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318/144297 (79%)
Visitors : 51094297      Online Users : 9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308


    Title: 黨國、意識型態與電視媒體: 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之「輿論監督」分析
    Party-State, Ideology and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alysis of Focus Report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Authors: 張永達
    Chang, Yung Ta
    Contributors: 張家麟
    Chang, Chia Lin
    張永達
    Chang, Yung Ta
    Keywords: 輿論監督
    文化霸權
    焦點訪談
    威權國家
    意識型態
    正面性報導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Cultural Hegemony
    Focus Report
    Authoritarian State
    Ideology
    Positive Reports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8-06 11:55:56 (UTC+8)
    Abstract: 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經濟改革,造成中共內部貪汙腐敗之現象日益嚴重,因此,新聞傳播媒體被賦予扮演權力監督機制的一環,針對一些違法亂紀的政府單位或商人進行監督懲處。然而,不同於西方新聞媒體的角色,在中共威權政體之下,輿論監督必須遵守黨國體制的輿論監督規範,以維持中共統治之合法性。為了探討中共輿論監督之樣貌,以及影響輿論監督的背後因素,本文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內容作為分析個案,在理論觀點上,以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為基礎,結合理論與實證,以2013年該節目之新聞報導內容作為個案資料,討論國家對傳媒的影響,以及《焦點訪談》對政治和社會造成的影響,在此論述過程中,試圖釐清威權主義國家輿論監督的報導原則。
    The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after the opening policy, the corruption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The media, consequently, has been used to endow itself with mechanism of supervising power, aiming at supervising and punishing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businessman breaking laws and violating discipline.However,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needs under the authentic regime of CPC,to abide by the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regulations of Party-State system.This thesis taking the Focus Report, program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as the analysis case, will inquire into the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of CPC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hind it.And based on the cultural hegemony of Gramsci as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combing the news report of Focus Report in 2013 to discuss how a country to influence its media and the influence for the politics and society of the program itself, will clarify the report principle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of authoritarian state.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一、書目
    丁柏銓,「擴大人民民主與實施新聞輿論監督關係論-執政黨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童冰主編,技術、制度與媒介變遷-中國傳媒改革開放30年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若馨 等譯,Matthew David著,研究方法的基礎(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2007年)。
    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11年)。
    王毓莉,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自由:一個新聞輿論監督的考察(新北市:楊智文化,2010年)。
    王曉升,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古佳豔等譯,Jeffrey C. Alexander, Steven Seidman 編,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新北市:立緒文化,1997年)。
    田心喻譯,Robert Bocock 著,文化霸權(臺北市:遠流,1991年)。
    申凡,傳播媒介與社會發展:媒介功能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成露茜、羅曉南主編,批判的媒體識讀(新北市:正中,2005年)。
    衣俊卿,20世紀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
    余偉利,建構和諧社會視域下的中國新聞輿論監督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年)。
    呂郁女,衛星時代中國大陸電視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台北市:時英出版社,1999年)。
    李英明主編,「中共意識形態的持續與變遷」,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市:巨流,2007年)。
    汪凱,轉型中國:媒體、民意與公共政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周翼虎,中國超級傳媒工廠的形成:中國新聞傳媒業30年(台北市:威秀資訊科技,2011年)。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市:元照書局,1999 年)。
    邱誌勇、許夢芸譯,Jeff Lewis 著,細說文化研究基礎(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2008年)。
    邵培仁 等著,媒介輿論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孫旭培,中國傳媒的活動空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孫旭培,坎坷之路:新聞自由在中國(高雄市:巨流出版社,2013年)。
    展江,中國輿論監督年度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徐斯儉、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台北市:五南,2007年)。
