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333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313/144292 (79%)
造訪人次 : 50946606      線上人數 : 9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332


    題名: 冷戰後中共周邊外交策略之研究-對東南亞區域戰略佈局之分析
    Research of Communist Party’s neighboring foreign policy and strategy after Cold War Era-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layout in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作者: 王佩陸
    Wang, Pci Lu
    貢獻者: 朱新民
    Chu, Hsin Min
    王佩陸
    Wang, Pci Lu
    關鍵詞: 周邊外交
    睦鄰外交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東協
    重返亞洲
    peripheral diplomacy
    good-neighborling diplomacy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ASEAN
    Return to Asia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5-02-03 10:32:57 (UTC+8)
    摘要: 冷戰時期,東南亞區域發展受限於美蘇軍事力量的影響而互有對峙。直至21世紀初,隨著美、蘇兩國在東南亞部署的部分軍事力量移轉,加上中國大陸持續經濟成長與綜合國力的提升,使得在深化與東南亞周邊外交關係發展上,創造出有利條件,中共藉由經濟合作與軍事手段執行其在東南亞地區的睦鄰政策,以符合其在亞太地區周邊外交的戰略作為。
    中共對東南亞國家周邊外交,主要係以政治和睦、經濟互利、安全互信等三個面向為基礎目標,試圖建構一個和平穩定的亞太周邊環境。首先在政治上,主要作法是強化與周邊國家政治關係,透過領導人出訪與各領域、各層級工作會議召開以及各國政治協定的簽署,全面提升與東南亞各國雙邊關係;其次在經濟上,主要在雙邊與多邊關係上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並透過自由貿易區的計畫,次區域合作與經濟援助,強化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藉成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拉攏東協各國家;再者在安全上,加強解決與周邊國家解決在領土與領海主權上的爭議,與周邊國家建立雙邊軍事互信機制,參與多邊安全機制,如:參與「東協區域論壇」,及《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加入等,藉以營造區域內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中共在周邊外交戰略中,在東南亞區域議題是基於國家周邊安全與區域安全的考量,與中美大國關係的建立重要議題。在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之後,宣示美國「重返亞洲」企圖,並啟動多項亞太政策,著墨於區域多邊途徑,其政策亦正逐步落實中,美國對亞太區域發展影響力隨之增加。然而因美國在亞太長期的戰略影響力,重新關注東南亞地區,並以東南亞為軍事戰略重點,也使得中共在制訂對東南亞區域戰略過程與考量,須同時考慮美國影響因素的存在性。
    同時,在中國大陸本身國家安全戰略考量之下與東南亞各國家合作,將有利於其國家整體發展與國家核心利益的維持,然中共在東南亞區域的整體戰略,同時牽動中共整體的周邊外交戰略。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region was limited and caused confrontation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ilitary power posed by Soviet-American arm race. Not until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Soviet Union and United States’ transition of parts of military deployment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 couple wi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 continual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ing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have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CCP in developing and deepen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in Southeast Asia region. Moreover, through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military means, CCP carries out neighborhood policy in accordance to its diplomatic strategy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
    CCP’s good neighbor foreign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 mainly focuses on political harmony, economic common benefits as well as security and mutual-trust. All the above are fundamental goals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peaceful and stable Asia-Pacific region. First, to start with politics, CCP strengthens political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rough Key leader engagements, working conferences in all fields and levels as well as signing political agreements to enhanc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among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Second, followed by economics, in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states,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CP’s influence in Southeast Asia by plan of free trade area,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assistance of economy. Also, CCP establishes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CFTA) in order to win ASEAN over. Third, in terms of security, CCP endeavors to resolve territory and maritime territory dispu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sets up a bilateral military mutual trust mechanism, and participates in a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For instance, CCP’s participation as a member of ASEAN Regional Forum (ARF) and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AC) is able to create an image as a responsible rising power in the region.
