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510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205/145239 (79%)
造訪人次 : 52525212      線上人數 : 35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108


    題名: 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例
    作者: 許紹峰
    Hsu, Shao-Feng
    貢獻者: 徐世榮
    Hsu, Shih-Jung
    許紹峰
    Hsu, Shao-Feng
    關鍵詞: 有害廢棄物污染
    環境管制政策
    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
    私有化
    環境風險
    權力動員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環境正義
    科技專家政治
    民眾參與
    生產的民主化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2016-04-15 16:09:00 (UTC+8)
    摘要: 針對「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的論述主軸,本研究除歷史地探究戰後台灣有害廢棄物污染問題的形成脈絡之外,並選擇「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研究個案,探究在該等污染事件發生之後,如何被定義及解決的具體過程,並闡述地方社區民眾的訴求與心聲;最後則是總結前述研究結果,論述研究個案的政策意涵,並針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及相關的環境管制政策建構提出批判性的思索。
    參考文獻: Ⅰ.中文部分(包含中譯)
    丁力行,2000,《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實務與因應對策》,台北:永然文化公司。
    工業局,1994,《中華民國工業減廢白皮書-八十二年版》。
    ------,1996,《中華民國工業減廢白皮書-八十四年版》。
    尹仲容,1963,《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全集》,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社。
    王志弘,1998,〈風險社會中的社區共同體-災害的空間政治與地方認同〉,《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273-291,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王俊秀,1997,〈原住民生態智慧的環境價值初探〉,《環境價值觀與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113-132,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
    王榮德,1995,〈對RCA/GE/Thomson“REVISED HEALTH ASSESSMENT”報告之評論〉。
    ------,2000,《含氯揮發性有機物污染事件居民流行病學調查與風險評估第二年計畫》,桃園縣環保局委託研究計畫成果報告,TYEPB-1999-3-RCA-1。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1995,〈國家機器與台灣石化業的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8期,1-37,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1996,《誰統治台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立法院,1985,《廢棄物清理法第二次修正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1995,《環境影響評估法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1999,〈立法院第四屆第二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經濟及能源、司法三委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55期,263-295。
    ------,2000a,〈立法院第四屆第二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經濟及能源、司法三委員會第四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3期,100-124。
    ------,2000b,《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6期:院會紀錄,198-292。
    ------,2000c,〈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67期》,205-209。
    田弘茂,1989,《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李晴暉&丁連財(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丘昌泰,1995,《台灣環境管制政策》,台北:淑馨出版社。
    ------,1999,〈建構三E導向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政府再造運動的省思〉,《環境工程會刊》,第10卷第1期,31-44,台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生態教育中心,1999,〈有害事業廢棄物答客問〉,http://evec.kta.kh.edu.tw/bad001.htm,2001 / 3 / 4閱讀。
    古晏菁 & 張明倉,1998,〈台灣地區事業廢棄物總量調查推估及分析〉,《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25期,10-11,台北: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4,《各國環境污染概況及其防治措施》。
    ------------------------,1988,《我國現行公害防治法規及標準之評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9,《RCA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一)》。
    ----------------------------------,2001,《RCA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二)》。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8,《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建議方案辦理情形檢討報告》。
    --------------------,2001,《全國經濟發展會議重要結論》。
    行政院衛生署環保局,1983,《七十二年版環境保護年鑑》。
    ------------------,1985,《七十四年版環境保護年鑑》。
    行政院衛生署,2001,《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理狀況》(立法院專案報告文件)。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管處,1988,《事業廢棄物管制近程措施執行成果報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3,《一九九三世界環境日學術研討會實錄》。