    高永光,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台北市:永然文化,1995年)。
    康蔭,新聞輿論學要略(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1年)。
    張岱云等譯,Samuel P. Huntington著,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市:時報文化,1994年)。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從解構到主體(台北:黎明文化,2010年)。
    梁建增,《焦點訪談》紅皮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年)。
    許新芝、羅朋、李清霞,輿論監督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
    郭鎮之、趙麗芳,聚焦《焦點訪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力丹,「十七大報告展現積極的文化政策、開放的資訊政策」,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08年)。
    陳光興等譯,Michael Gurevitch等著,文化、社會與媒體(台北市:遠流,1992年)。
    陳坤森等譯,Baradat Leon P.著,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市:韋伯文化,2000年)。
    陳芸芸、劉慧雯譯,Denis McQuail 著,特新大眾傳播理論(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2003年)。
    陳學明,文化工業(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1996年)。
    彭懷恩,意識型態與政治思想Q&A(臺北:風雲論壇,2005年)。
    彭懷恩,當代傳播理論Q&A(臺北:風雲論壇,2007年)。
    馮建三,傳媒公共性與市場(高雄市:巨流圖書公司,2012年)。
    楊日青等譯,Andrew Heywood 著,最新政治學新論(台北市:韋伯文化,2002年)。
    楊雅婷譯,Sarah Oates著,媒介與政治初探(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2009年)。
    楊嘉嵋,我國輿論監督類電視深度報導研究(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賴祥蔚,媒體發展與國家政策:從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思考傳播產業與權利(台北:五南,2005年)。
    鄭曠,當代新聞學(北京:長征出版社,1987年)。
    戴松成、孫旭培,新聞理論探討(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4 年)。
    戴鑫 譯,Siebert等著,傳媒的四種理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羅世宏主譯,Chris Barker著,文化硏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2010年)。
    二、期刊
    王同業,「《焦點訪談》的突發事件報導」,現代傳播(北京),第3期(2007年),頁144~146。
    王宏昌,「突發事件的報導策劃」,新聞知識,第4期(2008年),頁36~38。
    王毓莉,「中國大陸《南方周末》跨地區新聞輿論監督報導之研究」,新聞學研究,第100期(2009年07月),頁137~186。
    王毓莉,「中國新聞輿論監督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角度的分析」,中華傳播學刊,第13期(2008年6 月),頁143~180。
    王毓莉,「馴服 v.s. 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研究,第110期(2012年1月),頁57。
    史安斌,「從央視『改文風』看國家電視臺的媒體責任」,新聞與寫作,第3期(2013年),頁31~36。
    宋炯明,「當前中國新聞實踐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原因淺析」,新聞記者,第9期(2012年),頁77~80。
    李彥冰,「政治合法性、意識形態與國家形象傳播」,現代傳播,第2期(2012年),頁70~72。
    李路路、苗大雷、王修曉,「市場轉型與單位變遷:再論單位研究」,社會,第29卷第4期(2009年),頁1~25。
    李漢林,「轉型社會中的整合與控制—關于中國單位制度變遷的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7卷第4期(2007年),頁46~55。
    周翼虎,「抗爭與入籠:中國新聞業的市場化悖論」,新聞學研究,第100期(2009年),頁101~136。
    俞文丹,「從傳媒角度解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青年記者,第20期(2008年),頁7~8。
    胡泳,「反威權還是反資本?當代中國社會與傳媒的行動選擇」,中華傳播學刊,第18期(2010年),頁31~49。
    范玉吉,「社會責任理論視野中的當代傳媒檢視」,學海,第3期(2012年),頁10~15。
    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期(1997年1月),頁149。
    徐桂權,「社會生產、媒介呈現與言論表達:當前中國大陸公共議題建構的一種考察路徑」,新聞學研究,第100期(2009年),頁221~252。
    晉嶺、于慧麗,「《焦點訪談》選題運作的再思考」,新聞戰線,第2期(2010年),頁22~24。
    馬啟成,「試談輿論監督的制度建設、法制建設、機制建設與素質建設」,新聞戰線,第4期(2002年),頁45~46。
    曹愛民,「《焦點訪談》改版的四個關鍵詞」,聲屏世界,第04期(2013年8月),頁13~15。
    曹鵬,「《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新聞傳播業的意義」,新聞記者,第6期(2007年),頁24~25。
    陳力丹、毛湛文,「報刊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新聞記者,第11期(2012年),頁20~23。
    陳力丹、郭鎮之,「關於與論監督的訪談」,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第105期(2000年),頁20~25。
    陳君、郭妍,「輿論監督類欄目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以《焦點訪談》為例」,新聞世界,第8期(2012年),頁52~53。
    陳建雲,「自由新聞業的民主『看門狗』功能:理想圖景及現實審視」,新聞大學(上海),第2期(2013年),頁1~2。
    陳培青,「電視報導中的隱拍攝與匿形象—以央視《焦點訪談》為例」,東南傳播,第6期(2011年),頁157~159。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第8
    期(2000年8月),頁19。
    童靜蓉,「中國語境下的新聞專業主義社會話語」,傳播與社會學刊,第1期(2006年),頁91~119。
    馮建三,「考察中國輿論監督的論說與實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1期(2008 年9 月),頁186~187。
    熊婷、庄毅敏,「做好公眾輿論的助推器-淺析焦點訪談的欄目特色及其對新聞輿論監督操作的啟發」,科技創業月刊,第4卷第1期(2005年),頁80~82。
    劉潔,主導•協作•博弈:當代媒介產業與政府關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
    鄭來,「被輿論的《焦點訪談》」,社科縱橫,第27卷第11期(2012年),頁130~132。
    魏麗宏,「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新聞思想比較」,新聞與傳播研究,第6期(2010年),頁4~14。

    貳、英文部分
    一、書目
    Berelson, Bernard,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1952).
