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031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318/144297 (79%)
造访人次 : 50993136      在线人数 : 80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0313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0313


    题名: 迷與悟:唐順之文學思想的轉變
    作者: 楊雅雯
    贡献者: 曾守正
    楊雅雯
    关键词: 唐順之
    文學思想
    自我型態
    本色
    天機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10-01 13:41:31 (UTC+8)
    摘要: 本論文針對唐順之各階段的文學思想與自我型態進行考察,著力於各階段的
    轉折以及文學與自我型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就文學思想而言,釐清唐順之從謹守法度到道德文學,再至本色精神的轉變,尤其著力於對文、法、道的思考,並說明其中涉及的文學典範轉移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至於自我型態方面,就文獻的梳理將之分為「外馳型」、「取消型」、「超越型」,闡述唐順之從外馳的價值觀,轉入內主的自我根源,從追求他人認同、去欲的強烈手段,最終發展出與文學「本色論」相呼應的「天機說」,在文學與自我境界上都有進一步的提升。
    本論文藉由唐順之的個案研究,鏡射出整體明代中期的文學發展,為前七子後期的「理學思潮」,提供了具體的範例,以此對應出此時存在於士人間「棄文入道」的思考;重新反省唐宋派與前後七子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重新思考「復古文學」的疆界,建構出明代中期文學批評的圖像。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列)

    1. 司馬遷著、韓兆琦譯注:《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0
    2. 曾敏行:《獨醒雜志》清乾隆鮑廷博校刊
    3. 黃庭堅:《山谷全集》據仿宋刻本校刊
    4. 程頤、程顥:《二程外書》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8冊
    5. 朱子:《朱子語類》台北:正中書局印行,1973,據宋咸淳六年導江黎氏本影印
    6. 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收入《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7. 李夢陽:《空同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8. 王廷相:《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
    9. 王陽明:《傳習錄》台北:三民書局,2004
    10. 王陽明:《傳習錄》臺北:金楓出版,1987
    11. 陳獻章:《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12. 李開先:《李開先全集》文化藝術出版社
    13. 楊慎:《升庵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14. 李樂:《見聞雜記》,臺北:新興出版社,1987
    15. 茅坤:《茅坤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16. 唐順之:《文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 唐順之:《史纂左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18. 唐順之:《右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19. 唐順之:《兩晉解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20. 唐順之:《兩漢解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21. 唐順之:《武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 唐順之:《唐荊川文集》明萬曆元年(1573)純白齋重刊本
    23. 唐順之:《唐荊川先生文集》明嘉靖二十八年己酉(1549)無錫安如石刊本
    24. 唐順之:《唐荊川先生文集》清光緖乙未(二十一)年(1895)武進盛氏刊本
    25. 唐順之:《唐荊川先生傳稿》,《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市:北京出版社出版,2005
    26. 唐順之:《荊川稗編‧文章雜論》收入王水照編《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7. 唐順之:《諸儒語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28. 王慎中:《遵巖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9.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65
    30. 顧璘:《顧華玉集》叢書集成續編印金陵叢書蔣氏校印本
    31. 陳束:《陳後岡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32. 羅洪先:《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2007
    33. 羅洪先著,鍾彩鈞主編:《羅洪先集補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9
    34. 王畿:《王龍溪全集》台北:華文書局,據清道光二年刻本影印
    35. 李贄:《續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36. 李贄:《續藏書》續修四庫全書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九年王惟儼影印
    37.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臺北:啟明書局,1961
    38. 袁黃:《遊藝塾文規》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年刻本影印。
    39. 焦竑:《獻徵錄》台北:明文書局,1991
    40. 黃宗羲:《明儒學案》 北京:中華書局,2008
    41. 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
    42. 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
    43. 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 北京:中華書局,2008二版修訂本。
    44. 張廷玉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印行,1975
    45. 董倫、胡廣等:《明太祖實錄》 臺北市 : 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64校
    46. 劉熙載:《藝概》四川:巴蜀書社,1990
    47. 方苞:《欽定四書文》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48. 黃宗羲編:《明文海》北京:中華出版,1987
    49.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0.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明文書局印行,1991
    51. 戴名世:《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編印,1986
    52. 顧炎武:《日知錄》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53.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會試錄》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

