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230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1/144292 (79%)
造访人次 : 50901849      在线人数 : 59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2301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301


    题名: 影響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變項之研究
    作者: 顏若映
    贡献者: 馬信行
    教育研究所
    日期: 1988
    上传时间: 2016-03-10 16:19:05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性別、年級、學校性質大學生校園疏離感之差異情形;學生自我統整類型、社團參與程度、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及品質和大學生校園疏離感的關係;以及這些變項中那幾個是影響我國大學生校園疏離感的重要因素。
    大學生校園疏離感在本研究中依表現類型分為「無力感」、「無意義感」、「無規範感」及「疏隔或孤立」;又依疏離對象分為「自我疏離」、「與同學疏離」、「與師長疏離」、「與課業及學校活動疏離」、「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共為九個層面。
    本研究以台大、政大、交通、談江、中原及文化等六所學校一、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計1082名;以研究者自編的「大學生學校生活調查問卷」為工具,以卡方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t考驗、變異數分析、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資料。
    茲將主要研究結果臚列於下:
    (一)整體而言,大學生校園疏離感因性別之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在所有九個層面中,除了「疏隔或孤立」及「自我疏離」外,男生均比女生有較高的疏離感。
    (二)整體而富,大學生校園疏離感不因年級之不同而有差別:在所有九個層面中,只有在「自我疏離」上,大一學生比大三學生有較強的疏離傾向;而在「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上,大三學生的疏離感較高。
    (三)大學生校園疏離感不因學校性質之不同而有不同:不論在疏離感整體或各層面上,公立大學學生與私立大學學生的反應並無差異。
    (四)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與其自我統整類型有關:除了「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外,在校園疏離感整體及其他八個層面上的得分,均以「自主定向」者分數最低;即自我統整程度愈高,疏離傾向愈輕微。
    (五)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與其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有關:互動數量愈多,學生之校園疏離感愈低,顯示二者間有負相關;不論是疏離感整體或各層面都呈現出這個趨勢。
    (六)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與其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有關:互動品質愈高,學生之校園疏離感愈低,顯示二者間有負相關;不論是疏離感整體或各層面都呈現出這個趨勢。.,
    (七)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與其社團參與程度有關:除了在「無規範感」及「與師長疏離」層面上二者無差異外;對整體及其他層面而言,社團參與程度愈高者,疏離感愈低,顯示二者之間有負相關。
    (八)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除了「自我疏離」層面外,對校園疏離感整體及其他八個層面而言,最重要的預測變項均是「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而對「自我疏離」來說,自我統整程度是最有力的預測變項。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學行政單位應:1.提高行政人員辦事效率、簡化業務流程。2.主動擴充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之機會。3.主動調查學生對校內決策的反應。4.鼓勵優良社團之成立。
    (二)學生輔導中心應:1.多舉辦有關職業選擇之演講及座談。2.增加輔導人員,積極發揮輔導功能。
    (三)大學教師應:1.改善課堂教學與評鑑方式。2.課餘主動接近學生,加強師生間非正式互動。
    目錄
    第一章 結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架構與限制………4
    第三節 重要名詞詮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學生疏離感的概念與測量………11
    第二節 學生校園疏離感的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大學師生非正式互動與學生校園疏離感的關係………31
    第四節 自我統整程度和大學生校園疏離感的關係………35
    第五節 社團參與程度與大學生校園疏離感的關係………43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49
    第一節 研究假設………49
    第二節 研究樣本………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55
    第五節 統計處理………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59
    第一節 不同組別大學生在校園疏離感上的差異………59
    第二節 大學生自我統整與校園疏離感之關係………63
    第三節 師生非正式互動與大學生校園疏離感之關係………70
    第四節 大學生社團參與程度與校園疏離感之關係………102
    第五節 對大學生校園疏離感之迴歸分析………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與討論………123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書目………133
    附錄一 大學生「校園疏離感量表」之修訂………141
    附錄二 大學生學校生活調查問卷………161

    圖表目次
    圖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5
    表1 自我統整狀態表………39
    表2 四種自我統整狀態之特質………40
    表3 有效樣本人數分佈情形………50
    表4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校園疏離感量表各層面及整體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平均數差量之t考驗表………60
    表5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校園疏離感量表各層面及整體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平均數差量之t考驗表………61
    表6 不同學校性質大學生在校園疏離感量表各層面及整體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平均數差量之t考驗表………62
    表7 不同自我統整各組受試在校園疏離感量表各層面及整體上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64
    表8 不同性別受試在自我統整程度之卡方考驗………65
    表9 不同年級受試在自我統整程度之卡方考驗………65
    表10 不同自我統整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及各層面上得分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及以Scheffé法進行事後多重比較結果之摘要表………66
    表11 不同性別、年級、學校性質大學生在「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t值………70
    表12 對大學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不同看法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上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71
    表13 對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不同看法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各層面上得分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以Scheffé法進行事後多重比較之摘要表………73
    表14 不同年級、對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不同看法各組受試在校園疏離感量表上得分之各細格平均數………76
    表15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
    表16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17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無力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18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無力感」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19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無意義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20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主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無意義感」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8
    表21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無規範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1
    表22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無規範感」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1
    表23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疏隔或孤立」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
    表24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主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疏隔或孤立」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25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自我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26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自我疏離」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4
    表27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與同學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5
    表28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與師長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5
    表29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與課業及學校活動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6
    表30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與課業及學校活動疏離」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31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各組在「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32 不同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之各組受試在「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
    表33 不同性別、年級、學校性質大學生在「師生非正式主動品質」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t值………89
    表34 對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不同看法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上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90
    表35 對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不同看法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及各層面上得分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及以Scheffé法進行事後多重比較結果之摘要表………91
    表36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37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無力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6
    表38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無意義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7
    表39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無規範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7
    表40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疏隔或孤立」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8
    表41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自我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9
    表42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主動品質各組在「與同學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9
    表43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主動品質各組在「與師長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44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與課業及學校活動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表45 不同性別、年級、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各組在「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表46 不同性別、年級、學校性質大學生在「社團參與程度」上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及t值………102
    表47 不同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上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103
    表48 不同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及各層面上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以Scheffé法進行事後比較摘要表………105
    表49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校園疏離感量表整體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8
    表50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無力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51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無意義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52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無規範感」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0
    表53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疏隔或孤立」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54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自我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55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與同學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56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與師長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3
    表57 不同性別、年級各組在「與師長疏離」層面上的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3
    表58 不同性別、年級各組受試在「與師長疏離」層面上得分之細格人數及平均數………114
    表59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與課業及學校活動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60 不同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程度各組在「與學校組織、制度及一般設施疏離」層面上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5
    表61 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品質及社團參與程度之相關矩陣………116
    表62 以學生性別、年級、學校性質、自我統整、社團參與程度、師生非正式互動數量及師生非正式互動品質預測大學生在校園疏離感量表上得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117
    描述: 碩士
    畢業學年度:76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35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