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509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451/144438 (79%)
造访人次 : 51315249      在线人数 : 8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95


    题名: 中共「新安全觀」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and Sino-Russian Strategic Relationship
    作者: 魯維廉
    Lu, Wei-Lien
    贡献者: 邱坤玄
    Chiu, Kun-Shuan
    魯維廉
    Lu, Wei-Lien
    关键词: 新安全觀
    夥伴戰略
    大國外交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New Security Concept
    Partnership Strategy
    Diplomacy between major powers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日期: 2001
    上传时间: 2016-04-15 16:08:31 (UTC+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9月。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2月。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王逸舟著。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亓成章、何中順著。時代特徵與中國對外政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任德厚著。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9月。
    朱陽明主編。2000-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7月。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4年2月初版3刷。
    呂彬等編著。21世紀:和平,還是戰爭─軍事戰略專家剖析北約新戰略和世界戰爭危機。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1月。
    李克穆、謝伏瞻主編。世紀末的衝擊─深層思考: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金融危機的防範。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3月。
    李景治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政治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李潔明(James R. Lilley)、唐恩(Chuck Downs)合編,張同瑩、馬勵、張定琦合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2月。
    李澧、羅小兵編。軍事管理學論文集。北京:長征出版社,1988年3月。
    谷春德著。人權的理論與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
    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
    林宗達。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2月。
    林碧炤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6年4月。
    金淳基(Samuel. S. Kim)著,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ic Partner or Peer Competitor ? " 國防部史政編譯館編印。亞太安全論文彙輯(1)。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民國86年9月。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0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年1月。
    徐葵、馬勝榮主編。跨世界的戰略抉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1月。
    高金鈿主編。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
    畢英賢主編。俄羅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3年6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陳福成著。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3月。
    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2月。
    富學哲著。從國際法看人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10月。
    萊利(James R. Lilley)、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共軍的未來(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8月。
    馮紹雷著。制度變遷與對外關係─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兼論新中國綜合國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9月。
    趙英著。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美國1997戰略評估(Strategic Assessment 1997)。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7年10月。
    賓尼迪克(Hans Binnendijk)、蒙塔勃扥(Ronald N. Montaperto)編,中共戰略趨勢(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8年4月。
    劉山、薛君度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月。
    劉志青。恩怨歷盡後的反思─中蘇關係七十年。山東:黃河出版社,1998年9月。
    劉德喜、孫岩、劉宋斌著。蘇聯解體後的中俄關係。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魯毅、顧關福、俞正梁、傅耀祖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6月。
    黎安友(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著。何大明譯,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霍斯蒂(K. J. Holsti)著,譚溯澄、李偉成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世界公司,民國84年8月。
    薛君度、陸忠偉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1995年6月。
    薛君度、陸南泉主編。新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1995。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8月。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6月。
    二、中文期刊與論文
    「1999-2000年中共軍事情勢」,大陸問題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9年2月16日,頁13。
    「中共與俄羅斯最新接觸」,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6。
    「中俄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中國外交,1997年4月號,頁11。
    「美國對中共與俄羅斯關係發展的戰略」,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331期,民國88年5月5日,頁40-42。
    丁永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58。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49-51。
    王友辰,「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1999年4月,頁76-77。
    王定士,「『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亞太安全─中華民國應有之作為」,遠景季刊,第1卷,第4期,民國89年12月,頁32-33。
    王定士,「戰略三角互動對俄中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二卷社會科學部分,第12期,民國89年12月,頁101-132。