    ----------------,1994-1996,《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場址地下水污染調查專案小組第一次至第十次會議紀錄》(RCA專案小組會議紀錄a)。
    ----------------,1996-1997,《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場址地下水污染調查專案小組第十一次至第十五次委員會及工作小組聯繫會議紀錄》(RCA專案小組會議紀錄b)。
    ----------------,1997,〈糾正案復文〉,《監察院公報》,第2222期,1822-1823,台北:監察院。
    ----------------,1998a,〈環保署澄清有關中國時報報導「RCA場址整治案」〉,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news/gn870224.html,2000/4/20閱讀。
    ----------------,1998b,〈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現況〉,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waterpollution/四科/hp13.html,2000/4/13閱讀。
    ----------------,1998c,〈八十七年度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ISO14000示範觀摩會〉,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news/hn870609.htm,2001/6/1閱讀。
    ----------------,1999a,〈環保署多管齊下嚴格把關RCA污染整治進度〉,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news/en880208.htm,2000 /4/20閱讀。
    ----------------,1999b,〈公告「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原桃園廠址變更用地開發使用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88)環署綜字第00三三六二六號】
    ----------------,1999c,《八十八年版環境白皮書》。
    ----------------,2000a,《RCA桃園場址地下水污染整治計畫》。
    ----------------,2000b,〈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現況〉,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waterpollution/四科/hp1-3.html,2000/9/4閱讀。
    ----------------,2000c,〈昇利公司違法處理長興化工廢溶劑案〉,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news/en890807.htm,2001/6/1閱讀。
    ----------------,2000d,〈署長針對高屏溪事件遭監察院彈劾案說明〉,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news/en891006-1.htm,2001/6/1閱讀。
    ----------------,2001a,《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清理方案》。
    ----------------,2001b,《事業廢棄物(含垃圾焚化灰渣)最終處置場緊急設置計畫》。
    ----------------,2001c,《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一般事業廢棄物(含垃圾焚化灰渣)最終處置場設置計畫》。
    台灣地區公害防治先驅計畫專案小組,1976,《台灣地區公害防治先驅計畫中間報告書》。
    台灣省都市計畫委員會,1998,〈台灣省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RCA桃園廠土地都市計畫變更案辦理情形〉。
    艾琳達,1997,《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台北:前衛出版社。
    自立晚報社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如何加強有害廢棄物處理稽查以維護台灣生態環境〉,自立晚報,2000 / 9 / 25,第五版。
    朱雲漢,1992,〈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解剖台灣經濟:威權體制下的壟斷與剝削》,台灣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編),139-160,台北:前衛出版社。
    朱元鴻,1995,〈風險知識與風險媒介的政治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9期,195-224,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車明道,1999,〈土壤受氯化碳氫化合物污染之整治技術與問題評析〉, 《第6屆土壤污染防治研討會-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復育技術論文集》,61-94。
    阮國棟 & 張金豐 & 郭荔安,1998,〈「天然衰減法」整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之政策立場及實務準則〉,《工業污染防治》,第68期,24-37,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何明修,2000,《民主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民間社會:以台灣的環境運動為例(1986-199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雅雯 & 黃錦堂 & 於幼華,1999,〈永續發展理念下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環境工程會刊》,第10卷第2期,104-117,台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宏億建設公司 & 長昌建設公司,2000a,《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原桃園廠址變更用地開發使用環境影響說明書本文(定稿本)》(RCA環說本文)。
    ----------------------------,2000b,〈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原桃園場址開發興建工程環境影響說明書之居民社會心理調查報告〉(RCA環說居民社心調查報告),《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原桃園廠址變更用地開發使用環境影響說明書附錄(定稿本)》-附錄2F。
    谷蒲孝雄(編著),1995,《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雷慧英(譯),台北:人間出版社。
    李承嘉,1998,《台灣戰後(1949-1997)土地政策分析》,台北:正揚出版社。
    李崇德,2000,〈環評各自表述?〉,聯合報:2000/4/24,第15版。
    李俊賢,1999,《含氯碳氫化合物污染地下水之暴露社區居民死因勝算比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良,1998,〈環境議題的形成與國家任務的變遷—「環境國家」理念的初步研究〉,《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75–342,台北:三民書局。
    李筱峰,1996,《台灣史話》,台北:民進黨中央黨部。
