……………………………………68
    一.制憲當時殖民地社會對政教關係之看法 …………………68
    二.憲法制定前的重要憲法文件 ………………………………69
    三.<論寬容書>對美國憲法的影響 ……………………………70
    第二節 由政教分離到國家的中立性 …………………………72
    一.對政教分離條款的解釋 ……………………………………72
    二.宗教的定義問題 ……………………………………………75
    第三節 宗教自由條款與寬容原則 ……………………………79
    一.寬容原則與宗教自由的界限 ………………………………80
    二.教義內容的自主與宗教斂財案件 …………………………86
    三.宗教自由條款與良心自由 …………………………………88
    四.宗教自由條款與市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89
    第六章 德國基本法上的信仰與良心自由……………………..93
    第一節 基本法之前的發展……………………………………..93
    一.威瑪憲法之前的發展過程 …………………………………93
    二.威瑪憲法(die Weimarer Reichsverfassung) ……………96
    第二節 基本法的信仰與良心自由 ….………………………100
    一.信仰與良心自由的基礎 …………………………………100
    二.基本法關於信仰與良心自由的規範體系…………………102
    三.信仰自由與良心自由之保護領域(Schutzbereich) ……105
    (一).保護之活動(geschutzte Tatigkeiten) ……………106
    (二).寬容原則與信仰及良心自由之界限…………………112
    (三).基本權主體(Grundrechtstrager)……………………120
    第三節 信念犯…………………………………………………123
    一.威瑪時期的信念犯…………………………………………124
    二.基本法實施後的發展………………………………………125
    (一).良心犯…………………………………………………126
    (二).狹義的信念犯…………………………………………132
    (三).市民不服從……………………………………………133
    第三篇 我國之宗教自由
    第七章 我國憲法之宗教自由的權利內涵……………………139
    第一節 宗教自由的制度性保障功能:政教分離原則 ………139
    一.政教分離原則是否為我國憲法上之原則?………………139
    二.政教分離原則之內涵………………………………………141
    第二節 宗教自由的保護領域 ………………………………144
    一.憲法第13條之宗教概念 …………………………………144
    二.宗教及世界觀自由所保護之活動…………………………148
    三.宗教及世界觀自由之主體…………………………………154
    四.宗教與世界觀自由之限制…………………………………159
    第三節 良心自由及其保護領域………………………………173
    一.憲法第13條作為良心自由在我國憲法上之根據 ………173
    二.良心自由之保護領域………………………………………176
    三.良心自由之限制……………………………………………177
    第四節 信念犯…………………………………………………179
    一.良心犯………………………………………………………182
    二.狹義信念犯…………………………………………………184
    三.市民不服從…………………………………………………185
    第八章 對於宗教斂財案件之處理……………………………189
    一.宋七力案……………………………………………………196
    二.道士作法治病………………………………………………194
    三.結論…………………………………………………………196
    第九章 因信仰而拒絕服兵役…………………………………197
    第一節 拒絕服兵役所涉及之法律規範 ……………………197
    一.兵役法及妨害兵役治罪條例………………………………197
    二.陸海空軍刑法的抗命罪……………………………………198
    第二節 拒服兵役或抗命之耶和華見證人係良心犯…………199
    第三節 對拒絕服兵役之耶和華見證人的法律評價…………200
    一.足以自保之國防武力是憲法所欲之價值…………………201
    二.妨害兵役治罪條例並非為保障特定憲法價值而制定……201
    三.陸海空軍刑法第64條之抗命罪係為保護特定憲法價值而制
    定……………………………………………………………203
    四.因拒不入伍而構成妨害兵役之良心犯的法律評價………204
    五.因拒著軍服或拒不接受任何軍事訓練而構成抗命的良心犯
    之法評價……………………………………………………204
    六.替代義務……………………………………………………205
    第十章 結論……………………………………………………206
    參考文獻………………………………………………………………20
    Reference: 一.中文
    (一).書籍、學位論文
    顏厥安
    1997,法學入門(與王海南,李太正,法治斌,陳連順合著)。臺北:
    月旦出版社。
    劉慶瑞
    1982,比較憲法。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988,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三民書局。
    薩孟武
    1988,中國憲法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
    1978,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
    1988,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三民書局。
    陳新民
    1990,論「社會基本權利」,見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
    (上冊),頁95-128。
    1996,憲法學導論。臺北:三民書局。
    1997,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
    法治斌/董保城
    1996,中華民國憲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俊杰
    1998,弱勢人權保障。臺北:傳文文化。
    陳慈陽
    1997,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臺北:翰蘆圖書。
    許慶雄
    1992,社會權論。臺北:眾文圖書。
    吳庚
    1996,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
    黃茂榮
    1987,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32)。
    楊仁壽
    1987,法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Larenz ,Karl
    1996,法學方法論,陳愛娥譯。臺北:五南圖書。
    林山田
    1989,刑法通論。臺北:三民書局。
    蔡墩銘
    1988,中國刑法精義。臺北:翰林出版社。
    吳堯峰
    1996,宗教法規十講。臺北:佛光出版社。
    林錫堯
    1984,論人民聲請解釋憲法之制度。台南:世一書局。
    馬緯中
    1997,法與宗教之研究—論現代法治國下的宗教自由,國立中興
    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忠
    1991,政教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尹
    1982,憲法解釋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萍
    1995,概括的權利保障—德國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與我國憲法第二
