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92/144379 (79%)
Visitors : 51223028      Online Users : 92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8151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10


    Title: 文體.世變.風教:清代詩話序跋研究
    Genre.Historical Transitions.Moralization:A research of the Forewords、Afterpieces of the Shihua in the Qing Dynasty
    Authors: 劉子維
    Liu, Tzu Wei
    Contributors: 鄭文惠
    Zheng, Wen Hui
    劉子維
    Liu , Tzu Wei
    Keywords: 詩話
    序跋
    文體
    世變
    風教
    Shihua
    Forewords and Afterpieces
    Genre
    Historical Transitions
    Moralization
    Date: 2016
    Issue Date: 2016-03-01 10:36:37 (UTC+8)
    Abstract: 本文以「文體.世變.風教」為研究主軸,耙梳比較清代詩話序跋文體之書寫表現的承襲與轉化,從而有效分析其中的書寫認知與文體意識,並及書寫期待與創作意圖。由此展開全文論述:首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取材依據與範圍、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與架構以及預期研究之成果,交代全文研究方向與重點。第二章「序跋之源流與功用」,分就序跋文體的探源溯流、文體功能、加以耙梳,並分別就「議論」與「敘事」兩種書寫方式探析序跋之文學體製與書寫特質,藉此以彰顯序跋文之研究價值。第三章「文體之溯源與辨正」,就詩化的論詩情境氛圍,探析其審美情感表現之一端;再探討序跋中關於「詩話與詩之辨正」,並及「詩話文體溯源與義界」,以證成詩話本質之認知。第四章「風教之承襲與轉化」透過詩話序跋文字為參照基準,側重於比較研究清代詩話撰者與前代撰者之承襲與新變,兼及呈現出詩話的書寫認知與期待,以及詩話之體製的發展軌跡;尤其關注〈詩序〉所形構之風教典範,影響清代詩話序跋書寫之意義價值的承襲與轉化,分就「風教勸懲之價值轉化」、「揚扢風雅之折衷匡正」、「折衷群言,商榷源流」、「發潛闡幽之立意動機」以及「裨益後學之立言期待」等五方面析論之。第五章「詩話之世戒與世變」,乃從文學、歷史與文化角度,探討詩話於世變之際,所發揮「記憶召喚之紀實功能」、「以詩證史之史餘價值」以及「世變鼎革之世戒精神」等三方面之相關意涵,以進一步探究清人對於「詩話」書寫本質的認知,更有效廓清「詩話」之為體的歷史書寫意義。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全文論述,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展望。
    Reference: (古代典籍依時間排序,近現代撰著則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詩話詩學原典
    (一)詩話叢編
    1.[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2.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3.范攄等撰:《古今詩話叢編》,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4.臺靜農編:《百種詩話類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二)斷代詩話
    1.[清]勞孝輿:《春秋詩話》,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清]孫濤輯:《全宋詩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3.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4.周維德校輯:《全明詩話》,濟南 : 齊魯書社,2005年。
    5.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6.郭紹虞輯:《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7.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8.杜松柏主編:《清詩話訪佚初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0年。
    9.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10.林正三、李知灝、吳東晟輯錄:《臺灣近百年詩話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三)個別詩話
    1.[宋]嚴羽,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
    2.[明]謝榛撰,宛平校點:《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3.[清]杭世駿:《榕城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01冊。
    4.[清]林昌彝撰,王鎮遠、林虞生標點:《射鷹樓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5.[清] 梁章鉅:《南浦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6.梁啟超:《飲冰室詩話》,臺北:中華書局,1957年。

    二、古籍文獻(含今人注釋本)
    (一)經部
    1.[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第1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2.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3.[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第3-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
    5.[漢]許慎撰,[清]朱駿聲注:《說文通訓定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6.[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第13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年。
    7.[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第1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年。
    8.[晉]郭璞注,[宋] 邢昺疏:《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第14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二)史部
    1.[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社,2002年。
    2.[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3.[唐] 劉知幾:《史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清]趙爾巽等編:《清史稿》,《二十五史》第11、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三)子部
    1.[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2.[漢]王充撰,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3.[宋]王應麟:《辭學指南》,列於《玉海》卷二百四上,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951冊。

    (四)集部