    In CCP’s strategy of neighboring diplomacy, the issues are based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 and how to built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fter the inauguration of Barack Obama in 2009, he declared the intention of pivot or rebalancing towards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launched several Asia-Pacific policies describing the regional multilateral approach and gradually implementing policies as result of increasing of United States’ influence in Asia-Pacific region. However, the long-term strategic influence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Asia, US’s pivot to Southeast Asia region, and military strategy focusing on Southeast Asia force CCP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United States when CCP formulates Southeast Asia region strategies.
    In the meantime,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CCP’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o cooperate with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is beneficial CCP’s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 maintaining national essential interests. In short, CCP’s overall strategy in Southeast Asia affects its neighboring diplomatic strategies simultaneously.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王逸舟,中國外交新高地,中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8年。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臺北:東華出版社,1992年。
    田中青,站在新的起點線上的東南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巨克毅,東亞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臺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公司,2006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1年。
    李紅杰,國家利益與中國的中東政策,中共: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吉承勳,透析中國崛起之和平戰略,臺北:上奇資訊,2013年10月。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翰盧圖書,2002年。
    林若雩,變遷中的東南亞區整合-過程、挑戰與發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宋鎮照,東南亞區域研究與政治經濟學,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
    孟樊,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臺北:威仕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胡樹祥,中國外交戰略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中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臺北:遠景基金會,2006年。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中共:時事出版社,2004年1月。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陳添枝,自由貿易區與國際政治經濟,臺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中心,1997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臺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年。
    張蘊岭,中共與周邊國家:建構新型伙伴關係,中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耿向東,圖解當代中國外交,香港: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
    時殷弘,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中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証分析,臺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民國92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楊毅,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中共:時事出版社,2009年。
    鄧秋陽,中國霸權:軍事和外交,美國:哈耶出版社,2013年6月。
    趙全勝,大國政治與外交-美國、日本、中國與大國關係管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閻學通,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臺北:八旗文化,2013年11月。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第二版。
    蔡東杰,中國外交史新論,臺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10年。
    顧永長,東南亞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錢其琛,世界外交大辭典,中共: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蘇冠群,中國的南海戰略,臺北:新銳文創,2013年。
    牛軍主編,中國對外政策分析-理論、歷史、前景,中共: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3月。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第二版。
    曲星主編,國際安全新型態與中國外交新應對,中共: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年。
    李向陽主編,亞太藍皮書,中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許嘉主編,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中共:時事出版社,2006年。
    張五岳主編,中共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
    張蘊岭主編,未來10-15年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中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鄭啟榮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1978-2008,中共: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李慎明、張宇燕主編,國際形勢黃皮書,中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江西元、夏立平著,中國和平崛起,中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葉至誠,葉立程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年。
    洪停杓、張植榮著,當代中國外交新論,香港:勵志出版社,2004年。
    傅國良、曹炳陽著,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臺北:海鷗文化出版社,2004年。
    楚樹龍、金威著,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中共:時事出版社,2010年。