    李毓卿,1997,《知識再生產的制度分析—以經濟學社群為例》,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聰智,1989,〈土壤污染防治法芻議〉,《輔仁法學》,第8期,138-141,台北:輔仁大學法學院。
    邱花妹,2000,《Green Power:解讀台灣綠色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杭之,1987,《一葦集-現代化發展的反省斷片(續篇)》,台北:允晨文化。
    林志森,2001,〈台灣工業廢棄物之管理〉,《工程》,第74卷第3期,2-16,台北:中國工程師學會。
    林宏端,1995,〈工業廢棄物五年處理計畫介紹〉,《工業簡訊》,第25卷第1期,75-82,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林宏端 & 楊永光,1999,〈責任照顧制度的建制與輔導〉,《環保資訊》,第28期,21-25,雲林:財團法人豐泰文教基金會。
    林俊義,1985,《科技文明的反省》,台北:帕米爾書店。
    林崇熙,1998,〈常態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當代》,第132期,46-61,台北:合志文化公司。
    ------,2000,〈從兩種文化到科技公民〉,《第七次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苦勞報導,2001 / 3 / 30,〈不顧居民反彈,桃園南區焚化爐提前試燒〉,苦勞網:http://192.192.148.27/information/review/2001_03_30_01.html,2001 / 6 / 7閱讀。
    --------,2001 / 4 / 28,〈綠色矽島的黑色危機-RCA,受害者與你我共同的戰役〉,苦勞網:http://192.192.148.27/default.asp,2001 / 5 / 4閱讀。
    段承璞等,1992,《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施準,1996,〈職業傷害嚴重,有請大家注意〉,聯合報,1996 / 4 / 30,第37版。
    孟維德,1999,《白領犯罪成因及防制策略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吳文娟,1993,〈台灣地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現況與策略方向〉,《能源、資源與環境》,第6卷第3期,4-8。
    吳文成,1997,《風險社會學初探—以核四建廠一案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介民,1990,《政體轉型期的社會抗議:台灣的1980年代》,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幸娟 & 鄭宏德 & 翁志聖 & 黃孝信,2001,〈台灣地區工業廢棄物產生現況及處理需求分析研究〉,《工安環保報導》,創刊號,台北:經濟部工業局,http://she.moeaidb.gov.tw_3.htm,2001 / 6 / 12閱讀。
    吳冠毅,1996,《整合環境影響評估於重大公共工程計畫決策程序之研究-以交通建設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文。
    胡定華,2000,〈四項關鍵,造就半導體業風光史〉,工商時報:2000/4/1。
    胡湘玲,1995,《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台北:前衛出版社。
    周桂田,1998a,〈「風險社會」中結構與行動的轉轍〉,《台大社會學刊》,第26期,99-150,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1998b,〈現代性與風險社會〉,《台灣社會學刊》,第21期,89-129。
    ------,2000a,〈風險社會之政治實踐〉,《當代》,第154期,36-49,台北:合志文化公司。
    ------,2000b,〈科學風險:多元共識之風險建構〉,《第二現代:個人化、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研討會論文集》,1-2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紀駿傑 & 王俊秀,1995,〈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台灣的社會學研究:回顧與展望論文集》,257-287,台中:東海大學。
    紀駿傑 & 王俊秀 & 蕭新煌,1996,〈台灣社會環境生態論述之演化與衝突〉,《台灣近代自然環境與人文變遷探討研討會論文集》,139-153,台北: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紀駿傑,1997,〈環境正義:環境社會學的規範性關懷〉,《環境價值觀與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71-93,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
    ------,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1期,141-168,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徐進鈺,1990,《台灣石化工業區位衝突之分析:以宜蘭反六輕運動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世榮,1995,〈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後勁反五輕抗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8期,125-15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1999,〈新社會運動、非營利組織、與社區意識的興起〉,《中國行政》,第66期,1-20,台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2000a,〈如何規劃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231-255,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2000b,〈土地行政方法論之初探〉,《中國地政研究所六十週年慶論文集》,張維一(主編),421-439,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徐世榮 & 陳志仲,1999,〈土壤污染後土地再利用問題之探討〉,《現代地政理論:殷教授章甫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99-336,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徐世榮 & 許紹峰,2000,〈土地開發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土地利用與城鄉發展:2000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5-273。
    徐世榮 & 許紹峰,2001,〈以民眾觀點探討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台灣土地研究》,第二期,101-130,台北:台北大學地政學系。
    高承恕,1988,《理性化與資本主義—韋伯與韋伯之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孫治本,2000,〈風險抉擇與形而上倫理學〉,《當代》,第154期,20-35,台北:合志文化公司。
    孫義崇,1988,〈台灣的區域空間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33-96,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畢恆達 & 郭一勤,1999,〈科技神話的夢魘:民生別墅住宅輻射災害的社會心理衝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5期,203-254,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桃園縣政府,1998,〈桃園縣政府受理RCA員工健康情形調查資料統計表〉。
