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89
|
Title: |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of Mainl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
Authors: | 趙成儀 Chao, Cheng Yi |
Contributors: | 范世平 Fan, Shin Ping 趙成儀 Chao, Cheng Yi |
Keywords: | 中外合拍 引進來 走出去 文化軟實力 傳播政治經濟學 Co-production Bringing in Going global Soft cultural power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
Date: | 2014 |
Issue Date: | 2016-03-01 10:53:36 (UTC+8) |
Abstract: | 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承擔著傳播各國文化和形塑國家形象的重要使命。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採「中外合拍」模式拍攝電影,是中國大陸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模式,承載著中國大陸電影拓展國際市場,走向世界的新嘗試。 隨著中國大陸電影市場化與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2012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也是最受矚目的新興市場。其中,中國大陸與境外合作拍攝電影(中外合拍)經常成為國內電影市場的常勝軍,「中外合拍」電影以其製作水準和票房表現,成為當前中國大陸電影製片的主流趨勢,極具研究價值。 1978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大陸重返國際社會,對外交流持續擴大。憑藉著改革開放的政策導引,加上豐富的文化景觀與歷史人文內涵、便利的人力資源,及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全球的目光。 1979 年, 中國大陸文化部成立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作為推動「中外合拍」電影的專責機構,負責推動並管理中外合作拍攝的事宜,開始積極引進境外電影製片公司與中國大陸合作拍片,以政府的力量推動合拍的進行。 中國大陸與境外合作拍片,最初的動機是希望借助境外的資金、人才、觀念、技術提升本國電影的製作水準,並利用國外合作拍攝機構的發行通路,將帶有中國題材的故事,以適合國際電影市場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幫助中國大陸電影「走出去」,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因為以合拍片的形式是進入合拍機構所在地市場最有效的方式,「引進來」為的是能夠「走出去」,藉由「中外合拍」模式達成擴展海外市場與彰顯文化「軟實力」的雙重目的,而境外電影機構也經由與中國大陸合拍電影,作為打開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敲門磚,雙方「一拍即合」,造就「中外合拍」模式的盛行。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帶動電影市場的高速成長,使得一向以西方為本位的國際電影市場產生轉變,開始嘗試迎合中國大陸的法規和價值觀,顯示「中外合拍」已從過去的「借船出海」,到現在的「聯合造船」,反映出中國大陸正逐漸在合拍的過程中取得對等,甚至是優勢的地位。 綜觀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從境外合作地區作劃分,依序為香港、台灣、美國三大主要合拍對象,其發展過程及影響各有不同。 近年中國大陸合拍片盛行,凸顯「中外合拍」模式已是當前全球化浪潮下電影製作的主流趨勢。目前「中外合拍」電影模式已成為實現中國大陸電影大國崛起與邁向國際市場的主力,承擔著擴展國內外市場與文化影響力的雙重目的。 本文採用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途徑。傳播政治經濟學著重分析大眾傳播媒體的產製、傳送與消費過程中,市場機制(經濟)、國家機器(政治)與傳播體系(知識/資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是探討政治、經濟與大眾傳播體系三者間的互動關係。本文嘗試由三個中國大陸電影主要合作地區:中國大陸與美國合拍片、中國大陸與香港合拍片、中國大陸與台灣合拍片進行政治經濟分析。 總之, 當前中國大陸採「中外合拍」模式拍攝電影, 是以「引進來」,實現「走出去」的重要步驟。對外國電影而言,合拍最大的誘因,是以合拍模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可避開外國影片進口的配額限制。然而進口配額並非外國影片進入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唯一限制,還有電影審查制度、文化差異,及電影基礎建設落後、版權保障不足等內、外部限制性因素,其中包含「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層次的問題,形成「中外合拍」電影的限制,也成為影響「中外合拍」電影長期發展的隱憂。 In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 as a special carrier of culture, the film undertake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spreading culture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shaping national images. For mainland China, coproducing films is a new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film industry, which is a new attempt to expan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go global. As the marke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films of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accelerating, mainland China beca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film market, also the emerging market that receiv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2012. And coproductions always draw well in mainland China; with high production standards and good box-office performance, co-productions have become the main trend for filmmaking in mainland China and are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in 1978, mainland China return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continued to expand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Guided by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plus abundant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historic human heritages, convenient human resources and huge consumer market, it has attracted world attention. China Film Co-production Corp. was founded in 1979 by China’s Ministry of Culture as a special agency for promoting co-productions. It’s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and managing matters relating to co-productions and started to bring in overseas film production companies to coproduce films with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initial motivation of mainland China’s coproducing films with overseas companies is to improve its production level in virtue of overseas capital, talents, ideas and technology, and to express stories with Chinese themes in ways that fit the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 via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of overseas production companies so as to help its films “go global” and win recogn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ecause coproducing films i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enter the market of the partners, and the purpose of “bringing in” is to “go global”, the twin purposes of expanding overseas market and manifest China’s soft cultural power can be achieved by means of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moreover, for overseas film companies, coproducing films with mainland China is also a ticket to the film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therefore, they become partners quickly and make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prevalent. As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mainland China’s politics and economy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driven rapid growth of the