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50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0958106      在线人数 : 9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93


    题名: 八○年代以來海峽兩岸民族認同之比較研究
    作者: 賴世榮
    Lai, Shih-Jung
    贡献者: 關向光
    Guan, Xiang-Guang
    賴世榮
    Lai, Shih-Jung
    关键词: 海峽兩岸
    民族認同
    全球化
    後殖民
    中國意識
    台灣意識
    日期: 2001
    上传时间: 2016-04-15 16:08:27 (UTC+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學良,共產主義後與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3年6月。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12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編,中國教育年鑑(199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編,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4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9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1997年。
    王育德,苦悶的台灣,台北:鄭南榕發行,出版年月不詳。
    王振輝,中國民族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興起:清末民初知識分子的困境與抉擇,台北:韋伯文化,1999年10月。
    王逢振,文化研究,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4月。
    王逸舟,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王寧、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後殖民批評,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王曉波,台灣史與台灣人,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2年10月。
    王曉波,台灣史與近代中國民族運動,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75年11月。
    王曉波編,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74年8月。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Sam Jose, CA: 蓬島文化公司,PARADISE COLTURE ASSOCIATESP. O. BOX 23591, SAN JOSE, CA. 95153,1980年9月。
    正中書局主編,存在、希望、發展—李登輝先生「生命共同體」治國理念,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8月。
    白魯恂(Lucian W. Pye)著,艾思明譯,中國人的政治心理,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77年8月。
    白魯恂(Lucian W. Pye)著,胡祖慶譯,中國人的政治文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71年。
    石之瑜,文明衝突與中國,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9年1月。
    石之瑜,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文化發展與政治認知,台北:永然文化,民國81年6月。
    石之瑜,後現代的國家認同,台北:世界書局,1995年9月。
    石之瑜,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88年8月。
    石之瑜,當代台灣的中國意識,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2年。
    石峻編,中國近代史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北京:三聯書店,1957。
    伊薩克(Alan C. Isaak)著,黃紀、陳忠慶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幼獅出版社,民國73年10月。
    伍雄武主編,中華民族精神新論-各民族精神的融匯與凝聚,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4月。
    朱天順主編,當代台灣政治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
    朱傳譽編,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53年11月。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5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共同意見,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6年2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台灣站起來-迎向新時代的兩岸關係,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9年12月。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民國81年1月。
    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文化,民國72年9月。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吳濁流,無花果-台灣七十年的回想,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8月。
    呂亞力,政治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6年9月。
    宋澤萊,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8月。
    李英明,香港學,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
    李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3月六刷。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5月。
    李登輝,經營大台灣,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1月。
    李新、彭明等主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
    李筱峰,台灣,我的選擇!,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9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9月十三版。
    汪學文主編,台灣海峽兩岸各種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77年8月。
    阮銘等著,民主在台灣,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10月。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1945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9月二版。
    周策縱等著,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1979年。
    房寧、王小東、宋強等著,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林央敏,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3月。
    林央敏,台灣人的蓮花再生,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8月。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民國85年7月。
    林濁水,瓦解的帝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10月。
    金耀基,中國人的三個政治,台北:遠見出版社,1988年。
    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1992年。
    侯哲安,馬克思主義民族學,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7年11月。
    俞可平、黃衛平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88年。
    施正鋒,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8月。
    施正鋒,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7月。
    施正鋒主編,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12月。
    施敏輝主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2月。
    柯爾(Geroge Kee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3月。
    洪鎌德,馬克思,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6年10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若林正丈,轉型期的台灣—「脫內戰化」的政治,台北,故鄉出版社,民國78年12月。
    若林正丈著,翁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1月。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8月。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4月。
    孫文,三民主義,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9年3月。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集賢社,1983年5月。
    徐迅,民族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徐宗懋,日本情結—從蔣介石到李登輝,台北:天下文化,1997年7月。
