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文獻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尹衍樑(1988)。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初版)(Janet M. Ruane原著)。臺北:五南。 王雲東(2013)。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及其應用(二版)。新北市:威仕曼。 江巨材(2007)。激勵保健因素與公立高職兼職行政工作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幸霞(2006)。玄奘大學在職行政人員離職意願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臺北:五南。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五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3)。教育行政學(初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盛、林杏子(2006)。探討臺灣資訊人員留職傾向之影響因素。資訊管理展望,8(1), 85。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余秋慧(2008)。轉換型領導組織化組織承諾與內部行銷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中部壽 險公司員工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余朝權(2010)。組織行為學(三版)。臺北:五南出版社。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22-28。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1994)。組織行為學(初版)(Stephen P.Robbins)。 臺北:華泰。 李美珍(1993)。台灣地區醫院社會工作者之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私立東吳大 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香穀(2003)。地方政府員工的知識學習、工作壓力對其組織承諾、工作投入與工作 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政府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嘉義。 李國興(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事務組長工作壓力壓力因應與留職意願之研究。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偉豪(2013)。企業聲望組織承諾與留職意願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 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慧鶯、李選(2002)。護理專業承諾與生涯發展之文獻探討。慈濟護理雜誌,1(2), 7-11。 林佳瑩審閱、蔡毓智譯(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初版)(Earl Babbie原著)。 臺北:五南。 林孟彥(2006)。管理學(八版)(Stephen P.Robbins & Mary Coulter)。臺北:華泰。 林建煌(2001)。管理學(初版)。臺北:智勝。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初版)。高雄:巨流。 林添鵬(2009)。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營 造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慧芝(2005)。激勵制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探討—以內部稽核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 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邱雯瑛(2015)。工作壓力與教師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支持為調節變項、情 緒勞務為中介變相。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候的 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珮瑛(2009)。學習型組織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承諾之相關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 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聖智(1997)。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量表之設計與測計—以大有巴士、福和客運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翁源泰(2008)。臺北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善智(譯)(2006)。組織行為(二版)(Jerald Greenberg)。臺北:臺灣培生。 張嘉鴻(2006)。育幼機構保育人員與社工人員合作模式及工作承諾之研究。中國文化 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戚樹誠(2007)。組織行為(初版)。臺北:雙葉書廊。 戚樹誠(2010)。組織行為:台灣經驗與全球視野(初版)。臺北:雙葉書廊。 曹斐雯(2011)。臺北市政府基層地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士軍(1995)。管理學(初版)。臺北:東華。 許仁宗(2004)。臺北市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 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有成(2014)。知覺組織支持在工作壓力與工作生活平衡關係上的干擾效果—以光電 產業人員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志偉(1996)。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企業員工為例。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俊霖(2005)。公務人員性別差異、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 以臺北縣政府公務人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春希、高瑞新(2010)。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探討不同工作特性基層警察人員組織 承諾的調節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4),1-31。 陳盈秀(2014)。醫院人力資源發展制度對員工留任意願及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區域級以 上醫院行政人員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碧燕(2014)。求職者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高雄市就業服 務站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德宗(2004)。學校人事人員的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角色踐行、組織承諾與工作倦 怠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市高中職國中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愛珍(2008)。交通行政機關會計人員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彭美珠(2013)。員工人格特質與工作動機對顧客導向知覺之研究—台電公司營業處為 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彭懷真(2012)。工作與組織行為(初版)。高雄:巨流。 程禹欽(2013)。國軍志願役官兵工作認知、部隊適應、工作承諾與留營意願相關聯性 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恆獎、王仕茹、李文瑞(2012)。管理學概論(二版)。臺北:華泰。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臺北:華泰。 黃家齊、李雅婷、趙慕芬(譯)(2014)。組織行為學(十五版)(Stephen P. Robbins & Timothy A. Judge)。臺北:華泰。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政治大學學報,53,55-84。 黃清信(1992)。臺北都會區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盛美(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錦平(2008)。高雄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瓊蓉(2000)。教師承諾的構念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93-118。 詹嘉琦(2014)。以自我決定理論探討雙北市智能障礙者的工作動機。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豐佳(2010)。高職學務處主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留任意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總務工作實務參考。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劉秋燕(1995)。國小特殊才能資優學生工作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 學刊,11,151-166。 劉高廷(2013)。知覺組織支持與領導風格對心理賦能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影響性研 究—以高雄地區的銀行員工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南。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臺北:心理出版社。 蔡麗雯(2013)。基層行政機關人員工作壓力與織承諾之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公所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艷薇(2013)。護理之家照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知覺管理者領導風格與留任意願之相關 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戴國良(2006)。組織行為學—全方位理論架構與企業案例實例(二版)。臺北市:五南。 韓新陸(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校園空間規劃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素炫(2014)。