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426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25/144300 (79%)
造访人次 : 51162026      在线人数 : 9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263


    题名: 彰化縣溪州鄉水田利用多功能性之研究
    A study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paddy field utilization of Xizhou Township in Changhua
    作者: 吳宜庭
    Wu, Yi Ting
    贡献者: 顏愛靜
    Yen, Ai Ching
    吳宜庭
    Wu, Yi Ting
    关键词: 溪州鄉
    水田
    多功能性
    永續發展
    Xizhou Township
    Paddy
    Multifunction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日期: 2014
    上传时间: 2015-04-01 10:05:45 (UTC+8)
    摘要: 水源,是水田利用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了水田所展現的多功能性。多功能性之概念,係表彰農業生產已由經濟功能轉變為兼具其他服務功能,強調農業生產不僅創造商品的價值,亦提供其他產出的非商品價值。並可歸納出具有生產經濟、生態環境與社會文化功能。而倡導多功能性之最終目的,在於農業永續發展。
    本研究個案位於彰化縣溪州鄉。此鄉因有莿仔埤圳引入濁水溪灌溉,生產著名的濁水米,且莿仔埤圳亦為溪州鄉農業之命脈。近二十年來,溪州鄉歷經「集集共同引水」工程、中科四期搶水事件、護水行動與水田濕地計畫等,更加強調農業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守護土地的決心。而在護水行動落幕後,溪州鄉的水稻栽培方式,轉變成以無毒農法施作的水田濕地。本研究以文獻評析與深度訪談的方式,探討溪州鄉之水田利用歷程,並以護水行動為界,將溪州鄉水田利用方式劃分為慣行與無毒水田利用。並分別比較兩種水田利用方式,所展現出多功能性之差異。研究結果顯示,無毒水田之利用,特別是在生態環境的層面,較能夠為溪州鄉延續土地、動植物與人體健康,進而創造永續價值。
    進而,本研究再以Jordan & Warner(2010)所提出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探討模式中產業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與超級系統中,溪州鄉無毒水田利用所面臨之發展困境與課題。研究結果顯示,溪州鄉的無毒水田利用,已具備產業發展層次,並約略形成農業生態夥伴關係,惟超級系統層次尚未成形。此表示溪州鄉無毒水田利用的多功能性推廣,仍有其完備與不足之處。本研究認為,認為若能解決在內部管理、無毒水田的集中化管理,以及政府機關的資源整合、產業輔導、有機資材取得問題,並將有助於凝聚溪州全鄉之永續發展意識,使更多農民投入無毒水田栽培,或能成為傳統慣行農鄉轉變為無毒農鄉之典範。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paddy field utilization, and affect its multifunctionality directly. The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ity recognizes that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other services, not only creating commodities, but also providing the value of non-commodity outputs. In fact, the goal of multifunctionality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is case study is located in Xizhou Township, Changhua County. Because Chi Tsai Pi furrow irrigation noses Chuo Shui River into Xizhou, this township can produce famous Chuo Shui rice. And for sure, Chi Tsai Pi furrow irrigation is the heart of agriculture in this township.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township had gone through Chi Chi Conjunctive Diversion Project, grabbing water events of Central Taiwan Science Park’s (CTSP) fourth-phase, defending water action and paddy wetlands plan, people in this township has a great emphasis on the use of water in agricultur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nd. After the defending water action, the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in Xizhou has changed into chemical-free farming facilities for paddy wetlands. This research adopts literatu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wo ways to explore the use of paddy fields in Xizhou, and compares the use of two separate methods of paddy fields, conventional farming and chemical-free farming, finds out the differences of multifunctionality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chemical-free farming paddy creates the sustainable value.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plights and problems of the chemical-free paddy fields in Xizhou with the multifunctionality development presented by Jordan & Warner (2010),which includes three level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groeological partnership and super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ddy field utilization of Xizhou has form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agroeological partnership, however, supersystem not yet. This represen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Xizhou stil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f these problems like nternal management, chemical-free paddy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dustry guidance of government agencies, organic materials issues, are solved , will help unite awareness of Xizhou, and made more farmers into chemical-free paddy cultiv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一)專書與研究報告
