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089
|
Title: | 魯菜飲食文化在台灣的變遷─以北平悅賓樓餐廳為例 The Changes of Shantung Cuisine Culture in Taiwan ─ An Example of Peiping Yueh-Bin-Lou Restaurant |
Authors: | 胡偉姣 Hu, Wei-Chiao |
Contributors: | 陳小紅 Chen, Shiao-Hung 胡偉姣 Hu, Wei-Chiao |
Keywords: | 魯菜 飲食 文化 飲食文化 文化變遷 飲食文化變遷 魯菜飲食文化 魯菜飲食文化變遷 Shantung courses diet culture cuisine culture cultural changes cuisine culture changes the Shantung cuisine culture the changes of the Shantung cuisine culture |
Date: | 2001 |
Issue Date: | 2016-04-15 16:08:16 (UTC+8) |
Abstract: | 基於組織、文化與社會三者具有變遷之特性,和彼此互動關係密切的假設,本研究由飲食文化的內涵切入,經由文獻回顧印證魯菜飲食文化的形成暨變遷過程,得知其乃為中國地方文化、社會等互動下的產物。而相對於川、蘇、粵菜系,其較具悠久歷史的孕育、較具有利政經因素的影響、較具獨特資源的供給和較具優勢人文的涵養,固然使魯菜飲食文化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但也為其埋下了封閉、保守的特性。 Based upo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features of changes among organizations, culture,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y interact closely among one another, adopting method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thesis by focusing on the changing content of the cuisine culture; the author proves that the form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hantung cuisine culture is actually 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reg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society, etc. In contrast with the Sichuan cuisine, Shanghai cuisine, and Canton cuisine, which enjoy wider popular acceptance, more favorabl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 better supplied by unique resources, and better humane and social background, the Shantung cuisine culture though has been the base of Chinese cuisine culture, it nevertheless has suffered from being locked-in and conservative. |
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一) 書籍
丁俊發、王守初 2000 二○○○年全國廚師節論壇文集,(廣州:二○○○年全國廚師節組織委員會)。
王兆琳 2001 家庭北京套餐,(台北:台視文化公司)。
冉先德主編 1997 中國名菜:齊魯風味,(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
任京華、王冰 1999 新概念中華名菜譜─山東名菜,(北京:中國輕工業)。
任百尊主編 1999 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江炳倫等譯 1981 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出版公司)。
杜維明 1996 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澤治 1994 吃在台灣,(台北:中國出版公司)。
林乃燊 1992 中國飲食文化,(台北:南天書局)。
林清江 1981 現代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南懷瑾 1986 論語別裁,上冊,17版,(台北:考古文化基金會)。
徐復觀 1981 徐復觀雜文─續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殷海光 1981 中國文化的展望,(香港:大通書局)。
翁德明譯 1990 文化理念,(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袁枚 2000 隋園食單,(南京:江蘇古籍)。
陳奇祿 1984 民族與文化,4版,(台北:黎明文化)。
陳千玉譯 1996 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陳捷先、盛清沂主編 1987 中國家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鵬編著 1970 四書讀本,(台南:南一書局)。
張明亮、張恩來 1998 中國名菜經典:魯菜卷,(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張目 1997 中國大菜系─川菜,(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黃振華、賴少宏 1997 中國大菜系─粵菜,(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曾維宗譯 1982 漂泊的心靈─現代化過程中的意識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萬有葵、賈振福主編 1989 中國全宗孔府宴,(山東:友誼書社)。
楊家棟 1997 中國大菜系─蘇菜,(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熊祥林 1990 心理學導論,(台北:熊祥林)。
劉廣偉 1997 中國大菜系─魯菜,(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黎虎主編 1998 漢唐飲食文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龍冠海 1993 社會學,14版,(台北:三民書局)。
謝高橋 1991 社會學,1版8印,(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蕭帆主編 1995 中國烹飪辭典,2刷,(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二) 論文、期刊
于長江 1998 「融合與變遷─北京地方飲食文化的發展」,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41~160。
王筑生 1998 「昆明民族交流與飲食文化的變遷」,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85~300。
王子輝 1995 「中國飲食文化根本之道」,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37~352。
王子輝、聶鳳喬等 1999 「食史篇」,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11~100。
