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61/144987 (79%)
Visitors : 51998846      Online Users : 3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101


    Title: 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研究
    Legitimization and Sinicization: A Study of Mainland China`s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uthors: 湯斌
    Tang, Pin
    Contributors: 歐陽新宜
    Ou-Yang, Hsin-Yi
    湯斌
    Tang, Pin
    Keywords: 精神文明建設
    政治社會化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Date: 2001
    Issue Date: 2016-04-15 16:08:43 (UTC+8)
    Abstract: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重大成就,同時也帶動社會、文化、思想及政治等領域的變遷。不過,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相適應的矛盾,譬如貪污腐敗、道德淪喪與治安不良等問題,加上現實、功利的價值觀湧現,造成社會大眾無論在精神、思想、道德等方面都產生失衡現象,因此需要以提倡精神層面的變革去改變這些現象,這也就是中共近年來頻頻呼籲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原因之一。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policies first initiated two decades ago, China has been astounding the globe by its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 cultural,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strata have also been brought about. However in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aims at establishing “the capitalist economy in the socialism”, several significant issues such as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deteriorating social morality and worsening public security have been consecutively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Moreover, the prevailing self-interest and utilitarianism have further devaluated the traditional merits in Chinese society. Within this context, to tackle such a social imbalance at spiritual level has become the Chinese authority’s first priority in the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上)(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9月。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7月。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編,江澤民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鄧小平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北京:學習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至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至第四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陳雲文選(1956-1985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二、書籍
    十五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
    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文件學習問答,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四編研部編研人員集體編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文獻學習輔導,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週年理論研討會文集,第一冊,北京:學習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組織編寫,精神文明建設的宏偉綱領——學習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專題講座,北京:知識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編,人的現代化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10月。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等編,共創文明:《首都市民文明公約》縱橫談,北京:京華出版社,1996年4月。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主義研究會編,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8月。
    中華孔子學會編,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
    王丹彥、夏偉東主編,傳統與選擇——中國傳統道德大家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
    王兆錚、黃崢編,從三中全會到十二大,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4年4月。
    王浦劬主編,政治學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1月。
    王會全、閻平主編,走向現代文明——大連市創建文明城市紀實,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年4月。
    王繼平,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綱,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文選德,精神文明縱橫談,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4月。
    江流主編,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12月。
    朱新民,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0年12月。
    何少川,精神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11月。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4月。
    吳安家,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著者自印,民國74年1月。
    吳秉元編,中國共產黨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10月。
    吳建國等主編,當代中國意識形態風雲錄,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李平等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綱,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李良棟等著,調控中的秩序--轉型期的社會治安,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3月。
    李沛瑤主編,中國公民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
    李英明,現階段大陸政經社會發展與兩岸關係,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8月。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7年3月。
    李漢秋等主編,幹部道德建設讀本,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年7月。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7年8月。
    杜英賢主編,當前社會之道德重整與心靈改革,高雄:財團法人亞太綜合研究院,民國88年6月。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81年8月。
    金羽、歐陽斌,鄧小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
    首都文明辦組編,新編文明市民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編,首都市民手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2月。
    房寧主編,國家機關幹部知識文庫:精神文明讀本,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年4月。
    阿蒙(G. A. Almond)、鮑威爾( G. B. Powell, Jr.)著,曹沛霖等譯,比較政治學(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9年8月。
    建設精神文明,反對精神污染,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
    洪鎌德,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11月。
    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8月。
    倪力亞主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幹部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11月。
    倪力亞、倪健民主編,文明中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10月。
    宮志剛等主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翁杰明等主編,與總書記談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馬紹孟主編,堅持社會主義、反對和平演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
    高皋,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中卷:胡耀邦欲速不達,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3年2月。
    黃天中、潘錫堂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4月。
    黃志秋,走向文明的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引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9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7年12月。
    常巧章主編,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陶克、王躍升,中國雷鋒現象──共和國精神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12月。
    張天飛等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張志新等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專題研究,北京:學習出版社,1997年5月。
    張雨林、朱汝鵬主編,蘇南精神文明建設模式:太倉“兩手抓”實踐經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5月。
    張競立,對中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剖析,台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華民國總會,民國70年10月。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印,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評析專輯,台北: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民國86年6月。
    國家教育委員會人事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湯恩比(A. J. Toynbee)著,蘇謨維爾(D. C. Somervell)節錄,于平凡譯,文明是怎樣創造的,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1年12月。
    閔琦,中國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難產的社會心理因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閔琦等著,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84年8月。