    閻學通、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中共:時事出版社,2005年。
    閻學通、孫學峰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中共:中共大學出版社,2005年。
    唐希中、劉少華、陳本紅著,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1949-2002),中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成鍵、張文華等合著,區域性國際組織與中國戰略選擇,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宋鎮照等合著,當代中國的東亞外交策略與關係:區域霸權興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2月。
    宋鎮照等合著,中國與東協的新政治經濟-建構主義的觀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閰學通等合著,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傅勇、梅俊杰等合著,中國與世界共同利益的互動,中共:時事出版社,2008年。
    傅國良、曹炳陽合著,懷柔的中國,臺北:海鴻文化,2004年。
    Alan Collins著,東南亞的安全困境,楊紫涵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Andrew J. Nathan、Robert S. Ross著,長城與空城計-中共尋求安全的戰略,何大明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D.R. SarDesai著,東南亞史(上)(South Asia Past and Present),蔡百銓譯。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Evan S. Medeiros著,中共的國際行為(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 Activism, Opportunism and Diversification),李柏彥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
    Hans Binnendi jk, Ronald N Montaperto編,中共戰略趨勢,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Susan Shirk著,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Fragile Superpower 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Its Peaceful Rise),溫洽溢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二、期刊文章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1995年第34卷第11期,頁61-67。
    江啟臣,「『東協-中共FTA』與臺灣應有之策略思維」,當代中共研究通訊。第4期,頁18-21。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夕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5期,2005年9-10月,頁1-27。
    李小軍,「試析美國對中國在東南亞力量崛起的安全評估」,東南亞研究,第3期,2012年,頁40。
    李國雄,「中共中共-東協自由貿易區政治經濟分析」,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2期,2005年3月,頁14-19。
    李金明,「南海問題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1期,頁35-41。
    李瓊莉,「東協區域衝突管理機制與角色探討」,臺灣東南亞學刊,第7卷第2期,2010年,頁8-10。
    邱坤玄,「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究」,東亞研究,38卷1期,2007年1月。
    林若雩,「習近平上任首次東南亞處女秀,強勢獨領風騷」,亞太和平月刊,第5卷第11期,102年11月。
    林正義,「中共、東協、美國在南海安全的新角力」,戰略安全研析,第64期,2010年8月。
    林麗香,「中共睦鄰友好政策之探討」,國防雜誌,17卷6期,民國90年12月,頁58-79。
    沈明室,「中共東南亞戰略的美國因素」,全球政治評論,第18期。2007年,頁77-96。
    沈明室,「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戰略內涵的觀點」,戰略安全研析,第83期,民國101年3月,頁23。
    沈明室,「退色的魅力戰略:中共東南戰略的轉變」,戰略安全研析,第64期,2010年,頁56-78。
    吳杰偉,「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援助研究」,東南亞研究,2010年第1期,頁42-48。
    吳玲君,「東協國家與東南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2007年第46卷第2期,頁117-135。
    周士新,「論中國對東盟的合作安全政策」,創新,2010年第2期,頁5-9。
    周志杰,「中共『十八大』後對外政策展望」,亞太和平月刊,第4卷第11期,2012年11月。
    金榮勇,「形成中的東亞共同體」,問題與研究,44卷3期,2005年6月。
    胡敏遠,「2012年末『歐巴馬亞洲三國行』之分析:攻勢現實主義的觀點」,戰略與評估,第四卷第二期夏季號,2013年6月,頁76-79。
    胡敏遠,「從中共『新安全觀』論析其在南亞地區的戰略思維」,國防雜誌,第20卷11期,民國94年11月,頁79-81。
    陳華昇,「中共強化東協外交戰略意涵:習近平與李克強出訪東南亞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11期,民國102年11月,頁28。
    高少凡,「中共崛起與東協/東亞區域整合的迷思中共研究」,中共研究,2010年第1期,頁77-91。
    孫祥華,「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新發展」,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3期,頁1-7。
    張麗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利益分析」,政治學研究,第3卷。2009年。
    張書瑋,「中共和平崛起論的轉變與戰略架構意涵」,國防雜誌,第22卷第2期,2007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36卷4期,1997年4月。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3期,2007年7月,頁43-89。
    楊昊,「近期中共高層的東南亞戰略布局」,戰略安全研析,第98期,民國102年6月。
    謝志淵,「從國家安全角度探討中共國家利益」,中共研究,第36期第3卷,2002年。
    魏艾,「習李『全方位』外交下的對外經貿謀略」,亞太和平月刊,第5卷第6期,102年5月。
    周琦、彭震,「中國威脅論成因探析」,湘潭大學學報,第33卷第3期。2009年6月。
    高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期,2009年4月,頁1-48。
    三、博碩士論文
    余鴻潾,「東協與中國關係發展之研究(1991-2012)-從建構主義觀點看」,私立淡江大學中共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李雅欽,「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南亞睦鄰外交戰略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朱安南,「東協區域安全機制的組建與發展-建構主義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暨國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呼瑞娟,「中共東亞地區安全策略與兩岸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林宜虹,「胡錦濤時期建構中國和平形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周禮順,「東南亞區域安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暨國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金佑霖,「胡錦濤時期中共的東南亞安全戰略」,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金美娟,「中共多邊外交戰略之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秋雅梅,「中國參與東亞區域整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究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高文忠,「一九九零年後東南亞國協內部信心安全建立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暨國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張明倫,「冷戰後中共與東協國家多邊外交安全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漢平,「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暨國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張耀徽,「從大國外交格局與東協規範分析中國的東南亞戰略選擇」,私立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楊太源,「中共睦鄰外交論中共對東盟政策」,私立淡江大學中共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黃賢國,「中共對東協戰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四、網際網路