王義民、阮汝瑋、逢建樹 1999 「食藝篇」,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585~638。
石之渝 1999 「為誰推動政治學的本土化」,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10,頁34。
全寅永 1991 「近代中國現代化的性格與其結構」,中國現代化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61~74。
呂實強 1982 「儒家不朽觀念與現代化」,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頁203~214。
李亦園 1984 「文化變遷與文化復興」,一九八四年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第八分組討論背景參考資料,頁262~271。
李亦園 1992 「飲食男女:吃的文化內在邏輯探索」,第一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13~335。
李亦園 2000 「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16。
李永琦 2000 「廚師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淺談創新之我見」,2000年全國廚師節論壇文集,(廣州:編輯委員會),頁123~125。
吳明清 1997 「發展本土化教育特色的概念架構」,北縣教育,17,頁58~62。
吳政和、劉麗雲 1998 「餐飲基層從業人員對壓力調適之探討」,第三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9~46。
吳美玉 2000 「台灣工具機業創新技術與創新績效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莉 1999 「食史篇─鐵烹近期」,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72~94。
周三金 1999 「食珍篇(上)」,出自任百尊,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341~397。
林乃燊 2000 「粵菜大系的形成及其延伸和發展」,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25~344。
林明德 1994 「台灣美食鳥瞰」,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55~266。
林□榮 1992 「倫理觀念的更新及其制度的重建」,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頁241~262。
林綺雲 1992 「組織變遷與轉型─社會變遷中組織興衰的個案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龐同 1999 「食典篇」,出自任百尊,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頁861~894。
姚偉鈞 2000 「長江流域飲食文化初探」,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01~324。
胡偉姣 1997 「文化建設現況」,臺灣近代史─文化篇,(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398~442。
施志宜 1996 「餐飲業經營成功因素之研究─以西式速食業為實證」,第一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49~182。
洪光住 1998 「中國菜系本土化與全球化」,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65~284。
徐苹芳 1995 「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域性及其融合」,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83~110。
夏良宙 1999 「中國北方菜的特色及其發展」,教授與名廚第三屆研討會,(台北:中華美食交流協會),頁15~30。
夏良宙 1999 「台灣『中國菜』現況及發展趨勢」,1999台北中華美食展:21世紀海峽兩岸中華美食交流研討會,(台北:中華美食展籌備委員會),頁21~28。
孫路弘 1996 「餐飲服務品質之探討」,第一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頁91~106。
莊萬壽 1994 「台灣本土文化之理論建構(上)」,北縣教育,7期,頁15~21。
陳小紅 1996 「社會變遷」,社會學概論,11刷,(台北:匯華圖書公司),頁319~341。
陳文聰 1999 「獨立餐廳在生命週期各階段之行銷策略」,第四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頁213~218。
陳光新 1999 「食禮篇」,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639~720。
陳光新 1999 「食俗篇」,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721~824。
陳東升 1996 「文化」,社會學概論,11刷,(台北:匯華圖書公司),頁47~74。
陳其南 1987 「本土意識、民族國家與民主政體」,中國論壇,25卷1期,頁22~23。
陳昭瑛 1998 「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卷9期,頁7~43。
陳傳康 1994 「中國飲食的區域分化和發展趨勢」,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38~254。
陳慶浩 2000 「巴黎中餐館及其基本菜式的初步研究」,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51~274。
張光直 1995 「中國飲食史上的幾次大突破」,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4。
張廉明 2000 「魯菜及北方菜的分佈及特點」,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89~300。
常昭鳴 1998 「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發展新趨勢─企業永續發展全憑優勢人力資源」,中衛簡訊,第135期,頁8~13。
郭鴻志、張黎明 1999 「獨立餐廳的差異化競爭策略」,第四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03~212。
黃樹民 1995 「近代華北農村飲食文化的變遷」,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23~46。
許木柱、簡美玲 1995 「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65~82。
曾國雄、陳君杰、鄧美華 1997 「餐廳區位選擇之多評準決策─以寶山日本四季懷石料理餐廳為例」,第二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1~44。
游兆正 1987 「外商公司『本土化』?─跨國企業的迷思」,卓越,頁121~122。
葉啟政 1992 「當前台灣社會重利愛財之價值取向的解析」,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頁987~1009。
葉啟政 1997 「本土契合性的另類思考」,楊國樞主編:本土心理學方法論,(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頁121~140。
