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593922      Online Users : 90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793


    Title: 原鄉教育路對幼師生涯發展之影響—烏來地區非原住民幼師之個案研究
    The Influences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ing in Indigenous Areas:The Multiple-case Study of Non-indigenous Preschool Teachers in Wulai
    Authors: 阮雅潔
    Contributors: 王雅萍
    阮雅潔
    Keywords: 原鄉
    非原住民教師
    幼師
    教師生涯發展
    文化回應教學
    烏來
    indigenous areas
    non-indigenous teacher
    preschool teacher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Wulai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10-01 14:26:07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原鄉教育路對幼師生涯發展的影響,透過四位烏來地區非原住民幼師的個案研究,瞭解幼師的生涯發展、影響幼師生涯發展因素、幼師的原鄉教育路及原鄉教育路如何影響幼師生涯發展,期望能提供到原住民族地區任教的其他非原住民教師在生涯規劃上的參考或協助。
    本研究探討教師生涯發展主要以三位學者的理論為依據:Newman的週期論、Katz的階段論,與Fessler的循環論。影響幼師生涯發展因素則從以下的面向做討論:工作內容、人際交往、經濟報酬、文化因素等。幼師的原鄉教育路則分別從四個面向做討論:政策與制度、原鄉幼教師資、幼師與社區的關係與文化回應教學。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輔以半結構訪談方式蒐集資料,本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現:個性、志向與家庭是影響教師生涯發展的風向球。個性、專業與關注方向會影響教師生涯發展模式的改變。人際關係、經濟報酬與福利影響幼師職涯變動。選擇原鄉教育路與幼師過去經驗有關。角色衝突與文化認同主宰文化回應教學的成效。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exploring the influences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ing in indigenous areas. To underst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s, the working situ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indigenous areas, and the influences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ing in indigenous areas through four non-indigenous preschool teachers in Wulai. Hopefully, this study can be a reference to the preschool teachers when they pla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or make the career decis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at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three scholars: the phase theory of Newman, the stage theory of Katz, and the cycle theory of Fessler. Career development factors of preschool teachers were discussed as follows: work cont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inance, and culture factors. The working situations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indigenous areas were discussed as follows: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the profess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community, and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is study adopted multiple-case study, combined wi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collect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Personality, ambition and family influence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profession and concerns will affect the model of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finance and welfare effect the career decisions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ing in indigenous areas is related with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ast experiences. Role conflict and culture identity dominate the effects of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Reference: 大愛二台(2014年01月12日)。校長嬤的教富課。2015年04月29日,取自
    http://163.20.79.65/school/web/index.php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1992)。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心理。
    王旭萍(2004)。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雅萍(2008)。平地老師們在原住民學校。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24),12-17。
    王雅萍(2015)。原住民族學前教育的返本開新。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62),12-19。
    王畢莉(2010)。我如何把泰雅文化融入幼稚園課程?。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31),26-29。
    王畢莉(2015)。就算是微光,也一樣可以照亮回家的路。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62),42-47。
    中時電子報(2010年06月07日)。「野桐工坊」、「泰雅染織文化園區」。2014年07月22日,取自http://www.tipp.org.tw/news_article.asp?N_ID=20056
    台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100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台北:原民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無日期)。原鄉簡介。2014年07月22日,取自 http://www.apc.gov.tw/portal/associate/village/list.html?CID=1E4A2846561931B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年08月15日)。族語向下扎根,行政院原民會首推沉浸式教學幼兒園試辦計畫。2015年07月19日,取自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1F996FB742DCE1C2
    江秀英(Ciwas Pawan) (2011)。原住民幼兒母語教學之實踐與省思─以泰雅族為例。載於2011年原住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56-177),台北:教育部,原民會。
    呂明蓁(譯)(2000)。一對原住民父母寫給老師的信:父親篇。(原作者:Robert Lake)。2015年05月07日,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2900。
    何縕琪、林喜慈(2006)。文化回應教學之實踐與省思:一個多族群班級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2),39-40。
    宋神財(1994)。臺北縣立烏來國民小學泰雅母語教學施行情況報告(1990-1994)。人本教育札記,(66),98-107。
