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485/144472 (79%)
Visitors : 51389865      Online Users : 3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924


    Title: 曹又方的女性書寫及其實踐
    Tsao Yu-Fang of Female Writting
    Authors: 李伊晴
    Contributors: 陳芳明
    李伊晴
    Keywords: 曹又方
    女性主義
    布爾迪厄
    大眾文學
    拓荒者出版社
    台灣出版市場
    Date: 2014
    Issue Date: 2015-05-01 11:36:23 (UTC+8)
    Abstract: 曹又方被以兩性作家、女性主義者,以及出版人的身分為讀者熟知,但綜觀她的生命歷程,可以發現她在創作者、女性主義者和出版人之間的身分轉換,筆者於是由此提問,在曹又方從一九七○年至二○○五年出版最後一本書為止,長達三十幾年的書寫裡,可以看到其身分轉換的痕跡嗎?這種轉換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文學環境有何依存關係?不同身分替她的創作與出版方向帶來什麼影響?曾是婦運先鋒的曹又方,如何以寫作和出版傳播女性意識?她的理念與創作、出版作品又有無矛盾、切合之處?
    Reference: 曹又方作品:

    1. 金名,〈紙船飄去了〉,《聯合報》(1966年4月18日),07版。
    2. 金名,〈天鵝〉,《聯合報》(1966年11月9日),07版。
    3. 蘇玄玄,〈鞭〉,《聯合報》(1972年4月4日),09版。
    4. 蘇玄玄,〈鞭〉,《聯合報》(1972年4月5日),09版。
    5. 曹又方,《愛的變貌》,(臺北:大江,1970年)。
    6. 曹又方,《蝴蝶怨》,(臺北:四季,1976年)。
    7. 曹又方,《綿纏》,(臺北:四季,1976年)。
    8. 曹又方,《愛的妙方》,(臺北:聯亞,1976年)。
    9. 曹又方,〈愛情遊記〉,《小說新潮》1卷1期(1977年),頁87-111。
    10. 曹又方,《捕雲的人》,(臺北:皇冠,1978年)。
    11. 曹又方,《濕濕的春》,(臺北:皇冠,1978年)。
    12. 曹又方,《風塵裏》,(臺北:皇冠,1978年)。
    13. 曹又方,《刺》,(臺中:慧龍,1979年)。
    14. 曹又方,《女性的開放》,(臺北:皇冠,1979年)。
    15. 曹又方,《雲雨匆匆》,(臺北:皇冠,1979年)。
    16. 曹又方,《碧海紅塵》,(臺北:皇冠,1981年)。
    17. 曹又方,《風》,(臺北:仕女雜誌社,1981年)。
    18. 曹又方,《情懷》,(臺北:大地,1984年)。
    19. 曹又方,《笑拈》,(臺北:時報文化,1985年)。
    20. 曹又方,《出岫》,臺北:時報文化,1985年)。
    21. 曹又方,《美國月亮》,(臺北:洪範,1986年)。
