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Peter J. O`Connell.,1991。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朱岑樓主編;彭懷真等譯。臺北:五南。 丁于珊,2008。「夫妻資源、家務決策和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王恩惠,2006。「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台灣性學期刊』。12(2),13-35。 王慧姚,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田安里、黃財尉、楊素圓,2006。「雙薪家庭夫妻間有一樣的婚姻滿意度嗎?從夫妻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的觀點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2),255-280。 石林、張金峰,2004。「夫妻收入差異與婚姻質量關係的調查研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4(3),7。 伊慶春,1991。「台北地區婚姻調適的一些初步研究發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2),151-173。 朱萸,2004。「已婚婦女參與學習之家庭角色衝突與婚姻滿意度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系。 余雅惠,2006。「婚婦女之家務分工滿意度、婚姻信念、家庭支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系。 吳明燁、伊慶春,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人口學刊』。26,71-95。 利翠珊,1999。「已婚女性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3),1-26。 利翠珊,2000。「婚姻親密感的內涵與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4),29- 51。 吳麗娟,2012。「男女已婚在職進修者之開方性人格特質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系。 李秀靜,1998。「國中學生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 李宜萱,2009。「台北市已婚男性生活壓力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李美枝,1987。「社會變遷中中國女性角色及性別化特質的蛻變」,『教育與心理研究』。10,39-59。 沈瓊姚,2002。「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之編製」,『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5(3),67-100。 邢一欣,2008。「退休教師的家務分工、家務公平觀對婚姻滿意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周彥汝,2010。「中高齡者之學習狀況、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農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系。 周麗端,2001。「夫妻的家庭價值觀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生活科學學報』。7,133-156。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林淑娟,2005。「教師婚姻滿意度之探討研究~以屏東縣高中職教師為例」。碩士論文,私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法務部,2004。「全國法規資料庫」。台北: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 邱秀貞,1987。「夫妻溝通與婚姻滿足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社區及台中縣國宅社區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柯澍馨、宋子雅,2002。「大陸台商婚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華岡農科學報』。10,15-34。 徐美、陳明郎、方俊德,2006。「台灣產業結構變遷和性別歧視對男女薪資溢酬變動趨勢之影響」,『經濟論文』。34(4),505-539。 高旭繁、陸洛,2006。「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25,47-100。 高淑貴,1991。『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 高憶婷,2005。「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婚姻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張君瑀,2009。「消防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蕊,2012。「我國家庭暴力的現狀及法律分析」,『大慶師範學院學報』。32(1),63-67。
曹中瑋,1984。「自我狀態、夫妻間溝通型態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梁鳳儀,2003。「再婚者對離婚的反省實踐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莊訓當,1996。「國中已婚教師婚姻滿意度相關因素及其調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許宜評,2008。「已婚婦女家庭壓力、婚姻滿意度與其生育意向之關係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許淑娟,2009。「新移民及本國籍女性婚姻滿意度之研究以澎湖縣與嘉義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陳明君,1991。「家庭決策、夫妻溝通之自我開放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 陳明穗,1986。「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陳姿勳,2001。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彭懷真,1998。『婚姻與家庭』。台北市:巨流。 黃秀珠,1981。「台北市已婚婦女婚姻生活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 黃明發,2013。『婚姻與家庭』。新北市,楊智文化。 黃靖玉,2012。「預約幸福人生:淺談婚前教育」,『家庭教育雙月刊』,36,52-59。 黃馨慧,1991。「未婚男性婚姻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 楊國樞,1992。「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變遷方向及適應問題」,發表於家庭與心理衛生國際研討會。 楊琇雅,2006。「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滿意度之探討」。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楊連謙、董秀珠,2013。「收入對婚姻權力及婚姻暴力的影響」,『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5,121-146。 葉明哲,2006。「配對夫妻之基本需求強度與其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葉姿利,2003。「國小已婚教師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葉紹國,1986。『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編印。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葉肅科,2011。『性別教育:超越兩性關係』。台北市,洪葉文化。 董曉燕,2009。「經濟因素與夫妻婚姻質量關系研究」,『魅力中國』。9,30。 劉虹君,2008。「基層員警的工作和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潘春陽、何立新,2012。「個人利益、分配公平與再分配偏好—基於中國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南方經濟學刊』。30(11),3-16。 蔡文輝,2012。『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詩薏,2001。「家庭生命週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開放程度與夫妻婚姻滿意度及其差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女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兩地雙生涯家庭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 賴淑真,2012。「台商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戴智慧,1985。「已婚職業女性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 戴麗文,2011。「新住民女性性別意識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系。 謝臥龍,2002。「國際婚姻中婚姻本質與性別權力關係的探討:以台灣受報外籍配偶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1-2412-H-017-00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謝銀沙,1992。「已婚婦女個人特質、婚姻溝通與婚姻調適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簡郁雅,2005。「家庭壓力、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 簡錦漢,2013。「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的建立-第十三年計畫」。RR2011(C00298_1)【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srda.sinica.edu.tw。doi:10.6141/TW-SRDA-C00298_1-1 Ada Ferrer-i-Carbonell& Paul Frijters.,2004.“How Important is Methodology for the estimat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Economic Journal. 114(497):641-659.
