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72
|
Title: | 宜蘭二結王公廟與台灣的古公三王信仰 Yilan Erjie Wanggong Temple and Gu Gong San Wang Belief |
Authors: | 林容瑋 Lin, Jung Wei |
Contributors: | 黃季平 林容瑋 Lin, Jung Wei |
Keywords: | 古公三王 二結王公廟 宗教祭儀 民間信仰 輦轎過火 Gu Gong San Wang Erjie Wanggong Temple religious rituals folk beliefs ambrosial palankeen and fire-walking |
Date: | 2016 |
Issue Date: | 2016-03-01 10:50:08 (UTC+8) |
Abstract: | 本篇論文主要以二結王公廟為研究對象,藉此探討台灣古公三王信仰的發展。透過長期於二結王公廟的田野調查,釐清大二結社區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與歷史脈絡,進而理解二結王公廟的建廟歷程及在地互動,以此為中心向外討論目前台灣各古公三王廟的分布情形、發展概況等,從深入訪談及參與觀察所蒐集之材料,探究二結王公廟在古公三王信仰中的角色、傳播上的重要性及其各項祭儀之特色。 二結王公廟作為大二結地區的信仰中心,除了原有的宗教功能外,也因王公廟與古公三王對在地人的特殊意義,故在二結王公廟重建工程上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激發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及參與,成為大二結社區營造的一個起點,更從往後的二結王公文化節、大二結王公藝術研究所、二結庄生活文化館等,清楚看見大二結社區如何在原有的古公三王信仰基礎上,運用社區營造的概念,讓宗教活動添增創新的元素,以現代的手法保存及宣揚廟宇文化,並在過程中再次拉近社區居民之間的關係,加深對社區的認同及情感。 王公廟最為人知的宗教祭儀為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的王公生,其中的抓乩童及過炭火儀式更獲選為十大民俗祭典,並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使王公生儼然成為二結王公廟的特色。除了王公生慶典外,王公廟的濟世類祭儀保留了傳統關輦出字方式,替信徒解決各項疑難雜症,即使在醫學、科技發達的今日,仍有許多信徒至王公廟問事尋求協助。至於歲時祭儀與公事類祭儀,雖與一般廟宇未有太多不同,但依舊可從儀式進行上的些微差異,進而理解二結王公廟的發展背景與經營情形。 根據內政部宗教團體登記與中華道教古公三王弘道協會會員名單,目前台灣共有二十四間古公三王廟,其中十七間寺廟為直接或間接自二結王公廟分香,顯示出二結王公廟在古公三王信仰傳播上的重要性。若以地區進行區分,宜蘭縣以外的九間古公三王廟,傳播原因多與二結人、宜蘭人向外遷徙移居有關,呈現古公三王作為宜蘭人地方神的特色。民國九十年(2001),中華道教古公三王弘道協會成立,並透過至中國大陸重修祖廟、恭迎中國大陸王公神像來台祀奉以及組團進香謁祖等計畫,建立與加深在台古公三王廟對中國大陸祖廟的認同,開始讓分香廟對二結王公廟在台祖廟的認同造成影響,使以二結王公廟為中心的廟際網絡逐漸產生變化。 關鍵字:古公三王、二結王公廟、宗教祭儀、民間信仰、輦轎過火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Erjie Wanggong Temp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 Gong San Wang Belief in Taiwan. Through the long-term fieldwork in Erjie,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of Great Erjie in different eras and thereby ge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teraction with local communities of Erjie Wanggong Te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spreading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Gu Gong San Wang temples in Taiwan. By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role of Erjie Wanggong Temple in Gu Gong San Wang Belief, its importance in spreading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ituals. As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site in Great Erjie, Erjie Wang Gong Temple’s rebuilding plan aroused local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and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Great Erjie. The following Erjie Wanggong Cultural Festival, Great Erjie Art Research and Erjie Cultural Museum show that how the Great Erjie community preserve and promote temple culture in modern ways. In the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mmunity members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 birthday of Wanggong (ông-kong senn)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1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is the most well-known religious festival of Erjie Wanggong Temple. The ritual of "catching spirit medium" (liap tâng-ki) and "fire-walking" (kuè-hué) of the festival was elected as one of the top 10 festivals by the General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 2007 and was registered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2011. In addition, Jishi rituals of the temple still preserve traditional re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followers` modern daily life.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and Chinese Taoism Gu Gong San Wang Promote Association, there are 24 Gu Gong San Wang temples in Taiwan. 