    1.[梁]劉勰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2.[梁]任昉撰,[明] 陳懋仁注:《文章緣起注》,收入《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3.[唐]李善:《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
    4.[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5.[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6.[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7.[清]王士禛撰,靳斯仁點校:《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8.[清]姚鼐撰,王文濡校註:《古文辭類纂評註》,臺北:中華書局,1969年。
    9.[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10.[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11.[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2.[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13.[清]姚永樸:《文學研究法》,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
    14.[清]張之洞:《勸學篇》,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5.[清]薛福成:《庸盦全集》,臺北:華文書局,1971年。
    16.康有為著,湯志鈞編:《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17.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年。

    三、近人專書論著(以下依撰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西文著作(含翻譯著作)
    1.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著,朱立元、陳克明譯:《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2.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著,徐文博譯:《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3.約翰.邁爾斯.弗里(John.Miles Foley)著,朝戈金譯:《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4.克莉絲蒂娃(Kristeva, Julia).1989. Language the Unknown:An Initiation into Linquistic.Trans.Anne M. Menke. New York:Columbia UP.
    5.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臺北:桂冠出版社,1991年。
    6.艾德華.薩依德(Said, Edward W.)著,彭淮棟譯:《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臺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10年。
    7.薩莫瓦約(Tiphaine Samoyault)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8.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1995年。

    (二)中文著作
    1.丁福保:《疇隱居士自訂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2.王小舒:《神韻詩史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3.王建元:《文學文化與詮釋》,臺北:書林出版社,2001年。
    4.王建平:《語言交際中的藝術──語境的邏輯功能》,北京:求實出版社,1989年。
    5.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
    6.石建初:《中國古代序跋史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7.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出版,1983年。
    8.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市: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史硏究所籌備處,2000年。
    9.岑運強主編:《言語交際語言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10.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11.林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12.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周憲:《超越文學──文學的文化哲學思考》,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
    14.吳兆路:《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15.吳宏一主編:《清代詩話知見錄》,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2年。
    16.吳宏一主編:《清代詩話考述》,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6年。
    17.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18.吳承學:《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年。
    19.吳彩娥、林淑貞等:《詩話研究──詩學與文化》,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2009年。
    20.吳興明:《中國傳統文論的知識譜系》,四川:巴蜀書社,2001年。
    21.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編:《東方詩話學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2年。
    22.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詩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
    23.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
    24.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25.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26.許麗芳:《傳統書寫之特質與認知:以明清小說撰者自序為考察中心》,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27.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28.張寅彭輯著:《新訂清人詩學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3年。
    29.張健:《清代詩話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年。
    30.張健:《滄浪詩話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1985年。
    31.張雙英:《中國文學理論批評與實踐》,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32.郭永吉等撰,王次澄、齊茂吉主編:《融通與新變:世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文化》,新北市:華藝學術,2013年。
