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30754      Online Users : 3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912


    Title: 何謂好圖畫書— 從文化迴路觀點檢視圖畫書產業的運作與限制
    Good Picture Books or not? A Study of Picture Book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it of Culture ”
    Authors: 陳真慧
    Chen, Chen Hui
    Contributors: 張盈堃
    Chang, Yin Kun
    陳真慧
    Chen, Chen Hui
    Keywords: 圖畫書
    文化迴路
    媒體識讀
    picture books
    circuit of culture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8-24 10:30:21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以回答「何謂好圖畫書」為主軸,透過兩階段進行探究:一為透過訪談方式,了解圖畫書文化迴路中發行者、創作者、消費者與經營者角色對「何謂好圖畫書」的見解,以及對現在台灣圖畫書市場的看法與建議,二為研究者實際進入幼兒園,以階段一的發現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選定一本現在圖畫書較少見的題材與幼兒一同閱讀,進而探討台灣圖畫書市場有何可能的發展空間。最後,本研究共提出四個研究主張:
    一、 批判媒體識讀的必要性
    圖畫書的意義透過生產、消費、規制、再現與認同五個狀態彼此滲透循環而成,因此我們不應單純將圖畫書視為文字與圖畫的集合體,而是必須抱持批判的角度閱讀文本,找尋可能隱藏在文本中的真實。
    二、 圖畫書多元主題的必要性
    圖畫書受到商業利益考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等環境因素影響,具有「殘缺文本」的存在,即某些主題的圖畫書在市場中較為少見與處於弱勢,然而為刺激幼兒的批判閱讀能力,我們有必要提供豐富多元的文本給幼兒。
    三、 不過度依賴書單的單一訊息
    書單提供消費者消費的便利性,然而消費者也因此對書單過度依賴,所以閱聽人使用書單時應注意使用方式,否則容易喪失培養自我閱讀品味的機會。
    四、 反對崇尚智識取向的圖畫書
    台灣家長選書時,常受到「能否帶給孩子知識」的智識取向影響,然而這樣的思維容易讓孩子錯失閱讀多樣文本的機會,由於閱聽人可透過閱讀與批判的過程為文本賦予新意,因此圖畫書無好壞之分,端看讀者如何使用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swer ”What means good picture book?” and the concrete research concerns in this study include: (1)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with producer, author, consumer, and business operator in circuit of culture to understand how do they think about “good picture books ”, and their suggestion to Taiwan picture book industry, (2) choose one picture book which is rare in Taiwan picture books industry and study with children.
    There are four main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The necessity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media literacy
    Picture books are made through representation, regulation, consumption, production, and identity, so we can not only see picture books as a combination of words and pictures but try to find out the reality which hides in texts.
    2. The necessity of providing multi-thesis picture books
    It exists “mutilated text” in picture book industry because of commercial profit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 but we have to provide children multi-thesis picture books to stimulat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3. Do not rely on booklist too much
    We have to know that booklists make us choose picture books easier but may also make customers rely on it too much.
    4. Do not advocate “knowledge-based” picture books
    If Taiwanese parents always choose “knowledge-based” picture books because they think those make children learn much more knowledge, children will loose their chance to meet multi-thesis picture books. In fact, texts do not really matter, but the key is how we read it wit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media literacy.