    Brian McNair,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New York: Routledge,
    2011).
    Daniel C. Hallin., Comparing Media Systems : Three Models of Media an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Fairclough, Norma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U.K.: Longman, 2010).
    Gerring, John, “ What Is a Case Study Good For? Case Study versus Large-N
    Cross-Case Analysis”,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Hall, Stuart, Policing the crisis : mugging, the state, and law and order(London:
    Macmillan Press,1978).
    Linz, Juan J.,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0).
    Schultz, Julianne, Reviving the Fourth Estate : Democracy, Accountability, and the Medi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Schurmann, Fra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Tong, Jingro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in China : journalism, power, and society(New York: Continuum, 2011).
    Zhao, Yuezhi, Media,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na: Between the Party Line and
    the Bottom Line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8).
    二、期刊
    Altheide, David L., “Media Hegemony: A Failure of Perspectiv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48, No. 2 (Summer 1984), pp.476~490.
    Brady, Anne-Marie, “Guiding Hand: The Role of the CCP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in the Current Era ,” Westminster Papers in Communication & Culture,
    Vol. 3, Issue 1(March 2006), pp.58~77.
    Eisenhardt, Kathleen M., “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4, No. 4. (Oct., 1989), pp. 532~550.
    He, Zhou, “Working with a Dying Ideology: dissonance and its reduction in Chinese
    journalism ,” Journalism Studies, Vol. 1, No. 4(November 2000), pp. 599~616.
    Lee, Chin-Chuan, Zhou He, & Yu Huang,“`Chinese Party Publicity Inc.`
    conglomerated: the case of the Shenzhen Press Group.,” Media, Culture & Society,
    Vol. 28, No. 4 (2006), pp.581~602.
    Nye, Joseph S., Jr.,“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No. 80(Autumn, 1990),pp.166~168.
    Tong, Jingrong, “The Crisis of the Centralized Media Control Theory: How Local
    Power Controls Media in China ,” Media Culture Society, Vol. 32, No. 6(November 2010), pp. 925~942.
    Zhao, Yuezhi,“From commercialization to conglome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ress within the orbit of the party stat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50, Issue 2 (2000), pp. 3~26.

    參、網頁資料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人民網,2004年02月17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344222.html.
    「《焦點訪談》拉開改版新里程 且看2013央視大變臉」,人民網,2013年01月06日。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106/c40606-20102618.html.
    「『中國夢』基本內涵和奮鬥目標是什麼」,新華網,2013年04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12/c_124574701.htm.
    「18個中字頭小組 習近平兼4個組長」,文匯網,2014年6月23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4/06/23/IN1406230039.htm.
    「2013年度詞:正能量」,中國社會科學網,2013年12月21日。http://mc.cssn.cn/ddzg/ddzg_ldjs/ddzg_wh/201312/t20131221_919468.shtml.
    「KCIS發佈社會輿情2013年度觀察」,雲情報,2014年02月19日。http://www.kcis.cn/5531.
    「人民日報全文刊發胡錦濤十八大報告」,新浪網,2012年11月18日。http://news.sina.com.cn/c/2012-11-18/040425602996.shtml.
    「大陸禁止記者自主進行批評報導」,經濟日報,2014年6月18日。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749329.shtml.
    「中央宣傳部職能介紹」,中公教育,2011年11月2日。http://www.offcn.com/gjgwy/2011/1102/10994.html.
    「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人民網,2013年11月2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28/c40531-23679708.html.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www.offcn.com/gjgwy/2011/1102/10994.html.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有關規定」,人民網,2012年12月5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2/1205/c64094-19793530.html.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新華網,2013年12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2/23/c_118674689.htm.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人民網,2005年4月5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7/11002949.html.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新聞報導的意見》」,人民網,2003年4月5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7/11003018.html.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網,2009年09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10130220.html.
    「中共中央關於印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通知」,人民網,2005年1月3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5/11001042.html.
    「中宣部等聯合發出新聞採編人員從業管理規定」,新浪網,2005年03月22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2/14405431880s.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新華網,2005年08月29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iliao/flfg/2005-08/29/content_27130.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7年04月24日。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新華網,2007年08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7-08/30/content_6637105.htm.
    「反對黨八股」,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66617/4488966.html.
    「毛澤東: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人民網,2004年04月23日。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33134/33136/2464598.html.