    1. 吳晟,2002,「筆記濁水溪」,臺北:聯合文學。
    2. 李承嘉,2012,「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 李培芬,2006,「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III 農林漁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4. 周瑞燉,2010,「臺灣全志地質篇」,台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 岳裕智、徐維中、江玲穎、王慶輝、林循全、周倚臣、周世鑫、陳亭婷,2008,「彰化縣農地資源空間整體發展構想及空間配置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6. 洪正中、杜政榮、吳天基,2003,「環境生態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7. 洪長源,1998,「哭泣的濁水溪」,高雄:派色文化。
    8. 洪鴻智、李承嘉、詹士樑,2012,「水梯田濕地生態保存及復育補貼政策研究計畫(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1年度補助計畫,計畫編號101林發-08-保11。
    9. 孫岩章、李英周、魏恆巍,2009,「無毒農業疾病防治手冊」,花蓮縣政府農業推廣叢書。
    10. 國立成功大學,2011,「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100年核定本)」,經濟部水利署。
    11. 國立高雄大學區域競技與都市發展研究中心,2012,「研訂雲彰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產業轉型土地利用策略」,內政部營建署。
    12. 張素玢,2014,「濁水溪三百年」,台北:衛城。
    13. 溪州鄉公所,2014,「溪州鄉水田濕地生態環境檢測計畫」,內政部營建署。
    14. 彰化縣統計年報,2013,彰化:彰化縣政府。
    15. 蕭景楷,2006,「功能分區管制機制對產業發展結構之影響及配合調整策略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
    16. 顏愛靜,2013,「土地資源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論文
    1. 王俊豪,2013,「農業發展與農地資源管理策略」,『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1(5):25-39。
    2. 王俊豪、方珍玲、陳美芬,2012,「農地多功能利用指標系統之建構」,『臺灣土地研究』,15(1):31-71。
    3. 王維周,2005,「文化景觀?文化資產價值尋找、保護及其經營管理-竹子門發電廠與美濃平原」,『環境與藝術學刊』,5:21-40。
    4. 台南區農業專訊,1995,「水稻田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專題報告」,『台南區農業專訊』,11:18。
    5. 田巧玲,2002,「濁水溪地面水與地下水的利用」,『我們的濁水溪:集集共同引水工程紀念文集』,經濟部水利署,161-169。
    6. 吳富春、李長穎,2004,「水田生態環境微氣候之量測與數據模擬」,『農業工程學報』,50(2):64-84。
    7. 周夢嫻、許嘉伊,2013,「國內外稻米產業結構與發展趨勢」,『農業生技產業季刊』,36:1-7。
    8. 林俊義,2005,「永續農業之理念與發展策略」,『合理化施肥專刊』,121:15-23。
    9. 林浩潭,2000,「農藥在環境中之宿命及對環境之衝擊」,『農業世界』,285:26-31。
    10. 宣大平、潘昶儒、余宣穎,2005,「稻米產品多元性研發與利用」,『豐年半月刊』,55(20):51-54。
    11. 施懿琳,1997,「稻作文化蘊育下的農民詩人(上)-試析吳晟新詩的性格特質與批判精神」,『臺灣新文藝』
    12. 張倉榮、高宏名、林玫珊,2006,「水田區調洪減災生態功能之三維度量化分析與試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52(4):80-90。
    13. 張素玢,2011,「濁水溪的歷史難題」,『臺灣史研究』,18(4):165-199。
    14. 張瑞津,1985,「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99-228。
    15. 陳能敏,2000,「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台北: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16. 陳凱俐、林雲雀、謝明修、陳婉琪、江佳玲、李家豪,2006,「水田經濟效益評估」,『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刊』,3(1):1-14。
    17. 陳鴻圖,2014,「台灣埤圳功能的歷史考察」,『科學發展』,497:24-27。
    18. 曾偉君、李欣恩,2005,「台灣水稻田之糧食安全及景觀價值」,『農業經濟半年刊』,78:39-76。
    19. 楊萬全,「濁水溪平原的水文地質研究」,『地理學研究』,13:61。
    20. 蔡昇甫,2004,「水田之功能與效益評估」,『農田水利』,50(10):10-17。
    21. 蔡明華,2003,「水田種水與水資源保育」,『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季刊』,5(2):17-22。
    22. 鄭隨和,2013,「台灣糧食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64:34-37。
    23. 蕭景楷、黃錦煌,2003,「農業多功能性的意義和價值」,『博學』,1:131-142。
    24. 賴弘智、施志昀、謝芳裕、謝妤君,2003,「休耕水田水生動物相變化」,『自然科學』,46(1):43-55。
    25. 謝蕙蓮,2004,「濕地生態之美」,第二梯次「海洋生物多樣性教育講習會-基礎班」研習手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93-98。
    26. 顏愛靜、吳宜庭,2013,「有機農業多功能性之初探:以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為例」,論文發表於<第五屆研究發展年會>,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民國102年11月9-10日。
    27. 顏愛靜、孫稚堤,2012,「土地倫理與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以石磊部落的有機農業為例」,論文發表於<2012 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台中,民國101年 8 月 30 日。
    28. 蘇炳勳,2002,「集集共同引水工程設計理念」,『我們的濁水溪:集集共同引水工程紀念文集』,經濟部水利署,190-192。
    29. 蔡宛育、陳彥樺,2012,「馬拉巴栗」,『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112:153-160。
    (三)學位論文
