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35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03/144284 (79%)
造訪人次 : 50813892      線上人數 : 6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3526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26


    題名: 所有權制度改變對新聞工作者之影響: 以臺灣電視公司為例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Shifting on Journalists: A Case Study of TTV
    作者: 曾偉旻
    貢獻者: 劉昌德
    Liu, Chang De
    曾偉旻
    關鍵詞: 台視
    所有權
    民營化
    無線電視
    勞動
    黨政軍三退
    Campaign for “TV free from political controls”
    labor
    ownership
    privatization
    terrestrial TV
    TTV
    日期: 2016
    上傳時間: 2016-04-01 10:39:04 (UTC+8)
    摘要: 台灣無線電視「老三台」(台視、中視與華視)所有權制度,在2000年代中期發生劇烈變化。華視朝公共化發展,中視與台視則民營化成為商營電視台;雖然走向不同,但以往「官控商營」的三台,卻也都各自進入「媒體集團」的所有權模式。民營化後的台視由非凡電視台入主,新資方揭櫫「低成本、高收視」之方針,在製作成本大幅降低與人事預算縮編下,新聞從業人員直接面臨工作負擔增加等問題。本研究希冀以台視2007年公股釋出、走向民營化、集團化的的歷程為例,探究所有權變動對於新聞組織與工作者的勞動影響。

    台視勞動條件隨民營化組織變革有著幾個時期的轉變,首先在優離優退的人事瘦身後,留任員工雖明顯感受工作負擔加重,然因資方塑造「共體時艱」共識,勞動者與工會多以順從承擔代替抵抗。新聞部員工則因工作性質,不僅缺席工會運作,也少有為自己勞動權益發聲的行動。民營化之初,台視透過外購與合製等方式節省成本,但資方也不忘逐步提高節目自製之比例,在有限人力下,留任的勞動者身兼數職以成就資方揭櫫之方針。而資方棒子與紅蘿蔔賞罰兼施,逐步在薪資福利上調整,持續凝聚勞資雙方的共識。總體而言,黨政軍三退、民營化的台視,政治勢力脫離官控商營的侍從關係,不過藉由業配等商業運作,政治力則以較迂迴的方式滲透新聞製作獲得發語權。
    The central concern of this thesis underlines ,after Free Radio Movement, how the ownership shifted and what Taiwan Television Enterprise has done to the process of the privat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2007. It asks how media workers reflect and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strategies of new employee. Through the method of in-depth interview, this thesis interviewed nine employers, including 5 reporters, 3 supervisors of the news department as well as the head of the union.

    From the interview, it shows the solidarity and the consent which established and conveyed by TTV employee from many aspects to have their employers and labors ‘’Making out’’ all of the process, regardless of the overtime and overload works. Another finding of the thesis is ,without the political wrestling and after Free Radio Movement, TTV’s privatization process did get rid of the direct control from government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however, TTV develops the commercial way to penetrate into the news production.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2010)。《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毛翊宇(2014.09.07)。〈壹視工會奮戰第一線 媒體勞動者團結聲援刻不容緩!〉,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0023 上網日期:2015.01.13
    台視二十年編輯委員會(1982)。《台視三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台視文化公司。
    台視三十年編輯委員會(1992)。《台視三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八十一年》,台視文化公司。
    立法院公報(2012)。〈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蘇蘅就「跨媒體併購的影響及處理原則」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取自http://lis.ly.gov.tw/lgcgi/lgttsimgpdftxt?d0cecfced0cfcdc9d0cfcec4cfcccfcec4cfccc8ce上網日期2014年11月07日。
    江慧珺(2013)。<甘願,不甘願?論非典型雇用新聞工作者的勞動>,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論文。
    何國華(2003)。〈無線電視組織變革之挑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榮幸(1996)。〈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誕生 --記「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組織過程與實踐經驗〉,《新聞學研究》,52:95-108。
    吳美雅(2009)。〈員工組織變革認知、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民營化台視為例〉,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吳浩銘、林采昀(2014)。《媒體生病了:臺灣新聞環境的症狀與因應》,台北:巨流。