17 of them are branches of Erjie Wanggong Temple, which implies the significance of Erjie Wanggong Temple 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9 Gu Gong San Wang temples located outside Yilan County was mostly related to the emigration of people from Erjie and Yilan, representing the role of Gu Gong San Wang as the Local God of Yilan people. In 2001, Chinese Taoism Gu Gong San Wang Promote Association was established. It started to construct and deepen the recognition of original temple in Mainland China from Gu Gong San Wang temples in Taiwan. Therefore, the recognition of Erjie Wanggon Temple as the original temple in Taiwan from branches has been influenced and the Erjie-centered network has been gradually changed. Keywords: Gu Gong San Wang, Erjie Wanggong Temple, religious rituals, folk beliefs, ambrosial palankeen and fire-walking |
Reference: | 一、期刊論文 三尾裕子 2003 〈從兩岸媽祖廟的交流來談台灣的民族主義〉,《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台灣宗教學會,頁196-201。 于國華 2002 〈二結王公廟的省思──公共藝術與常民生活美感的追尋〉,《建築師》,328:94-99。 王文徑 1997 〈漳浦湖西三王古公史跡考辨〉,《臺灣源流》,6:115-118。 西尾昌浩(蘇睿弼譯) 1998 〈建築專業者在社區整合中的角色──宜蘭二結鎮安廟的社區營 造經驗》,284:104-105。 李亦園 2000 〈和諧與超越的身體實踐──中國傳統氣與內在修練文化的個人 觀察〉,《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頁2。 李嘉嵩 1963 〈日本治台──宗教政策考(一)〉,《滅光》,128:709。 李豐楙 1992 〈安太歲的信仰與習俗〉,《關係我》,43:30-31。 汪碧芬、何明泉 2012 〈建構空間中神聖場域設計之基礎模式〉,《設計學報》, 17(4):22。 洪惟仁、許世融 2009 〈宜蘭地區的語言分佈〉,發表於:台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會議日期:2009/3/23,頁107。 林承緯 2012 〈火的民俗信仰及宗教祭典:以澎湖、北台灣的法教過火為探討中心〉,《澎博百年.百年蓬勃:澎湖研究第11屆學術研討會論文 輯》,澎湖: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頁154。 林美容 1987 〈從祭祀圈來看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 37(4):143-168。 林茂賢 2000 〈宜蘭俗語初探〉,《「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頁332-333。 林祥瑞 1997 〈漳浦的三王公信仰初探〉,《臺灣源流》,8:54-58。 1998 〈漳浦的「王公」信仰〉,《臺灣源流》,12:99-107。 林開世 2009 〈移動的身體:一個遶境儀式的分析〉,《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台北:漢學研究中心,頁198。 林福春 1997 〈寺廟在社區總體營造中所具的角色探討──以二結鎮安廟為 例〉,《宜蘭農工學報》,14:159-187。 林瑋嬪 2005 〈台灣廟宇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庄廟的神明信仰、企業化經營以及國家文化政策談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林奠鴻 2001 〈二結.王公.咱的埕──文化資產保存與社區營造結合的典範〉,《文化視窗》,29:56-59。 南瀛佛教會 1937 〈寺廟祭神調〉,《南瀛佛教》,15(8):60。 姚瑩 1986 〈埔裏社紀略〉,《東槎紀略》,頁88-89。 胡珍妮 1994 〈「新人類」跨進「老廟埕」──二結王公廟歡慶之後〉,《光華》, 19(3):34-41。 翁玲玲 1999 〈漢人社會女性血餘論述初探:從不潔與禁忌談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許世融 2013 〈臺灣最早的漢人祖籍別與族群分布: 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資料的圖像化〉,《地理研究》,59:94。 張珣 2003 〈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轄區之擴展與變遷〉,《信仰、儀式與社會: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人類學組》,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300。 2007 〈民間寺廟的醫療儀式與象徵資源:以臺北市保安宮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 版社,6(1):8。 2011 〈無形文化資產:民間信仰的香火觀念與進香儀式〉,《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6:38。 張家麟 2008 〈宗教儀式與宗教領袖詮釋—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儀式變遷為 焦〉,發表於: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 台中縣政府主辦「媽祖國 際學術研討會」。 陳其南 1998 〈古蹟、建築與社區營造──從臺中摘星山莊到宜蘭二結王公廟的省思〉,《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78:46-48。 陳秀蓉 1998 〈日據時期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歷史教育》,3:146。 陳瑞樺 1997 〈起新廟,留古情──宜蘭二結王公廟平移建立臺灣傳統建築保存新模式〉,《交流》,36:47-50。 黃雯娟 2004 〈日治時代叭哩沙地域的產業開發與人口成長〉,《宜蘭文獻雜誌》,第69、70期合訂本,頁93。 游謙 2007 〈後山日先照,香火盛傳──二結王公過火、吉安慈惠堂母娘香 期〉,《新活水》,10:66-69。 蔡文婷 1998 〈眾神的女兒──廟會生力軍〉,《台灣光華雜誌》,11:102。 簡單文圖 1992 〈二結王公廟的黑狗血平安符〉,《源雜誌》,38:42-43。 戴寶村 2007 〈移民臺灣:臺灣移民歷史的考察〉,《台灣月刊雙月電子報》,96(8)。 二、專書 Cohen, E(巫寧等譯) 2007 《旅遊社會學綜論》,天津:南開大學。 Douglas, Mary(黃劍波、盧忱、柳博譯) 2008 《潔淨與危險》,北京:民族出版社。 Durkheim, E.(渠東、汲喆譯) 2006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Tuan, Y.-F.(周尚意、張春梅譯) 2008 《逃避主義》,新北:立緒文化。 