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543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451/144438 (79%)
造訪人次 : 51291202      線上人數 : 7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5433


    題名: 兩岸徵信業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ross-strait Credit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 陳建彰
    貢獻者: 王文杰
    顏玉明

    陳建彰
    關鍵詞: 徵信
    徵信機構
    信息隱私權
    徵信業務規則
    兩岸徵信比較
    credit
    credit bureaus
    information privacy
    credit business rules
    credit industry co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015-06-01 11:05:05 (UTC+8)
    摘要: 我國早年已與中國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標誌著兩岸經貿往來和金融合作進入制度化軌道,開啟了兩岸經貿關係的新紀元。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以來,經貿聯繫及金融合作愈來愈緊密,兩岸金融機構及商貿企業信用業務大幅增長,信用管理將呈現跨地域、多層次、多元化的態勢。這時,徵信作為信用管理的起點和其基礎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徵信領域廣泛且深入的交流合作愈發頻繁,兩岸徵信平台的彼此互相聯通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而彼此徵信的聯通有賴於彼此對於對岸徵信業管理制度之瞭解。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針對徵信起源、定義、特徵、功能、分類及相關概念作說明,並介紹近代中西方徵信演進發展之概況;第三章以徵信機構體制為方向,說明徵信機構的定義、角色、分類、監管及設立退出條件,並對公共徵信機構與私營徵信機構進行比較。接著介紹世界上主要國家徵信機構發展之過程,並以此為基礎,對我國與中國徵信機構體制進行比較;第四章先點出隱私權與徵信間的衝突後,再介紹隱私權的內涵、發展,最後由隱私權衍生出信息隱私權之概念,並進而對徵信業務規則進行討論並比較我國與中國對於信息隱私權保護的差異性;第五章,總結兩岸徵信業之差異,期以之能作為兩岸共建聯合信息平台之基礎,並對兩岸信息共享提供未來發展方向之建議。
    Taiwan has signed "Financial Regulatory Cooperation" and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with China in the early years, which marks that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s, trade exchanges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has been in the orbit, which opens up a new era of cross-strait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Since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was signed, economic ties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re more closely. Substantial growth in cross-strai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mmercial enterprise type, and credit management will present cross-regional, multi-level and diversified trend. At this time, credit managemen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can be as a basis to highlight the growing of more frequent exchanges and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com credit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ill help create a good financial credit environment .For the goal, realization of the credit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a mus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credit origin, definition, features, functions,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concepts, and makes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and Eastern countrie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credit institu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definition of credit institutions,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rance and exit condition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ublic credit 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credit bureaus . The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ld`s major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redit bureaus, and on this basis, compare credit institu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points out the conflict between privacy and credit, and then introduces privacy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privacy of inform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concept of privacy. Then discuss the rules for the credit industry. Finally, make a comparison of Taiwan and China Information Privacy differences; the fif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credit industry, in order that it can build a basis for cross-strait joint platform of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 of credit information of Taiwan and China. 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sharing of credit inform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及範圍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徵信制度及其發展沿革 3