    王承宗,「俄羅斯與中共經濟關係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45-49。
    王春芳、沈新榮,「貫徹江澤民科技強軍思想的思考」,現代軍事,1998年1月,頁34-36。
    王逸舟,「面向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1999年第6期,頁18。
    尹慶耀,「中共當前對外政策的幾項重要內容」,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4期,民國88年4月,頁53。
    以理,「中共十五大黨軍關係及其未來軍隊建設研析」,中共研究,第31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89-104。
    田文林,「國際政治視野中的文化因素」,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9期,頁24。
    石之瑜,誰來解讀中共的「大國外交」─兼論現實主義之外的兩岸關係論述,台北: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史研討會,民國89年11月,頁1。
    何家棟,「21世紀的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兼駁國家主義意識型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29期,2000年春季號,頁107。
    余曉秋,「正在形成的新安全觀」,世界知識,1997年第24期,頁5。
    冷眸,「從普京訪華看中美俄三國新態勢」,廣角鏡月刊(香港),2000年8月,頁20。
    吳白乙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6。
    宋魁,「俄羅斯科技走勢與中俄科技合作」,東北亞論壇,2000年5月,第2期,頁42。
    李勁松,「安全概念的變化與衝突焦點的位移」,現代軍事,1999年4月號,頁27-28。
    李軍,「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中國改革,2000年第5期,頁35。
    李彩霞,「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困難與出路」,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10期,頁21。
    李登科,「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10月,頁45-68。
    李登科,冷戰後中共大國外交策略之研究,台北: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89年6月15日,頁4-5。
    李靜杰,「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及其美國因素」,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11。
    李靜杰,「普京的思想和政治傾向」,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2期,頁63-64。
    辛容,「江籲維護國家安全,制定嚴懲腐敗新法」,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9月號,頁30。
    邢廣程,「普京的治國要略和政策走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1-32。
    亞歷山大•盧金(AJIekcaHTP JIKHH)著,周岳峰編譯,「俄羅斯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三種意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2期,頁15-16。
    依然,「江澤民的『新安全觀』透視」,鏡報月刊(香港),1999年5月號,頁24。
    周柏林,「俄羅斯的反擊─俄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袖□乾坤」,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24日,第4期,頁56。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中國外交,1999年10月,頁18。
    林文程,「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及做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14-115。
    林宏宇,「利益分析:國際研究的重要方法」,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10-15。
    林麗香,「後冷戰時期『中』俄美軍事合作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15日,頁76。
    邱坤玄,「東北亞新形勢與變動中的大國關係」,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24。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29。
    邱昭憲,冷戰後中共的安全觀與東亞安全合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頁48。
    邱桂榮,「對新干涉主義的幾點看法」,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4期,頁24-26。
    金正昆,「中國的『夥伴』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20-25。
    俞遽,「從普京訪華看二十一世紀中俄關係」,中國評論(香港),2000年8月號,頁31-32。
    俞遽,「普京外交構想與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6-7。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21。
    洪朝輝,「全球化─跨世紀的顯學」,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8期,民國89年8月,頁73-83。
    范錦明,「中共的經濟安保體系」,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2期,2000年4月,頁31-45。
    唐仁俊,「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2期,民國88年12月,頁83。
    唐家璇,「為了爭取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新中國外交的理論與實踐」,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9月27日第39期,頁25。
    夏義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日益鞏固」,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1月10日,頁23。
    夏義善,「試論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東北亞論壇,第4期,2000年11月,頁30。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民國86年8月,頁88。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5。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85-86。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頁44。
    張祖謙,「世紀末戰爭啟示錄─北約新戰略及其分析」,中國評論,1999年6月號,頁5-6。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頁3。
    張蘊嶺,「中國安全環境觀察」,瞭望新聞周刊,2000年4月3日,頁26。
    曹治平,「地緣政治與俄羅斯外交」,東歐中亞研究,1998年第5期,頁60。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民國85年12月,頁19-28。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的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民國87年8月,頁23。
    許國樑,「對中共『信心建立措施』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頁79。
    郭震遠,「怎樣看待當前和未來中國國際安全環境」,中國評論,2000年11月號,頁21。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1999年1月1日,頁95-96。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34。
    陳小沁,「步入21世紀的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1。
    陳岳,「當前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求是,1999年第14期,頁26。