王惠民 1998 《轉化與沉澱──社區空間營造與社區主體性的重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鏡玲 1991 《台灣廟宇建構儀式初探──以MirceaEliade神聖空間建構的觀點》,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中華道教古公三王弘道協會 2007 《古公三王誕辰聯合慶典大會會員手冊》,宜蘭:中華道教古公三王弘道協會。 仇德哉 1982 《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古國順 2007 《臺灣客語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苾舲 1997 《千人移廟百年情──二結王公廟平移活動紀念》,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呂理政 1992 《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出版社。 李心儀、陳建志 2004 《認識傳統建築──認識二結王公廟》,宜蘭: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李亦園 1996 《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文化。 李進益 2006 《地方博物館內/外的「地方感」差異:以南方澳漁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豐楙、朱榮貴 1996 《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吳永猛、謝聰輝 2005 《台灣民間信仰儀式》,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永猛、蔡相煇 2001 《台灣民間信仰》,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美杏 2009 《台南市光明燈信仰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康 2001 《中華神秘文化辭典》,海南:海南出版社。 林宏仁 2009 《蘭陽溪南二結地區區域發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林志成 1998 《宜蘭古公三王的祭祀與慶典之研究──以二結王公廟為中心》,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林坤和 1998 《二結王公廟的過火儀式研究》,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林柔辰 2012 《枋寮義民廟義民爺信仰之擴張與演變》,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容 1993 《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2006 《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揚文化。 2008 《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博揚文化。 林茂賢 1999 《臺灣民俗記事》,臺北:萬卷樓。 林福春 1999 《大二結社區地方總體營造文物採集田野調查》。宜蘭:二結鎮安廟管理委員會。 宜蘭縣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2008 《收伏群魔:古公三王濟世神蹟口述歷史座談會 成果初編》,宜蘭: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柯廣宇 1999 《移廟建新埕──以廟宇帶動社區活力的大二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桃園郡大園庄役場 1933 《大園庄志》,桃園:桃園郡大園庄役場。 施承毅 2003 《「神的厝.咱的廟埕」轉化中的宗教空間意義──宜蘭二結王公廟新廟空間生產過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 文。 施添福 1997 《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上、下冊)》,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高志彬 2003 《中興紙廠產業人文研究調查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文化局。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2008 《宜蘭縣社區日曆》,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曹曦 2011 《臺灣藍姓奢民研究初探》,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陳其南 1993 《婚姻、家庭與社會》,台北:允晨。 陳雪玉 2003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均 1993 《噶瑪蘭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陳進傳 1995 《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陳瑞樺 1996 《民間宗教與社區組織──「再地域化」的思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蓮笙、黎顯華、張繼禹領授(陳耀庭語譯) 2005 《太歲神傳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張崑振 1999 《台灣傳統齋堂神聖空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靜芳 2015 《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以桃園大園仁壽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宇承 2009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五營兵將》,台北:蘭臺出版社。 莊佩珊 2004 《從舊廟改建到認同轉化──宜蘭縣大二結地區社區營造之研 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黃文博 1994 《南瀛刈香誌》,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頁10。 1997 《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常民文化。 黃淑玫 2013 《台灣省營中興紙業的經營(1959-1971)》,東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黃偉漢 2012 《六房媽信仰變遷之研究──以臺北分靈宮壇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游謙、施芳瓏 2003 《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 鈴木清一郎(馮作民譯) 1989 《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2013 《宗教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趙榮俊 2002 《先秦巫術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廖風德 1993 《清代之噶瑪蘭:一個台灣史的區域研究》,台北:里仁出版社。 潘朝陽 2005 《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台北:五南圖書。 