    「加強記者證和記者站管理」,新華網,2005年02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2/16/content_2585445.htm.
    「央視介紹」,2014年5月3日摘自中國中央電視臺, http://cctvenchiridion.cctv.com/ysjs/index.shtml.
    「打通『兩個輿論場─善待線民和網路輿論』」,人民網輿情監測室,2011年7月11 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119932.html.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test/2005-06/27/content_9852.htm.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新華網,200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78.htm.
    「佔領制高點掌握主動權」,人民網,2014年02月1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6/c40531-24371437.html.
    「我國互聯網網民規模達6.18億 普及率達45.8%」,人民網,2014年01月16日。http://it.people.com.cn/n/2014/0116/c1009-24139695.html.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0/4467394.html.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法制網,2005年4月15日。http://www.legaldaily.com.cn/misc/2005-12/23/content_241104.htm.
    「拍合照賣獎狀 陸離譜「峰會」唬人!」,TVBS新聞台,2013年12月1日。http://news.tvbs.com.tw/entry/512567.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人民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65617/173273/10415548.html.
    「宣傳思想工作如何適應『兩個輿論場』新要求?」,新華網,2013年09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11/c_117327065.htm.
    「政府工作報告--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華社,2013年03月18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2013lh/content_2356704.htm.
    「胡錦濤:在世界媒體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人民網,2009年10月0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164360.html.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人民網,2008年6月20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40606/7409348.html.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年12月24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13/12/24/20131224144925260353.html.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新華網,1989年11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21/content_2600300.htm.
    「授權發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3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深刻把握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和特質」,新華網,2014年06月06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6/c_126585429.htm.
    「習近平: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新浪網,2013年01月23日。http://news.sina.com.cn/c/2013-01-23/025926098083.shtml.
    「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華社,2013年08月20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0/c1024-22634056.html.
    「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新華網,2013年08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8/20/c_125210825.htm.
    「新聞出版總署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聞採訪活動保障工作的通知》」,人民網,2008年11月0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8303953.html.
    「試論鄧小平新聞思想的時代特徵與歷史地位」,新華網,2003年7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7/30/content_1000695_3.htm.
    「對《焦點訪談》強化監督的三個期待」,中國青年報,2011年9月22日。 http://zqb.cyol.com/html/2011-09/22/nw.D110000zgqnb_20110922_1-02.htm
    「聚焦中紀委二次全會:四大重點定調未來五年反腐」,中國新聞網,2013年01月23日。http://big5.chinanews.com:89/gn/2013/01-23/4514917.shtml.
    「賣獎狀頒頭銜 陸離譜『峰會』唬人」,中天新聞台,2013年12月16日。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5v152589.html.
    「權利法案」(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至第十條),美國在台協會,http://www.ait.org.tw/zh/the-bill-of-rights.html.
    中央電視臺「『文明天下』大型媒體行動」,新浪網,2012年11月19日。http://news.sina.com.cn/o/2012-11-19/162825612607.shtml.
    何清漣,「揭開神祕『大外宣』計畫的面紗」,看雜誌,2009年11月19日。http://www.watchinese.com/%E7%9C%8B%E8%AB%96%E5%A3%87/2009/1737.
    吳海清,「主導意識形態的重構──《焦點訪談》的事實性訴求分析」,《二十一世紀》網絡版,第32期(2004年),2004年11月30日。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409045.htm.
    李國林,「新聞媒體必須要擔當起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責任」,中國廣播網,2007年11月29日,http://www.cnr.cn/zggbb/lt/200711/t20071129_504641653.html.
    秋石,「意識形態工作要緊緊抓在手上」,求是,第7期(2014年),2014年4月1日。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4/201407/201403/t20140328_334921.htm.
    孫學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人民網,2014年05月2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522/c40537-25051296.html.
    徐光春,「江澤民新聞思想的核心內容」,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79/11389/1028317.html.
    馬燦龍,「強化社會責任,營造有利社會和諧的輿論環境」,人民網,2007年07月24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1208/89853/6026583.html.
    許厚今,「新聞宣傳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人民網,2004年12月29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40/3086826.html.
    陳力丹,「關於媒介經濟的若干問題」,人民網,2011年01月26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59/192362/13817719.html.
    陳國政,「新聞媒體形成合力監督的八種模式」,中華新聞報,2007年03月15日。http://news3.xinhuanet.com/zgjx/2007-03/15/content_5848836.htm.
    鐘欣文,「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發展」,人民網,2014年02月20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220/c1003-24410382.htm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100260013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6001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3101.pdf2226KbAdobe PDF256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