    陳金生、劉靖華,「全球化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3。
    陳訓明,「俄羅斯的歐亞主義」,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3期,頁29-32。
    陳雪英、魏里亞,「鄧小平首倡『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世界知識,2000年第9期,頁24-25。
    陳魯直,「全球化與主權國家的國際體制」,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5期,頁30-31。
    陳穎,「美日俄調整能源政策對我們的啟示」,瞭望新聞周刊,第44期,2000年10月30日,頁38-39。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2期,頁38-40。
    傅夢孜,「從經濟安全角度談『非傳統安全』的看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3期,頁4。
    馮玉軍,「對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再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2。
    黃宗良,「面對北約新戰略,重估中俄關係」,中國外交,2000年第1期,頁28。
    黃碩風,「科索沃戰爭與美國稱霸全球戰略」,中國評論,1999年10月號,頁17。
    楚樹龍、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4期,頁31。
    楊小雲,「全球化、新干涉主義和民族自決對國家主權的挑戰」,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第12期,頁18-21。
    楊勇,「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啟動」,瞭望新聞周刊,1999年10月25日,第43期,頁36-39。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3期,頁10-11。
    寧騷,「選擇夥伴戰略,營造夥伴關係─跨入21世紀的中國外交」,中國外交,2000年第6期,頁2-5。
    趙華勝,「葉利欽之後的中俄關係走向」,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4。
    劉桂玲,「俄羅斯的大國外交及國際地位和作用」,現代國際關係,1998年第8期,頁7-8。
    劉海軍,「我國多極化思想的演變」,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頁7-8。
    劉勝湘,「中國實行大國外交戰略為時尚早─與葉自成商榷」,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22。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8。
    劉濟才,「析葉爾欽時期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東北亞論壇,第3期,2000年8月,頁36。
    劉麗雲,「如何看待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外交,2000年第10期,頁37-40。
    劉躍進,「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安全問題」,中國政治,2000年第4期,頁26。
    曉丘,「『克林頓主義』應運而生」,世界知識,1999年第15期,頁28-29。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第29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94-95。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頁28-29。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民國88年4月,頁102。
    閻學通,「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5-39。
    閻學通,「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交,2000年第4期,頁13-15。
    閻學通,「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中國評論,2000年6月號,頁91-92。
    閻學通,「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第6期,頁6-12。
    謝昌生,「江澤民時期中共軍事外交戰略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7期,民國88年7月15日,頁15。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15日,頁36。
    韓默,「『中』俄強化軍事合作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15日,頁4-5。
    關捷,「江澤民普京密談內情」,爭鳴月刊(香港),2000年8月號,頁22-23。
    蘇格在「思想者論壇:中國國家安全環境有無變化」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評論,2000年3月號,頁54。
    蘇克福,解析俄羅斯聯邦與中國大陸即將在今年七月簽訂之『俄中友好睦鄰與合作關係協議』的內容及一些矛盾之處,台北:慶祝中俄兩國總統就職週年學術座談會報告,民國90年5月19日,頁14。
    三、 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大公報(香港)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中國國防報
    文匯報(香港)
    解放軍報
    四、網際網路文獻
    「中俄總理第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人民日報網絡版,www.peopledaily.com.cn,2000年11月3日。
    「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見國防部網站www.mnd.gov.tw
    " World and regional military expenditure estimates , 1990-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wnr_table.html.
    " The fifteenmajor spenders in 1999: military expenditure, 1995-99,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見projects.sipri.se/milex/mex_major_spenders.html.
    一、 英文專書
    Hudson, G.F, Lowenthal, Richard and Macfarquhar, Roderick. The Sino-Soviet Dispute: Documented and Analyzed.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Inc. , 1963.
    Alagappa, Muthiah. Asian Security Practice : Material and Ideational Influenc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Anderson, Jennifer. The Limits of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Brown, Seyom. World Security :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
    Buzan, Barry.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8.
    Chufrin, Gennady. Russia and Asia - The Emerging Security Agend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Cossa, Ralph A.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Measures.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5.
    Dittmer, Lowell. Sino-Soviet Normaliza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1945-1990.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1.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2000.
    Draguhn, Werner and Ash, Robert.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Ellison, Herbert J. De.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A Glob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2.