    第一節 徵 信 3
    一、徵信之起源 3
    二、徵信之定義 3
    三、徵信之特徵 5
    四、徵信之功能 6
    五、徵信之分類 8
    六、徵信相關概念 9
    第二節 近代中西方徵信之演進 10
    一、西方之近代徵信演進 10
    二、中國近代徵信之演進 13
    第三章 徵信機構的體制 14
    第一節 徵信機構 14
    一、徵信機構之定義與性質 14
    二、徵信機構之角色 14
    三、徵信機構之分類 15
    四、徵信機構之設立及退出條件 18
    五、徵信機構之監管 23
    六、徵信機構的未來發展趨勢 24
    第二節公私營徵信機構之比較及優劣 25
    一、公共徵信機構與私營徵信機構之比較 25
    二、公共徵信機構與私營徵信機構之優劣 29
    第三節 主要國家徵信機構發展沿革 32
    一、英美私營徵信機構制度 32
    二、歐洲公共徵信機構制度 36
    三、日本式會員制徵信制度 37
    第四節 中國大陸與我國徵信機構之比較 42
    一、中國現代徵信制度發展 42
    二、我國現代徵信制度發展 48
    三、中國與我國徵信制度之比較 52


    第四章 兩岸信息隱私權之保護 56
    第一節 個人徵信與隱私權保護之衝突與衡平 56
    一、個人徵信過程中保護隱私權的價值 56
    二、保護隱私對個人徵信之影響 56
    三、隱私權保護及個人徵信效率的利益平衡 57
    第二節 隱私權之保護 58
    一、隱私權概念的提出及定義 58
    二、隱私權的基礎 59
    三、隱私權的內涵 59
    四、隱私權的保護範圍 59
    五、各國隱私權發展概述 62
    第三節 徵信業務規則 68
    一、信息主體的權利 68
    二、各國信息隱私保護制度 74
    第四節 兩岸信息保護制度之比較 91
    一、個人信息蒐集或處理之同意權 91
    二、敏感性個人信息之禁止 91
    三、不良信息知情權 92
    四、不良信息保存期限 93
    五、個人信息更正或補充及權責 94
    六、查詢、提供閱覽或製給個人信息複製本 95
    七、取得本人書面之同意 97
    八、約定用途外之使用 97
    九、個人信息之保密與安全 98
    十、直接行銷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結論 100
    第二節、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6
    "
    參考文獻: 于光遠,經濟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中國人民銀行編寫組,中國徵信業發展報告,2013年12月。
    中華徵信所,徵信手冊,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中華徵信所,徵信要領—理論、實務與案例,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1版。
    王小奕,《世界部分國家徵信系統概述》,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王利明,人格權法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人格權與新聞侵權,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
    王徵宇等編著,《美國的個人徵信局及其服務》,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艾茜,個人徵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
    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2004 年5 月。
    杜金富,徵信理論與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杜金富,徵信理論與實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邱琳雅,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BDSG),財金書房,2008 年10 月。
    姚佳,個人金融信用徵信的法律規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0月。
    奚曉明、雷繼平,個人徵信系統及所涉法律問題,民商事審判指導,總第5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翁岳生等,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87 年。
    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
    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群眾出版社,2004年。
    張煒,銀行業法制年度報告2014,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3月。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郭衛華、常鵬,人身權法典型案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陳志忠,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個人資訊自決權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21 輯。
    陳秀峰,言論自由與隱私權保障—兼論按捺指紋議題在台日之司法實踐,司法院大法官99年度學術研討會(上冊),2010 年。
    陳潛、唐民皓,信用法律制度及運行實務,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趙伯雄,資訊隱私權與個人資料建檔-以 DNA 資料建檔為探討中心,學員法學研究報告,2006 年3 月。
    劉迪,現代西方新聞法制概述,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
    龍西安,個人信用—徵信與法,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謝名家,信用:現代化的生命線,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7
    Fred H.Cate. ,蘇苗罕譯、周漢華主編,美國的隱私保護—個人信息保護前沿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
    馬格里特.米勒編,王曉蕾等譯,徵信體系和國際經濟,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理查德.A.波斯納著、朱蘇力譯,超越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新保史生,隱私權的生成與展開,日本板式會社成主堂,2000年。
    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課題組,海峽兩岸徵信體系比較與合作探討,南方金融第2期,2008年2月。
    王力,話說徵信,時代金融,2004年09期,2004年9月。
    王徵宇,關於發展我國個人徵信數據系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中國金融電腦,2004年第5期,2004年5月。
    王澤鑑,人格化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隱私權篇下,台灣法學雜誌, 101期,2007 年12 月。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2007年8月。
    左志剛、譚榮華,徵信行業運作管理模式國際比較,現代管理科學,第3期,2009年3月。
    吳永乾,美國誹謗法所稱真正惡意法則之研究,中正法學集刊,第15 期,2004年4月。
    林 源、章 政,ECFA背景下海峽兩岸徵信業合作的路徑選擇,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期,2014 年7月。
    林英峰、陳宥杉,金融機構如何評估客戶的科技能力—銀行不僅是債權人,銀行要隨客戶成長而成長,建華金融季刊,2003 年9 月,23 卷。