    Reference: 方佳惠(2006)。P. Bourdieu:強調文化再製的批判取向社會學者。收錄自王麗雲、譚光鼎主編,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頁369-387)。臺北市:高等教育。
    余揚州(2009)。媒體識讀的素描與想像。收錄自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頁3-19)。臺北市:正中書局。
    呂翠夏、顏嘉辰(2005)。查甫教幼稚園?—男性幼教教師的性別角色建構與定位。兒童與教育研究。民國104年第1期,1-21。
    李淑菁(2006)。教育政策研究的傳統與批判:一個東方的性別觀點。收錄自黃乃熒,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89-106)。臺北市:心理。
    林子斌(譯)(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原作者:David Buckingham)。臺北市:巨流。
    林文寶(2011)。兒童文學與閱讀。臺北市:萬卷樓。
    林素珍(2004)。臺灣圖畫書發展史。臺北市:傳文。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臺北市:天下雜誌。
    林敏宜(2004)。圖畫書大表現—文學要素的瞭解與應用。臺北市:天衛文化。
    邱各容(2013)。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臺北市:秀威。
    邱各容(2014)。2013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103年2月號,27-34。
    邱志勇、許夢芸(譯)(2005)。文化研究的基礎(原作者:Jeff Lewis)。臺北縣:韋伯文化。
    松居直(2005)。繪本之力。臺北市:遠流。
    幸佳慧(2014)。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到哪裡都能過得好。臺北市:如何。
    周佩儀(2006)。H. A. Giroux:宏揚希望政治的批判後現代教育學者。收錄自王麗雲、譚光鼎,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頁449-470)。臺北市:高等教育。
    洪文瓊(1999)。臺灣幼兒文學手冊。臺北市:聯經。
    洪文瓊(2004)。臺灣圖畫書發展史—出版觀點得解析。臺北市:傳文文化。
    施如齡(2007)。課程部落格的教育文化迴路。收錄自張盈堃主編,教育與文化論壇——教育的文化∕文化的教育:Cultural Studies Goes to School(下冊)(頁385-421)。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徐百威(2010)。次文化透過文化迴路形成潮流-以街頭時尚服飾經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徐明珠(2004)。行動研究在教育改革中的問題與價值。國家政策論壇,民國92年7月號。網址:http://old.npf.org.tw/monthly/0401/theme-039.htm
    張子樟譯(2006)。童話.幼兒.文化產業(原作者:Jack Zipes)。臺北市:臺灣東方。
    張杏如(1989)。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況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號學前教育研究C1-05)。臺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幼兒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張杏如(1990)。幼兒讀物消費狀況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號學前教育研究C1-07)。臺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幼兒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張盈堃(2005)。殘缺文本的還原:教科書性別知識的生產、審查與刪削。收錄自張盈堃等人,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和批判教育學(頁285-315)。臺北市:洪葉文化。
    趙志揚(2009)。文本分析:產業導向之優質高等技職教育計畫研討會。網址:csel.csu.edu.tw/adm3/news/Conference/004.ppt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民國103年第4期,17-23。
    陳玉金(2010)。2009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99年1月號,82-86。
    陳玉金(2011)。2010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100年1月號,90-95。
    陳玉金(2012)。2011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101年1月號,75-80。
    陳玉金(2014)。兒童・成人閱讀繪本—臺灣繪本隱含讀者的流動。文訊,民國103年4月號,82-87。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陳怡瑤(2012)。「悅讀101計畫」圖畫書主題探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陳麗琴(2010)。幼兒對顛覆性別刻板印象圖畫書教學之回應。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黃明怡、黃瑋娟、陳彥秀(2005)。臺灣兒童繪本出版品行銷通路研究—以格林與青林兩家出版社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學士論文,新北市。
    黃武雄(2013)。童年與解放。新北市:左岸文化。
    黃麗鳳(2012)。「適合」的圖畫書就是「好」的圖畫書。文化生活季刊,民國101年?月號,36-39。
    黃囇莉(2007)。性別歧視的多面性,收錄自黃淑玲與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頁25-50)。臺北市:巨流。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市:小畢空間。
    郭晉相(2011)。製造特產性:宜蘭三星蔥的文化迴路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夢芸(譯)(2007)。文化研究智典(原作者:Chris Barker)。新北市:韋伯文化。
    許夢芸(譯)(2008)。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原作者:Ann Gray)。新北市:韋伯文化。
    葉嘉青(譯)(2008)。幼兒文學:零歲到八歲的孩子與圖畫書(原作者:Mary Renck Jalongo)。臺北市:心理。
    葉德蘭(2007)。映現/形塑性別的語言溝通。收錄自黃淑玲等人,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頁25-50)。臺北市:巨流。
    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原作者:David Hesmondhalgh)。新北市:韋伯文化。
    歐凱寧(譯)(2011)。如何幫孩子選繪本:28部世界經典繪本深入導讀(原作 者:谷本誠剛、灰島佳里)。臺北市:貓頭鷹。
    鄭瑞菁(2005)。幼兒文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賴志明(2010)。國小三年級自然科教室中師生言談分析之研究−以「怎樣用力」及「輕與重」二單元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霍煒(譯)(2005)。做文化研究—索尼隨身聽的故事(原作者:Stuart Hall,Paul du Gay)。北京:商務印書館。
    蕭昭君(譯)(2007)。童年的消逝(原作者:Neil Postman)。臺北市:遠流。
    謝依婷(2008)。台灣幼兒圖畫書主題研究——以1988~2007年圖畫書為例。佛光大學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Giroux, H.A. (1997). Pedagogy and politics of hope: Theory, culture and schooling. Boulder, C.O.: Weistvie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215701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15701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1301.pdf62428KbAdobe PDF2185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