    22. 曹又方,《獨孤之旅》,(臺北:圓神,1988年)。
    23. 曹又方,《門前一道清流》,(臺北:圓神,1989年)。
    24. 曹又方,《天使不做愛》,(臺北:圓神,1989年)。
    25. 曹又方,《寫給永恆的戀人》,(臺北:圓神,1989年)。
    26. 曹又方,《假期男女》,(臺北:爾雅,1989年)。
    27. 曹又方,《七情》,(臺北:圓神,1990年)。
    28. 曹又方,《下個男人會更好》,(臺北:方智,1991年)。
    29. 曹又方,《藍珍珠》,(臺北:圓神,1991年)。
    30. 曹又方,《摩登男子》,(臺北:圓神,1992年)。
    31. 曹又方,《做一個有智慧的女人》,(臺北:方智,1992年)。
    32. 曹又方,《做個全面成功的女人》,(臺北:方智,1993年)。
    33. 曹又方,《男人真命苦》,(臺北:圓神,1994年)。
    34. 曹又方,《活出真情自我》,(臺北:方智,1995年)。
    35. 曹又方,《成長與生活的智慧》,(臺北:圓神,1995年)。
    36. 曹又方,《愛情女子聯盟》,(臺北:圓神,1996年)
    37. 曹又方,《愛情EQ》,(臺北:方智,1996年)。
    38. 曹又方,《愛情EQ II》,(臺北:方智,1997年)。
    39. 曹又方,《愛要親密又自由》,(臺北:方智,1997年)。
    40. 曹又方,《人生一定要精彩》,(臺北:方智,1997年)。
    41. 曹又方,《要玩才會過生活》,(臺北:方智,1998年)。
    42. 曹又方,《讓自己變生活高手》,(臺北:方智,1998年)。
    43. 曹又方,《越來越會愛》,(臺北:方智,1998年)。
    44. 曹又方,《積極與淡定》,(臺北:方智,1999年)。
    45. 曹又方,《愛情初體驗》,(臺北:方智,1999年)。
    46. 曹又方,《愛過都是美》,(臺北:方智,1999年)。
    47. 曹又方,《兩性理想國》,(臺北:方智,2000年)。
    48. 曹又方,《很自我,很自在》,(臺北:方智,2000年)。
    49. 曹又方,《為萬事歡喜》,(臺北:方智,2000年)。
    50. 曹又方,《每天做聰明的選擇》,(臺北:方智,2000年)。
    51. 曹又方,《曹又方精選集》二十四卷,(臺北:圓神,2001年)。
    52. 曹又方,《愛上紐約》(上海:上海文藝,2004)。
    53. 曹又方,《愛情智商》(上海:文匯,2004)。
    54. 曹又方,《淡定‧積極‧重生》,(臺北:圓神,2004年)。
    55. 曹又方,《養生抗癌食譜》,(臺北:如何,2004年)。
    56. 曹又方,《200道美食健康素》,(臺北:如何,2004年)。
    57. 曹又方,《靈慾刺青──曹又方自傳》,(臺北:圓神,2005年)。
    58. 曹又方,《烙印愛恨──自傳Ⅱ》,(臺北:圓神,2005年)。
    59. 曹又方,《決心一生美到底:優雅與時尚》(臺北:台灣麥克,2008)。
    60. 曹又方,《瀟灑過情關》(臺北:聯合文學,2009)。
    61. 曹又方,《風華的印記》(臺北:九歌,2010)。