盧世標 1960 《宜蘭縣志.卷首下.史略》,宜蘭: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簡瑛欣 2003 《宜蘭廟群KHIAM(示簽)祭祀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2015 《祖廟─台灣民間信仰的體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 文。 劉枝萬 1967 《台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台灣祈安醮祭習俗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十四》,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劉還月 1994 《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迎神卷》,台北:台原出版社。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1905 《宜蘭廳管內埤圳調查書》,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龔宜君 2001 《宜蘭縣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 三、外文專書 Bell, Catherine 1997 《Ritual :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rberg-Schulz, C. 1979 《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NY:Rizzdi. 鈴木清一郎 1934 《台湾旧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增田福太郎 1935 《台湾の宗教》,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四、網路資源 內政部 〈開安宮歷史沿革〉,全國宗教資訊網,檢索網址: http://religion.moi.gov.tw/Religion/FoundationTemple,檢索日期:2015/10/21。 2010 《全國寺院宮廟基本資料》,檢索網址: http://www.moi.gov.tw/files/civil_download_file/21.%E8%8A%B1%E8%93%AE%E7%B8%A3.pdf,檢索日期:2015/11/6。 台灣製糖工場百年文史地圖 2013 〈二結製糖所〉,台灣製糖工場百年文史地圖,檢索網址: http://map.net.tw/?dir-item=%E5%AE%9C%E8%98%AD%E7%B3%96%E5%BB%A0,檢所日期:2015/3/8。 李心儀、陳世一 2010 《礁溪鄉志─增修版.沿革篇》,檢索網址: https://3d9fc27b3a26975b47dd9cd71e5fd687d620f992.googledrive.com/host/0B-kiAkXUv0bBNzcwYmFrR0V4NkU/index.htm,檢索日期:2014/12/22。 李溫良 2008 〈大洲陳茂山竹圍〉,《蘭陽博物館電子報》2008:09,檢索網址: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48&k=239,檢索日期:2015/12/1。 呂嵩雁 2014 《花蓮客語及相關方言分布》,檢索網址: http://www.hakka.gov.tw/dl.asp?fileName=5114164371.pdf,檢索日期:2015/11/02。 林會承 2009 〈二結王公廟保存事件〉,臺灣大百科全書,檢索網址: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898,檢索日期:2012/6/20。 宜蘭縣政府 1993 《宜蘭寺廟一覽表》,檢索網址: www.moi.gov.tw/files/civil_download_file/d_39149_5698032407.doc,檢索日期:2015/10/21。 海口福元宮管理委員會 〈海口福元宮沿革誌〉,檢索網址: http://www.hkfuyuangong.org/aa_1.asp,檢索日期:2015/12/1。 高宜淓 2014 《花蓮縣客家聚落產業的發展轉型與創新模式》檢索網址: http://www.hakka.gov.tw/dl.asp?fileName=511416355971.pdf,檢索日期:2015/11/02。 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 2012 〈大二結王公藝術研究所〉,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部落格,檢索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drj9600277,檢索日期2012/6/20。 國家文化資料庫 〈宜蘭縣五結鄉鎮安廟古公三王神禡雕版〉,檢索網址: http://nrch.culture.tw/view.php?keyword=%E5%8F%A4%E5%85%AC%E4%B8%89%E7%8E%8B&advanced=&s=80586&id=0004708059&proj=MOC_IMD_001,檢索日期:2015/3/7。 莊建緒 〈宜蘭縣五結鄉鎮安廟籤詩雕板第一籤第三籤〉,國家文化資料 庫,檢索網址: http://nrch.culture.tw/view.php?keyword=%E5%AE%9C%E8%98%AD%E5%9F%8E%E9%9A%8D%E5%BB%9F&advanced=&s=81060&id=0004709079&proj=MOC_IMD_001,檢索日期:2015/3/7。 漳浦縣湖西畬族鄉人民政府 〈走進湖西〉,檢索網址:http://hxx.zhangpu.gov.cn/xqjs4.asp,檢索日期:2015/11/15。 黃文博 〈五營信仰總論〉,台灣民間信仰教學資源網,檢索網址: http://web.nutn.edu.tw/pbt/b-1-2.htm,檢索日期2015/12/13。 (五)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編輯部 1911 〈祭王宰犬〉,《臺灣日日新報》,1911/1/9,3版。 1920 〈二結開市式〉,《臺灣日日新報》,1920/11/9,6版。 1935 〈二結鎮安廟建醮盛況〉,《臺灣日日新報》,1935/12/01,6版。 1937 〈五結庄二結鎮安宮祭典〉,《臺灣日日新報》,1937/1/3,8版。 (五)廟誌沿革 二結鎮安廟管理委員會 1972 〈二結王公廟沿革〉,宜蘭:二結鎮安廟管理委員會。 大洲開安宮管理委員會 1978 〈本宮沿革〉,宜蘭:大洲開安宮管理委員會。 大富富安宮管理委員會 1984 〈大富富安宮略志〉,花蓮:大富富安宮管理委員會。 洲美三王宮管理委員會 〈三王宮簡介〉,台北:洲美三王宮管理委員會。 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 2003 〈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折頁〉,宜蘭: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 新莊鎮安廟管理委員會 2008 〈新莊鎮安廟沿革〉,新北:新莊鎮安廟管理委員會。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10125900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5900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民族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900401.pdf | | 10759Kb | Adobe PDF2 | 2731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