非營利組織工作特性對專職員工工作動機之影響—以財團法人法律扶 助基金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繆敏志(1993)。工作壓力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中國行政,53,22。 藍采風、廖榮利(1994)。組織行為學(初版)。臺北:三民。 藍采風(2000)。壓力與調適。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 蕭永祥(2006)。領導風格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和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國防部文職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信奉(2004)。國際企業員工內部流動對工作承諾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英文文獻 Abelson, M.A. (1986).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urnover:A model for the health service.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1(2), 61-71. Allen, D.G., & L. R. Shanock (2013).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embeddedness as key mechanisms connecting socialization tactics to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among new employe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4(3), 350-369. Alderfer, C.P. (1969). An empi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1), 142-175. Allport, G.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4(3),142-158. Amabile, T. M., K. G. Hill, B. A. Hennessey, & E. M. Tighes (1994).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5), 950-967. Arnold, H. J., & D. C. Feldman (1982).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job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50-360. Becker, G. M.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3, 253-263. Dalton, D. R., W. D. Todor, & D. M. Krackhardt (1982). Turnover overstated: The functional taxonom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 117- 123. Deci, E. L., & R. M. Ryan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Eisenberger, R., R. Hungtington, S. Hutchison, & D. Sowa (1986).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500-507. Eisenberger, R., P. Fasolo, & V. Davis-LaMastro (1990).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employee diligence, commitment, and inno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5(1), 51-59. Gallagher, D. G., & J. M. Parks (2001). Commitment and the contingent work relationship.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3), 181-208. Genevieve, E. C. (1990). Retention:Has it obstructed nursing’s view, Nursing Adsministration , 14(4), 70-75. Herzberg, F. (1959). Job attitudes: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Psychological Service of Pittsburgh. Hill, C. A. (1987). Affiliation motivation:People who need people but in different way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1008-1018. Hoppock, R. (1935) .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Happer & Row. Imran, H., I. Arif, S. Cheema, & M. Azeem (2014).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job performance, attitude towards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2), 135-144. Jamal, M., & V. V. Baba (2000).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Canadian managers and nurs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1(6), 454-458. John, W. N. (201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Human behavior at work (13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Irwin. Kanter, R.M. (1968). Commitment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33, 499. Katzell, R. A., & D. E. Thompson (1991). Work moti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2), 144-153. Klinger, E., S. G. Barta, & M. E. Maxeiner (1980). Motivational correlates of thought content frequency 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Social, 39,1222-1237. Likert, R. (1967). The human organization: Its management and values. New York: McGraw -Hall. Locke, E.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D.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Rand McNally. Manfred, F.R. (1979). Organizational stress:A call for management ac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2(3), 2-12. McClelland, D.C. & D. Burnham (1976). Power is the great motiveati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4(2) , 100-110. Meyer, J.P., & N. J. Allen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 61-89. Morrow, P. C. (1983). Concept redundanc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The case of work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 486-500. Mowday, R.T., R. M. Porter, & L.W. Steers (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al linkage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Academic Press, 20-56. Price & Mueller (1981). Professional turnover:The case for nurse. Iow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Rabinowitz, S., & D. T. Hall (1977). 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 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 273-281.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6th ed.). N. J.: Prentice-hall. Robbins, S.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N.J.:Prentice-Hall Inc. Robbins, S.P., & T. A. Judge (201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N.J.:Prentice-Hall Inc. Rousseau, D. M., & J. M. Parks (1993). The contract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 1-43. Seashore, S.E., & T. D. Taber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 18, 346. Staw, B.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Management Reiew, 6, 577. Steers, R.M. & L. M, Porter (1977).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c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Steers, R.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teers, R.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Wiener, Y. (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 418-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