    1. 何欣芳,2010,「台灣原住民地區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李健豪,2012,「台大實驗林契約林地保育與利用之研究-以權力關係為論述中心」,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林英傑,2002,「關渡自然公園水稻田生態經營之環境與教育經濟效益分析」,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徐采資,2012,「污染農地整治後再利用之探討-以彰化縣和美鎮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張家淵,2002,「農地利用政策變遷對台灣環境影響之研究-以水稻田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6. 陳怡婷,2008,「臺灣農地使用策略調整之研究—以農業多功能性為核心」,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7. 陳玠廷,2007,「台灣有機農業之鄉村性論述—以富里鄉羅山村為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陳芳敏,2010,「彰化縣農地使用之地景分析與適宜性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論文。
    9. 陳雅青,2008,「彰化農田水利會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曾明遜,1995,「濕地保育評價:條件評價法之應用與檢討」,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11. 鄭雅心,2004,「儀式象徵與地方感呈現-以溪州鄉成功村國姓宮關乩童儀式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賴宛詩,2005,「教育農園辦理校外鄉土教學活動之研究-以花蓮市農會辦理[水稻文化體驗活動]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薛心淳,2012,「國有放租林地發展混農林業之研究—以台大實驗林契約林地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參考資料
    1. 100年彰化縣埤頭鄉、溪洲鄉農地資源空間規劃成果,網址:http://farm-planning.coa.gov.tw:81/ch/?p=1255,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21日。
    2.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大壩上的思考-莿仔埤圳篇,網址:http://pnn.pts.org.tw/main/2011/07/19/%E3%80%90%E6%88%91%E5%80%91%E7%9A%84%E5%B3%B6%E3%80%91%E5%A4%A7%E5%A3%A9%E4%B8%8A%E7%9A%84%E6%80%9D%E8%80%83-%E8%8E%BF%E4%BB%94%E5%9F%A4%E5%9C%B3%E7%AF%87/,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19日。
    3.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集集攔河堰不影響濁水溪揚塵?,網址:http://pnn.pts.org.tw/main/2014/01/29/%E9%9B%86%E9%9B%86%E6%94%94%E6%B2%B3%E5%A0%B0%E4%B8%8D%E5%BD%B1%E9%9F%BF%E6%BF%81%E6%B0%B4%E6%BA%AA%E6%8F%9A%E5%A1%B5%EF%BC%9F%EF%BC%9F%EF%BC%9F/,最後查詢日期:2014/9/17。
    4. 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里山倡議,網址:http://www.swan.org.tw/mag/110_6.htm,最後查詢日期:2014/10/28。
    5. 守護水圳,守護莿仔埤圳,網址:http://hsichou.blogspot.tw/search/label/%E4%B8%AD%E7%A7%91%E7%94%A8%E6%B0%B4%E5%B7%A5%E7%A8%8B,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2月17日。
    6. 守護水圳,莿仔埤圳簡介,網址:http://hsichou.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1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19日。
    7.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栽培防治法,網址: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ick-3,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9。
    8. 朱淑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是鬧劇還是悲劇,環境報導,網址:http://shuchuan7.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22.html,最後查詢日期:2014/6/30。
    9. 江昺崙,台灣農業之溪州觀察(四)水圳之歌,極光電子報,網址: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673170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2月21日。
    10. 江昺崙,臺灣農業之溪州觀察(六)農鄉黑霧,極光電子報,網址: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1714990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11/2。
    11. 邱燕玲、阮怡瑜、湯佳玲,農民沒水眼淚灌溉/溪州農抗議中科買水滅農,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95084,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
    12. 科技部,行政院國科會對中科四期引水工程相關事項之說明,網址: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14891&ctNode=1637&mp=7,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
    13. 苦勞網,反中科搶水農民齊心護水圳,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3376,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5。
    14. 荒野保護協會,濕地保育法於201年2月2日施行,網址:https://www.sow.org.tw/blog/32/20140701/2875,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5。
    15.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水田生態環境介紹,網址:http://www.nmmba.gov.tw/Education/SchoolResource/Environment03/Environment03_01,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6日。
    16. 陳宜清,農田濕地之發展及願景,http://www.wetland.org.tw/about/hope/hope47/47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2月11日。
    17. 集集攔河堰,集集攔河堰歷年標的供水量表,http://www.wracb.gov.tw/ct.asp?xItem=3504&CtNode=1137&mp=2,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6。
    18. 經濟部水利署,地層下陷防治資訊網,彰化縣地層下陷紀實,網址:http://www2.water.tku.edu.tw/Sub91/inquiry/SubCounty/changhua-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4。
