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343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24/144300 (79%)
Visitors : 51117619      Online Users : 8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432


    Title: 窮人的烙印:以台北市安康平宅為例
    Authors: 林長杰
    Lin, Chang-Chieh
    Contributors: 李永展
    林長杰
    Lin, Chang-Chieh
    Keywords: 烙印
    安康平宅
    Date: 2000
    Issue Date: 2016-03-31 16:43:05 (UTC+8)
    Abstract: 過去許多既有學術研究中,往往將與窮人相關的議題,放置在社會的「邊緣」加以論述,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論證了窮人在社會上扮演著弱勢族群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心社會強大的宰制力量。由上述的思路來檢視窮人的問題時,不難發覺事實上窮人所擁有掌控的社會資源比我們現今所謂的社會主流社群來得稀少,而這些所缺少的資源包含了社會空間、生存空間、謀生機會、受教育機會等等,而造成今日這樣弱勢的社會處境,有一大部分是由中心社會所建構出來的社會制度所成。另外,在有關空間邊緣場所的論述中,雖然不盡然意指地理空間上的邊緣,但是重點在於有些人總是被置於與「他者」(the others)相關之空間的文化體系邊緣,他們承擔了與自身基礎經驗認同不可分的邊緣性之想像與烙印,因而本文以邊緣文化(社群)在中心社會宰制所建構的社會現象—烙印作文本研究分析的重點,並以窮人在領受社會救濟時所背負的社會福利烙印,以及一般大眾對窮人這樣一個身份所形塑出刻板的負面印象兩方面進行分析,前者是以我國社會福利發展史來做剖析,後者則是以位於台北市的安康平價住宅作為個案質化研究以求得這一社會現象在台灣有何展現。
    Reference: 1. Argyle,Michael著,陸洛譯(1997),《社會階級心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 Aron, Raymond著,齊力、蔡錦昌、黃瑞祺等譯(1986),《近代西方社會思想家》,台北:聯經出版社。
    3. Giddens,Anthony著,張家銘等譯(1997),《社會學(上)》,台北:唐山出版社。
    4. Gilbert ,D. & Kahl,Joseph A.著,彭華民等譯(1992),《美國階級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Gosta Esping-Anderson著,古允文譯(1999),《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6. John Carrier & Ian Kendall著,蘇金蟬譯,(1988),「社會政策與社會變遷—對社會政策發展的解釋」,191-206頁,收錄在《社會福利發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7. Leslie Kanes Weisman著,王志宏、張淑玫、魏慶嘉合譯(1997),《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8. Lewis,Oscar著,邱延亮譯(1976),《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台北:牧童出版社。
    9. Marx&Engles(1960)《德意志意識型態》,收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McAndrew,Francis著,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裡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1. Milton Friedman著,呂志翔、謝中瓶、蘇拾平譯(1984),《選擇的自由》,台北:長河。
    12. Pinker , Robert(1971)著,薛承雄譯(1988),「社會福利理論的根源」,21-56頁,收錄在《社會福利發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3. Sullivan , Michael著,古允文譯(1989),《社會學與社會福利》,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4. Thomas R.Dye 著,羅清俊、陳志瑋譯(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15. Victor George & Paul Wilding(1972)著,郭美蘭譯(1988),「社會價值、社會階級與社會政策」,103-120頁,收錄在《社會福利發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6. 內政部營建署(1996),《營建政策白皮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17. 文祖湘(1984),《我國現階段民生主義住宅與都市政策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18.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 古允文(1988),《政府角色於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變遷與困境:理論觀點的探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台北市「安康計畫」的實施與展望(1976):台北市社會局。
    21. 台北市社會工作員手冊(1989):台北市社會局。
    22. 朱雲鵬(1990),「1980與1986年台灣所得分配的因素分解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三卷第一期:145-167頁。
    23. 米復國(1988),「台灣的公共住宅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97-148頁。
    24. 呂朝賢(1993),《台灣省各縣市貧窮率之影響因素》,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呂朝賢(1998),《台灣的貧窮問題:理論的定位、檢證與政策》,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
    26. 李元邦(1991),《烙痕與社會福利---兼論台灣社會福利烙痕現象》,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沙學漢(1974),「貧窮文化:一個評論」,《台大社會學刊》,第十期:41-50頁。
    28. 林松齡(1995),「家庭經濟資源與婚姻品質」,台中:東海大學〈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科會專題計畫成果研討會論文。
    29. 林奕汝(1982),《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以台北市平價住宅為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林美容(1977),《南禺—一個都市平價住宅區的社區研究》,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
    31. 林萬億(1990),「比較福利國家發展:理論與方法」,《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五卷第三期:30-44頁。