film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 which was always western-oriented begins to cater to the laws and values of mainland China, showing coproducing has evolved from “borrowing a ship to go to sea” to “cooperating to build a ship” and reflecting mainland China is gradually acquiring an equal or even dominant statu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production. In terms of regions, mainland China has 3 cooperators: Hongkong, Taiwan and America and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ffects are different. Coproductions of mainland China have prevailed in recent years, highlighting that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filmmaking in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Now,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to achieve the rise of mainland China’s film industry and march toward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erving the twin purposes of expan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approach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 which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ket mechanism (economy), state machinery (politic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nowledge/information) during the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es of mass media, i.e., discus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tics, economy and the ma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 tries to conduct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n mainland China-America co-productions, mainland China-Hongkong co-productions and mainland China-Taiwan co-productions. In conclusion, mainland China’s using the film-coproducing model to shoot films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realize “going global” via “bringing in”. For foreign films, the biggest reason to coproduce films is to enter the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by means of co-productions so as to avoid import quota restrictions for foreign films. However, the import quota is not the only restriction of the film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and there are also oth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trictions, such as film censorship, cultural differences, poor infrastructure and deficiencies in copyright protection, including problems of “going global” and “bringing in”. All of these have formed restrictions of co-productions and become a worry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o-productions.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2009 年台灣電影年鑑,(台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出版),2009 年12 月。 日丹諾夫著,葆荃、梁香譯,論文學藝術與哲學諸問題(上海:時代出版社, 1949 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年)。 中國改革全書-文化體制改革卷1978 - 1991(遼寧:大連出版社,1992 年)。 中國電影年鑒1987 - 2011(北京:中國電影年鑒社,1987 - 2011 年)。 仇立平,社會研究方法(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年)。 王毓莉,中共改革開放政策對電視事業影響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博士論文,1997 年)。 Edward.W.Said 著,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 1999 年)。 Pierre Bourdieu 著,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版)。 北大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文學理論學習資料,下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1982 年)。 石川、呂建偉,中國電影多元資助體系建設爭議,引自中國電影家協會產業研究 中心編(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 年)。 Colin Hoskins 等著,全球電視和電影產業經濟學導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年)。 吳豐興,文革後中國大陸傷痕文學初探(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 年)。 Jean Servier 著,吳永昌譯,意識形態(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 年)。 吳信訓、金冠軍主編,中國傳媒經濟研究1949 - 200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186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社,2004 年)。 吳迪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 - 1979(上卷)(下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社,2006 年)。 吳同鈞,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 2007 年)。 列別傑夫編,黨論電影(北京:時代出版社,1951 年)。 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卷、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 李叢中主編,新中國文學發展史(雲南:教育出版社,1988 年)。 李錫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影(北京:中國大百科 全書出版社,1991 年)。 李向陽,「產業化-我國廣播電視事業未來的金海岸」,跨世紀中國廣播電視改革 與發展(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年)。 李天鐸等,大陸電影事業發展概況與未來展望(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1994 年)。 李金齊,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安全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李俊、鄭衛東主編,社會研究方法的思考與實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季洪,「1981 年的中國電影事業」,中國電影年鑒- 1982(北京:中國電影出版 社,1983 年)。 周玉山,大陸文藝新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 年)。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1999 年)。 祁述訓主編,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明安香,傳媒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Mosco, V 著、胡正榮等譯,傳播:在政治和經濟的張力下(北京:華夏出版 社,2000 年)。 俞可平主編,全球化:西方化還是中國化(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年)。 俞新天,掌握國際關係密鑰:文化、軟實力與中國對外戰略(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0 年)。 187 參考文獻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 馬建堂,結構與行為:中國產業組織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年)。 高鋮,基於SCP 分析框架的中國大陸電影產業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論 文,2007 年)。 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 孫晶,文化霸權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徐瑜,中共文藝政策析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6 年)。 徐涌,怎樣做大國(北京:中心出版社,2009 年)。 唐勃,中共與知識份子(台北:幼獅文化,1988 年)。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北京:三聯書店,2002 年)。 