    19. 經濟部水利署,河川水情--濁水溪,網址: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0004&ctNode=4547,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19日。
    20. 農業知識入口網,網址:http://kmweb.coa.gov.tw/knowledge/knowledge_cp.aspx?ArticleId=290740&ArticleType=A&CategoryId=A&kpi=0&Order=&dateS=&dateE=,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2月8日。
    21. 彰化縣政府農業處,彰化縣政府行銷推廣縣產番石榴,網址:http://www.chcg.gov.tw/agriculture/03bulletin/bulletin02_con.asp?bull_id=130930,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
    22. 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 FOA,有機農業,網址:http://www.foa.org.tw/organic.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3日
    23. 環境資訊中心,農民開公司種稻免化肥,網址:http://e-info.org.tw/node/94037,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1日。
    24. 聯合報,中科爭水惹農怨「用水得乞討」,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996703.shtml#ixzz1r5hZJeSi,最後瀏覽日期:2014/10/25。
    25. 國立成功大學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彰化地下含水層,網址:http://www.lsprc.ncku.edu.tw/Main/View_County.aspx?County_ID=7,最後瀏覽日期:2014/11/5。
    26.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地下水位觀測及近年地層下陷解析成果簡介,網址:http://e-river.wra.gov.tw/System/NewArticle/DealData.aspx?s=08C189D48B5F6478&sm=EB03D29C4A346B8,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0。
    27. 縣政藍圖二四六八十,水井封填減緩地層下陷,網址:http://www2.chcg.gov.tw/main/main_act/main_print.asp?main_id=1633&act_id=26,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0。
    28. 行政院,高鐵地層下陷主因地方咸認應是工業用深井造成,網址: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4.aspx?n=3EBFEAD6FB383702&s=F8BBF22C626FE74F,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1。
    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節約農業用水確保農民灌溉權益,網址: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coa_diamond_20120514151704,最後瀏覽日期:2014/11/19。
    二、外文參考文獻
    1. Abler D.(2005),Multifunctionality, land use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Land Use Problems and Conflicts. Stephan J.Goetz, James S. Shortle, John C. Berstrom(ed).USA and Canada:Routledge.
    2. Beus, C. E. &DunlapR. E. ,(1990), “Conventional versus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the paradigmatic roots of the debate. ” , Rural Sociology, 55(4),590-616.2. 2.
    3. Hansen, J. W., Jones, J. W., (1996), “A Systems Framework for Characterizing Farm Sustainability”, Agricultural Systems,(51):185-201.
    4. Jordan,N.,Warner,K,D.(2010),”Enhancing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US Agriculture”,BioScience 60:60-66.
    5. Kline, J. and Wichelns, D.,(1998), “Measuring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 forpreserving farmland and open space.“,Ecological Economics, (26):211-224.
    6. Mander, Ü.,Helming, K.,Wiggering, H.,(2007),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Meeting Future Demands for Landscape Goods And Services
    7. OECD, 2001, “Multifunctionality toward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Paris.http://www.oecd.org/agriculture/agricultural-policies/1894469.pdf
    8. Van Huylenbroeck, G., V. Vandermeulen, E. Mettepenningen and .Verspecht,(2007),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a review of definitions, evidence and instruments”,Living Reviews in Landscape Research,1(3):5-43
    9. Wiggering, H., Dalchow, C., Glemnitz, M., Helming, K., Mu¨ller, K., Schultz, A.,Stachowa, U., Zander, P. (2006), “Indicators for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Linking socio-economic requirements with landscape potentials”, Ecological Indicators 6:238–249.
    10. Yunlong, C. and B. Smit.(1994),“Sustainability in Agriculture: A general review.”,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49:299-3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101257023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257023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23301.pdf1643KbAdobe PDF218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