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712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1/144292 (79%)
造訪人次 : 50934290      線上人數 : 93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123


    題名: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之空間體驗分析
    Spatial and Experiential Analysis of the Su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作者: 簡瑋君
    Chien, Wei-Chun
    貢獻者: 陳儒修
    Chen, Ru Shou
    簡瑋君
    Chien,Wei-Chun
    關鍵詞: 文化創意產業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空間的體驗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Spatial experience.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015-08-03 13:12:57 (UTC+8)
    摘要: 本研究擬從個人空間體驗出發,從其角度研究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空間實際所帶給進入空間的消費者體驗為何。期望藉由消費者的觀點,讓我們檢視個案的角度與發現較貼切、細緻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可以針對現況提出建議與未來的方案參考。為回應上述的研究目的與問題,在研究方法上採取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法並行。本研究結果顯示,整體空間的利用與運用的感受是正面的。空間的規劃一次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提供休憩地方。在空間的規劃是否適當上內容是主要決定因素。例如展覽性質與空間性質不符合、過於商業化。商業空間內容占用整體空間比例過高。其次,利用空間時,是否尊重空間本身歷史與原貌的態度。
    在消費空間的佈局設計發現,整體園區中利用不同空間組合、搭配與混搭。創造出空間的層次與體驗。形成不同的消費空間形式。最後,消費者對於文化創意園區的期待與想像,對空間再利用抱持積極與正面的態度。可惜的是,對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所延伸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位,與屬於我們的自身文化本質的討論是缺乏的。這也是未來可以再進一步深思研究的方向。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personal spatial experience toward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From the consumers’ point of view, we depict and review the actual spatial experience, so as to find out more detailed and appropriate observations for space utility.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finding can be use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employs in-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Major study findings are:
    1.The overall experience of space usage is positive.
    2.The space provides services and contents to meet different consumers’
    needs.
    3.The main concern of space evaluation depends on the space contents, for
    example, the feature of exhibitions is too commercial, and the proportion of
    space usage for the cultural related events is relatively low.
    4.The space is designed for different functions and objectives and thus
    creates different forms of consumption space.

    Overall, the respondents have positive and proac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space usage. However, we still need to keep in mind that, whether the true value behind the reused space reflects it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ual experience, is the subject to be pursued in the future.
    參考文獻: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兆毅2013)。《文化參與、文化消費與文化機會 ─以台北華山與松山兩大文創
    園區為中心的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出版。
    王志弘(2009)。〈空間多重的辯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
    理學報》,55:1-24 。
    王宜琴(2013)。《文化創意園區場域創新與服務創新之研究-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宜燕(2012)。〈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理論初探〉,《新聞學研究》,113:39-75。
    王屏(2009)。《無心之星---華山「新台灣藝文之星」之政策形成與執行》。臺灣大
    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通、王傑平、陳詩欣譯(2014)。《品牌+建築:體驗經濟下的建築設設計》。北
    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列斐伏爾(1994)。〈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見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
    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頁 19-30),台北︰明文。
    吳巧蕙(2011)。《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視覺形象建立─以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正賢譯(2010)。《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
    李明汝(2013)。《閒置再利用空間的懷舊意象與場所依附關係之探討:以華山1914
    文化創意園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李誠遠(2013)。《再見瑠公圳-記憶場域的空間再現》。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
    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霍煒譯(2003)。《做文化研究—索尼隨身聽的故事》。北京:商務印書館。
    赤瀨川原平, 藤森照信, 南伸坊/編(2014)。《路上觀察學入門》。北 :行人。
    阮慶岳(2013)。《民間老屋活化作為藝文空間之發展現象 ─ 以臺南市中西區之空
    間為例》。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管理碩士班。
    林志明譯(1998)。《物體系》。台北:時報出版。
    林佩怡(2008)。《邁入符號消費時代:宜蘭童玩節的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
    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依依(2007)。〈城市空間的想像-高登˙瑪塔-克拉克的藝術實踐〉,《造型藝
    術學刊》,12: 153-162。
    林姿吟(2008)。《從攝影部落格觀看自我呈現: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 。中山大
    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青儀(2009)。〈藝術傳播中閱聽人的實踐〉,「2009中華傳播學會研討論 」會議
    論文。
    林素惠(2012)。〈當代藝術與傳播媒介關係之研究:以法國藝術家馬修‧羅罕特
    ( Matthieu Laurette)和閱聽人互動的作品為例〉,《現代美術學報》,24:115-137。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金凱翔(1911)。《 歷史、記憶與人的對談-論空間再利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展覽
    機制之探究》。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美霞(2014) 。《台北市創意文化治理-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的空間生產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余岱珈(2012)。《華山1914.文創園區目的地品牌人格特質與遊客自我概念一致性
    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碩士論文。
    洪世民譯(2012)。《城市密碼:觀察城市的100個場景》。台北 : 行人。