章柏青、賈磊磊,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年)。 梅長齡,電影原理與製作(台北:三民書局,1978 年)。 啟之編,姜文的前世今生-鬼子來了(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 年)。 許道明,沙似鵬,中國電影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年)。 許輝,中國電影產業競爭力及貿易戰略研究(湖南: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10 年)。 梁良,大陸地區大眾傳播媒體及其管理機構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 年)。 梁良,論兩岸三地電影(台北:茂林出版社,1998 年)。 國家統計局課題組編,加快發展我國第三產業的研究報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 社,1994 年)。 張幼文、黃仁偉等,2008 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張燕、譚政,鏡像之鑒-韓中電影敘事和受眾比較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 社,2008 年)。 崔婷,全球化與當代中國跨文化交流(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年)。 舒曉鳴,中國電影藝術史教程1949 - 1999(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年)。 188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Miller, T., Govil, N., Mcmurria, J.,& Maxwell, R. 著,馮建三譯,全球好萊塢(台 北:巨流出版社,2006 年)。 劉帆,新時期中國大陸電影體制變革述略(重慶:西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 年)。 劉濤,「中國崛起策八:從中西文化的認知差距談如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中國 崛起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 年)。 劉立行,國家電影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產業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書 局,2009 年)。 郭湛,「意識形態」,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第二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 版社,1987 年)。 陳荒煤主編,當代中國電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年)。 陳犀禾、鄭潔,「中國電影的美學和政治經濟學」,孟建、李亦中主編,衝突.和 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年)。 陳播主編,中國電影編年紀事(總綱卷,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年)。 陳盛璋,中國電影產業競爭力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年)。 陳振明主編,政治學-概念、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 陳玉剛,「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門洪華主編,中國:軟實力方略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 陳正良,中國「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賴欣儀,走向市場的偶然-張藝謀、馮小剛的抉擇(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 年)。 魏天祥,文藝政策論綱(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年)。 魏鏞,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 George.J.Stigler 著,潘振民譯,產業組織和政府管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991 年)。 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年)。 戴樂為(Darrell William Davis)、葉月瑜,東亞電影驚奇-中港日韓(台北:書 林,2011 年)。 鍾寶賢,香港影視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2004 年)。 189 參考文獻 簡旭玲,兩岸電視劇合拍對台灣影視工作者的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羅斌主編,國家事業單位分類管理導論(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2 年)。 羅納德.貝蒂格,版權文化—智慧財產權的政治經濟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 社,2009 年)。 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61 年)。 鄭嘉詩,從中國電影發展策略看臺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之機會與挑戰(台北:政 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鄭閔聲,從計畫到市場: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系碩 士論文,2009 年)。 鄭政恆,百年光影覓香江(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12 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 - 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年)。 鄧顯超,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年)。 Paul D.Leedy、Jeanne Ellis Ormrod 著,顧寶炎、牛冬梅、陳國瀘等譯,實用研 究方法論-計劃與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年)。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的基礎理論(台北:桂冠,1988 年)。 龔育之、宋貴侖編,毛澤東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 年)。 二、期刊 王素萍,「第五代導演和第五代電影的研究綜述」,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1 年 第2 期,頁48 - 62。 王凡,「中外合拍片需要融合『行業智慧』」,當代電影,2012 年第1 期,頁4 - 7。 尹鴻、詹慶生,「2007 中國電影產業備忘」,電影藝術,2008 年第2 期,頁13 - 21。 王凡,「中外合拍片與中國電影全球化戰略」,當代電影,2012 年第1 期,頁10 - 16。 尹鴻、程文,「2010 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電影藝術,第337 期,2011 年第2 期,頁6。 190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尹鴻、程文,「2011 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電影藝術,2012 年第2 期,頁5 - 19。 白安丹,「電影機制改革思考一二三」,電影藝術,1994 年第1 期,頁51 - 53。 弘石,「關於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進程中若干問題的思考」,當代電影,2006 年 第6 期,頁4 - 7。 「1979 - 1989.合拍為協拍」,電影,2012 年第7 期,頁62 - 63。 「1990 - 2000.合拍看華人」,電影,2012 年第7 期,頁64。 「2001 - 2010.合拍看民營」,電影,2012 年第7 期,頁65 - 66。 吳中華,「電影體制改革方案出臺」,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3 年第2 期,頁5。 李強,「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業的奮起之路」,市場營銷,2007 年第11 期,頁 70 - 71。 李亦中,「電影國門滄桑錄-中外電影交流世紀回望」,當代電影,2008 年第11 期,頁48 - 52。 何思慎,「改革開放與中共意識形態」,共黨問題研究,第19 卷,第1 期,1994 年,頁27 - 35。 何孟儒,「文化創意產業系列-電影旗艦計畫」,清流月刊,2010 年4 月,頁78 - 82。 周玉山,「1949 年以後中共的文藝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31 卷第5 期,1988 年,頁69 - 77。 唐榕,「改革開放30 年中國電影體制改革研究」,現代傳播,2009 年第2 期,頁 5 - 9。 唐建英,「中國電影製作扶植政策的演進與反思」,電影藝術,2010 年第1 期, 頁28 - 36。 孫慰川,「改革開放30 年海峽兩岸的電影交流與合作述評」,當代電影,2008 年 第11 期,頁64 - 70。 張亞彬、賈磊磊,「商品、藝術、文化:電影本體論綱」,電影電視藝術研究, 1990 年第1 期,頁20 - 31。 梁欣,「改革中的大陸電影走向」,瞭望海外版,1991 年6 月,頁35 - 36。 黃海,「中國與歐美電影美學特徵及思潮的比較」,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0 年 第7 期,頁7 - 12。 黃健群,「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大陸文化『走出去』戰略分析」,展望與探索,第 191 參考文獻 11 卷,第4 期,2013 年4 月,頁89 - 110。 曾敏,「電影理論:斷裂與延續」,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88 年第7 期,頁15 - 23。 馮建三,「巴黎、紐約、好萊塢-淺談電影全球化的過程與後果」,當代雜誌,第 139 期,1999 年,頁14 - 17。 「電影入世談判與我們的承諾-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劉建中答本刊記者問」,電 影,2002 年第2 期,頁4 - 6。 楊柳、胡黎紅,「中外合拍片文化『合拍』策略探討」,當代電影,2012 年第1 期,頁20 - 23。 葉佐錟,「中共改革開放的背景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18 卷,第5 期,1993 年,頁29 - 42。 趙衛防,「變與不變-論30 年來內地因素對香港電影的影響」,當代電影,2008 年11 月,頁53 - 58。 賴以瑄,「國家、無線電視台、製作人:台灣電視戲劇節目跨國生產的形成 (1989 - 1992 年)」, 新聞學研究, 第107 期,2011 年4 月, 頁133 - 172。 