    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出版社。
    許甘霖,1993,《黨資本的政治經濟學-石化業個案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松根 & 莊朝榮,1991,《我國工業用地政策之探討》,台北:中研院經濟研究所。
    許紹峰,2000a,〈農民墾植林地有其結構因素,應體卹其處境〉,中國時報,2000 / 6 / 28,第15版。
    ------,2000b,〈毒害廢棄物污染與土地利用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跨國污染事件為例〉,《2000年第一屆地政學術研討會論文》。
    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1945-88)》,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茂桂,1989,《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張家銘,1991,〈戰後臺灣地區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一種家父長的政治經濟權威結構〉,《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6卷第1期,13-34,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張祖恩 & 蔣立中,1998,〈廢棄物管理問題檢討與對策〉,《新世紀的環境保護政策》,歐陽嶠暉&黃勉善(編),149-173,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張祖恩,2000,〈廢污資源化及零排放策略〉,《2000年民間環保政策白皮書》,歐陽嶠暉(編),237-255,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張景森,1988,〈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卷第2、3期,9-31,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張隆盛,1993,〈專題演講:攜手同心,提昇我們的環境品質〉,《一九九三世界環境日學術研討會實錄》,19-22,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曾維忞,1998,〈我們從RCA事件中學到了什麼?〉,中國時報,1998 / 6 / 2,第15版。
    黃光國,1984,〈環境污染與保護〉,《台灣的社會問題-七十三年版》,楊國樞&葉啟政(編),185-216,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孝信,1995,〈工業污染預防理念與實踐〉,《工業簡訊》,第25卷第1期,71-74,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2001,〈台灣地區工業廢棄物清理現況與展望〉,《工業簡訊》,第31卷第3期,16-20,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黃錦堂,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台北:月旦出版社。
    黃舒衛,2000,《台糖土地釋出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黃懿慧,1994,《科技風險與環保抗爭:台灣民眾風險認知個案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符樹強,1998,〈簡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26期,1-3,台北: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
    ------,1999,〈土壤污染防治法規之立法精神與特色〉,《第6屆土壤污染防治研討會-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復育技術論文集》,113-117。
    陳志仲,1997,《土壤污染與土地利用政策之研究:以桃園縣蘆竹鄉鎘污染事件為例》,台北: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良榕,1998,《我們為何不能說不?從濱南案的環境影響評估談環保抗爭》,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忠信,1997,《國家政策與批判的公共論述》,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陳東升 & 周素卿,1993,〈國家結構、政商關係與空間形構〉,《台大社會學刊》,第22期,149-183,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桂香,1996,《公共政策與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過程中民眾參與制度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9期,85-122,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1999,〈「鄰避」(NIMBY)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97-132,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陳聖怡,1982,《工業區的開發》,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景堯,1996,《產業活動中的政府角色:以台灣的電子業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碧華 & 吳佩玲,1995,〈RCA污染風波始末-一場20年前開始的土地浩劫〉,聯合報:1995 / 6 / 1,第39版。
    陳穎逸,2000,《地下水中含氯揮發性有機物之分析:吹氣捕集 / 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方法評估與在RCA廠地下水污染事件之應用》,台北: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慈陽,2000,《環境法總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陳曉真,1994,《戰後台灣經貿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1950-1993)》,台北:台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良杰,199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至1990)》,台北: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隅谷三喜男 & 劉進慶 & 涂照彥,1995,《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湯忠達,2000,《地下水污染之暴露與健康風險評估-以桃園RCA場址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渡,1987,《民間的力量》,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88,《強控制解體》,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楊索,1994,〈邱厝與RCA的爭水歲月〉,中國時報:1994 / 6 / 14,第7版。