    唐明琴,徵信機構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重慶社會科學,第215期,2012年10月。
    孫玉榮,個人信用徵信過程中的隱私權的保護,民商經濟法學,法學雜誌,第59期,2006年3月。
    郭宗雄,徵信莫誤觸法網-談公司登記資料之查閱與徵信業之管理,實用稅務第205期,1992年1月。
    郭熙保、徐淑芳,全球徵信體系的制度安排及其影響因素,學術研究,第11期,2005年11月。
    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年12月。
    馮金銀,隱私權新論—試論罪犯的隱私權,行政與法, 2004年8月。
    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1998年1月。
    管輝,淺析《徵信業管理條例》的影響及其實際應用,徵信,總第171期,2013年4月。
    赫國勝,美國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運作及其借鑒意義,金融半月刊,第11期,2003年6月。
    劉旭東、葉進等,淺析我國徵信機構發展的路徑選擇,現代商業,2009年8月。
    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穆懷朋,《徵信業管理條例》的法律地位及意義,中國金融,第6期,2013年3月。
    李珮慈,徵信業管理之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周姵吟,刑法妨害秘密罪章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高翔,我國信用評級業國際化發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黃鑫,信用評級的本質屬性研究,遼寧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劉洋,徵信制度史及啟示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3年。
    潘兆娟,網路企業自律機制對消費者信任影響之研究:隱私保護及交易安全認知觀點,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6 年。
    侯衛謙,從哪兒來、如何用、怎保護,金融時報,2015年1月16日。
    柴廣智,民營徵信報告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啥變化,金融時報,2015年1月16日。
    柴廣智,民營徵信報告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啥變化,金融時報,2015年1月16日。
    馬梅若,個人徵信業務開放,助降融資成本,金融時報,2015年1月9日。
    萬荃,徵信管理制度框架浮出水面市場化運作與監管並重,金融時報,2013年12月05日。
    薛小和,各國社會信用體系的模式比較-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任興洲,經濟日報,2003年3月27日。
    龐東梅,我國徵信市場化將邁出重要步伐,金融時報,2015年1月7日。
    A F Westin,Privacy and Freedom,New York:Atheneum,1968。
    California Bankers Ass`n v. Schultz, 416 U.S. 21 (1974)。
    California v. Greenwood, 486 U.S. 35 (1988)。
    Christopher Millard and Mark Ford,Data Protection Laws of the world,London:sweet &Maxwell,1998,p.Germany。
    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 (1965)。
    Michael F. McEneney and Karl F. Kaufmann,「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Developments」,The Business Lawyer,Vol.59,May 2004.。
    ONLINE 269-70 (Thomas F. Smedinghoff ed., 1996)。
    Roe v. Wade, 410 U.S. 113 (1973)。
    Whalen v. Roe, 429 U.S. 589 (1977)。
    《個人信息保護法》,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4%B8%AA%E4%BA%BA%E4%BF%A1%E6%81%AF%E4%BF%9D%E6%8A%A4%E6%B3%95%E3%80%8B。
    CIC 網站上—個人信用情報の管理体制,会員の利用資格管理、業務違反に対する措置、CIC 従業員の利用資格管理,http://www.cic.co.jp/rgyoumu/gy07_kanri.html。
    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E5%BE%81%E4%BF%A1%E6%9C%BA%E6%9E%84。
    中國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2015年1月5日,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5/20150105165740072834731/20150105165740072834731_.html。
    中華徵信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credit.com.tw。
    文曉睿,日本同業徵信模式的借鑒及在我國的實踐,安融徵信http://www.allwincredit.com.cn/fontPage/queryDetail/commonIframe.jsp?id=10124。
    全銀協網站—全銀協的歷史,http://www.zenginkyo.or.jp/abstract/index.html。
    全銀協網站—全銀協會員一覽,http://www.zenginkyo.or.jp/abstract/index.html。
    全銀協網站—簡介其概要,http://www.zenginkyo.or.jp/abstract/index.html。
    李揚,中國徵信:上海模式還是央行模式,人民網,2005年8月3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587156.html。
    林鈞躍,社會信用體系:中國高效建立徵信系統的模式,中國信用在線,http://xy.ce.cn/xgw/201207/29/t20120729_568386.shtml。
    科技中國,http://www.techcn.com.cn/index.php?doc-view-167362.html。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jcic.org.tw/jcweb/zh/public/faq/faq0001.html#faq_9。
    張琳,央行開啟個人徵信市場,光明網-經濟頻道,http://economy.gmw.cn/2015-01/06/content_14414326.htm。
    維基百科,直接行銷,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B%B4%E6%95%88%E8%90%A5%E9%94%80。
    趙水忠,日本隱私權的發展,http://linkwf.blog.hexun.com.tw/68895118_d.html。
    簡順堂,如何看懂新版個人資料保護法,2012年1月5號,http://www.syscom.com.tw/ePaper_Content_EPArticledetail.aspx?id=181&EPID=172&j=1&HeaderName=%E8%B3%87%E5%AE%89%E5%89%8D%E5%93%A8%E7%AB%9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1652025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65202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898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