劉章武,「大陸電影要走出三大誤區」,電影評介,1994 年第3 期,頁18 - 19。 劉藩,「論合拍片與文化軟實力」,電影新作,2010 年6 月,頁12 - 15。 劉漢文,「中美電影協議影響蠡測與應對思路」,電影藝術,2012 年第4 期,頁5 - 13。 劉樹凱、丁冠楠,「合拍片之最」,電影,2012 年第7 期,頁68 - 72。 劉項,「鋼鐵俠中國版台前幕後」,亞洲週刊,2013 年5 月26 日,頁42。 閻淮,「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淺論」,中國大陸研究,第34 卷,第8 期,1991 年, 頁18 - 41。 陳曉雲,「三位一體:政治電影,藝術電影,商業電影-試論中國當代電影文化 的歷史走向」,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2 年第11 期,頁16 - 21。 錢曙光,「當代電影理論的兩個走向」,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88 年第7 期,頁 19 - 23。 潘衛國,「試析心新時期反思題材影片的創作問題」,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0 年第1 期,頁50。 「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電影電視藝術研究,1993 年第 4 期,頁19 - 20。 192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鄭洞天,「TO BE,OR NOT TO BE ?-進入WTO 以後的中國電影生存背景分 析」,電影藝術,2000 年第2 期,頁4 - 8。 羅藝軍,「中國電影文化之走向」,電影藝術,1994 年第2 期,頁4 - 9。 羅藝軍,「中國早期的電影觀念和電影文化思考」,文藝研究,1992 年第6 期, 頁73 - 81。 三、報紙 「2013 年全國電影產業數據 票房收入超200 億」,人民日報,2014 年1 月9 日,第19 版。 王雅蘭,「大陸電影海外票房逐年降」,聯合報,2013 年3 月16 日,第C4 版。 王雅蘭,「黑箱作業?開放不夠?電影圈反應兩極 有人憂文化侵略 但陸片票房大 多慘澹 朱延平:真正侵略台灣市場的是美國電影」,聯合報,2013 年6 月 27 日,第A7 版。 朱婉寧,「台灣電影將可無限量登陸」,聯合報,2010 年6 月25 日,第A6 版。 吳靖雯,「中國電影上半年票房達46 億」,旺報,2010 年7 月5 日,第C4 版。 吳靖雯,「大陸電影投資熱 專家:虛熱」,旺報,2010 年8 月18 日,第C8 版。 林志勳,「李行中斷化療 開兩岸合拍片活路」,中國時報,2012 年 12 月 3 日,第 D1 版。 梁世煌,「4.16 兆美元 陸躍最大貿易國」,旺報,2014 年3 月2 日,第A3 版。 梁世煌,「陸服務業比重首度超越製造業」,旺報,2014 年3 月2 日,第A3 版。 張堇宸,「賽德克殺青 燒6 億破國片紀錄」,自由時報,2010 年9 月6 日,第D1 版。 張士達,「『致青春』大陸夯 老美不買帳」,中國時報,2013 年7 月30 日,第D3 版。 曹競元、張哲鳴,「政府管太多:兩岸電影交流不應限額」,蘋果日報,2013 年7 月21 日,第A2 版。 單厚之、鄭閔聲、羅融、管婯媛,「『ECFA』2011 年1 月1 日生效 3 年後零關 稅」,中國時報,2010 年8 月18 日,第A1 版。 項貽斐,「逆轉勝!國片票房站上近年新高」,聯合報,2012 年10 月1 日,第 A12 版。 項貽斐,「合拍、修改劇情 想賺大陸錢 好萊塢花招百出」,聯合報,2013 年5 月 193 參考文獻 10 日,第C4 版。 廖慧娟,「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勝阿凡達」,旺報,2010 年7 月25 日,第C6 版。 葛大維,「電影如何兩岸通吃?億萬名星+千軍萬馬 華語電影風起雲湧 名導都費 盡心思 要拍出讓兩岸票房雙贏的電影」,2009 年10 月12 日,聯合報,第 C5 版。 陳荒煤,「堅持電影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評『電影的鑼鼓』與『為了前進』」, 文匯報,1957 年2 月25 日。 魏伊婕,「馮小剛:盼中國電影沒人審查」,旺報,2013 年12 月20 日,第A19 版。 「獨家發布::2013 年全國電影產業數據 票房收入超200 億」,人民日報,2014 年1 月9 日,第19 版。 四、網路資料 「2012 年全國電影票房統計」(2013 年1 月11 日),2013 年1 月15 日下載,《國家 廣電總局》,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13/01/11/20130111112236730833. html。 「2012 年中國電影『帳單』泰囧稱王」(2013 年1 月11 日),2013 年3 月 31 日下載,《新浪全球新聞》,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film/ sinacn/20130111/01524146224.html。 「CEPA 為港產影劇敞開門戶」(2006 年9 月30 日),2010 年6 月3 日下載, 《人民網》,http;//gov.people.com.cn/BIG5/46737/4877801.html。 「CEPA 十年看合拍:從磨合到共融」(2013 年6 月28 日),2013 年12 月2 日 下載,《中國藝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flac.org.cn/ys/ xwy/201306/t20130628_200582.html。 「十六大以來中央文化體制改革思想脈絡」(2011 年10 月17 日),2013 年10 月18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17/ c_122167832.htm。 于盈,「約瑟夫.奈:從『軟實力』到『巧實力』」(2009 年6 月),2012 年11 月 5 日下載,《南風窗》,http://news.sohu.com。 「大電影救國片! ─ 臺灣電影工業生存戰」(2009 年12 月),2010 年7 月 15 日下載,《台灣光華智庫》,http://www.sinorama.com.tw/show_issue. php?id=2009129812032c.txt&cur_page=1&distype=text&table=0&h1=%C3%C 194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0%B3N%A4%E5%A4%C6&h2=%B9q%BCv&search=&height=&type=&scope= &order=&keyword=&lstPage=&num=&year=2009&month=12。 「大陸盜版DVD 金額達400 億」(2010 年6 月17 日),2010 年8 月22 日下 載,《大紀元》,http://hk.epochtimes.com/10/6/17/119762.htm。 「大陸電影著作權協會向盜版開戰」(2010 年7 月31 日),2010 年8 月22 日下 載,《中央社》,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 007310155&pType0=aCN&pTypeSel=0。 「大陸十二五規劃全文」(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21 日下載,《中國大陸經 濟研究學會》,http://www.aces.org.tw/?page_id=648。 「大陸文化『走出去』策略與困境」(2011 年12 月7 日),2012 年3 月24 日下 載,《博聞世界》,http://bwsj.hk/a/shendufenxi/2011/1223/1162.html。 「大陸廣電總局訂合拍片法源」(2013 年1 月21 日),2013 年2 月13 日 下載,《台北市電影委員會》,http://www.taipeifilmcommission.org/tw/ MessageNotice/NewsDet/263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1992 年6 月16 日),2013 年7 月13 日下載,《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 GB/64184/64186/66684/4494137.html。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建議」(2000 年10 月 11 日),2013 年12 月21 日下載,《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 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 「中國入世法律文件中文版標準版本」(2002 年2 月6 日),2013 年5 月21 日下 載,《World Wide Web》,http://www.china-zs.com/COMM/link/qita4.htm。 「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2004 年8 月10 日),2012 年9 月20 日下載,《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http://www.sarft.gov.cn/articl es/2004/08/10/20070924090517840608.html。 「中國電影:注水的票房」(2010 年1 月5 日),2010 年7 月12 日下載,http:// www.21cbr.com/home/space-4099-do-thread-id-5282.html。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2007 年2 月23 日),2010 年8 月23 日下載,《百度空間》,http:// hi.baidu.com/%D0%A1%C7%C7%D2%D5%D4%B7/blog/item/49783cfac7845d889e5146ad. html。 「中國影市後百億時代 五位民營電影人的理想版圖」(2011 年4 月1 日),2012 年8 月25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 195 參考文獻 GB/137684/14293602.html。 「中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2011 年4 月25 日),2013 年7 月15 日 下載,《新華網》,http://www.caijing.com.cn/2011-04-25/110701834.html。 「中外製片人會診合拍片 于冬杜揚高群書舌戰」(2011 年4 月25 日),2013 年10 月29 日下載,《新浪娛樂》,http://ent.sina.com.cn/m/c/2011-04- 25/15593291624.shtml。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2013 年3 月7 日下載,《互動百科》,http://so.baike. com/s/doc/%E4%B8%AD%E5%9B%BD%E7%94%B5%E5%BD%B1%E5%90 %88%E6%8B%8D%E5%85%AC%E5%8F%B8&isFrom=into Doc。 「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歷史排行」(2013 年6 月23 日) ,2013 年6 月28 日下載, 《時光網》,http://group.mtime.com/12781/discussion/253526/2/。 「中港簽CEPA 10 粵語港片可原汁原味在大陸放映」(2013 年8 月30 日), 2014 年2 月5 日下載,《鉅亨網新聞中心》,http://www.cnyes.com/life/ Content/20130830/kh9rj0l8xs6qg.shtml。