    十二條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凱
    1995,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楊政憲
    1995,社會基本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銘禮
    1998,性、法律與經濟分析—從Posner的性經濟理論檢討台灣之性
    管制問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大吉
    1989,宗教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本炫
    1994,台灣的政教衝突。臺北:稻鄉出版社。
    韋伯(Max Weber)
    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簡惠美譯。臺北:遠流。
    江宜樺
    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
    格雷(John Gray)
    1993,自由主義(Liberalism),傅鏗/姚欣榮譯。臺北:桂冠圖書。
    彌爾(John Stuart Mill)
    1986,論自由(On Liberty),程崇華譯。臺北:唐山出版社。
    洛克(John Locke)
    1986,政府論次講(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葉啟芳/瞿菊農
    譯。臺北:唐山出版社。
    賽班(George H.Sabine)
    1997,西方政治思想史(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李少軍/尚新
    建譯。臺北:桂冠圖書。
    柏雷(John Bagnell Bury)
    1987,思想自由史,羅志希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F.v.Hayek
    1990,自由的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周德偉譯。臺
    北:台灣銀行。
    鄧元忠
    1996,西洋近代文化史。臺北:五南圖書。
    郭少棠
    1993,德國現代化新論—權力與自由。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Munroe Smith
    1987,歐陸法律發達史,姚海鎮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尼斯貝(Robert Nisbet)
    1986,西方社會思想史,徐啟智譯。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海思(Canrlton J.H. Hayes) / 穆恩(Parker Thomas Moon) / 威蘭(John W.Wayland)
    1959,世界通史,李方晨/ 陳大端 合譯。臺北:東亞書社。
    伯爾曼(Harold J. Berman)
    1991,法律與宗教(The Interaction of Law and Religion),梁冶
    平譯。北京:三聯書店。
    湯恩比(Arnold Toynbee)
    1985,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余哲雄 蔡美玲譯。臺北:
    好時年出版社。
    道森(Christopher Dawson)
    1989,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Western
    Culture),長川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Tierney,Brian and Sidney Painter
    1997,西洋中古史(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300-1475),
    袁傳偉譯。臺北:五南圖書。
    丁建宏/李霞
    1996,普魯士的精神和文化。臺北:淑馨出版社。
    聖嚴法師
    1995,正信的佛教。臺北:法鼓山農禪寺。
    蔡文輝
    1986,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二).期刊、專論
    顏厥安
    1997,凱撒管得了上帝嗎?由法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月旦法學
    雜誌第24期:35-43。
    1998,自由與倫理,收於氏著論文集:法與實踐理性。臺北:允晨文
    化。
    荊知仁
    1976,宗教自由與國民的兵役責任,中國論壇第2卷第5期:37-41。
    劉清波
    1986,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之法理探索,法令月刊第37卷第3期:9-
    12。
    黃獻榮
    1987,論宗教自由,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7期:167-206。
    李湜源
    1981,論宗教自由,文藝復興月刊第121期:53-57。
    李建良
    1992,靜坐杯葛性示威案—靜坐示威的可罰性,見李建良(編著)、
    陳新民評釋,基本人權與憲法裁判,頁215-253。臺北:永然文化。
    1997,基本權利理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見中央研究院<人文
    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39-83。
    許宗力
    1993,試論民主法治國家的「市民不服從」,見氏著論文集<法與
    國家權力>,頁73-116。臺北:月旦出版社。
    莊國榮
    1989,西德之基本權理論與基本權功能,<憲政時代>第15卷第3
    期:32-52。
    吳耀宗譯
    1996,一九九五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靜坐示威不具有強制
    罪之可罰性」之判決,<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6期:76-91。
    張嫻安
    1991,盡人事聽天命—信仰自由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之研
    究,輔仁法學第11期:51-66。
    李聖隆
    1997,從醫事法論「耶和華見證人」拒絕輸血的問題,律師雜誌
    第217期:52-61。
    Stark,Christian
    1993,基本權利的解釋與影響作用,許宗力譯,見許宗力<法與
    國家權力>,頁479-510。
    楊日然
    1995,憲法解釋之理論與方法,月旦法學雜誌第3期:7-10。
    陳銘祥
    1997,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29-34。
    陳華
    1995,論憲法解釋之一些基本問題,憲政時代第20卷第4
    期:13-28。
    吳庚
    1990,論憲法解釋,法令月刊第41卷第8期:3-6。
    Hesse Konrad
    1969,西德聯邦憲法的解釋,王澤鑑譯,憲政思潮第5卷:141-
    145。
    蘇永欽
    1994,結果取向之憲法解釋:從德國法律方法論的理論、實務淺析
    我國大法官會議實務,見氏著論文集<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
    王和雄
    1998,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之意義與界限,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
