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自1986年美國對其金融市場進行全面性的利率解禁,及同期英國的金融改革「Big Bang」,金融自由化已蔚為世界潮流。在金融化自由化的過程中,通常是由「利率自由化」開始,再逐步擴散到其他市場及部門,這是因為利率的自由化之後,對一個原先是封閉國家的經濟及金融影響最小,故首先解禁並不影響整個金融。而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通常外匯市場的「資本帳自由化」的影響最大,可能造成一國匯率巨幅貶值,故在金融自由化的時刻表列在最後。 「利率自由化」通常又是以直接金融的貨幣市場銀行間的「同拆利率」為最優先,這乃因銀行同業間資金成本的有效地運用,是一國金融市場最基本的要求。當同拆市場利率自由化之後,下一步是解除直接金融的貨幣市場其他工具,如商業本票(Commercial Paper,CP),銀行承兌匯票(Bank Acceptance,BA),可轉讓定期存單(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NCD),國庫券(Treasury Bill,TB)等的利率管制或解除其他限制(如面額大小)解除禁令。再接著是間接金融的解禁。此時,銀行的長期放款利率首先被解禁,然後短期放款利率,最後是存款利率,在本文中的亞洲國家貨幣市場的自由化基本上循著此過程進行自由化。 在外匯市場的解禁部分,首先是經常帳的解禁,進出口需要的外匯不予限制,且一視同仁,而不會有鼓勵出口、抑制進口的雙重匯率情形。接著是資本帳的解禁,准許民間即使在沒有實際交易情形可自由匯出入外匯,這當然也包括投機的需要,同時允許人民擁有外幣存款。 本文的主旨在探討八個亞洲國家(日、新、菲、馬、印、泰、港、台)的利率自由化及資本帳自由化是否使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更有效率性。就貨幣市場的檢定而言,在本文又稱「對內的效率性」,所指的是,就一國之內,同拆市場利率是否與「貨幣市場」其他工具利率有否緊密的互動。就外匯市場的效率性檢定而言,在本文又稱為「對外的效率性」,就是一國的貨幣市場利率受到國外因素的影響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