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13 年11 月13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 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94%B5%E5%BD% B1%E9%9B%86%E5%9B%A2。 「中國網路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出擊」(2013 年11 月16 日),2013 年12 月23 日下載,《搜狐視頻》,http://tv.sohu.com/s2013/1663/s390067826/。 尹鴻、蕭志偉,「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與中國電影的發展」(2001 年10 月), 2012 年3 月4 日下載,《傳媒學術網》,http://www.028cn.com/qianyan/ qy200110/qy0110a28.htm。 尹鴻、詹慶生,「2006 中國電影產業備忘」(2007 年2 月27 日),2010 年8 月22 日下載,《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2/27/ content_7874922.htm。 尹鴻、程文,「2008 年中國電影產業備忘」(2009 年8 月5 日),2010 年7 月27 日下載,《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9-08/05/ content_18277538_4.htm。 「六大新興產業系列之三:文創產業 創意台灣. 行銷台灣」(2009 年5 月19 日),2010 年7 月5 日下載,《中廣新聞網》,http://dailynews.sina.com/bg/ tw/twpolitics/bcc/20090519/1837277694.html。 「文化藍皮書:中國電影票房增幅全球最快」(2010 年5 月6 日),2010 年7 月4 日 196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下載,《中國評論》,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3/4/101313450_3. 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313450&mdate=0506174021。 「比美早一週『變形金剛4』首映為何選香港?」(2014 年6 月22 日),2014 年6 月24 日下載,《新唐人》,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6/22/ a1118056.html。 方琬庭,「中國電影消費驚人,好萊塢片商搶進」,(2014 年9 月9 日),2014 年9 月12 日下載,《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11740。 石劍峰,「『中港合拍片』面臨衝擊」(2012 年10 月8 日),2014 年1 月23 日下 載,《經貿研究》,http://economists-pick-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 article/%E5%9C%8B%E9%9A%9B%E5%B8%82%E5%A0%B4%E7%B0% A1%E8%A8%8A/%E4%B8%AD%E6%B8%AF%E5%90%88%E6%8B%8D %E7%89%87-%E9%9D%A2%E8%87%A8%E8%A1%9D%E6%93%8A/imn/ tc/1/1X000000/1X09PRXU.htm。 白瀛,「去年國產電影喜憂參半 生產260 部只上映90 部」(2006 年4 月 17 日)。2010 年7 月3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newmedia/2006-04/17/content_4432459.htm。 「台北票房只有1710 元大陸電影『孔雀』」,(2007 年4 月3 日),2010 年8 月 13 日下載,《天空部落》,http://blog.yam.com/lennonyeh/article/9212718。 「打造大陸最具魅力的娛樂王國-華誼兄弟」,2010 年8 月1 日下載,《富蘭德 林》,http://www.mychinabusiness.com/magazine/0912/money04.html。 「台港合拍電影進軍大陸市場的前景」(2010 年 3 月 28 日),2010 年 7 月 7 日下載,《美國之音》,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1.voanews. com/chinese/news/hongkong-macao/Hong-Kong-Film-Industry-Cooperation- Trend-20100328-89360847.html。 「台灣導演不滿兩岸合拍片遭政客誣衊」(2013 年1 月11 日),2013 年8 月15 日 下載,《大公網》,http://news.takungpao.com.hk/mainland/taiwan/2013-01/1383191. html284。 「台灣電影中國票房」(2013 年9 月24 日),2014 年1 月31 日下載,《樂多日 誌》,http://blog.roodo.com/blue1989/archives/25710048.html。 「台灣電影」,2014 年3 月1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E5%8F%B0%E7%81%A3%E9%9B%BB%E5%BD%B1。 「有關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對我可能之影響分 析」(2003 年7 月15 日),2010 年8 月25 日下載,《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197 參考文獻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fileviewer?id=19453。 「合拍公司對外交流與合作之大事紀」(2010 年11 月9 日),2012 年8 月11 日下 載,《豆瓣網》,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09/19/3359418_67996170. shtml。 「合拍片」,2012 年3 月1 日下載,《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 E5%90%88%E6%8B%8D%E7%89%87。 「好萊塢洋導演東遊記:中外搭配賣片不累」(2011 年4 月29 日),2012 年3 月 15 日下載,《新京報》,http://www.cnqsq.com/html/news/20110429/160093. html。 「在2007 年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7 年1 月16 日),2013 年12 月21 日下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http://www.sarft.gov.cn/articl es/2007/02/05/20070910154553820926.html。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2 年10 月12 日),2013 年6 月19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48.htm。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報告全文」(2002 年11 月17 日),2012 年3 月12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 content_632285.htm。 李庄,「評『武訓傳』—一種政治批判的開端」(2005 年7 月15 日),2006 年9 月 12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9772/49777/3546450. html。 李彥,「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時,國產片海外發行每年數量卻不 足總產量的10%—內外票房落差大 中國電影的國際坐標在哪兒?」(2013 年10 月15 日),2013 年12 月4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 com.cn/BIG5/n/2013/1015/c40606-23209181.html。 何平華,「中共開國後第一文化罪案考」(2003 年2 月28 日),2006 年8 月 18 日下載,《二十一世紀》,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 essay/9602024.htm。 何江,「2013 中國電影市場 國產戶淩駕『好萊虎』」(2014 年1 月21 日), 2014 年2 月12 日下載,《京華時報》,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film/ sinacn/20140121/17185390626.html。 吳迪,「新中國的文藝實驗:1949 年到1966 年的『人民電影』」(原載於《當 代中國研究》,2004 年第2 期),2013 年6 月24 日下載,《香港中文大學 198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 aspx?id=3328vu。 吳雨,「電影合拍片:與好萊塢漸行漸遠?」(2013 年第1 期),2013 年11 月 5 日下載,《人民文摘》,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3-01/01/ content_1188966.htm?div=-1。 「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呈現良好勢頭」(2013 年3 月12 日),2013 年12 月4 日 下載,《中國文化貿易促進網》,http://www.culturetrade.com.cn/nbict/node3/ n19/n33/u1ai358.html。 周文翰,「中國電影體制改革進行時 歷次改革詳細信息」(2005 年4 月14 日), 2013 年5 月8 日下載,《人民網》,http://ent.people.com.cn/BIG5/8222/42057 /36604/36611/3321477.html。 孟建,「『文化帝國主義』擴張與中國文化的反彈」(2007 年4 月2 日),2013 年 12 月27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BIG5/5553356.html。 孟潔,「2013 年全國電影票房十強影片出爐 國產片占7 部」(2014 年1 月9 日),2014 年1 月12 日下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http://www.sarft. gov.cn/。 「『非誠勿擾』臺灣票房差 王忠磊:已是最好成績」(2009 年7 月3 日) ,2010 年 8 月21 日下載,《新浪新聞》,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703/1880161. html。 「兩岸合拍電影 台灣片商:投資1 億都不怕」(2009 年10 月26 日),2010 年7 月22 日下載,《中央社》,http://hi.baidu.com/otaru/blog/item/0c8eae01b0258109738da5a9. html。 「兩岸電影合作謀求深度互動新引擎」(2009 年12 月3 日),2010 年7 月8 日下 載,《番茄網》,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6/14/content_475451. htm。 「兩岸合拍片,美夢or 噩夢?」