    徐宗懋,台灣人論,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2月。
    徐宗懋,務實的台灣人,台北:天下文化,1995年5月。
    徐杰舜,漢民族發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
    徐賁,走向後殖民與後現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7月。
    恩格爾(Alan Engel)等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出版社,民國74年10月。
    烏•貝克•哈貝馬斯等著,王學東、柴方國等譯,全球化與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3月。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民中學-認識台灣(歷史篇),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6年8月試用本。
    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試用)學習指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4年7月。
    張保民,台灣的迷惘-理想與現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8月。
    張茂桂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葉強出版社,1993年2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第四冊),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49年5月。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九鼎出版社,民國71年12月。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年3月。
    許南村編著,《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9月。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6月。
    連橫,台灣通史,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1年3月。
    郭廷以,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0年7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5月。
    郭洪紀,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9月。
    郭炤烈,台海兩岸的共識和互信,北京:台海出版社,1999年6月。
    陳孔立,台灣歷史綱要,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6年4月。
    陳孔立編,台灣研究十年,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
    陳木杉,大陸學界編寫「台灣歷史」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9年8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奇祿等著,中國的台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9年11月。
    陳芳明,探索台灣史觀,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81年9月。
    陳碧笙,台灣地方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8月。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2月。
    彭英明主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
    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1月。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7月。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6年7月。
    黃國昌,「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台北:五南,民81年12月。
    黃嘉樹,兩岸風雲冷眼觀,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7月。
    楊青矗編,台灣命運中國結,台北:敦理出版社,民國76年7月。
    葉石濤,台灣鄉土文學作家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3月。
    葉榮鍾著,李南衡編,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怕米爾書店,民國74年10月。
    資中筠主編,戰後美國外交史(下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5月。
    賈亦斌,論台獨,北京:團結出版社,1993年5月。
    趙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主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新編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劉青峰編,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4年。
    蔣中正,中國之命運,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5年10月二版。
    蔣中正,蔣總統言論選集-反共復國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6年10月。
    蔡子民,台灣歷史的潮流,北京: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編,1987年初稿,1995年7月修訂。
    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1982年。
    鄭欽仁,歷史文化意識對我國政策之影響,台北:業強出版社,民國78年4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出版社,1992年2月。
    蕭偉中、張山,遏制台獨-不承諾放棄武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8月。
    錢穆,民族與文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8年12月。
    霍布斯邦(Eric 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6月。
    戴國煇,台灣史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74年4月。
    戴國煇,台灣結與中國結,台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謝長廷,謝長廷新文化教室,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6月。
    謝龍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3月。
    鍾孝上,台灣先民奮鬥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80年4月。
    薩伊德(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orientalism),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8年9月。
    龔學增編,中國特色的民族問題理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3月。
    (二)論文、期刊、雜誌
    丁學良,「台灣的『反中』光譜」(上、下),聯合報,民國89年7月1、2日,版13。
    尹章義,「『台灣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歷史的觀點」,台灣研究(北京),1994年第2期,頁4-16。
    方孝謙,「大陸學者編撰台灣歷史綱要的解讀」,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民國85年9月,頁47-62。
    王明珂,「台灣與中國的歷史記憶與失憶」,歷史月刊,第105期,民國85年10月,頁34-40。
    王飛凌,「海峽兩岸的民族主義及其前景」,戰略與管理(北京),2000年第4期,頁93-104。
    王智盛,「九十年代的中共民族主義-就合法性角度分析」,1999年全國研究生「兩岸關係與大陸問題研究」論文研討會論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民國88年12月4日,頁1-21。
    石之瑜,「人權與國家認同:大陸政策中的差別與歧視」,東亞季刊,第27卷第1期,民國84年7月,頁17-37。
    石之瑜,「全球化時代與中國人的世紀」,海峽評論,第121期,2000年1月,頁17-18。
    余英時,「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明報月刊(香港),第216期,1983年12月,頁3-4。
    吳鐘孟,「共和革命的挫折—從孫中山到毛澤東」,歷史月刊,第150期,民國89年7月,頁30-60。
    宋國誠,「後殖民理論在中國-理論旅行及其中國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0期,民國89年10月,頁1-37。
    李氣虹,「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民族認同」,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3月。
    李義虎,「從社會思想和文化角度看『台灣意識』」,台灣研究(北京),1998年第2期,頁41-49。
    周玉山,「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8期,民國85年8月,頁6-20。
    施正鋒,「台灣民族主義與墾殖國家的政治民族塑造」,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研討會論文,東吳大學主辦,2000年12月3日,頁1-18。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5。
    袁鶴齡,「國家認同外部因素之初探—美國因素、中國因素與台灣的國家認同」,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民國89年7月,頁141-163。
    張炎憲,「評陳碧笙『台灣地方史』」,台灣風物,第36卷第2期,民國75年6月,頁77-85。