    人民網網站: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報網站:http://www.takungpao.com。
    大紀元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共人民日報網站:http://www.peopledaily.ocm.cn。
    中共外交部網站:http://www.fmrc.gov.cn。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http://www.eurasian.org.tw/policy/policy3.htm。
    英國BBC新聞網:http://newssearch.bbc.co.uk。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政治學研究網站:http://www.passw.net。
    國家政策基金會網站:http://www.inpr.org.tw。
    國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
    新華網網站:http://big5.xinhuanet.com。
    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zh-tw/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
    Curtis, Gerald, e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Asia, New York:W.W. Norton & Company, 1994.
    Li, Cheng China’s Leaders:The New Generation, Lan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1.
    Henderson, Callum”Asia Falling?” Singapore:McGraw-Hill, 1998.
    Tan. Gerald ASE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Gilpin, Robert.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Hal Hil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VolumeⅡ.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Tim. Huxley Insecurity in the ASEAN Region. London :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1993.
    Riggins, Howard Dynamics of Regional Politics: Four Systems on the Indian Ocean Ri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Tongzon. Jose L. The Economic of Southeast Asia:before and after crisis. Cheltenham, UK, 2002.
    Cossa, Ralph A.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Exploring Potential Triggers Of Conflict (Washington: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8.)
    Sutter Robert G. and Chin-Hao Huang, China-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Summitry at Home and Abroad,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January, 2007.
    Jim, Shee Poom “China and the ASEISEAN States: From Hostility to Rapprochement,”in Chun-Tu Hsueh, ed., China’ s Foreign Relations. New Perspectives. (New York: Praeger,1982).
    Fifield, Russell H. “The Southeast Asia Command,” in K. S. Sandhu, Siddique and Chandran Jeshurun, eds,” The ASEAN Reader.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2.
    二、期刊專文
    Greg. Austin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Public Order Crisis”,Survival, Vol.37, No.2 (1995),:7-23. Buzan Barry and Gerald Segal. “Rethinking East Asian Security”, Survival, Vol. 36, No.2 (1994) ):3-21.
    Buszynski Leszek Leszek,“ASEAN, the Declaration on Conduct,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003) No.3: 343-362.
    Dewitt. David B. "Concept of Security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ommon Security, Cooperative Security, Comprehensive Security" Seventh Asia-pacific Roundtable: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Conflict Reduction in the Pacific. Kuala, Lumpur, 6-9 June 1993.
    Harding, Harry. “On the Four Great Relationships:The Prospects for China”, Survival, Vol. 36, No. 2(1994):22-42.
    Ho, Joshua H.“The Security of Sea Lanes in Southeast Asia”, Asian Survey,(2006/7-8) Vol.46, No.4:558-574.
    Storey, Ian “China`s Malacca Dilemma,” China Brief, Vol. 6, Iss. 8 (12 April 2006):4 .
    Nye, Joseph S.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orld Politics, Vol. 40, No. 2 (1988) :235-251.
    Johnson, Stewart S, “Territorial Issues and Conflict Potenti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Conflict Quarterly,(1994) Vol. 14, No. 4:26-44.
    Buszynski, Leszek "ASEAN, A Changing Regional Role," Asian Survey, Vol 27,No. 7,1987。
    Plummer MG. “Best Practices in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 : An Application to Asia,”The World Economy(2007), 30(12):71-9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1922018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2201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84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