(2012 年6 月17 日),2013 年12 月18 日下載, 《僑報》,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chnstar/chinapress/20120617/01353479755. html。 「兩岸電影合拍:產業競合與文化交往」(2013 年5 月16 日),2014 年4 月 22 日下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http://www.hprc.org.cn/leidaxinxi/ whjykj/201305/t20130518_219521.html。 金晶,「內地香港合拍十年實現雙贏 去年16 部票房過億」(2014 年2 月 17 日),2014 年2 月28 日下載,《中國經濟網》,http://news.mtime. 199 參考文獻 com/2014/02/17/1524151.html。 林莉麗,「30 年合拍片歷程:開放 合作 共贏」(2010 年7 月27 日),2012 年3 月15 日下載,《國家廣電總局》, http://www.dmcc.gov.cn/publish/main/266/20 10/20100727170150471422030/20100727170150471422030_.html。 林偉聰、盧勁業,「香港10 年CEPA,台灣引以為鑑,說好的大禮在哪?」 (2014 年3 月30 日),2014 年4 月5 日下載,《蘋果日報》,http://hk.apple. nextmedia.com/news/art/20140330/18673183。 「風箏:第一部中外合拍片」(2009 年4 月22 日),2012 年3 月15 日下載, 《文匯網》,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09/04/22/ HO0904220008.htm。 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2013 年3 月21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www.mpaa.org//Resources/3037b7a4-58a2-4109- 8012-58fca3abdf1b.pdf。 胡鈺,「卡梅隆出走中國鍾情合拍片 中美電影貿易覓新突破」(2012 年11 月24 日),2013 年6 月18 日下載,《鳳凰網》,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 cjpl/20121124/7341601.shtml。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2003 年12 月8 日),2013 年12 月21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zhengfu/2003-12/08/content_1218316.htm。 「香港電影業愈發內地化 業內稱合拍片救了香港電影」(2013 年5 月3 日),2013 年11 月5 日下載,《人民網》,http://hm.people.com.cn/BIG5/ n/2013/0503/c42272-21355432.html。 「香港影視娛樂業概況」(2014 年3 月6 日),2014 年3 月30 日下載,《經貿研 究》,http://hong-kong-economy-research.hktdc.com/business-news/article/%E9%A6 %99%E6%B8%AF%E8%A1%8C%E6%A5%AD%E6%A6%82%E6%B3%81/%E9 %A6%99%E6%B8%AF%E5%BD%B1%E8%A6%96%E5%A8%9B%E6%A8%82 %E6%A5%AD%E6%A6%82%E6%B3%81/hkip/tc/1/1X000000/1X0018PN.htm。 姜煜,「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 每天新建9 塊銀幕」(2013 年6 月5 日),2013 年12 月7 日下載,《騰訊娛樂》,http://ent.qq.com/a/20130605/023262.htm。 「神鬼無間台詞敏感 中國禁播」(2006 年12 月30 日),2008 年2 月13 日下載, 《YAHOO 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230/11/8m49. html。 「純港片已死 合拍片成主流」(2012 年3 月29 日),2012 年8 月3 日下載,《中 200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國評論》,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祝海煥,「現在是『你帶我玩』,以後呢?中美合拍片陷入尷尬境地!」(2013 年4 月8 日),2013 年12 月23 日下載,《樂雲網》,http://news.ynxxb.com/ content/2013-4/8/N42590986178_4.aspx。 「院線制」,2013 年11 月18 日下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763555.htm。 夏嘉,「中美『同床異夢』合拍片不成功」(2014 年3 月19 日),2014 年4 月5 日下載,《僑報網》,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4/0319/972266.shtml。 徐寧,「中國電影亟需『反盜版』 一年損失超過140 億」(2011 年1 月13 日), 2013 年10 月22 日下載,《北京文藝網》,http://www.artsbj.com/Html/ zhuanti/sc_3521_9537.html。 徐曉露,「中外合拍片的文化敘事困境及對策」(2013 年11 月19 日),2013 年 12 月21 日下載,《今傳媒》,http://www.xzbu.com/kq/186143.htm。 「『英雄』揭幕中國大片時代」(2002 年12 月26 日),2012 年3 月12 日下載,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ch.yuwar/252637.htm。 「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2005 年8 月8 日),2010 年8 月18 日下載,《中國出版網》,http://jt.chuban.cc/ztjj/mysy/zcjd/200612/ t20061222_7670.html。 「國內院線制十年發展路」(2012 年7 月24 日),2013 年11 月18 日下載,《文 化中國》,http://cul.china.com.cn/cswh/2012-07/24/content_5183748.htm。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 年3 月29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 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5%AE%B6%E6%96%B0%E9%97% BB%E5%87%BA%E7%89%88%E5%B9%BF%E7%94%B5%E6%80%BB%E5 %B1%80。 張江藝,「中國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發展分析」(2005 年4 月30 日),2012 年3 月15 日下載,《環球網》,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2-01/2329719. html。 張智華,「百年中國民營電影公司的經驗與展望」(2008 年1 月18 日),2012 年5 月 7 日下載,《電影藝術》,http://www.51dh.net/magazine/paper/2008/409/409780.2.htm。 張恂,「中外合拍電影:推廣中國文化的最好通道」(2012 年2 月27 日),2013 年 10 月12 日下載,《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224822. html。 201 參考文獻 張恂,「取長補短 讓合拍片助力中國電影走出去」(2012 年9 月17 日),2013 年 11 月11 日下載,《中國評論》,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張漢澍,「好萊塢大打擦邊球 變味『合拍片』吸金中國市場」(2012 年8 月29 日), 2013 年10 月12 日,《騰訊娛樂》,http://finance.qq.com/a/20120829/001029.htm。 張時健,「貿易談判中的台灣電影發展:問題不在配額,在合拍片」(2013 年11 月7 日),2014 年4 月7 日下載,《卓越新聞獎基金會》,http://www.feja. 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1348。 曹榮榮,「試析新中國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的演變」(2012 年8 月1 日),2013 年6 月12 日下載,《中國論文網》,http://www.xzbu.com/7/view-3285565. htm。 「從文化折扣角度看中國電影『走出去』的產品策略」(2012 年10 月23 日), 2013 年12 月23 日下載,《安徽省商務網》,http://anhui.mofcom.gov.cn/ article/sjgongzuody/201210/20121008397971.shtml。 梁辛,「打開塵封的記憶『武訓傳』重現銀幕」(2005 年12 月7 日),2010 年7 月3 日下載,《新世紀網》,http://www.ncn.org/asp/zwgInfo/da.asp?ID=67012&ad=1 2/7/2005。 「博納影業集團」,2013 年11 月13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8D%9A%E7%BA%B3%E5%BD%B1%E4%B8%9A。 「陸電影票房 上半年飆破百億人幣」(2013 年6 月21 日),2013 年7 月12 日下載,《新浪全球新聞》,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news/ ausdaily/20130621/16594664640.html。 「現階段電影事業赴大陸地區拍片報備作業實施要項」(1990 年6 月6 日),2014 年2 月6 日下載,《植根法律網》,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 ?LawID=A040310001007600-0790606。 苗春,「2012 年全國電影票房超170 億」(2013 年1 月10 日),2013 年1 月15 日下載,《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fortune/2013-01/10/c_114313133.htm。 黃嘉玟,「專訪朱延平:台灣電影不能沒有大陸市場」(2009 年12 月4 日), 2010 年7 月10 日下載,《華夏經緯網》,http://hk.huaxia.com/jjtw/ rdrw/2009/12/1664762.html。 黃奕瀠,「中國電影產業用數字說話 躍升第三大電影生產國」(2010 年1 月3 日),2010 年7 月28 日下載,《文化中國》,http://blog.roodo.com/ 202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wantculture/archives/11298343.html。 黃慧敏,「登陸配額解禁 台片秀軟實力」(2010 年6 月25 日),2010 年 7 月5 日下載,《中央社》,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MktNews/ idCNnCT031402220100624。 「黃友義:中國文化走出去 應擴大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2011 年3 月5 日),2013 年11 月7 日下載,《人民網》,http://2011lianghui.people.com.cn/ BIG5/214392/14068787.html。 