    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 :經濟新潮社出版。
    夏鑄九、王志弘/合著。《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出版。
    徐國訓(2004)。《閒置空間文化再造策略比較之研究-以台中酒廠舊址為例》。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馬英華(2013)。《藝文活動消費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以松
    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康至欽(2007)。《古蹟與消費文化:松山菸廠與臺北文化體育園區的生產》。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真(2014)。《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遠
    流出版。
    張瑞峰(2004)。《空間再生與觀眾互動:博物館學的觀點》。 臺南藝術學院博物
    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謙允(2011)。《設計旅館之空間體驗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輝昌(2010)。〈城市行銷中的文化商品 〉,「2010文化研究年會」。
    畢恆達(2014)。《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郭忠昇(2009)。《墾丁地區消費空間之形塑過程與轉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
    系碩士論文。
    郭建慧(2005)。〈後設解讀:公共建築之神話隱喻〉,《環境與藝術學刊》,6:24-30。陳惠玲(2002)。〈GOFFMAN理論相關整理〉,《社會所電子期刊》,20。
    郭晉相(2011) 。《製造特產性:宜蘭三星蔥的文化迴路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品孜( 2005)。《華山過渡藝術空間作為一種文化工業的體現》。靜宜大學 觀光
    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挹芬(2011)。《探索永續城市:以松菸巨蛋爭議為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朝全(1999)。《夢田--台北市巨蛋球場空間之生產過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
    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華志(2004)。《都市藝文空間發展研究-以台北市空間再利用為例》。東海大學:
    建築學系 碩士論文。
    陳逸淳(2003)。《論社會分類:涂爾幹與布迪厄》。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黃冠嘉(2013)。《探討文化園區之文化雙元價值》。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黃柏堯 (2007)。〈日常生活的街頭塗鴉研究:以西門町為例〉。「200中華傳播學
    會年會論文」。
    葉至誠與葉立誠(1999)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
    趙瑋妏(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台北:韋伯文化。
    趙偉妏譯(2010)。《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析》。台北:韋伯文化。
    趙瑋妏(2011)。《咖啡的美學體驗:符號空間與消費者實踐》。交通大學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
    劉暢(2013)。《週末讀點社會心理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劉維公(2010)。《風格社會》。臺北:天下。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
    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 113-136,台北。
    蔡正芸(2012)。〈旅行沙漠中的海市蜃樓─考山路背包客天堂〉,《文化研究雙月
    報》,130:1-18。
    蔡幸真(2005)。《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人行通道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
    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秀枝(2001)。〈城市文本與空間閱讀〉,《文化研究閱報》,第五期。
    鄭綿綿(2007)。《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松山菸廠為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瑞麟(2011)。《不用數字的研究》。台北:培生集團。
    賴晨嘉(2011)。《台北藝文活動參與者之特質、機會與活動參與之有關活動》。世
    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
    鍾佳欣(2005)。《台北捷運之公共空間與消費空間的關係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源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官網,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http://www.songshanculturalpark.org/
    〈《物體系》讀後〉《文化研究月報》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http://www.cc.nc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6.htm
    朱偉玨(2008)〈文化與社會:政治社會學的視野——布迪厄象徵差異理論〉
    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http://blog.udn.com/ChenBoDa/1684648
    陳露明〈空間(Space)〉文化研究@嶺南,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http://www.ln.edu.hk/mcsln/10th_issue/key_concept_01.shtml
    張小鳴〈與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研究@嶺南,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
    http://commons.ln.edu.hk/mcsln/vol10/iss1/9/
    陳惠玲(南華社研所)Goffman劇場理論主要概念的提出,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0/20-14.htm
    林怡秀.北部觀察 今藝術/261期,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
    http://www.artouch.com/m/artco/story.aspx?aid=2014060916953
    以藝術與博物學為父,考現學為母的漫遊,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
    http://reader.roodo.com/mermaiddock/archives/1006635.html
    東京眼(21) 觀察考現學 Vs 現在的香港人,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9958-20140703.html
    宋國誠(2008) 《閱讀左派》歡迎光臨?歡迎血拼!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論」
    ,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http://blog.udn.com/andyyoung527/2242322
    路上觀察_ 台南行 ,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取自
    http://www.slideshare.net/christinaho180/betty-ho
    藤森照信出沒請注意,「臺北路上偵探團」出發,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
    取自http://www.searchouse.net/op/news?nid=971-%E8%97%A4%E6%A3%AE%E7%85%A7%E4%BF%A1%E5%87%BA%E6%B2%92%E8%AB%8B%E6%B3%A8%E6%84%8F%EF%BC%8C%E3%80%8C%E8%87%BA%E5%8C%97%E8%B7%AF%E4%B8%8A%E5%81%B5%E6%8E%A2%E5%9C%98%E3%80%8D%E5%87%BA%E7%99%BC%EF%BC%81
    重新發現生活城市的魅力:珍.雅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中譯本簡介(吳鄭重,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八卷三期) ,上網日期:2015年6月22日,
    取自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C0004/232758/web/
    徐孟廷、邱琬淇(2006)。〈紀實娛樂頻道魅力何在? 探析閱聽人的收視過程:選擇、接收與詮釋《中華傳播學會》,會議論文。上網日期2015年7月23日
    取自http://ccs.nccu.edu.tw/word/HISTORY_PAPER_FILES/48_1.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102941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4100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