    楊義榮,1993,〈開拓廢棄物處理另一條路-建立工業廢棄物處理體系〉,《工業簡訊》,第32卷第7期,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賈儀平,1999,《地下水污染事件之處理及整治工作程序之研訂》,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PA-88-G103-03-304。
    董天行,1998,《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相關清除困難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華視新聞雜誌,1998/6/17,《RCA悲歌》,第850集第二單元,華視新聞網站:http://www.cts.com.tw/nm/pm/pm08502.htm,2000 / 9 / 13閱讀。
    葉俊榮,1993,《環境政策與法律》,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8,〈土壤污染與土地利用-從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談起〉,《律師雜誌》,第225期,39-49。
    ------,1999,〈土壤污染整治法之立法與相關問題〉,《第6屆土壤污染防治研討會-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整治復育技術論文集》,141-167。
    葉闖,1996,《科學主義批判與技術社會批判》,台北:淑馨出版社。
    趙剛,1994,《小心國家族》,台北:唐山出版社。
    ----,1998,《告別妒恨:民主危機與出路的探索》,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2000,〈社會學要如何才能和激進民主掛勾?-重訪米爾士的「社會學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191-237,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廖英良,1998,《環境保護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監察院,1997,〈(86)院台財字第862300242號糾正案文〉,《監察院公報》,第2122期,1748-1753,台北:監察院。
    ------,1998,〈(87)院台財字第872200522號糾正案文〉,《監察院公報》,第2185期,2834-2836,台北:監察院。
    ------,2000,〈(89)院台財字第890705156號彈劾案文〉,《監察院公報》,第2287期,2301-2321,台北:監察院。
    ------,2001,〈(89)院台財字第892200891號糾正案文〉,《監察院公報》,第2295期,2417-2460,台北:監察院。
    劉力仁,1995,《台灣地區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研究(1975-1995)-歷史結構視野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冬,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編),121-139,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劉維公,2000,〈不是「後現代」,是「第二現代」:介紹貝克與季登斯的現代性分析〉,《當代》,第154期,10-19,台北:合志文化公司。
    劉進慶,1988,《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經濟》,台北:日本文摘。
    ------,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蔡玉真,1999,〈中國時報不敢惹竹科-一名地方記者「不再提往事」〉,《財訊》,第211期,156-157。
    蔡永興,2001,〈國內廢溶劑回收處理及處置現況〉,《工程》,第74卷第3期,32-41,台北:中國工程師學會。
    歐陽嶠暉,2000,〈環境立國之策略〉,《2000年民間環保政策白皮書》,歐陽嶠暉(編),41-50,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鄭介松,2000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概要(上)〉,《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44期,1-4,台北: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
    ------,2000b,〈論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中地主的責任(上)〉,《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48期,1-3,台北:財團法人中國技術服務社。
    鄭益明,2000,〈管理 v.s. 處理:廢棄物問題何去何從〉,《台灣現況》,李永展(編),137-154,台北: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鄭欽龍,1995,〈序〉,《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胡湘玲(著),Ⅰ-Ⅱ,台北:前衛出版社。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1998,〈台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有機溶劑作業檢查情形〉。
    瞿宛文,1995,〈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成長:台灣石化業之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8期,39-69,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羅志誠,1999,《解構六輕神話:麥寮六輕填海造陸工程中的知識 / 政治動員》,新竹: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忠華,1993,《「風險社會」之研究及其對公共政策之意涵》,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9,〈「風險社會」的概念及其理論意涵〉,《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138-172,台北:允晨文化。
    顧洋,2000,《高科技產業環保政策-產業現況問題分析與建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顧聲虹,1999a,〈電子大亨對不起台灣!?-帶動經濟成長功在台灣,龐大廢棄物有害台灣〉,《財訊》,第211期,148-155。
    ------,1999b,〈少數人吃大餅-竹科龐大廢棄物落在誰手裡?〉,《財訊》,第211期,157-160。
    蕭全政,1989,《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蕭新煌,1989,《社會力-台灣向前看》,台北:自立晚報社。
    ------,1992,〈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析:自主性與資源分配〉,《解剖台灣經濟:威權體制下的壟斷與剝削》,台灣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編),9-32,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0,〈「環境」與「成長」的辯證關係:台灣民眾環境意識的變化(1986-1999)〉,《2000年民間環保政策白皮書》,歐陽嶠暉(編),123-152,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RCA環境污染受害者自救會,1999a,〈致蔡署長勳雄陳情書〉。