    32.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3. 林萬億、張苙雲(1984),《我國殘障福利法與社會救助法執行之規劃與成效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34. 邱創煥(1977),《中國社會福利思想制度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5.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36. 唐于蘭(1978),《台北市平宅社區、非平宅社區青少年的特質和生活觀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唐文慧、王宏仁(1993),《社會福利理論流派與爭議》,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8. 徐震、林萬億(1986),《當代社會工作》,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9. 徐學陶(1991),《小康計畫對社會福利工作的貢獻》,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40. 張世雄(1996),《社會福利的理念與社會安全制度》,台北:唐山出版社。
    41. 張金鶚(1990),《住宅問題與住宅政策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42. 張建中(1998),《歧視、教育與原住民的貧窮:對烏來地區原住民低收入戶的觀察》,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張清富(1993),《台灣省貧窮趨勢與致貧因素之研究》,台北:豪峰出版社。
    44. 張清富(1995),「台灣貧窮結構因素」,台中:東海大學〈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科會專題計畫成果研討會論文。
    45. 張隆盛(1986),「中華民國台灣住宅建設之回顧與展望」,《台灣房屋市場月刊》七月號:18-35。
    46. 莊英章等(1992),《文化人類學下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47. 莊苹(1995),《HIV/AIDS之社會烙印》,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郭登聰(1986),《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制訂的因素的探討:著重經濟因素的分析-以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為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陳正芬(1997),《政黨競爭與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50. 陳正峰(1997),《貧窮的落入、持續、與脫離:以嘉義縣低收入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51. 陳怡伶(1992),《父權家庭意識型態的平價住宅政策與執行之分析:台北市平價住宅中單親母親之求生存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52. 陳益宜(1978),「台北市低所得階層住宅系統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四期:117-130頁。
    53. 陳藹倫(1978),〈平價住宅評價研究〉,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54. 黃士滋(1995),《癲癇病人的生活經驗》,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楊祖賜(1981),《台北市國民住宅政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葉啟政(1991),《制度化的社會邏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57. 詹火生(1988),「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從經驗到理論建構」,1-20頁,收錄在《社會福利發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58. 廖偉君(1992),《台北市有工作的貧窮雙親家庭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59. 廖榮利、鄭為元(1982),《台灣的貧民:社會學與社會工作面的探討》,台北: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60. 劉明興(1997),《台北市低收入戶人口特質與文化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劉脩如(1975),《社會福利行政(上)、(下)》,台北:正中出版社。
    62. 劉脩如(1984),《社會政策與立法(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63. 蔡佩珍(1996),《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國家?論國家角色與台灣社會福利發展》,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64. 蔡明兆(1997),《葛蘭西文化霸權與政黨概念在實踐上可能性之條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所碩士論文。
    65. 蔡明璋(1988),「低收入戶的貧窮歸因」,《台灣省七十六年低收入戶調查研究報告》:153-160頁,台中: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66. 蔡明璋(1995),「產業結構與台灣的區域貧窮率」,台中:東海大學〈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科會專題計畫成果研討會論文。
    67. 鄭洋志(1998),《空間結構形式對高齡者居住行為之意識》,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68. 鄭運鴻(1996),《空間文化形式的虛構之解構:對台灣地區代銷制度與房地產廣告之批判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69. 蕭佳華(1996),《疾病與烙印初探:兼論AIDS防制政策》,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70. 謝玉新(1991),《低收入家庭人力資源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1. 謝青屏(1995),《貧窮文化之傳承?台中市低收入家庭生活方式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72. 謝青雲(1990),《台灣地區1980年之後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發展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73. 謝高橋(1988),「低所得戶家庭生活型態」,《中興法商學報》,第二十二期:253-277頁。
    74. 蘇淑貞(1997),《貧窮的歷程:以嘉義縣低收入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87257007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92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nd Economic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5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