    李宜璇(2005.09.27)。〈公股條例三讀通過 江霞:希望公視善待華視員工〉,銘報即時。http://mol.mcu.edu.tw/search_show.php?enid=62167 上網日期:2015.01.12
    李筱雯(2009)。〈電話竊聽案與梅鐸帝國:梅鐸如何「統治」英國〉,《新聞學研究》,111:199-231。
    周義朗、徐毓莉、陳幼英(2014年04月29日)。〈台塑60億買八大電視接手外資持股 送NCC待審〉,蘋果日報,要聞。
    林水秀(2000年8月22日)。〈賴國洲非台視主要問題〉,立報社論。
    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台北群學。(原書:Burawoy, M[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林東泰(1993)。《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倖妃、陳一姍(2012年09月13日)。〈米果搶贏蘋果 旺旺收購中時集團〉,《天下雜誌》,409:42-48。
    林淑惠( 2016) 。〈王雪紅出手 正式入主TVBS〉,中時電子報。https://tw.news.yahoo.com/%E7%8E%8B%E9%9B%AA%E7%B4%85%E5%87%BA%E6%89%8B-%E6%AD%A3%E5%BC%8F%E5%85%A5%E4%B8%BBtvbs-215006726--finance.html上網日期:2016年03月08日。
    林富美(2002)。〈台灣媒體工會意識與集體行動之初探〉,《新聞學研究》,73:63-94。
    林麗雲(2003)。〈坐而言,起而行:「無盟」的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0:145-169。
    林麗雲(2006)。〈威權主義下台灣電視資本的形成〉,《中華傳學刊》,9:71-112。
    邱琬淇(2008)。《「新三中」跨媒體集團資源整合與綜效—以『超級星光大道』之節目策略為例》。政大廣電所碩士論文。
    洪貞玲(2009)。〈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無線電視所有權的演變與規範〉,《台灣傳媒再解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洪貞玲(2012.09.01)。〈守護言論自由 全民共識〉,蘋果日報。
    洪貞玲、劉昌德(2006)。〈傳播權觀點的商營廣電管制〉,《中華傳播學刊》,10:27-53。
    紀淑芳(2007)。〈「賠錢貨」依然搶手,台視花落誰家〉,《台灣記協2006年度報告》,56:47-49。
    涂建豐(1996)。〈「新聞自主的挑戰與回應」訪談〉,《新聞學研究》,52:109–118。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35–48。
    翁秀琪、陳百齡、陳炳宏、郭力昕、莊國榮、馮建三、…蘇瓜藤(2000)。《無線電視公共化可行性評估報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報告。
    張文強(2002)。〈媒介組織內部權力運作與新聞工作自主:封建采邑的權力控制與反抗〉。《新聞學研究》73:229-61。
    張月蓉(2011)。〈管制影響評估應用於跨媒體經營管制之研究—以中視、中天負責人變更案之審查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珍(2000年7月22日)。〈同時成立出租聯營系統 得利嘉通 兩強爭霸〉。經濟日報25版。
    張錦華(2012)。〈比較美國 2003 年媒體改革運動和臺灣反對旺中購併案運動的異同〉,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盛竹如(1995)。《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台北:新新聞文化。
    莊春發、柯舜智(2010)。〈論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的競爭政策〉,《臺灣銀行季刊》,61(4): 92-132。
    許晉榮(2013年04月27日)。〈王雪紅老公頂董事頭銜改革 藏鏡TVBS兩年首亮相〉,蘋果日報。
    夏語冰(2013年9月29日)。〈紐約書評50週年高雅激進,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79562117839&docissue=2013-38 上網日期:2015.01.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
    陳炳宏(1999)。〈台灣有線電視產業集團化趨勢研究:以和信與力霸企業集團為例〉,《廣播與電視》,14:89-110。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北: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陳炳宏(2003)。〈媒體企業之集團化與多角化研究—以中國電視公司為例〉。《廣播與電視》20:135-162。
    陳炳宏(2009)。〈媒體集團化與其內容多元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104,1-30。
    陳炳宏(2009)。〈媒體集團綜效偏差研究〉,《中華傳播學刊》16:177-213。
    陳韋綸(2014.08.14)。〈不滿年代片面刪減福利 壹電視工會取得罷工權〉,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9719 上網日期:2015.01.13
    陳清河、曹玲玲、莊春發、顏錫銘、蔡念中(2006)。《有線廣播電視市場結構調查及競爭政策分析研究》。台北: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彭心儀、鄭嘉逸、周曉繁(2012)。〈數位匯流趨勢下的媒體所有權集中化〉,《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37:10-12。
    傅明雅(2006)。 〈TVBS 電視台員工勞動過程之分析〉,交大碩士論文。
    馮建三(1998)。《媒體工作者工作權問題的初步探討:特別以英美兩國的歷史經驗對照台灣的當代情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馮建三(2004)。〈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翁秀琪編,《台灣傳播學的想像(下)》,台北:巨流,665-702。
    馮建三(2011)。〈倫敦竊聽風暴的前世、今生與未來〉,《讀書》63-74。
    馮建三(2011年8月1日)。〈倫敦竊聽風暴的前世今生〉,《人間福報》。
    馮建三(2012年11月9日)。〈對傳媒壟斷的另類思考〉,《人間福報》。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 Mosco, V. (1998).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CA:Sage.)