    -----------------------,1999b,〈致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組函〉。
    -----------------------,1999c,〈「RCA污染自救會」書面意見〉。
    -----------------------,2001,〈張內閣撒手不管,RCA罹難工人要求監察院彈劾!〉。
    鹽澤君夫 & 近藤哲生,2001,《經濟史入門》,黃紹恆(譯),台北:麥田出版社。
    Barrett, R.E. & Whyte, M.K.,1981,〈依賴理論與台灣:一個異例的分析〉,丁庭宇、馬康莊(譯),《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丁庭宇、馬康莊(編),55-86,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Jary, David. & Jary, Julia.,1998,《社會學辭典》,周業謙 & 周光淦(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Marx, K.,1995a,〈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一卷》,54-57,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b,〈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思選集:第一卷》,584-689,北京:人民出版社。
    Ⅱ.英文部分
    Amsden, Alice H, 1985.“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78-106.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ck, Ulrich., 1992. Risk Society :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trans. M.Ritter.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 1995. Ecological Politics in an Age of Risk. trans. A. Weisz.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ryant, Bunyan(ed.), 1995.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Policies, and Solution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Bullard, Robert D., 1990. Dumping in Dixie: Race, Clas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Byrne, J. 1999., The Brownfields Challenge:A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itiatives Among The National Brownfield Pilot Projects., Newark, DE:University of Delaware.
    Chilcote, R.H.,1981.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the Search for a Paradig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Cowie, Jefferson., 1999. Capital Moves: RCA’s Seventy-Year Quest for Cheap Labor.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Davidoff, P.,1965.“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 , 31:331-338.
    Douglas, Mary. & Wildavsky, Aaron., 1982. Risk and Culture: an Essay on Selection of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delstein, Michael R., 1988. Contaminated Communities: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s of Residential Toxic Exposure.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Faber, Daniel(ed.), 1998.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Faber, Daniel, 1998a.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 Faber, Danie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1-26.
    -------------, 1998b.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American Capitalism: New Challenges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In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 Faber, Danie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7-59.
    Field, Rodger C., 1998. “Risk and Justice: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 In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 Faber, Danie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81-103.
    Fischer, Frank., 1990., Technocra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
    ---------------, 1996. “Risk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Crisis: 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Eds. S. Campbell & S. S. Fainstein, Cambridge: Blackwell., 485-506.
    Foster, John B., 1998. “The Limits of Environmentalism without Class,” In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 Faber, Danie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188-217.
    Forester, J., 1982.“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9:67-80.
    Freudenberg, N. & C. Steinsapir., 1992. “Not in Our Backyards: the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Movement,” In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 The U.S. Environmental Movement. Ed. R.E. Dunlap & A.G. Mertig, Philadelphia: Taylor & Francis., 27-37.
