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501/145531 (79%)
Visitors : 53369366      Online Users : 12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866


    Title: 我國廠商製程創新活動之整合性探討
    The process innnovation of firms in Taiwan
    Authors: 黃怡芳
    Huang, Yi-Fang
    Contributors: 吳豐祥
    Feng-Shang Wu
    黃怡芳
    Yi-Fang Huang
    Keywords: 製程創新
    製程技術
    半導體產業
    主機板產業
    process innovation
    process technololgy
    IC industry
    motherboard industry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1 09:44:09 (UTC+8)
    Abstract: 處於競爭激烈、產品生命週期短暫和快速變動的時代裡,製程創新活動成為廠商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Pisano(1995)研究指出廠商藉由製程創新活動來強化競爭優勢,包括:加速產品上市時間、加快爬坡速度、提高使用者接受性、強化專利產品地位等,其他學者也認為廠商應該重視製程創新活動,以因應未來的環境趨勢。國內製造業向來以製造能力見長於國際舞台,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和資訊電子產業的表現更顯示廠商優異的製造實力。儘管如此,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仍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我國廠商製程創新活動之重要關鍵因素,期望能對這方面進行較為整體性的分析。
    Abstract
    根據技術創新相關理論,本研究以技術網路、人員、組織和制度四構面探討半導體產業和主機板產業製程創新活動之重要因素和差異性,所得到的研究發現如下:
    1. 製程創新活動可區分為四類型:獨立型、依賴型、主導型和協調型。獨立型廠商傾向於獨自開發新製程技術,依賴型廠商則傾向於透過技術網路提升製程技術水準;在對內和對外的製程創新活動上主導型廠商的整合能力較強,協調型廠商則較弱。
    2. 不同製程創新類型有不同的製程知識來源。在來源方面,半導體產業(流程產業)顯示出較集中的現象,主機板產業(非流程產業)則顯得較分散。
    3. 與設備供應商的互動關係為製程創新活動之重要影響因素,不同類型的廠商與設備供應商的互動關係不同。
    4. 主機板廠商(非流程產業)藉由製程知識輸出來提高外包廠商的製程品質,製程創新程度越高的廠商與外包廠商的關係越密切。
    5. 人員的技術和經驗為製程創新活動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半導體廠商(流程產業)特別強調研發人員的量產經驗。
    6. 製程創新程度越高,廠商的製程技術單位之主導權越大。
    7. 製程創新程度越高,廠商越傾向於設立製程技術協調單位。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王美音譯(民87),Dorothy Leonard-Barton作,知識之泉(Wellsprings of Knowledge),遠流
    2. 王美音、楊子江譯(民86),Hirotaka Takcuchi作,創新求勝(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遠流
    3. 王俊仁(民82),新產品發展過程中應用同步工程與循序工程之比較,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毛遠誠(民84),影響高科技產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半導體產業為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方世榮(民86),製造競爭力的探討—資訊 / 電子業的實證研究,管理學報第十四卷第三期,民國86年9月,pp.359-385
    6. 尹良(民83),半導體產業策略聯盟之動向分析-以我國積體電路製造廠為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吳青松(民82),台灣資訊電子業關鍵成功因素,管理科學學報第十卷第一期pp.5-21
    8. (民82)台灣資訊電子產業成功因素,公司能力與聯盟策略之實證研究,台大管理論叢,民82年5月,pp.209-226
    9. 吳鴻志(民國83)新產品技術發展界面管理:監視器產業實案研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李書政(民86),新產品開發成功之因果模式研究,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李雙龍(民86),台灣半導體代工業核心能耐建構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巫奉炫(民83),技術創新理論之個案研究:以聯華電子公司為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余清水(民84),創新理論及實例的探討,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呂學明(民86),網路組織中供應商與製造商間之資產專屬性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個人電腦產業為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沈恩典(民85),半導體良率因素分析—誘因薪資理論之應用,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周旭華譯(民87),Michael L. Tushman & Charles A. O’Reilly Ⅲ作,勇於創新(Whinning Through Innovation),天下文化
    17. 林能白(民81),資訊與電子業之製造改進策略,管理科學學報第九卷第二期民國81年12月,pp.179-204
    18. (民82),台灣企業之製造策略:現況與檢討,台大管理論叢,民82年5月,pp.257-282
    19. 林杏子(民87),台灣半導體晶片製造產業技術創新過程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林婉萍(民86),從資源基礎探討影響技術引進因素及績效關係—我國電腦資訊業之實證,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林國文(民86),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企業設計溝通模式與設計品質之相關性研究,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林一帆(民86),高科技產業研究發展之管理控制,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郁鳳翔(民86),臺灣主機板產業競爭優勢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范剛明(民87),設備使用者與供應商間技術知識連結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業為例,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翁明祥(民85),技術密集產業技術創新過程及關鍵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輔仁管理評論第三卷第二期民國85年9月,pp.21-48
    26. 徐啟銘、貝芝(Betz, Frederick)(民87),策略性科技管理,麥格羅希爾出版
    27. 徐永道(民),監視器產業技術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張富村(民76),研究開發與生產之介面:由一致性的觀點看結構、程序和任務不確定性,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陳明道(民84),台灣地區高科技產業高級人力培育與維持之研究:以IC製造業為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陳建宏(民87),建構臺灣半導體產業動態模式-以晶圓代工業為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陳嵩(民87),製造主管決策參與對經營績效的影響:資訊硬體產業之實證,管理學報第十五卷第二期,pp.295-318