    33.郭英德:《中國古代文體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34.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
    35.陶東風:《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36.陶東風:《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
    37.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38.陳平原、王德威、商傳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9.陳致主編:《中國詩歌傳統及文本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40.陳晉:《文學的批評世界》,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
    41.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中華書局,1995年。
    42.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中華書局,1995年。
    43.曾守正:《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44.馮書耕、金仞千:《古文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79年。
    45.逯耀東:《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臺北:東大,2007年。
    46.楊暉:《古代詩路之辯:《原詩》和正變研究》,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8年。
    47.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48.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49.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50.葉慶炳、吳宏一等:《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51.廖卓成:《梁啟超的傳記學/自傳文研究》,《古典文學研究輯刊》五編第17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52.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
    53.蔣祖怡、陳志樁主編:《中國詩話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54.鄭師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55.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臺北:時報文化,1982年。
    56.鄭榮馨:《語言交際藝術:修辭策略探索》,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57.鄭靜若:《清代詩話敘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58.劉世南:《清詩流派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59.劉納:《嬗變:辛亥革命時期至五四時期的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60.劉德重、張寅彭:《詩話概說》,臺北:學海出版社,1993年。
    61.劉龍勳:《詩經風雅識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
    62.劉麗文:《中國古代文學特徵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
    63.鄧新華:《中國古代接受詩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64.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65.蔡鎮楚、龍宿莽:《比較詩話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66.蔡鎮楚:《詩話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67.韓進廉:《無奈的追尋──清代文人心理透視》,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68.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69.錢中文:《文學理論發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
    70.蕭馳:《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9年。

    四、學位論文
    (一)博士論文
    1.元鐘禮:《明清格調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8年。
    2.孫淑芳:《世變與風雅──周亮工《尺牘新鈔》編選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3.康曉城:《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1988年。
    4.郭玉雯:《宋代詩話的詩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7年。
    5.楊雅筑:《《四庫全書總目》詩話提要述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二)碩士論文
    1.王頌梅:《明清性靈詩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1年。
    2.吳昌政:《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試探周代禮官制度中的詩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3.李珠海《唐代序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4.金民那:《文心雕龍的通變論》,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8年。
    5.洪秀萍:《清代詩話用事理論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6.胡仲權:《文心雕龍通變觀考探》,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0年。
    7.徐世珍:《張岱《夜航船》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8.張端雅:《詩話「結構式批評」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9.張嘉顯:《學人詩話──阮元《小滄浪筆談》、《定香亭筆談》、《廣陵詩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0.陳廖安:《朱庭珍筱園詩話考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4年。
    11.趙鴻中:《歐陽脩序跋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五、單篇期刊論文
    1.丁憶如:〈「忠愛隨地施」──潘德輿《養一齋詩話》的論詩特質〉,《興大人文學報》47清代詩話的書寫與論述專輯,2011年9月。
    2.王更生:〈《文心雕龍》文體論析例〉,《東吳文史學報》3期,1978年。
    3.王更生:〈《文心雕龍》的文學觀〉,《孔孟月刊》第23卷第10期,1985年。
    4.王更生:〈論劉勰「文體分類學」的基據〉,《國立編譯館館刊》17期,1988年。
    5.王基倫〈魏晉南北朝序體結構演變及其創造性轉化〉,收錄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輯,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6.方錫球:〈謝榛的「文隨世變」論與格調「通變」論〉,《江淮論壇》2010年01期。
    7.朱曼華:〈張戒《歲寒堂詩話》「言志」說探究〉,《雲漢學刊》26,2013年2月。