    張保民,「中國統一的障礙和前景」,東亞季刊,第27卷第1期,民國84年7月,頁1-16。
    莊明哲,「全球化、民主制與民族主義理論的探討」,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8年12月。
    陳乃華,「九○年代中共愛國主義運用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7期(民國89年7月),頁95-101。
    陳孔立,「台灣歷史與兩岸關係」,歷史月刊,第105期,民國85年10月,頁60-64。
    陳其南,「民族、社會、國家與歷史:台灣史研究的政治意涵」,歷史月刊,第105期,民國85年10月,頁55-59。
    陳芳明,「台灣研究與後殖民史觀」,歷史月刊,第105期,民國85年10月,頁41-46。
    陳映真,「台灣史瑣論」,歷史月刊,第105期,民國85年10月,頁47-54。
    陳朝慶,「中共現階段推行愛國主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6月。
    陳獨秀,「俄羅斯革命與我國民之覺悟」,新青年(上海),第3卷第2號,民國6年4月1日,頁1-3。
    彭維學,「台《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台灣研究(北京),1997年第4期,頁28-33。
    賀宗正,「從民族主義論中國統一」,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黃秀政,「論清廷朝野的反割台言論」,歷史月刊,第88期,民國84年5月,頁34-41。
    黃寬裕,「『六四』以後中共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楊順富,「海峽兩岸高中政治教育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9年7月。
    楊聰榮,「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7月。
    董立文,「中共的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論文,東吳大學主辦,2000年12月3日,頁1-20。
    董立文,「兩岸民族主義與現代化之比較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2期,民國86年2月,頁73-93。
    董立文,「論九十年代中共的民族主義」,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1月。
    趙建民,「台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的對抗: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54-71。
    劉勝驥,「台灣民眾統獨態度之變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3期,民國87年3月,頁7-30。
    劉曉波,「家奴式的民族自尊-大陸近年民族主義思潮評述」,開放(香港),總第95期,1994年11月號,頁18-20。
    鄭永年,「民族主義與區域政治結盟」,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論文,東吳大學主辦,2000年12月3日,頁1-10。
    賴建國,「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10月。
    薛承雄,「媒介支配:解讀台灣的電視新聞」,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薛曉華,「八十年代中後期台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魏澤民、陳泓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全球性意涵」,政治大學八十八學年度研究生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民國89年5月27日,頁1-18。
    羅曉南,「九十年代『反西化思潮』理路探源-從『後學』論爭談起」,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民國89年10月,頁1-37。
    (三)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文匯報(香港)
    大公報(香港)
    中國時報
    聯合報
    中央日報
    自由時報
    台灣日報
    中時晚報
    自立晚報
    二、外文部分
    (一)Books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83.
    Butterfield, Herbert. Man on His Pas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Historial Scholarship.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55.
    Dawson, Richard E. & Prewitt, Kennrth. Political Social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69.
    Dirlik, Arif. The Postcolonial Aura: Third World Criticism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7.
    Duara, Prasenjit.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Easton, David, and Jack Dennis.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9.
    Featherstone, Mike, Scott Lash, and Roland Robertson, eds. Global Modernities. London: Sage, 1995.
    Feuerwerker, Albert, ed. History in Communist China. Cambridge: M. I. T. Press, 1968.
    Giddens, Anthony.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Guibernau, Montserrant. Nationalisms: the Nation-State and Natio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6.
    Hyman, Herbert 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 Study in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eavior. Gloncoe, Ill.: Free Press, 1959.
    Issaak, Alan C.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Ill.: Dorsey Press, 1985.
    Johnson, Chalmers. Peasant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t Pow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Kroeber, A. L. and Clyde Kluckhohn.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ambridge, Mass.: Peabody Museum Papers, 1952.
    Lengton, K. P.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McGrew, Anthony C. Golbal Politics: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Cambridge: Black Well, 1992.
    Nandy, Ashis. The Intimate Enemy: Lossand Recovery of Self under Coloni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Ohame, Kenichi. The End of the Nation State: The Rise of Regional Economi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
    Pye, Lucian W. The Mandarin and Cadre: China’s Political Cultures. Michigan: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8.
    Said, Edward. Orientalism: Western Conceptions of the Orient. London and New York: Peregrine, 1995.
    Unger, Jonathan, ed. Chinese Nationalism .New York: M. E. Sharpe, 1996.
    Williams, Raymond.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 London: Penguin. 1966.
    Williams, Raymond. The Long Revolution. London: Penguin, 1975.
    Wright, Mary. 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二)Articles
    Chun, Allen. “From Nationalism to Nationalizing: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State Formation In Postwar Taiwan.”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31 (Jan., 1994):50.
    Fairbank ,John. K. “Our One-China Problem.” Atlantic Monthly, Vol. 238 No. 3 (Sept., 1976):4-12.
    Moore, Thomas G.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sian Perspective, Vol. 23 No. 4 (1999):88-93.
    Sigel, Robert. “Assumptions about the Learning of Political Values.” The Annals of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361 (Sept., 1965):2.
    Yahuda, Michael. “China`s Search for a Global Role.” Current History (Sept., 1999):266-27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30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