    Ferdinand, Peter. The New Central Asia and its Neighbors.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Limited., 1994.
    Gurtov, Mel and Hwang, Byong-Moo.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Harada, Chikahito. Russia and North-east As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Hart, Thomas. Sino-Soviet Relations: Re-examining the Prospects for Normalization. Hants, England: Gower Co. , 1987.
    Holsti, Ole R.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80.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Klare, Michael T. Peace & World Security Studie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4.
    Krause, Keith and Williams, Michael C. 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Malik, Hafeez. The Ro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 1997.
    Mandel, Robert.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94.
    Mandelbaum, Michael. The New Russian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 , 1998.
    Padelford, Norman J. and Lincoln, George A.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1954.
    Quested, R. K. I. Sino-Russian Relations: A Short History. Sydney: George Allen & Unwin Australia Pty Ltd. , 1984.
    Robinson, Thomas W. and Shambaugh, Davi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Romm, Joseph J. 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 The Nonmilitary A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3.
    Schaeffer, Robert K.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anham, Oxfor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 1997.
    Shambaugh, David and Yang, Richard H. China`s Military in Tras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Shearman, Peter. Russian Foreign Policy Since 1990. Boulder: Westview Press, Inc., 1995.
    Shultz, Jr Richard H. Godson, Roy and Quester, George H. Security Stud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Brassey`s Editorial Offices, 1997.
    Simon, Sheldon W. East Asian Secur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ew York:M. E Sharpe, 1993.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 S. : RAND, 2000.
    Trofimenko, Henry. Russia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Current Crisis in Russia. Hampshire,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 1999.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1979.
    Weiss, Thomas G.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 1993.
    二、英文期刊與論文
    Baldwin, David A. "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1 (1997), pp. 5-26.
    Bhalla, Madhu. " China`s Security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 2 (1998), pp. 193-208.
    Blank, Stephen J. " The Strategic Context of Russo-Chinese Relations. " Issues & Studies, Vol. 36,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66-94.
    Blank, Stephen J. " Which Way for Sino-Russian Relation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45-360.
    Borawski, John. " NATO Beyond 2000: A New Flashpoint for European Security. " European Security, Vol. 9, No. 2 (Summer 2000), pp. 1-12.
    Cable, Vincent .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1, No. 2 (1995), pp. 305-324.
    Chen Qimao, "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Era.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37-251.
    Deng Yong, "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54 (June 1998), pp. 308-329.
    Eyraud, Henri. " From Confrontation to Partnership: Reviewing the Soviet/Russia Factors in the Chinese Strategy 1985-2000. " China Strategic Review, Vol. 3, No. 1 (Spring 1998), pp. 147-166.
    Glaser, Bonnie S. "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 Asian Survey, Vol. 33, No. 3 (March 1993), pp. 252-271.
    Glennon, Michael T. " The New Interventionism.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3 (May/June 1999 ), pp. 2-7.
    Guehenno, Jean-Marie. "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Strategy. " Survival, Vol. 40, No. 4 (Winter 1998-99), pp. 5-19.
    Hanlon, Michael O`. " Star Wars Strikes Back.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9), pp. 68-82.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 Foreign Affairs, Vol. 75,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6), pp. 28-46.
    Jacobson, Carl. ` Russian-China: The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 ` European Security, Vol. 7, No. 4 (Winter 1998), pp. 1-11.
    Kan, Shirley A., Bolkcom, Christopher and Rourke, Ronald O`. " China`s Foreign Conventional Arms Acquisitions: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ctober 10, 2000), pp. 1-72.
    Kay, Sean. " After Kosovo: NATO`s Credibility Dilemm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31, No. 1 (March 2000), pp. 71-84.
    Kim, Samuel. " East Asia and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4 (1999), pp. 5-44.
    Krasner, Stephen D. " State Power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World Politics, Vol. 28, No. 3 (April 1976), pp. 317-347.