    Friedmann, J. 1993. “Toward a non-Euclidean Mode of Planning, ”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9(Autumn):482-485.
    Gaventa, John., 1980. Power and Powerlessne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dblatt, David., 1996. Social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old, T.B.,1986. 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 New York: M.E. Sharpe.
    Gordon, D.M., 1977. Problems in Political Economy: An Urban Perspective. 2 nd ed. Lexington, MA: D.C. Heath and Company.
    Habermas, Jurgen, 1970. Toward a Rational Society. Boston: Beacon Press.
    Harvey, D. 1996. Justice, 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Oxford: Blackwell.
    Heiman, Michael., 1990. “From‘Not in My Backyard!’to‘Not in Anybody’s Backyard!:Grassroots Challenge to Hazardous Waste Facility Sit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6:359-362.
    ----------------, 1996. “Race, Waste, and the Class: New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tipode, 28(2):111-121.
    Hofrichter, Richard.(ed.) 1993. Toxic Struggl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Hsieh, Dennis P. H.(謝顯堂) ,1996. “Comments on Revised Health Assessment for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aoyuan and Chupei.”
    Jacobs, H. M., 1995. “Planning the Use of Land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Classic Readings in Urban Planning: an Introduction, Ed. Stein, J. M., New York: McCraw-Hill, Inc., 158-164.
    Kuhn, T.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 nd 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e, Robert W. & L.Disch., 1992. “Structural Constraints and Pluralist Contradictions in Hazardous Waste Regulatio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4:663-681.
    Lake, Robert W., 1993. “Rethinking NIMB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59: 87-93.
    ---------------, 1996. “Volunteers, NIMBY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Dilemmas of Democratic Practice,” Antipode, 28(2): 160-174.
    Luhmann, Niklas., 1993. Risk: A Sociological Theory., trans by Barrett, P.,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Lupton, Deborah.ed., 1999. Risk and Sociocultural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Dermott, J. 1990. “Technology: The Opiate of the Intellectuals,” Teich A.H., ed.,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sixth edition, New York : St.Martin’s Press, 89-107.
    Nelkin, Dorothy., 1977. Technological Decisions and Democracy: European Experiment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Novotny, Patrick., 1998. “ Popular Epidemiology and the Struggle for Community Health in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 In The Struggle for Ecological Democracy: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d. Faber, Danie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137-158.
    Redclift, M.,199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cal Agendas for the South. Eds. M. Redclift and C. Sag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weezy, P.M.,1970. 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Szasz, Andrew., 1994. EcoPopulism: Toxic Waste and the Movement for Environment Justi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1987. Toxic Wastes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ational Report on the 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ies Surrounding Hazardous Waste Sites, New York.
    Wade, R.,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ernstedt, K. & Hersh, R., 1998., “Urban Land Use and Superfund Cleanup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4):459-474.
    Winckler, E., 1984. “Institutui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nism?” The China Quarterly, no.99, 481-499.
    Winner, Langdon., “Do Artifacts Have Politics?” Eds. Kraft, M.E. & Vig, N.J., Technology and Politic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33-53.
    Ⅲ、剪報資料
    中國時報:
    1994 / 6 / 9、1994 / 6 / 10、1994 / 6 / 11、1994 / 6 / 18、1998 / 2 / 24、1998 / 5 / 14、1998 / 6 / 1、1998 / 6 / 25、1998 / 7 / 6、1998 / 9 / 13、2000 / 11 / 14
    聯合報:
    1994 / 6 / 3、1994 / 6 / 10、1998 / 5 / 8、1998 / 5 / 11、1998 / 5 / 14、1998 / 6 / 2、 1998 / 6 / 3、1999 / 6 / 7、2001 / 4 / 5
    中央社:
    1995 / 5 / 23、1998 / 7 / 5、1998 / 12 / 23、1999 / 9 / 14
    自立早報:
    1994 / 6 / 3
    自由時報:
    1998 / 5 / 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87257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1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01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