馮琦,「2011 年中國電影票房過130 億元」(2012 年1 月10 日),2012 年1 月15 日下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 jrzg/2012-01/10/content_2040636.htm。 喻德術,「解密中國電影審查流程」(2007 年1 月19 日),2010 年8 月25 日下 載,《法制晚報》,http://www.pckw.com/diyPIC/world/diyPIC-57824-3.html。 喻德術,「中美合拍片主導元素陷困局 業內: 打『中字頭』」(2012 年6 月24 日),2012 年9 月17 日下載,《騰訊娛樂》,http://ent.qq.com/ a/20120624/000014.htm。 「淺析『CEPA』對香港電影的影響」(2007 年3 月18 日),2010 年8 月29 日 下載,《搜狐博客》,http://wang850120.blog.sohu.com/38275905.html 。 范麗珍,「改革開放30 周年十大電影市場術語之八-合拍影片」(2009 年6 月20 日),2012 年3 月15 日下載,《藝恩專檔》,http://column.entgroup.cn/2625. shtml。 喬小冏、鍾蓓,「合拍片: 中國電影劍指好萊塢的必修課」(2011 年7 月28 日),2013 年10 月12 日下載,《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http://www. chinafilm.org.cn/hwsc/zwhp/201107/28-3298_3.html。 彭驥,「2013 最慘票房2 萬,每年九成國產片成炮灰」(2014 年1 月11 日), 2014 年1 月22 日下載,《新浪新聞》,http://ent.sina.com.cn/m/c/2014-01- 10/11434078710.shtml。 「電影製片再度放寬政策-民營企業獲市場准入」(2002 年1 月22 日),2013 年 5 月16 日下載,《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01/22/ content_248328.htm。 「電影管理條例」(2002 年2 月1 日),2012 年2 月23 日下載,《國家廣播電影電 視總局》,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icles/2007/02/16/20070913144431120333. html。 203 參考文獻 「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2004 年8 月26 日), 2013 年5 月16 日下載,《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 yule/8222/36604/36611/2741971.html。 「電影產業鏈」,2012 年2 月2 日下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3051573.htm。 「電影票房火爆 傳媒股業績突出值得關注」(2013 年5 月13 日),2013 年6 月3 日 下載,《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130513/104415441021. shtml。 楊慈鬱,「中美合拍片擠壓市場 將嚴審」(2012 年8 月27 日),2013 年7 月2 日下載,《旺報》,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 showbiz-news-cnt/0,5020,110511+112012082700042,00.html。 楊林,「2013 分帳片續集唱主角 中國成好萊塢最大海外市場」(2013 年1 月 10 日),2013 年7 月15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 n/2013/0110/c40606-20153346.html。 楊天東,「誰來支撐未來電影票房 國產片賺錢和虧錢二八開」(2011 年11 月15 日),2012 年7 月18 日下載,《中國科技網》,http://www.stdaily.com/big5/ papergroup/content/2011-11/15/content_378469.htm。 楊天東,「解讀8 大中美合拍片項目 7 步之路困難重重」(2013 年4 月11 日), 2013 年12 月12 日下載,《藝恩網》,http://news.entgroup.cn/movie/1116320. shtml。 「新航標:『學者』大片戰略 蔡松林30 年影壇沉浮」(2010 年3 月28 日), 2010 年12 月15 日下載,《新浪全球》,http://news.sina.com/m/c/2010-03- 28/18502911572_2.shtml。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2013 年11 月13 日下載,《維基百科》,http:// zh.wikipedia.org/wiki/%E5%8D%8E%E8%B0%8A%E5%85%84%E5%BC% 9F。 趙怡、褚瑞婷「台灣電影進入大陸市場之評析」,2010 年8 月13 日下載,《國政 分析》,http://www.npf.org.tw/post/3/5027。 「盤點2012 年全國電影票房 雙泰領銜」(2013 年1 月16 日),2013 年3 月1 日 下載,《京華時報》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3/01/16/10 8s3992685_2.htm。 劉立行,「中國電影產業支持性策略之政策法規分析」,2011 年9 月30 日下載, 《台灣電影網》,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7466&ctNode=258。 204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劉立行,「進口電影之發行管理模式分析-中國市場案例」,2011 年9 月9 日下 載,《台灣電影網》,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7467&ctNo de=258&mp=1。 劉立行,「大陸電影實際運作之超穩定結構分析-以法規文本為框架」,2011 年12 月15 日下載,《台灣電影網》,http://www.taiwancinema.com/1/ct/ xitem/57465/ctnode/258/。 劉陽,「民營電影企業:在洗牌中鍛造品牌」(2012 年7 月25 日),2013 年8 月20 日下載,《求是》,http://big5.qstheory.cn/dd/dd2012/mgdy/201207/ t20120725_172144.htm。 「進口大片」,2013 年8 月5 日下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4573243.htm。 「陳國富:兩岸合拍電影是未來趨勢」(2009 年7 月11 日),2010 年7 月15 日 下載,http://mag.chinayes.com/MagazineBase/M01/2517/20090701165102054. shtml。 陳旭光,「票房破62.06 億 2009 中國電影藝術與產業備忘」(2010 年1 月27 日),2010 年7 月27 日下載,《人民網》,http://culture.people.com.cn/ BIG5/70806/70982/10858520.html。 陳華昇,「中共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策略之評析」(2011 年10 月20 日), 2013 年10 月18 日下載,《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pdf.org.tw/ post/1/9846。 陳爍宇,「好萊塢要和中國土豪作朋友」(2014 年1 月14 日),2014 年1 月25 日 下載,《僑報網》,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4/0114/966403.shtml。 盧哲,「7 億到70 億:香港電影北上十年」(2014 年2 月4 日),2014 年2 月24 日下載,《中新社》,http://news.entgroup.cn/movie/0419344.shtml。 蔣肖斌,「來中國一起拍電影」(2013 年4 月23 日),2013 年7 月22 日下 載,《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newmedia/2013-04/23/c_124619670.htm。 魏伊婕「2013 年台灣小品電影 賺到票房」(2014 年1 月30 日),2014 年2 月6 日 下載,《旺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30000525-260308。 羅薇薇,「『文化折扣』讓海外票房遇冷」(2013 年10 月7 日),2013 年12 月21 日下載,《中國台灣網》,http://big5.culture.taiwan.cn/spot/201310/ t20131007_4981199.htm。 205 參考文獻 鄧晨曦,「缺少文化價值 中國電影海外收入下降43%」(2013 年9 月6 日), 2013 年12 月25 日下載,《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cul. china.com.cn/2013-09/06/content_6278298.htm。 「邁向電影強國:中國亟需解決人才與盜版問題」(2011 年1 月12 日),2013 年10 月22 日下載,《北京文藝網》,http://www.artsbj.com/Html/zhuanti/ sc_3521_9527.html。 「蘇聯模式」,2013 年7 月16 日下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521320.htm。 「『變形金剛4』回歸, 以中國為中心」(2014 年6 月23 日),2014 年6 月24 日下載,《紐約時報》,http://cn.tmagazine.com/film-tv/20140623/ t23transformers/zh-hant/。 貳、英文部分 一、專書 Armstrong,P,(1991), Capitalism Since 1945, Oxford, Uk, Cambridge, Mass.:Basil Blackwell. Barnouw, Erik,(1965),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Rinehart and Vinston Press. Bourdieu, Pierre.(1987).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G.Richardson(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Bettig, R. V. (1996). Copyrighting Cultur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Golding, P. and Murdock, G. (1974). For a Political Ecomony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R,Milliband and J.Saville(eds.),The Socialist Register 1973,London:Merlin.Press. Golding, P. and Murdock, G. (1979). Ideology& The Mass Media: the Question of Determination. In M.Barrett,P.Corrigan. A .Kuhn and J.Wolff(eds). Ideology and Cultural Production.London:Croom Helm. Graber, C.B.