    32. 陳忠仁(民81),台灣製造業網路互賴關係對技術升級影響之研究—以電腦相關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黃銘章(民83),垂直整合與技術策略對機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產業技術軌跡類型之實證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郭承宗(民84),事業策略與技術策略支配核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以電子資訊業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梅國忠(民85),半導體研發組織誘因薪資制度之研究—以製程研發人員為例,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許梅芳譯(民87),Richard A. D’Aveni作,超優勢競爭(Hypercompetition),遠流
    37. 許文賢(民84),技術來源、技術能力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楊丁元、陳慧玲作(民85),業競天擇,工商時報
    39. 楊佳穎(民84),台灣電子產品製造業技術引進與研究發展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鍾國貴(民83),製造早期參與新產品開發活動和新產品開發的製造績效相關之研究:以台灣區汽車零組件業為實證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41. 謝良武(民85),我國半導體製造業技術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顏春華(民86),製造業技術網路之建構與創新績效關聯之研究,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羅美珍(民86),我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 -積體電路製造廠商經營策略之探討,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 Barney, J.B.(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tage : A Comment”, Management Science, Vol35, pp.15511-1513
    2. Clark, Peter A.(1989),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New York : Routledge
    3. Cleland, David I.(1992),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products and processes, New York : AMACOM, a division of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4. Cohen, Wesley M. and Steven Klepper(1996), “Firm Size and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within Industries: The Case of Process and Product R&D”,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Vol.78, May, .pp.232-243
    5. Dierdonck, R.V(1990), “The Manufacturing / Design Interfacs”, R&D Management, Vol.20, No.3, pp.203-219.
    6. Duhm, E.J. & A.Wielockx A.(1991), “From Research to Volume Productin”, Intrenational Jour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6, Nos.1/2, pp.123-130
    7. Hayes, R. H. and S. C. Wheelwright(1984), Restoring Our Competitive Edge: 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8. Higgins, James M.(1996), “Achieving the Core Competence—It’s As Easy as 1, 2, 3, …47, 48, 49”, Business Horixons, March-April
    9. Hakansson, Hakan(1986), “Developing a Network R&D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 Vo14, pp. 224-237
    10. Matthias, Lucke(1993), “The Diffusion of Process Innovations in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Textile and Steel Industries”, World Development, Vol.21, No.7, pp.1225-1238
    11. Pavitt, Keith(1984), “Sectoral Patterns of Technical Change : Towards a Taxonomy and a Theory”, Research Policy , Vol3, 1984 / Dec, pp. 343-373
    12. Pisano, Gray P. & S.C. Wheelwright(1995), “The New Logic of High-Tech R&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Oct
    13. Quinn, James Brian & Jordan J. Baruch & Karen Anne Zien(1997), Innovation Explosion: using intellect and software to revolutionize growth strategies, New York: Free Press
    14. Souder, William.E.(1987), “Managing New Product Innovations”, Lexington Mass: Lexington Books
    15. Skinner, Wickham(1992), “The Shareholder’s Delight:companies that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tage from process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7n1-3, pp. 41-48
    16. (1986),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64n4, Jul/Aug p. 55-59
    17. Tidd, Joe, John Bessant & Keith Pavitt(1997), Managing innovation: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Market and Organization Chang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
    18. Utterback, James M.(1994),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s for assembled and nonassembled products ”,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Harvard Busssiness School Press, pp.123-14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863590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45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6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