    8.伊廣謙:〈丁福保生平及其著作述略〉,《醫古文知識》,2003年1期。
    9.吳宏一:〈清代世變中的文學世界〉,收錄於李豐楙主編:《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10.吳彩娥:〈性靈與遊戲:二袁以戲嘲為題詩歌析論〉(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4期,2007年6月)。
    11.吳彩娥:〈風雅譜系:論吳德功《瑞桃齋詩話》對日人漢詩的評述及其意義〉,「2007彰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台灣文學研究所舉辦,2007年6月8日。
    12.孟華:〈試論他者「套話」的時間性〉,輯入樂黛雲、張輝主編:《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
    13.柯慶明:〈文學傳播與接受的一些理論思考〉,東華大學中文系主編:《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臺北:洪葉文化,2004年。
    14.柯慶明:〈「序」「跋」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的研究〉,《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7月。
    15.伊廣謙:〈丁福保生平及其著作述略〉,《醫古文知識》,2003年1期。
    16.杜正勝:〈古代世變與儒者的進退〉,《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4卷第1期,2011年。
    17.林明德:〈梁啟超飲冰室詩話探索〉,《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19期,1990年。
    18.林宜陵:〈詩話創作的政治功用──以北宋最初三詩話為例〉,《輔仁國文學報》18期,2002年。
    19.高大威:〈典律重構:袁枚論《詩/經》〉,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第六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2002年。
    20.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收於李正治編:《政府遷台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21.胡曉真:〈世變之亟——由中研院文哲所「世變中的文學世界」主題計畫談晚明晚清研究〉,《漢學研究通訊》總78期,2001年5月。
    22.許郁翎:〈李調元《雨村詩話》創作論研究〉,《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四屆兩岸六校研究生國學高峰會議專刊,2015年7月。
    23.許麗芳:〈試析傳統文人之書寫特質──以歐陽脩《歸田錄》與《六一詩話》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宋代文化專號》3,1996年6月。
    24.許麗芳:〈詩教典範之詮釋與維護──試析明清詩集序跋中對女性書寫合理化之論述〉,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第6期,2002年12月。
    25.許麗芳:〈試論文學創作之承襲及轉化──以吳雷發《說詩菅蒯》對「貴古賤今」之質疑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山中文學刊》第3期,1997年6月。
    26.孫瑩瑩:〈詩乃卑不足道?──近代經世思潮下詩學觀念的轉變〉,香港中文學院主編:《東方詩話學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
    27.梅家玲:〈〈毛詩序〉「風教說」探析──兼論其與六朝文學批評之關係〉,《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12月。
    28.梅道芬著,孫伊譯:〈詩經中的否定和否定性〉,輯入陳致主編:《中國詩歌傳統及文本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29.陳秀美:〈從《文心雕龍》論劉勰「文體通變觀」之問題視域〉,《空大人文學報》第20期,2011年12月。
    30.陳秀香:〈論「詩人之詩」與「學人之詩」〉,《國文天地》第25卷第7期,2009年12月。
    31.連文萍:〈詩話資料的檢索與利用〉,《國文天地》第212期,2003年。
    32.曾守仁:〈國體、文體與抒情──從詩史到神韻〉,《東華漢學》第21期,2015年6月。
    33.曾守正:〈在「抒情傳統」之外:官方文學論述研究的省思〉,《淡江中文學報》第十七期,2007年12月。
    34.閔秋英:〈由〔丁福葆編訂〕《清詩話》淺談清人的詩歌審美觀〉,《修平人文社會學報》第11期,2008年9月。
    35.黃霖:〈《詩經》評點與《詩經》傳播──以晚明時期為中心〉,臺北:中央研究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經典的傳播與詮釋》,2013年。
    36.黃瑞陽:〈歐陽脩《六一詩話》研究〉,《東方人文學誌》第2卷第3期,2003年。
    37.楊雅筑:〈《四庫全書總目》詩話界義與作品分類析論〉,第二屆環中國海國際漢學研討會,(日本)福岡大學,2006年12月9、10日。
    38.劉子維:〈清代詩話於序跋中之書寫認知與期待:以《清詩話》及其續編為考察中心〉,《建中學報》第19期,2013年12月。
    39.劉苑如:《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6年。
    40.劉苑如:〈鑑照幽明:六朝志怪的揭露模式與其文類關係——兼論六朝志怪的評價標準〉,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41.鄭毓瑜:〈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
    42.樊寶英:〈論清代詩學的讀者意識〉,《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43.賴麗蓉:〈《文心雕龍》「文體」一詞的內容意義及「文體」的創造〉,《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44.蔣寅:〈清詩話的寫作方式及社會功能〉,《文學評論》,2007年第1期。
    45.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收入陳致主編:《中國詩歌傳統及文本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46.謝秀卉:〈以詩話為世戒:林昌彝《射鷹樓詩話》之風教意義闡釋〉,《興大人文學報》47清代詩話的書寫與論述專輯,2011年9月。
    47.顏崑陽:〈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兼辨徐復觀、龔鵬程「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後收入《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2月。
    48.顏崑陽:〈論魏晉南北朝文質觀念及其所衍生諸問題〉,參見《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2月。
    49.顏崑陽:〈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第1期,2007年9月。
    50.顏崑陽、蔡英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視域與方法〉,《政大中文學報》第9期,2008年6月。
    51.顏崑陽:〈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的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東華漢學》第9期,2009年8月。
    52.顏崑陽:〈從混融、交涉、衍變到別用、分流、佈體──「抒情文學史」的反思與「完境文學史」的構想〉,《清華中文學報》第3期,2009年12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615102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102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401.pdf4106KbAdobe PDF296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