(2001),”Audio-visual policy: the stumbling block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Geradin and Luff (eds), The WTO and Global Convergence in Telecom and Audio-visual Serv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 l s t i ,Ol e R. ( 1 9 6 8 ) .Content Analys i s , i n Th e Ha n d b o o k o f So c i a l Psychology,ed.Gardner Lindzey and Elliot Aronson,Reading,Mass.:Addison-Wesley. 206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Horkheimer,Max and Theodor W.Adorno.(1969)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New York:Continuum. Haveman,Robert and Kenyon A.Knopf.(1970).The Market System,New York:John Wiley&Sons. Hall,S.(1983).The Problem of ideology-Marxism without guarantees,In B,Matthew(Ed.),Marx:A Hundred Years On. 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 Hamelink,C.J,(1994), The Politicals of World Communication. London: Sage. Nye,Joseph S. (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Nye,Joseph S. (2004).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 Lange,Oscar and F.M.Taylor.(1964).On the Economics of Socialism, NewYork:McGraw- Hill,Reprint. Lee,C.C.(1990).Voices of China: The Interplay of Politics and Journalism.N.Y.:the Guilford Press. Lieberthal,Kenneth.(1995).Governing China:From Rovolution Through Reform,NY:W.W.Norton&Co. Mills, C.Wright.(1951). White Collar. Boston:Beacon Press. Michel E.Porter.(1990).The Competitive of Nations,NewYork:The Free Press. Murdock, G. (1990). Redrawing the map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concentration and ownership in the era of privatization. In M. Ferguson(Ed.). Public Communication: The New Imperatives-Future Directions for Media Research, London: Sage. pp. 1-15. McQuail, D.(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 Mosco,V.(1996).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Rethinking and renewal,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 McChesney, R. W., Wood, E. M., & Foster, J. B. (Eds.). (1998). Capitalism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Global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NY: Monthly Review Press. St i g l e r ,G, J . ( 1 9 6 3 ) . Captial and Rates of Retur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Prinec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7 參考文獻 Schiller, H.I.(1976). Commumication and Cultural Domination, White Plain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s Press. Sherman,B.L,(1996),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Broadcasting/Cable and the New Techonologies.2n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Wu, Xianggui. (1992).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since 1977. Ph.D. diss., University of Oregon. Wan, Jihong. (2000). Hollywood and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in 199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Oregon. Yan,L.(2000).“CHINA.”In S.A.Gunaratne(Eds.), Hand book of the media in asia. Sage Publications:New Delhi. 二、期刊 Chadha, K., & Kavoori, A.(2000), Media imperialism revisited: some findings from the Asian case.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2,pp.415-432. Golding, P. and Murdock, G. (1983).Capitalism,Communication and Class Relation, in Curran,James,Michael Curevitch and Janet Wollacott,ed.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HK:WingKing Tong. Golding, P. and Murdock, G.(1991).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J,. Curran and M. Gurevitch (Eds.). Mass Media and Society, London: Arnold,pp.70-92. Gomery,D,(1989).Media economics:Terms of analysis,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6(1). Hoskins, Colin, & Mirus Rolf. (1988). 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0, pp.499-515. Jhally, S. (198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e. In S. Jhally et al. (eds.) Cultural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London: Routledge, pp..65-81. Kim, K. K. (1995).Spreading the net: The consolidation process of large transnational advertising agencies in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4: pp.195-217. Meehan,Ei leen R. ,Mosco,V and Wasko, J . (1993) , Rethinking Pol i t ical 208 中國大陸電影採「中外合拍」模式的政治經濟分析 Economy:Change and Continuit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4),autumn,pp. 347-358. McChesney, R. W.(200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J].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2(1),pp109-116. Norris, V. (1980). Advertising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9 (3): 201-209. Nye,Joseph S.(2005). The Rise of Soft Pow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 29 December. Stigler,G,J.(1964).A Theory of Oligopol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72,pp.44-61. Wang,Ting.(2007).Hollywood"s pre-WTO crusade in China. Jump Cut:A Review of Contempory Media (electronic version),Spring(49). 三、網路資料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2012,” Last Update 21 March 2013,《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http://www.mpaa.org//Resources/3037b7a4-58a2- 4109-8012-58fca3abdf1b.pdf. Lepa,M.(2005),Identity issues: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Content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p1. Last Up date 12 March,2012, http://www.mariannelepa.ca/Report_Indenity_Issues.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326050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0506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050601.pdf | 3912Kb | Adobe PDF2 | 217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