    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頁149-223。臺北:司法院。
    李雅萍
    1995,德國法上關於基本權之限制,憲政時代第22卷第1期:20-
    41。
    李惠宗
    1997,剃度出家是否須經父母同意,中國時報同年7月11日第
    11版時論廣場。
    神壇管理問題之研究諮詢座談會紀實
    1991,研考報導第15期:98-112。
    陳銘壎
    1987,法眼看一連串宗教亂象—宗教的「禁忌」,<法律與你>第
    110期:8-13。
    林安梧
    1987,再不能沒有宗教教育了,自由時報同年10月20日16版。
    徐瑜
    1987,為神壇立法,民生報同年10月20日2版。
    林本炫
    1990,再論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自立晚報同年4月29日第5版。
    1996,國家、宗教與社會控制,<思與言>雜誌第34卷第2期:21-
    65。
    瞿海源
    1994,台灣與中國大陸宗教變遷的比較研究,見林本炫編譯、瞿
    海源校閱<宗教與社會變遷>,頁383-401。臺北:巨流圖書。
    Anthony,Dick, James Richard and Thomas Robbins
    1994,關於當今「新興宗教」的理論與研究,見林本炫編譯、瞿
    海源校閱<宗教與社會變遷>,頁 9-61。
    李亦園
    1998,中國人信甚麼教?,見氏著論文集<宗教與神話論集>,頁
    168-199。臺北:立緒文化。
    陳淑娟
    1996,宗教建構世界秩序的可能性—以「國際創價學會」為例,
    思與言雜誌第34卷第2期:67-108。
    江宜樺
    1998(a),自由主義哲學傳統之回顧,當代雜誌第127期:16-29。
    1998(b),現代社會中的個人權利,當代雜誌第129期:38-47。
    楊肅獻
    1998,英國政治傳統中的「自由」觀念,當代雜誌第127期:44-
    54。
    顧忠華
    1998,自由主義與德國的命運,當代雜誌第127期:62-71。
    二.德文
    (一)書籍
    Katz,Alfred
    1991,Staatsrecht。Heidelberg:Muller。
    Bleckmann,Albert
    1989,Staatsrecht II—Die Grundrechte。Munchen:Carl Heymanns。
    Richter,Ingo und Gunnar Folke Schuppert
    1991,Casebook Verfaasungsrecht。Munchen:Beck。
    Hesse,Konrad
    1991,Grundzu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c
    Deutschland。Heidelberg:Muller。
    Stein,Ekkehart
    1993,Staatsrecht。Tubingen:Mohr。
    Jarass,Hans und Bodo Pieroth
    1992,Grundgesetz fur die Bundesrepublic Deutschland。
    Munchen:Beck。
    Bopp,Ulrich
    1974,Die Gewissenstater und das Grundrecht der Gewissensfreiheit。
    Karlsruhe:C.F. Muller。
    (二)專論
    Bockenforde,Ernst-Wolfgang
    1991(a),Grundrechtstheorie und Grundrechtsinterpretation,in
    derselbe:Staat,Verfassung,Demokratie。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1991(b),Das Grundrecht der Gewissensfreiheit,in derselbe:Staat,
    Verfassung,Demokratie。
    Hirsh,Hans Joachim
    1992,Strafrecht und Uberzeugungstater。
    Campenhausen,Axel Freiherr von
    1989,Religionsfreiheit,in: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herausgegeben von Josef Isensee und
    Paul Kirchhof ) Band VI:369-434。Heidelberg:Muller。
    Bethge,Herbert
    1989,Gewissensfreiheit,in: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herausgegeben von Josef Isensee und
    Paul Kirchhof ) Band VI:435-469。Heidelberg:Muller。
    三.英文
    (一).書籍
    Konvitz ,Milton R.
    1968,Religious Liberty and Conscience。New York:The Viking
    Press。
    Schotten ,Peter and Dennis Stevens
    1996,Religion,Politics,and the Law。New York:Wadsworth
    Publishing Co.。
    Conway,David
    1995,Classical Liberalism。New York:St.Martin’s Press Ltd.。
    Mendus,Susan
    1989,Toleration and the Limits of Liberalism。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
    Locke,John
    1990,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in: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33。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awls,John
    1977,A Theory of Justice。U.S.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David A. J.
    1986,Toleration and the Constitu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專論
    Granston,Maurice
    1987,John Locke and the Case for Toleration,in:On Toleration,
    edited by Susan Mendus and David Edwards。Oxford:Clarendon
    Press 。
    Dworkin,Ronald
    1991,Civil Disobedience,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London:
    Gerald Duckworth。
    Penalver,Eduardo
    1997,The Concept of Religion,The Yale Law Journal
    Vol.107:791-822。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365102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39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2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