    宋靜怡(2011)。原住民族文化融入幼兒科學課程與教學之研究–以南投縣一所部落幼兒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瑛(2008)。原住民學校的師資與相關議題。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24),8-9。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原作者:Irving Seidman )。台北:五南。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 : 設計與計畫撰寫。(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 )。台北:五南。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 : 台灣東華。
    吳清山(1996)。教師生涯發展之探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教育學術講座專輯–第七輯(117-153),台北:教育資料館。
    尚容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原作者:Yin, Robert K)。台北:弘智。
    林天佑(1996)。認識研究倫理。2015年05月25日,取自
    http://web.ntpu.edu.tw/~tsair/2Research/MasterThesis/Conducting.htm
    林志成(2014年11月05日)。血汗幼教師,月薪僅2萬。2015年04月10日,取
    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05000641-260114
    林忠雄(2004)。原住民的教育與就業問題之探討—以烏來泰雅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林秀美(1994)。學校教育與文化傳承之探討:以烏來社區之教育民族誌研究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周惠民、施正鋒(2011)。我國原住民族教育之回顧與展望。載於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237-251),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周梅雀(2013)。文化差異的課程看見:台灣原住民族幼兒語言文化教育政策與需求之對話。教育研究月刊,229,114-127。
    周德禎(1999)。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市:五南。
    武藍蕙(2007)。從批判教育學的觀點檢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自主–微笑與擁抱之外的幼兒教師生活。載於陳伯璋、張盈堃編,學校教師的生活世界:批判教育學的在地實踐(99-121),台北:師大書苑。
    段慧瑩(2013)。社會變遷中私立幼兒園未來發展議題與策略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0),1-17。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102年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原住民族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倪鳴香(2004)。童年的蛻變—以生命史觀看幼師角色的形成。教育研究期刊,50(4),17-44。
    倪鳴香(2009)。「我就是這工作,在工作中我蛻變」:以生命史觀詮釋一位幼師職業角色之自我創化。教育研究期刊,32(4),23-52。
    宮莉虹(2002)。當漢族老師遇到原住民孩子-看兩位幼稚園教師如何將泰雅文化融入單元課程與教學中。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原住民族電視台(2014年09月01日)。族語幼兒園啟動,4族群未列計畫。2015年07月19日,取自http://titv.ipcf.org.tw/news-8240
    原住民族電視台(2015年06月20日)。部落大小聲(75)老師,你在哪?探討原住民籍教師聘用與培育問題。2015年07月0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DFV59y_58
    郭李宗文(2013)。台灣原住民族幼兒教育議題與發展之探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1),169-200。
    張淑美(2010)。烏來附幼的蛻變與轉化。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31),18-21。
    張衛族等編著(2006)。幼兒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群英。
    張添洲(2007)。學習規劃與生涯發展。台北市:五南。
    張瑞村、李佳佩、劉乙儀(2013)。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之分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1(1),137-184。
    張坤鄉(1999)。開放教育對原住民國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在臺北縣立烏來國民小學之實驗研究。原住民教育研究,(2),129-159。
    許月梅(2006)。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及其教學評量。載於張衛族等編著,幼兒課程發展與設計(5-1~5-38),台北: 群英。
    許家華(2010)。烏來鄉志。台北:烏來鄉公所
    許涵茜(2009)。公立幼稚園代理教師之求職經驗與生涯規劃之探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力勉、王志宏(2013年9月14日)。東:不可能 屏:5年內達成。2015年07月01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14000512-260107
    黃美娟(2011)。漢籍教師實施部落地方本位課程信念之變化。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莊永隆(2012)。「原」來如此--烏來國中原住民體育課程理念分享。學校體育,22(2),94-100。
    陳永龍、鄭安睎(2011)。福巴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2015年04月29日,取自http://163.20.79.65/school/files/index.phpfr=i&parentid=2&prgid=100
    陳世聰、蘇純慧(2014)。理念學校生活課程實踐:文化回應教學。屏東:長榮百合國小。
    陳淑妙(2012)。從主流到非主流的跨文化教師歷程-一位泰雅族部落幼教師的自我民族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涵榆、羅翠華、郭李宗文(2010)。泰雅文化融入繪本教學。幼兒教育,(299),55-70。
    陳勝榮(2001)。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成效與推展模式之相關研究-以烏來鄉泰雅語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富源(2008)。許原鄉一個未來-連結平地老師與原民孩子的教育愛。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24),6-7。
    解志強等(譯)(2006)。文化回應教學法:理論,研究,與實施。(原作者:Geneva Gay)。台北市:文景。
    詹招琳(2015年03月07日)。307全民護幼大遊行,台北凱道展開。2015年03月07日,取自https://www.peopo.org/news/269565
    廖鳳瑞(譯)(2002)。與幼教大師對談-邁向專業成長之路。(原作者:Lilian G. Katz)。台北:信誼。
    臺中教育大學(2013年06月21日)。關懷偏鄉教育系列(三)-原鄉原住民師資
    短缺與師資培育文化課程問題。2014年07月22日,取自http://home.ntcu.edu.tw/~TEC/e_paper/e_paper_c.php?SID=84
    劉玉文(2010)。台東縣國幼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蔡怡貞(2007)。台中縣市私立幼稚園教師工作滿意度與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杏絃(2002)。學校本位概念下的音樂課程設計--以烏來福山國小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2010)。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1-143。
    賴俊兆(2014)。原住民族教育權利的憲法建構。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Lilian G. Katz (1972).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3(1), 50-54.
    Ralph Fessler (1985).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Peter J. Burke & Robert G. Heideman (Eds),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pp.186-193). Illionois , Ill. : Charles C Thoma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0157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7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