Brennan, R. T., Barnett, R. C., & Gareis, K. C.,2001.“When she earns more than he doe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dual-earner coupl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1):168-182. Burr,W.R.,Leigh,G.K.,Day,R.D.,&Constantine,J.,1979.“Symbolic interaction and the family,”Contemporary Teories about the Family. 2: 42-111. Chiung-Tao Shen.,2001.“The Applicability of Western Marital Satisfaction Measures for Couples in Taiwan Based on ENRICH,”PSYCHOLOGICAL TESTING .48(2):131-151. Fowers, B. J., & Olson, D. H.,1989.“ ENRICH marital inventory: A discriminant validity and cross-validation assessment,”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5:65-79. Fowers,B.J.,1990.“An interaction lapproach to standardized marital assessment:A literature review,”Family Relations.39:368-377. Fowers,B.J.,1991.“ His and her marriage: A multivariate study of gender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Sex Roles.24:209-221. Glenn,N.D.,1990.“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Marital Quality in the 1980s: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52: 818-831. Glenn,N.D.,1991.“The recent trend in marital success in the United Slat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3:261-270. Hawkins,J.L.,1968.“Associations between companionship, hostility ,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30(11):647-650 JOSEPH E. ZVEGLICH, JR.,YANA VAN DER MEULEN RODGERS, & WILLIAM M. RODGERS III.,1997, “The Persistence of Gender Earnings Inequality in Taiwan, 1978–1992,”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50(4):594-609. Knox,D.H.,1975.Marriage: Who? Why? Englewood cliffs,N.J: Pentice Hall. Locke, H. J., & Wallace, K. M. ,1959.“ 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and prediction tests: Thei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arriage and Family Living. 21:251–255. Lye.N. & Biblarz,J.,1993.“The Effects of Attitudes Toward Family Life and Gender Roles on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4 (2): 157-188. Miller,B.C.,1976.“A multivariat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38:643-657. Min Gong.,2007.“Does Status Inconsistency Matter for Marital Qualit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8(12): 1582-1610. Ono, H. ,1998.“ Husbands’ and wives’ resources and marital dissolu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0:674-689. Perry-Jenkins, M., &Folk, K.,1994.“Class, couples, and conflict: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on assessments of marriage in dual-earner famili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6:165-180.
Powell,T.,1995.“Dysfunctional marital beliefs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 multicultural analysis,”Ph.D.Dissertation, Ball State University. Sarah Wheeler Menninger, B.A.,2005.“ The impact of rising women’s salaries on marital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Scanzoni,J.,&Fox,G.L.,1980.“Sex roles, family and society: The seventies and beyon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42:743-756. Schumm, W. R., Paff-Bergen, L. A., Hatch, R. C., Obiorah, F. C., Copeland, J. M., Meens, L. D., & Bugaighis, M. A.,1986.“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Kansas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8: 381-387. Schumn,W.R.,Paff-Bergen,L.A.,Hatch,R.C.,Obiorah,F.C.,Copeland,J.M.,Meens,L.D.,Bugaighis,M.A.,1986.“Concurrent and dia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Kansas Marital Satisfaction Scale,”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8:381-387. Shen,C.T.,1999.“Predictors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nyder,D.K.,1979.“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marital satisfact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1,813-823. Spanier, G. B. ,1976.“Measuring dyadic adjustment: New scale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marriage and similar dyad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15-28. Vaillant,C.O.&Vaillant,G.E.,1993.“ Is the U-curve of marital satisfaction an illusion ? A 40-year study of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 230-239. Witt,P.A.&Goodale,T.L.,1981.“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rriers to leisure enjoyment and family stages,”Leisure Science.4:29-49. |