趙榮光 2000 「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圈、中華飲食文化圈、中國菜區域風格及相關的若干問題」,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69~104。
廖又生 1996 「從消費者主權的觀點探討餐飲經營者之責任問題」,第一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07~124。
潘江東 1999 「北方菜與其他菜系之差異」,教授與名廚第三屆研討會,(台北:中華美食交流協會),頁31~43。
諸承明 1990 「人力資源規劃在我國企業應用情形之研究」,國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元安、徐于娟 1999 「餐飲服務人員對工作生涯品質認知之研究」,第四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47~62。
劉明彥 2000 「試論新派魯菜的特點」,2000年全國廚師節論壇文集,(廣州:編輯委員會),頁151~152。
劉安華、王立秋、崔希勝 2000 「縱觀魯菜特色的變化」,2000年全國廚師節論壇文集,(廣州:編輯委員會),頁149~150。
劉廣偉 2000 「陸味派與海味派─中國地域飲食體系二派說」,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05~116。
薛明敏 1994 「中國餐飲經營之現代化」,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69~80。
謝幼偉 1984 「孝道與中國社會」,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139~160。
謝智偉 2000 「組織變遷邏輯之探討:易經哲學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聶鳳喬 1999 「食料篇」,出自任百尊主編,中國食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頁149~278。
羅桂環 1994 「從歷史上植物性食物的變化看我國飲食文化的發展」,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31~148。
(三) 網站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2/eduction/edu01.htm
http://tve.hshs.tyc.edu.tw/data/技職教育。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89262.htm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88381.htm
http://www.fcdc.org.tw/html/library.htm
http://datas.ncl.edu.tw/cgi-bin/theabs/flywebi.cgi
http://www.readopac3.ncl.tw/cgi/ncl3/m-ncl3
(四) 其他
觀光局八十七年來華旅客消費及動向分析
二、英文部分
(一) 書籍
Chang, K. C. 1997 Food in Chinese Culture: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台北:南天書局)。
DeSimone, Randy L. and Harris, David M. 1998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second edition,(Orlando: Harcourt Brace College)。
Habermas, J. & McCarthy, T. 1987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life world and system:a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Boston, Massachusetts:Beacon Press)。
Inkeles, A. 1983 Exploring Individual Modernity,(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David,Nathan, Andrew J.,Rawski, Evelyn S. 1987 Popular Culture in Imperial China,(台北:南天書局)。
Levy, M. J. 1972 Modernization:Latecomers and Survivors,(N.Y.:Basic Books)。
Lutz, J. G. & El-Shakhs, S. 1982 Tradion and Modernity:the role of traditionalism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U.S.A.: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Powers, T. 1992 Indroduction to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N.Y.:John wiley & Sons.Inc.)。
Rostow, W. 1960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U.K.:Cambridge University)。
Schein, Edgar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econd edition,(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二) 論文、期刊
Atal, Y. 1981 “The Call for Indige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Vol.33,No.1,pp.189~197。
Fornell, C. & wernerfelt, B. 1987 “Defensive Marketing Strategy by Customer Complaint Management:A Theoretical 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xxiv,pp.337~346。
Loubser, J. L. 1988 “The Need for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International Sociology,Vol.3,No.2,pp.179~187。
Reichheld, F. & Sasser, W. E. 1989 “Customer Retention:A new Star to Steer By”,Working Paper,Bain & Company,in Heskett, J. L.,Sasser,W. E. & Hart, C. W. L.,1990,Service Breakthoughs:Chang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N.Y.:The Free Press),pp.31~33。
Schein, Edgar H. 1985 “Defin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in 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fourth edition,(Orlando: Harcourt Brace College),pp.430~441。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99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46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