    作家作品:

    1. 丹扉,《丹扉的話》,(臺北:拓荒者,1976年)。
    2. 丹扉,《反舌集》,(臺北:皇冠,1966年)。
    3. 丹扉,《叮噹集》,(臺北:皇冠,1978年)。
    4. 丹扉,《各奔「錢」程》,(臺北:皇冠,1981年)。
    5. 丹扉,《似曾相識集》,(臺北:皇冠,1979年)。
    6. 丹扉,《吸塵集》,(臺北:皇冠,1968年)。
    7. 丹扉,《折枝集》,(臺北:皇冠,1973年)。
    8. 丹扉,《折枝集》,(臺北:皇冠,1973年)。
    9. 丹扉,《見刺集》,(臺北:皇冠,1970年)。
    10. 丹扉,《浮塵集》,(臺北:皇冠,1978年)。
    11. 丹扉,《鼓刷集》,(臺北:九歌,1980年)。
    12. 丹扉,《碾渣集》,(臺北:皇冠,1977年)。
    13. 朱明等著,《她們的血汗、她們的眼淚》,(臺北:拓荒者,1976年)。
    14. 吳月蕙,《筆耕心耘見良田:女作家群像》,(臺北:中國生產力中心,1995年)。
    15. 呂秀蓮,《這三個女人》,(臺北:自立晚報,1985年)。
    16. 呂秀蓮,《尋找另一扇窗:拓荒的話》,(臺北:書評書目,1974年)。
    17.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幼獅月刊社,1974年)。
    18.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拓荒者,1977年)。
    19.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1990年)。
    20. 呂秀蓮,《新女性何去何從》,(臺北:拓荒者,1977年)。
    21. 呂秀蓮,《數一數拓荒者的腳步》,(臺北:拓荒者,1976年)。
    22. 呂秀蓮,《幫他爭取陽光》,(臺北:拓荒者,1976年)。
    23. 李元貞,《解放愛與美》,(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0年)。
    24. 李昂,《女性的意見》,(臺北:時報文化,1984年)。
    25. 李昂,《她們的眼淚》,(臺北:洪範,1984年)。
    26. 李昂,《殺夫》,(臺北:聯經,1983年)。
    27. 李昂,《愛情試驗》,(臺北:洪範,1986年)。
    28. 季季,《季季集》,(臺北:前衛,1993年)。
    29. 季季,《澀果》,(臺北:爾雅,1979年)。
    30. 施叔青,《完美的丈夫》,(臺北:洪範,1985年)。
    31. 施叔青,《常滿姨的一日》,(臺北:景象,1976年)。
    32. 夏祖麗,《她們的世界──當代中國女作家及作品》,(臺北:純文學,1973年)。
    33. 康芸薇,《十二金釵》,(臺北:大地,1987年)。
    34. 康芸薇,《良夜星光》,(臺北:爾雅,1974年)。
    35. 許信良等著,《許信良言論選集》,(臺北:前衛,1992年)。
    36. 陳冷,《冷眼冷語》,(臺北:拓荒者,1977年)。
    37. 雪韻,《獄》,(臺北:拓荒者,1977年)。
    38. 曾心儀,《心內那朵花──臺灣民主運動的文學紀事》,(臺北:新風格文藝,2000年)。
    39. 曾心儀,《我愛博士》,(臺北:遠景,1977年)。
    40. 曾心儀,《游過生命黑河》,(臺南:南市文化,1996年)。
    41. 曾心儀,《等》,(臺北:四季,1981年)。
    42. 龍應臺,《美麗的權利》,(臺北:圓神,1994年)。
    43. 龍應臺,《野火集》,(臺北:圓神,1985年)。
    44. 薇薇夫人,《男人背後的女人》,(臺北:拓荒者,1976年)。
    45. 薇薇夫人,《感情,感情?感情!》,(臺北:聯合報社,1979年)。

    中文專書:

    1. 《了解婚姻才能抓住幸福:臺北市家庭主婦現狀調查報告》,(臺北:拓荒者,1978年)。
    2. 《女性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臺北,中國論壇,1985年)。
    3. 《中國現代散文理論》,(臺北:蘭亭書店,1986年)。
    4. Mel Krantzler著,羅珞珈譯,《創造性的離婚》,(臺北:拓荒者,1976年)。
    5. Susan Brownmiller著,陳若璋譯,《性+暴力=?》,(臺北:拓荒者,1976年)。
    6. 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臺灣篇》,(臺北:谷風,1988年)。
    7. 王雅各,《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1999年)。
    8.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2001年)。
    9.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1992)。
    10. 呂秀蓮,《台灣的過去與未來》,(臺北:拓荒者,1978年)。
    11.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1990)。
    12. 呂秀蓮,《數一數拓荒者的腳步》,(臺北:拓荒者,1976)。
    13. 呂秀蓮編,《他們為什麼成名?》,(臺北:拓荒者,1977年)。
    14. 呂秀蓮編,《何秀子事件》,(臺北:拓荒者,1976年)。
    15. 李元貞,《眾女成城──台灣婦運回憶錄》(台北:女書文化,2014)
    16. 李文,《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臺北:時報文化,1996年)。
    17. 李銀河譯,《酷兒理論》,(北京:文化藝術,2003年)。
    18. 辛廣偉,《臺灣出版史》,(石家莊:河北教育,2000年)。
    19. 林秀玲,《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1997年)。
    20. 林秀玲,《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1997年)。
    21. 林芳玫,《解讀瓊瑤的愛情王國》,(臺北:台灣商務,2006)。
    22.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臺北:元尊,1998年)。
    23. 邱貴芬,《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臺北:文建會,2010年)。
    24.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2003年)。
    25. 施叔青編,《從女人到人》,(臺北:拓荒者,1976年)。
    26. 柳敏珠,《世界之女呂秀蓮》,(臺北:印刻,2006年)。
    27.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北:麥田,2008年)。
    28.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麥田,2002年)。
    29. 徐正光、宋文里合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出版社,1989年)。
    30. 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2007年)。
    31.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2001)。
    32. 張輝潭,《臺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臺中:印書小舖,2006年)。
    33. 曹又方編,《女與男》,(臺北:拓荒者,1976年)。
    34. 曹又方編,《她們為什麼成名》,(臺北:拓荒者,1976年)
    35. 習賢德,《《聯合報》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傳承,1963-2005》,(臺北:秀威資訊,2006)。
    36. 莫禮香‧佛蘭素花著,曾逸韻譯,《再婚手記》,(臺北:拓荒者,1977年)。
    37.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麥田,2011年)。
    38. 陳昭如,〈發現受害者或是製造受害者?初探女性主義法學中的受害者政治〉,殷海光基金會主編,《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允晨,2007年)。
    39. 陳國祥等著,《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1987年)。
    40. 傑可‧尼可斯著,孫慶餘等譯,《新男性》,(臺北:拓荒者,1976年)。
    41. 游鑑明,〈明明月照來時路:臺灣婦運的歷史觀察〉,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年)。
    42. 楊美惠,《女性‧女性主義‧性革命》,(臺北:合志文化,1988年)。
    43. 楊美惠,《婦女問題新論》,(臺北:聯經,1979年)。
    44. 楊美惠,《婦女問題新論譯叢》(第二冊),(臺北:晨鐘,1975年)。
    45. 楊美惠,《婦女問題新論譯叢》,(臺北:晨鐘,1973年)。
    46. 楊照,《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台北:麥田,2010年8月)。
    47.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1993年)。
    48. 楊翠,《臺灣婦女運動》,(臺中:莎士比亞文化,2008年)。
    49. 楊澤編,《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50. 瘂弦、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文建會,1997年)。
    51. 葉石濤,《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1979年)。
    52. 廖榮利、鄭為元,《蛻變中的臺灣婦女》,(臺北:大洋,1986年)。
    53. 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女書文化,1995年)。
    54. 劉樵,《透視許信良》,(臺北:拓荒者,1979年)
    55. 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56. 歐陽子,《女人,女人(第二性女人之一)》,(臺北,晨鐘,1972年)。
    57.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1992年)。
    58.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1992年)。
    59.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研院社研所,2008年)。
    60. 鮑家麟,《婦女問題隨想錄》,(臺北:稻鄉,1989年)。
    61. 薛化元等著,《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62.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臺北:女書文化,2000年)。
    63.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臺北:聯合文學,1998年)。
    64. 麗芙‧塢曼著,孫慶餘等譯,《夢與真實》,(臺北:拓荒者,版權頁佚失,出版年不詳)。
    65. 顧燕翎,〈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女性知識份子與臺灣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臺北:中國論壇雜誌,1989年)。
    66. 顧燕翎,〈婦女學理論與方法初探〉,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1997年)。

    研討會論文集:

    1. 吳冠弘等主編,《在地與遷移——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6)。

    期刊:


    1. 〈女權應對男人統戰〉,《亞洲週刊》9卷9期(1995年3月),頁14。
    2. 〈泱泱女聲──「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筆耕臺灣半世紀〉,《文訊》315期(2012年1月),頁49-95。
    3. 〈專訪:曹又方──我沒有問她是或不是〉,《亞洲週刊》8卷25期(1994年6月),頁22。
    4. 〈謝瑾瑜、曹又方、洪小喬、戴小華:「新浪漫主義」〉,《拾穗》62期(1994年12月),頁33-36。
    5. 卡維波,〈「婦權派」與「性權派」的兩條女性主義路線在台灣〉,《文化研究月報》第五期(2001年7月)。
    6. 朱星鶴,〈評(愛的變貌)〉,《自由青年》45卷5期(1971年5月),頁129-134。
    7. 吳雅蕙,〈活出真情自我──專訪曹又方〉,《出版流通》52期(1996年6月),頁15-16。
    8. 宋雅姿,〈複雜後的單純──專訪曹又方女士〉,《文訊》232期(2005年2月),頁118-127。
    9. 李明駿,〈另一種浪漫──評「美國月亮」〉,《聯合文學》3卷5期(1987年3月),頁247-248。
    10. 林芳玫,〈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份子的定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第十六期(1994年3月),頁56-80。
    11. 林素芬,〈愛神的藍珍珠──作家曹又方專訪〉,《幼獅文藝》84卷10期(1997年10月),頁13-19。
    12. 邱貴芬,〈評張瑞芬《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女學學誌》24期(2007年12月),頁195-203。
    13. 侯吉諒,〈人間煙火──評曹又方的《寫給永橫的戀人》〉,《聯合文學》5卷9期(1989年7月),頁190-192。
    14. 張瑞芬,〈「回歸古典」,或「跨越鄉土」?──崛起於七○年代的兩派臺灣女性散文〉,《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期(2006年4月),頁131-176。
    15. 張瑞芬,〈現代主義與六○年代的臺灣女性散文〉,《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3期(2006年12月),頁1-43。
    16. 張瑞芬,〈臺灣女性散文家五論〉,《文學臺灣》57期(2006年1月),頁276-318。
    17. 曹又方,〈人人的婦女運動〉,《婦女雜誌》124期(1979年1月),頁53-56。
    18. 曹又方,〈我永恆的戀人〉,《拾穗》17期(1991年3月),頁46-47。
    19. 曹又方,〈我的匯流〉,《中國論壇》1卷11期(1976年3月),頁16-17。
    20. 曹又方,〈我們來約會好嗎?〉,《家庭月刊》253期(1997年10月),頁157-159。
    21. 曹又方,〈我贊成婚姻〉,《婦女雜誌》119期(1978年8月),頁131-134。
    22. 曹又方,〈拒絕成為事業成功的囚犯〉,《亞洲週刊》9卷9期(1995年3月),頁14。
    23. 曹又方,〈拓荒者道路〉,《女性人》1期(1989年2月),頁240-244。
    24. 曹又方,〈做他永遠的親密愛人〉,《家庭月刊》256期(1998年1月),頁161-163。
    25. 曹又方,〈結婚和擇偶不可不知的事〉,《家庭月刊》254期(1997年11月),頁144-147。
    26. 曹又方,〈新伊說寓言──熟女的願望〉,《中華文化雙周報》5期(2005年2月),頁48-49。
    27. 曹又方,〈新伊說寓言──獨立與獨居〉,《中華文化雙周報》4期(2005年2月),頁78-79。
    28. 陳子帆,〈蕭蕭talks withh曹又方〉,《金色蓮花》51期(1997年3月),頁12-19。
    29. 陳映湘,〈纏綿以後呢?──試論曹又方的「纏綿」〉,《書評書目》47期(1977年3月),頁124-130。
    30. 陳昭如,〈打造墮胎權──解嚴前墮胎合法化的婦運法律動員與權利構框〉,《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5期(2014年9月),頁1-76。
    31. 陳培英,〈11位專家談各種吸引力──曹又方:結婚吸引力〉,《拾穗》25期(1991年11月),頁16-17。
    32. 陳銘磻,〈評「笑拈」〉,《文訊》22期(1986年2月),頁162-164。
    33. 黃子音,〈狂放人物探索系列──心靈對話錄〉,《拾穗》58期(1994年8月),頁82-95。
    34. 劉乃慈,〈九○年代台灣小說與類菁英文化趨向〉,《台灣文學學報》第十一期(2009年12月),頁51-74。
    35. 蔣朵,〈讀書、寫作與出版──訪曹又方女士〉,《當代青年》4卷4期(1993年5月),頁37-41。
    36. 隱地,〈文學環境的變遷〉,《幼獅文藝》84卷4期(1997年5月),頁8-11。
    37. 隱地,〈出版事業在臺灣〉,《書評書目》99期(1981年8月),頁45-54。
    38. 顧燕翎,〈台灣婦運組織中性慾政治之轉變:受害客體抑或情慾主體〉,《思與言》第35卷第1期(1997年3月)頁87-118。

    報紙:

    1. 呂秀蓮,〈婦女在歷史轉捩點上──細數拓荒腳步,展望婦運前程〉,《婦女新知》第74期,1988年
    2. 呂秀蓮,〈從鍾肇滿殺妻談起〉,《中國時報》,1972年,9月24日-25日,第18、12版。
    3. 呂秀蓮,〈傳統的男女社會角色〉,《聯合報》,1971年10月23日-30日,第9、11、12版。
    4. 李令儀,〈抗癌女作家,微笑舉辦生前告別式〉,《聯合報》2001年12月6日。
    5. 孟東籬,〈我所認識的曹又方〉,《中國時報》(2009年4月28日),e04版。
    6. 邱祖胤,〈「逆女」敢愛敢恨敢面對〉,《中國時報》(2009年3月26日),a10版。
    7. 邱麗萍,〈關懷婦女整體面的書籍,躍登暢銷排行榜〉,《經濟日報》30版,工商服務專輯,1993年9月6日。
    8. 洪麗娟、徐秀慧採訪,〈身在局內的「局外人」:葉芸芸訪談錄〉,《犇報》第72期,傳記版。
    9. 張殿,〈作家故事-曹又方《烙印愛恨》自訴多段情緣〉,《聯合報》(2005年10月09日),e05版。
    10. 曹又方,〈只會讀閒書〉,《中央日報》(2004年5月17日),17版。
    11. 曹又方,〈真女人〉,《中國時報》(2009年2月15日),e04版。
    12. 郭川,〈鳥瞰1994台灣出版現象3──女、女書、女書店〉,《聯合報》42版,讀書人專刊,1995年1月12日。
    13. 陶福媛,〈名女人的成功秘訣-曹又方體貼讀者的心,以服務為宗旨,出版叫好又叫座的書〉,《民生報》31版婦女,1995年10月26日。
    14. 黃美惠,〈圓神出版社「創意行銷掛帥 實力至上」,《民生報》讀書版,1989年12月17日。
    15. 楊子,〈「新女性主義觀」〉,《聯合報》,1974年,3月18日,第12版。
    16. 肇瑩如,〈女性叢書,讀者大增市場一枝獨秀〉,《經濟日報》15版商業流通,1993年5月31日。
    17. 劉英明,〈現象解析──書分性別?〉,《聯合晚報》,15版,運動.當代,1992年9月21日。

    學位論文:

    1. 李明珍,〈曹又方《淡定‧積極‧重生》疾病書寫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2. 李祖琛,〈七O年代臺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臺北: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1985)。
    3. 李麗華,〈再現的自我與自我的再現──台灣解嚴後的女性自傳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4. 林培瑩,〈被誤解的本土現代主義者——歐陽子作品初探〉(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 洪玉真,〈歐陽子小說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6. 洪靜宜,〈施叔青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7)。
    7. 莊嘉薰,〈鹿港雙姝—-施叔青與李昂的小說主題比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8)。
    8. 許君如,〈一九六○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9. 陳正維,〈「拓荒者」的多重實踐——論七○年代婦運者與女作家的書寫/行動〉(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10. 陳姵妤,〈施叔青《臺灣三部曲》中的歷史想像與臺灣書寫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1. 陳婉貞,〈曹又方長篇小說中之女性書寫〉(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2. 陳筱筠,〈戰後台灣女作家的異常書寫:以歐陽子、施叔青、成英姝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3. 楊翠,《鄉土與記憶──七○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臺北: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3)。
    14. 劉依潔,〈施叔青與李昂小說比較研究--以「台灣想像」為中心〉(臺北:輔仁大學中文博士論文,2008)。
    15. 魏文瑜,〈施叔青小說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網站

    1. 大紀元評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0/1/n4261267.htm
    2. 中時健康網: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75&id=5459
    3. 南方快報網站:http://www.southnews.com.tw/Taiwan_Tribune/00/0000.htm
    4. 美麗島週報電子資料庫:http://da.lib.nccu.edu.tw/tdm/?m=2302&wsn=0252
    5. 圓神活書網:http://www.booklife.com.tw/%E5%93%81%E7%89%8C%E6%95%85%E4%BA%8B/action-story.htm
    6. 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55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8159007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9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文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900701.pdf2492KbAdobe PDF2124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