    馮建三、羅世宏譯(2010)。《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五南出版。(原書 Dan Schiller(1996). Theorizing communication: A History.)
    馮建三譯(2008)。《傳媒、市場與民主》,台北:巨流。(原書Baker. C. E.(2002)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黃意植(2014)。〈發展型國家的退場與升級:比較台韓電視產業〉,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論文。
    黃靖媚(2008)。〈公股釋出對員工優離優退行為之影響 —以台視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華視(2007)。〈華視公共化化一年報告〉,華視。
    管中祥(2007) 。〈「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公廣集團〉,《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4145上網日期20151201
    管中祥(2007)。〈電子媒體選邊站民眾不信敢加深—2006年廣電媒體產業觀察〉,《台灣記協200(2007)6年度報告》,30-33。
    管中祥、張時健(2005)。〈新自由主義下的臺灣媒體改革運動〉,《臺灣史料研究》,24,196-236。
    劉昌德(2012)。〈舊時王謝堂前燕:台灣電視新聞勞動五十年簡史〉,《中華傳播學刊》22:67-98。
    劉蕙苓(2007)。〈黨營媒體股權轉移下的勞工意識-中視的個案研究〉,《新聞學研究》93:141-183。
    鄭瑞城等編(1993)。《解構廣電媒體》,,台北:澄社。蔡士敏(2008)。〈自立事件核心記者的生命故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深度報導碩士論文。
    蔡菀瑩(2007)。《資深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處境分析1996-2006》,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魏玓(2000)。〈傳播媒體的市場化.數位化與全球化--從「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合併談起〉,《當代》,151:4-13。
    蘇聖斌(2000年08月19日)。〈賴國洲及胡元輝正式入主台視〉,《中央通訊社影像空間》。http://photo.cna.com.tw/Query/PhotoDetails.aspx?IMG_ID=20000819049600&IMG_SUB_ID=200008190496000000&page=1 上網日期2014年09月01日。
    蘋果日報(2012年10月2日)。〈虧損百億 裁員504人 壹電視賣給年代老闆黎智英向員工鞠躬道歉〉,蘋果日報。

    西文部分
    Bagdikian, B. H. (2004). The New Media Monoply. Beacon Press.
    CWA(2010). Testimony of CW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Field Hearing.
    Clement, W. (1975). The Canadian Corporate Elite: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Power. Toronto: McClellend and Stewart Ltd.
    Croteau & Hoynes(2001). The business of media: Corporate media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Thousand Oaks, CA: Pine Forge Press.
    Eggerton, J. (2010). Unions blast Comcast-NBC merger proposal. Broadband and Cable. Reclaim the Media. http://www.reclaimthemedia.org/broadband/cable/unions_blast_comcastnbc_merger2508. Retrieved 16 NOV. 2014.
    Herman, E. S., & McChesney, R. W. (1997). The global media: The new missionaries of corporate capitalism. London, UK: Cassell.
    Hocking, E. W.(1947).Freedom of the Press: A frame work of principle. USA(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risten, H.(2011). U.S. approves Comcast-NBC merger. CNN Money. http://money.cnn.com/2011/01/18/technology/fcc_comcast_nbc/ Retrieved 15 DEC. 2014.
    Littleton(1992). The Wapping Dispute: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flict & Its Impact on the National Newspaper Industry. Avebury.
    McChesney, R. W. (2004).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U.S.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McChesney, R. W. (2007).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Critical Junctures and the Future of Media. New York: The New Press.
    Nugent(20 July 2011). &quot;When Murdoch smashed the unions&quot;. Workers` Liberty. http://www.workersliberty.org/story/2011/07/20/when-murdoch-smashed-unions Retrieved 10 Jan 2015.
    Oatridge(2002). Wapping ’86: The Strike that Broke Britain’s Newspaper Unions, Coldtype.
    Ozanich, G. W., & Wirth, M. O. (1998).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overview. In A. Alexander, J. Owers & R. Carveth (Eds.),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cott, S. (Producer) (2011, July 18). Murdoch: Breaking the Spell? [Panorama] BBC One. London: Public Broadcasting Station.
    Shoemaker & Reese (1996). The building of the interne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broadband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November 16 (8), 666-687.
    Sloski,J.(1989). News reporting and professionalism: some constraints on reporting of the new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1:207-22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9945101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4510112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11201.pdf757KbAdobe PDF219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