    Li Jingjie, " The Progress of Chinese-Russian Relations: from Friendship to Strategic Partnership.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3 (1997), pp. 33-51.
    Mark J. Valencia, Mark J. " Energy and Insecurity in Asia. " Survival, Vol. 39, No. 3 (Autumn 1997), pp. 85-106.
    Mathews, Jessica. " Refining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8, No. 2 (Spring 1989), pp. 162-176.
    Menon, Rajan. " The Strategic Convergenc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 Survival, Vol. 39, No. 2 (Summer 1997), pp. 101-125.
    Miasnikov, Vladimir. " Russia and China: Prospects for Partnership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21st Century. " Far Eastern Affairs, No. 6 (1998), pp. 3-24.
    Moltz, James Clay. " From Military Adversaries to Economic Partners: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4, No. 1 (Winter/Spring 1995), pp. 157-182.
    Moran, Theodore.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 Foreign Affairs, Vol. 69, No. 5 (Winter 1990/91), pp. 74-90.
    Ness, Peter Van . " Globalization and Security in East Asia.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 4 (1999), pp. 315-342.
    Nye, Junior, Joseph S. "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4 (July/August 1999), pp. 22-35.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Russia and Asia-Pacific Security, Tokyo, 19-21 February, 1999.
    Roberts, Brad, Manning, Robert A. and Montaperto, Ronald N. " China: The Forgotten Nuclear Power. "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4 (July/August 2000), pp. 53-63.
    Roy, Denny. " Human Rights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 East Asia. " Issues and Studies, Vol. 35, No. 2 (March/April, 1999), pp. 132-151.
    Rozman, Gilbert. " A New Sino-Russian-American Triangle? " Orbis, Vol. 44, No. 4 (fall 2000), pp. 541-556.
    Rozman, Gilbert. " 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Identity. " Orbis, Vol. 43, No.3 (Summer 1999), pp. 383-404.
    Rozman, Gilbert. " Sino-Russian Relations in the 1990s: A Balance Sheet. " Post-Soviet Affairs, Vol. 14, No. 2 (April/June 1998), pp. 93-113.
    Rubinstein, Alvin Z. " Alliances and Strategy: Rethinking Security. " World Affairs, Vol. 3, No. 3 (April/June 1999), pp. 58-77.
    S. M. Shuja, " Russia`s East Asia Policy under Boris Yeltsin: A Critical Overview. " American Asian Review, Vol. 17, No. 2 (Summer 1999), pp. 73-86.
    Shambaugh, David. " China`s Military Views the World: Ambivalent Security.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 3 ( Winter 1999/2000), pp. 52-79.
    Shlapentokh, Vladimir. " Russia, China, and the Far East: Old Geopolitics or a New Peaceful Cooperation? "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 28, No. 3 (1995), pp. 307-318.
    Trenin, Dmitri. " Russia and the Emerg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Northeast Asia. " Security Dialogue, Vol. 29, No. 1 (1998), pp. 79-88.
    Wan Ming, " Chinese Opinion on Human Rights. " Orbis, Vol. 42, No. 3 (Summer 1998), pp. 361-374.
    Wang Hongying, " Multilater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Asian Survey, Vol. 6, No. 3 (May/June 2000), pp. 475-491.
    Wang Jianwei, "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 Asian Perspective, Vol. 22, No. 3 (1998), pp. 103-132.
    Weiner, Myron. " Security, S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7, No. 3 (Winter 1992/3), pp. 91-126.
    Yan XueTong. " In Search of Security after the Cold War: China`s Security Concerns. " World Affairs, Vol. 1, No. 4 (October-December 1997), pp. 38-77.
    Yuan Jing-Dong, " Studying Chinese Security Policy toward an Analytic Framework.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8, No. 1 (1999 Spring/Summer), pp. 131-195.
    Yurlov, Felix N. " Shifting Patterns in the New World Order. " World Affairs, Vol. 2, No. 1 (Jan-Mar 1998), pp. 60-73.
    Zhao Suisheng. " 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Fall 1992), pp. 70-8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0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