    二、專書 (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孔恩著,王道還編譯:《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85
    2.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8
    3.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4. 史小軍:《復古與新變:明代文人心態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5.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左東嶺:《明代心學與詩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7. 朱自清:《經典常談》臺北:立緒文化出版,2000
    8.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
    9.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82
    10.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68
    11.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2003
    12. 何寄澎:《唐宋古文新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13.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1970
    14.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
    15. 余英時:《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臺北:聯經,1992
    16. 吳金娥:《唐荊川先生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
    17. 宋克夫、韓曉《心學與文學論稿》北京:新華書店,2002
    18. 李樹:《中國科舉史話》濟南:齊魯書社,2004
    19. 杜維明:《自我與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關係》臺北:東大圖書,1997.11
    20. 貝京:《歸有光研究》北京:商務出版社,2008
    21.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22.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3. 侯雅文:《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臺北:大安出版,2009
    24.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1979
    25.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香港:人生出版社,1963.1
    26. 唐鼎元:《明唐荊川先生年譜》民國28年鉛印本
    27. 孫之梅:《中國文學精神:明清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28. 孫彥、周群:《大家精要─唐順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9
    29. 劉再復:《劉再復文集─生命精神與文學道路》台北:風雲時代出版,1989
    30.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續篇》台北:學生書局,1981
    31. 袁震宇、劉明今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2. 馬美信:《唐宋派文學活動年表》臺北:聖環圖書,1997
    33. 啟功:《說八股》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2
    34. 崔建英輯訂:《明別集版本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
    35. 張顯清主編:《明代後期社會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6.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37.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8. 陳文新:《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9. 陳文新主編:《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40. 陳長文:《明代科舉文獻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41. 陳飛:《中國古代散文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42.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43. 陶東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4. 傅小凡:《晚明自我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
    45.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2005
    46. 馮小祿:《明代詩文論爭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
    47. 黃光國:《儒家關係主義》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8
    48. 黃卓越:《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49. 黃卓越:《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0. 黃卓越:《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1
    51. 黃明理:《儒者歸有光析論─以應舉為考察核心》台北:里仁書局,2009
    52. 黃強:《八股文與明代文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3. 黃富順編:《成人心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3
    54. 黃毅:《明代唐宋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5. 楊中芳:〈試論中國人的「自己」:理論與研究方向〉,收入楊國樞、陸洛編著:《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08.6
    56. 楊國樞、陸洛編著:《中國人的自我:心理學的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08.6
    57. 楊儒賓:〈宋儒靜坐說〉,收入《儒家哲學》台北:桂冠圖書,2004.4
    58.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59. 熊禮匯:《明清散文流派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60. 趙前:《明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
    61. 劉海峰、李兵:《中國科舉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
    62. 劉海峰:《科舉學導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8
    63. 蔣寅:《清代文學論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64. 鄧雲鄉著:《清代八股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65. 鄭清茂:《中國文學在日本》臺北:夏林含英,1981
    66. 錢穆:《朱子學提綱》臺北:東大出版社,1986
    67. 簡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收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古典文學第八集》(台北:台灣學生,1979)
    68.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9
    69. 鄺健行:《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台灣書店,1999
    70. 羅宗強:《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71. 羅宗強:《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72. 羅宗強:《晚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73.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
    74. 龔篤清:《明代八股文史探》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75. 龔鵬程:《中國文人階層史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王永志:《唐順之的文學理論與詩文創作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4
    2. 王偉:《唐順之文學思想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博士論文,2004
    3. 孟慶媛:《唐順之書信編年考證》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4. 張鵬:《歸有光與唐順之比較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5. 梅家玲:《明代唐宋派文論研究》 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4
    6. 劉尊舉:《唐宋派文學思想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 史小軍:〈偏狹:明代七子派文學父古運動的致命傷〉《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西安)》第18卷第2期
    2. 史小軍:〈論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文學評論》2006年3期
    3. 左東嶺:〈從本色論到童心說— 明代性靈文學思想的流變〉《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06期
    4. 余來明:〈唐宋派與明中期科舉文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62卷第2期
    5. 吳正嵐:〈唐順之的『道器不二』論與歐陽修思想的淵源〉,《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6. 吳震:〈陽明後學概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2卷第3期
    7. 宋克夫、余瑩:〈唐宋派考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
    8. 宋克夫:〈論唐順之的天機說〉《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宋克夫:〈論唐順之的學術思想〉,《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10. 宋克夫:〈論唐順之的學術思想〉《華僑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11. 李德鋒:〈唐順之“六編”編纂體系的思想解構〉《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6期(2008.12)
    12. 貝京:〈唐宋派稱名論略〉《求索》第四期(2005)
    13. 貝京:〈唐順之本色論重析〉《浙江學刊》第3期(2005)
    14. 金華淩:〈論唐宋派對韓文的接受〉《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15.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態之律動〉,《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4期(2003.7)
    16. 孫彥:〈唐順之論文的第二次轉變〉《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2006.01)
    17. 馬美信:〈唐順之詩文藝術成就〉《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1期
    18. 張德建:〈學術分裂與明代復古文學的“道”論〉《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秋之卷
    19. 張慧瓊:〈唐順之集類著述考〉《重慶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2009.4)
    20. 陳文新:〈文學流派的成立標準新論─以明代的文學現象為例〉《學習論壇》第20卷第7期
    21. 陳書錄:〈明代前七子“宗漢崇唐”心態膨脹的誘因〉《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
    22. 陳書錄:〈商賈的懺悔與元明文人的自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三期(2007.9)
    23. 陳懷利:〈淺論唐順之的本色論〉,《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第18卷第4期。
    24. 黃卓越:〈前七子之前與同時的文章復古意識〉《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25. 黃卓越:〈前七子文復秦漢說的幾個意義向度〉《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26. 黃卓越:〈從文論史到心靈史:一種民族性建構的途徑〉《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27. 黃卓越:〈晚明情感論與佛學關係之研究〉《文藝研究,》1997年05期
    28. 黃強、章曉歷:〈推舉唐宋八大家的重要動力〉《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9. 廖可斌:〈唐宋派與陽明心學〉《文學遺產》1996年第3期
    30. 熊禮匯:〈唐宋派新論〉《文學評論》2000年第3期
    31. 劉振東:〈從悔過觀看佛教文化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孔子研究》1999年第4期
    32. 劉尊舉:〈「本色論」的原初內涵與理論張力〉《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33. 劉尊舉:〈明代選舉制度與八股文的文化職能〉,《北方論叢》2009年第6期
    34. 劉尊舉:〈唐宋派的分化、演變及其流派屬性問題〉《文學評論》2008年01期
    35. 謝世雄:〈首過與懺悔:中古時期罪感文化之探討〉,《清華學報》第40卷第4期(2001.12)
    36. 顏崑陽:〈「中文學門」的研究:如何撰寫多年期計畫〉《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8卷第3期(2007.7)

    五、論文集(按編者筆劃排列)

    1.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編:《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台北:中央研究中國文哲研究所
    2.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九集》臺北:文史哲,1991
    3. 陳文新、余來明編《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4. 陳東榮、陳長房等編:《典律與文學教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5. 黃俊傑編:《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7151005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151005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05101.pdf2698KbAdobe PDF283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