    雷云主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概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詹火生等著,社會學,台北:匯華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7月。
    跨世紀精神文明建設行動綱領——學習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講話,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10月。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當代中國軍隊群眾工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3月。
    趙林,文明型態論——文明發生與型態嬗變,台北:漢忠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4月。
    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10月。
    楊尊明等主編,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楊寬,歷史激流中的動盪和曲折——楊寬自傳,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82年8月。
    鄧偉志主編,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穩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劉忠禮主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研究概覽,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年7月。
    龍冠海,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5年1月。
    學習江澤民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論述,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10月。
    戴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幾個重要問題,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3月。
    瞿振元、夏偉東主編,中國傳統道德講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
    魏鏞,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2年2月。
    羅國杰主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羅國杰主編,中國傳統道德,理論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羅國杰等編著,倫理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羅國杰主編,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
    羅國杰主編,中國精神文明建設二十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4年8月。
    三、期刊
    「三講和三學」,瞭望新聞週刊(北京),1998年第45期,1998年11月,頁1。
    「中共召開『十四屆六中全會』綜析」,中共研究(台北),第30卷第10期,1996年10月,頁3-12。
    山東省社科聯調查組,「關於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調查」,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96年第3期,1996年5月,頁7-9。
    文簡,「市場經濟給精神文明帶來了什麼」,瞭望新聞週刊(北京),1996年第41期,1996年10月,頁1。
    王體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武漢),1996年第2期,1996年3月,頁31-34。
    朱佳木,「領導幹部講政治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求是雜誌(北京),1997年第2期,1997年1月,頁25-30。
    邢元敏,「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更好地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求是雜誌(北京),2000年第13期,2000年7月,頁34-36。
    邢賁思,「意識形態論」,中國社會科學(北京),1992年第1期,1992年1月,頁63-78。
    宋惠昌,「論我國新時期精神文明的歷史發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北京),1996年第5期,1996年5月,頁3-5, 43。
    李捷,「從結盟到破裂:中蘇論戰的起因」,黨的文獻(北京),1998年第2期,1998年3月,頁83-92。
    李嵐清,「『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國文化工作的指南」,求是雜誌(北京),2000年第14期,2000年7月,頁11-16。
    李道建,「城市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探索」,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97年第4期,1997年7月,頁80-82。
    「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李昌同志給中央領導同志的信」,半月談(北京),1981年第3期,1981年2月,頁3-5。
    張全景,「深入持久地學習孔繁森」,求是雜誌(北京),1995年第14期,1995年7月,頁2-7。
    黃浩,「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的機制」,學術研究(廣州),1990年第1期,1990年2月,頁26-34。
    曹普,「談正確處理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十個重要關係」,社會科學(上海),1996年第12期,1996年12月,頁40-43。
    梁榮輝、許新,「試論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蘭州),第25卷第1期,1997年1月,頁49-54。
    梁麗萍、周炳成,「正確把握兩個文明間的關係,把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訪《求是》雜誌總編、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邢賁思」,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北京),1996年第11期,1996年11月,頁6-8。
    湘子,「中共藉傳媒渲染『李素麗事蹟』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3卷第1期,民國86年1月,頁126-128。
    楊惠春,「市場經濟對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雙重效應」,西安政治學院學報(西安),1997年第1期,1997年2月,頁7-8。
    楊發喜,「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有力措施」,求是雜誌(北京),1999年第11期,1999年6月,頁14-16。
    劉雲山,「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求是雜誌(北京),1999年第1期,1999年1月,頁4-8。
    「積極開展『三講』教育的『回頭看』活動」,求是雜誌(北京),2000年第5期,2000年3月,頁16, 29。
    鄭蔥瑜、柯帶,「試論黨風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廣州),第37卷第5期,1997年9月,頁18-21。
    龍飛,「江澤民為『十五大』未雨綢繆--從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決定談起」,中共研究(台北),第30卷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頁28-34。
    關新,「提倡『五講』、『四美』,建設精神文明」,紅旗雜誌(北京),1981年第6期,1981年3月,頁27-29。
    四、論文
    宋國誠,「中共意識形態之危機」,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73年6月。
    吳漢,「中國的現代化取向與中國統一」,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民國85年7月。
    周樹人,「中共現階段整黨之研究--自十一屆三中全會迄十二屆二中全會」,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74年6月。
    曾俊仁,「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理論與實際」,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5年12月。
    陳崇華,「中共改革開放時期廉政建設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7年6月。
    黃寬裕,「『六四』以後中共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民國82年6月。
    董立文,「論九十年代中共的民族主義」,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民國86年1月。
    鄭載一,「鄧小平路線之研究(1978-1987)」,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民國76年6月。
    五、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工人日報(北京)
    光明日報(北京)
    解放軍報(北京)
    中央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六、工具書
    中國精神文明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精神文明年鑑(1995-1996),北京:學習出版社,1997年12月。
    李傳華等主編,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全書(上)(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李澤主編,中國精神文明年鑑(1993-1994),北京:學習出版社,1995年12月。
    郭建模、王智鈞主編,精神文明大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1月。
    馮連惠等主編,精神文明辭書,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8月。
    黃楠森、楊壽堪主編,新編哲學大辭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5月。
    翟泰豐,馬克思主義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5月。
    榮開明等主編,精神文明知識寶庫,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2月。
    羅志淵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12月。
    嚴蘭紳主編,當代中國改革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4月。
    七、其它資料
    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78年9月。
    中國大陸綜覽(八十五年版),台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5年6月。
    貳、外文部分
    Almond, Gabriel A. and G. Bingham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Today: A World View.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6.
    Dawson, Richard E., et al.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 Analytic study.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Easton, David and Jack Dennis.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McGraw-Hill, 1969.
    Huntington, Samua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Hyman, Herbert 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59.
    I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1985.
    Lynch, Daniel C. “Dilemmas of ‘Thought Work’ in Fin-de-Siecle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London), No. 157 (March, 1999), pp. 173-201.
    Pye, Lucian W. 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Ridley, Charles P. The Making of a Model Citizen in Communist China.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71.
    Schur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中田光雄,文化•文明——意味シ構造,東京:創文社,1990年7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